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1课时)》教案(公开课)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1课时)》教案(公开课)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新授课时1序号内容分析一、文本地位+主要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第二篇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

2、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二、具体内容分析(一)识字与写字1.认识臀、兀等7个生字。2.会写“浙、杜、鹃、乳、窄”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二)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把路线图补充完整。(三)交流平台1. 明确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游览经过是怎样的。2抓住景物的重点来写,课文重点抓住了双龙洞的哪些景色特点

3、来写的。(4) 综合性学习 1星期天,你要带一位朋友参观植物园,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2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按顺序来说一说。三、关系建构: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让学生学会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本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抓住景物特点来写,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四、资源拓展 1.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会按顺序写景物,我们推荐学生

4、去阅读主题丛书松堂游记苏州漫步五彩池日出.课标分析(一)学段目标分析(第二学段目标)(二)课时目标分析(一)识字与写字1.认识臀、兀等7个生字。2.会写“浙、杜、鹃、乳、窄”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二)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把路线图补充完整。(三)交流平台1. 明确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游览经过是怎样的。2抓住景物的重点来写,课文重

5、点抓住了双龙洞的哪些景色特点来写的。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其中第二学段应落实“段”的训练。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5) 综合性学习 1星期天,你要带一位朋友参观植物园,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2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按顺序来说一说。学情分析已有:1.知识经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自主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积累。2.生活经验:孩子们在生活中见过溶洞,对溶洞的形成略有了解。3.策略经验:

6、本课文是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未有:1.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2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困难障碍: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突破措施:1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知道作者在外洞和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的。2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根据游览的先后顺序,练习给课文列提纲,把理解课文和领会训练项目

7、结合起来,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联系起来。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学习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课前准备1.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2.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

8、呈现。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评价活动指导与补救一、导入师: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生:回答自己去过的风景区、旅游景点。师:如果让你把自己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你会介绍哪些内容呢?同学们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就可以成为一篇游记。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情境开门见山,点明学习内容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目标一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自己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生字、词语。2. 学习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 浙江、油桐、拥挤、孔隙

9、、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书写时强调蜿蜒的蜿与擦伤的擦,一个是夕,一个比夕多一点。2、随文学习生字、新词。(1)、在句子中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强调“臀”的读音为“tún”,多音字“转”在本文中读“zhuàn”。(2)、通过加减偏旁、换偏旁、形近字等方法识记13个生字。书写时强调“蜿蜒”的“蜿”与“擦伤”的“擦”,一个是夕,一个比夕多一点。3.学生间交流,全班交流。 “油桐”北方人很少见过,学生查字典只知道表面的意思,老师可以准备图片,还有石钟乳农村的孩子也没见过,通过图片视觉感知。额角一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稍微学生理解,但为了讲课体验孔隙的窄小,

1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突兀森郁应该不太好理解,放在句子中,或者分解突兀森郁: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3、理解词语。(1)“油桐”“杜鹃”北方人很少见过,学生查字典只知道表面的意思,老师可以准备图片,还有石钟乳、石笋农村的孩子也没见过,通过图片视觉感知。(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一簇:表数量。用于聚集之物或人。写出了油桐的茂盛。)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明丽鲜艳。作者看到“粉红色”、“各色”、“或浓或淡的新绿”互相映衬。)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

11、突兀(wu)森郁,很有气势(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臀部:俗语说的屁股。额头:俗称脑门。这两个词语可以让学生自己指一指,摸一摸。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理解蜿蜒的意思。(蜿蜒: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形容(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够正确掌握字词。并能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说出双龙洞的由来在此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知识框架图梳理文章结构。补救措施:为了更形象直观,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或视频,便于学生理解

12、(三)理清文章的顺序,进一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目标二1、指名读课文,勾画出作者游览的地点和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点,画出游览顺序图。教师随机板书。(或者让学生板书)画出游览顺序图,小组交流讨论。3、班内交流,教师板书游览顺序图:去双龙洞的途中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4、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快速读课文,这些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说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 途中:眼前一片明艳,溪流会唱歌。洞口:很有气势、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5、在这些景点中,作者重点写了哪处?外洞、孔隙、内洞通过快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疏离游览路线,为下节课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做铺垫。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四)再读课文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