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1页
优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2页
优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3页
优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4页
优速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优速年周转800万件快递项目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标高、轴线、外形尺寸质量控制1.1标高、轴线、外形尺寸控制措施1.1.1各项测量工作必须由专业测量人员实施,并经技术主管人员严格复核,各工程各班组不得自行引测。1.1.2楼层的水平度控制:使用水准仪、钢尺和皮数杆进行测量控制。1.1.3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垂球和靠尺不断地测量和检查。1.1.4室外设置的轴线、标高控制桩,必须用砼固定,并砌砖保护设置醒目标志。轴线桩要设好后视点,各种控制点在隐蔽前要及时引测到合适位置,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点。测量中,闭合误差要认真分析,认真进行计算和分配。1.1.5定期检验测量仪器和各种器具,凡不合格,没有检验贴证

2、的一律不得使用。1.1.6安装用的+1,000标高线必须由土建提供,靠墙管道、支架设置前土建要做好局部抹灰,穿楼板立管相应位置的找点要上下拉通线,以保证出墙距离。1.1.7各种洞口的内模尺寸要准确,制安要牢固可靠。1.2一般施工测量质量通病的防治1.2.1建筑物测量放线,无法保证与复核设计尺寸和相对位置的正确性。原因分析:(1)定位依据正确性无法保证(2)测量主轴线前,未认真编制明确的测量方案(3)主轴线布设形式不够科学,数量不足防治措施(1) 定位依据是现有建(构)物时,应会同建设、设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控制点、线和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备案。如果定位直接的(2) 依据时建筑红线

3、,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要在会同建设、设计单位(3) 现场交桩后,根据计算的数据实地校验各桩间距、夹角和高差,以防止参照物、控制点及桩本身的误差与矛盾影响施工测量精度。(4) 编制测量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场地中央,主轴线的定位点一般不应少于3个;主轴线中纵横各个端点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界上,为了便于恢复施工过程中损坏的轴线控制点,必要时主轴线各个端点可布置在场区外的延长线上。1.2.2基础定位不准原因分析:(1) 未检测所使用的轴线桩是否松动和位置是否正确。(2) 使用经纬仪向基础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时,未经闭合校核,就测放细部轴线 预防措施:(1) 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角桩,

4、检测各轴线控制桩位确无碰动核位移后方可使用,要明确具体使用的轴线控制桩,防止用错。(2) 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大角、轮廓轴线及主轴线,经纬仪闭合校核无误时,在测放细部轴线。(5) 强化检查验收制度,细部轴线测放自检后,应组织专门技术部门先进行验线,检查基础定位情况和垫层顶面的标高,确定无误后,再会同建设、监理复核校线,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1.2.3竖向结构垂直度偏大原因分析:(1) 砌体施工时未挂垂直线(2) 现浇混凝土结构钢筋偏位造成模板无法到位(3) 现浇混凝土结构梁、柱结点及门窗洞口处配筋过密,钢筋安装不规范,造成模板无法到位。(4) 模板安装后未认真吊

5、线坠校正(5) 竖向结构模板支撑系统控制机构失灵,一边顶牢,一边松弛(6) 竖向控制轴线上投测过程中产生的积累偏差超过标准预防措施:(1) 砌体施工时,宜双面挂线控制砌体垂直平整度(2) 楼面轴线控制网投测后,应根据定位尺寸校正竖向结构纵向钢筋,确保根部到位,调整好垂直度偏位的骨架,检查复核后方可绑扎箍筋和水平钢筋。骨架绑扎中应于顶部用铁丝拉紧校正,并挂垂线控制(3) 对于钢筋配置过密的部位,翻样时要充分考虑,施工中控制施工工艺和安装顺序,确保骨架截面正确(4) 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后,应吊线坠校正垂直度,双面用顶撑顶牢;对于外侧墙,对拉螺栓应与纵横搁栅连接牢固,并和内侧顶撑连接,顶位控制,

6、使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便于检查校正(5) 用经纬仪或线坠投测轴线,在建立轴线控制网及向上竖向投测过程中,其投测依据 应该是同一原始轴线基准点,以避免误差积累。1.2.4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及预防措施(1)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2)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 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3)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m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4)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5)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

7、线、楼板厚度的测量,每三层为一个检验批。 (6) 室内标高、轴线位置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房间数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7) 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楼板数且不少于5块板进行抽查。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1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检查标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2.1.2对各钢

8、厂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并附有抽检报告,不得未经试验盲目使用。2.1.3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检验和其它专项检验。2.1.4钢筋的级别、品种和直径,应遵照设计要求采用,如需进行钢筋代换,应事先征得设计的同意,并办好技术核定手续。2.1.5钢筋绑扎应符合(GB03-101)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钢筋的焊接应符合(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2.1.6柱竖向钢筋在板面上的插筋,应按规范要求50%高低错开配制。插筋的位置复核正确后,应用柱箍筋、板面设计水平加筋采用电焊固定牢固。在砼浇灌时还须专人看护,如发现

9、插筋位移,及时纠正并再次固定。2.1.7用于避雷接地连通的钢筋,应规范要求进行三面围焊,焊缝长度大于6d,并用黄色油漆做好标记。2.1.8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钢筋质量、技术措施各有侧重点及各自的特殊性,故有关各分部各分项工程中的钢筋质量、技术措施将在相应施工方案中详述。2.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2.1箍筋不方正(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直角,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原因分析: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预防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曲处逐根对齐。3.2.2箍筋弯钩形式不对(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

10、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原因分析: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预防措施:熟悉半圆(1800)弯钩、直(900)弯钩、斜(1350)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结构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和说明。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3.2.3成型尺寸不准(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原因分析: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预防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

11、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和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置规定备用。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以作为示范。3.2.4平板中钢筋保护层不准原因分析:(1)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正确,或垫块垫得太少。预防措施: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正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3.2.5露筋(混凝土结构

12、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原因分析: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型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动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型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3.2.6箍筋间距不一致原因分析: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预防措施: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13、。3.2.7双层钢筋网片移位(配有双层钢筋网片的平板,一般常见上部网片向构件截面中部移位(向下沉落),但只有构件被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原因分析:网片固定方法不当;振捣碰撞;绑扎不牢;被施工人员踩塌。预防措施: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低模或其它物件上,不能直接铺在钢筋网片上。3.2.8钢筋电渣压力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接头偏心和倾斜原因分析:(1)、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2)、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3)、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部钢筋晃动和移位(4)、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

14、冷却,使上部钢筋倾斜预防措施:(1) 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2) 两钢筋夹持于夹具中,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3) 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4) 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5) 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2分钟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2)、咬边原因分析:(1)、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溶化过快(2)、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3)、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防治措施:(1)、钢筋端部溶化到一定程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适当加大顶压量,以便使钢筋端头

15、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结合。(2)、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是电渣压力焊焊接的重要参数,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时间可延长。3)、夹渣(金属中有非金属夹渣物,即为夹渣)原因分析:(1) 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溶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进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2) 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3) 焊剂溶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4) 顶压力太小(5) 上钢筋在溶化过程中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防治措施:(1) 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2) 更换焊剂或加入一定比例的萤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动性(3) 适当增加顶压力(4

16、) 焊前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3.2.9闪光对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接头弯折或偏心原因分析:(1)、钢筋端头歪斜(2)、电极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3)、焊机夹具晃动太大(4)、操作不注意防治措施:(1)、钢筋端头弯曲时,焊前应予矫直或切除(2)、经常保持电流的正常外形,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确(3)、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应及时维修(4)、接头焊毕,稍冷却后在小心地移动钢筋4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1.1使用优质胶合模板,要求各种规格的模板都应是平整、完好无损,孔洞应修补完好。每次使用前,应消除板面垃圾

17、涂刷隔离剂。4.1.2施工前木工翻样应仔细查阅设计施工图,有关的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图纸交底会议记录等,绘制好模板排列图。对操作班组认真进行交底。4.1.3安装模板前应检查预埋件、预留洞的位置尺寸规格数量及固定情况,注意与安装单位协调,封模板前保证柱内管线完毕。安装模板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清除、冲洗浮灰。4.1.4跨度大于4米的梁板模板应按1/1000/1000跨长起拱。4.1.5模板必须做到定位准确,支撑牢固,模板平整、垂直,专人负责检查复核。有关模板工程标准要求参见GB52204-92第2.3节(模板按负偏差安装)。模板缝隙应嵌塞好,梁柱等节点应按模板关系清晰、牢固固定、接头部位须用5c

18、m厚木模,严禁用薄板。4.1.6梁平台模板的拼缝处用专用塑料胶带粘贴牢固,剪力墙、柱上下接口贴10mm厚海绵条以防止漏浆。剪力墙、柱模板固定用100×100mm钢板,防止变形。4.1.7模板拆除:A. 侧模应保证砼棱角不因拆模受损时拆除。b.底模拆模:跨长8m时,达到设计强度75%;距度>8m时达到设计强度100%可以拆模。c.悬臂构件:达到100%。4.2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4.2.1模板跑模、胀模(支撑系统不稳固,模板及支护刚度稳定性差,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原因分析:(1) 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 支撑

19、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防治措施:(1) 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撑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 木质支撑系统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落锲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拨木锲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 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

20、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 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5) 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4.2.2模板接缝不严(模板接头质量差,造成失浆及麻面)原因分析:(1) 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3) 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 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防治措施

21、;(1) 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定定型模板和拼装。(2)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4.2.3模板未清理干净(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原因分析:(1) 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 封模前未进行清扫(3)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

22、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防治措施:(1) 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模板内垃圾(2) 封模前,派专人模板内垃圾清除干净(3)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预留清扫孔,预留清扫孔尺寸大与100*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孔封严4.3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3.1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3.1.1严格执行浇捣令制度。(1) 按规定审批程序检查、申报,由责任施工员提前三天填写申请表,并按公司规定进行检查。(2) 由资料员准备好产品质保书、检验报告、技术复核隐蔽验收等资料。(3) 落实技术、质量、安全、方案及交底。4.3.1.2认真复核砼申请,商品砼

23、到场复核随车单证。4.3.1.3合理选择搅拌站,缩短路上运输时间,到场混凝土要按规定做坍落度实验,并进行目测检查,要特别注意雨天和高温季节的坍落度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同搅拌站联系。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不得加减用水量,现场指派专人控制,泵送时不得往砼中加水。4.3.1.4砼浇捣前应清除钢筋、模板上的油污、杂质清除积水,模板上事先洒水湿润。4.3.1.5砼输运前,用水润湿管道,然后用同成份水泥砂浆润湿管道。冬季施工,露天的泵道覆盖二层草包,夏季须用水润湿泵管上草包以达到降温的目的。4.3.1.6竖向结构采用插入式振动机由底部向上捣振间距不大于600,砼分层浇注分层捣振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4

24、00,振捣应插入下层砼,以清除二层的接缝,振动机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柱的浇捣应先四角后中间,钢筋密集部分应用撬棒分开以便振动机插入。柱头砼下料时应控制每次下料高度,一般不得超过1米,柱头底部要加强振捣。并派专人用木锤拍击模板。浇捣时应派人在下部楼层检查浆水是否到位。4.3.1.7浇捣时应防止砼的离析,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4.3.1.8安排专人负责振动机的捣振,专人负责看铁看模,发现模板、钢筋、窗墙螺栓埋件、留洞有变形、移位破坏情况应立即进行整修。4.3.1.9严格控制平台标高,插铁上控制标高的红漆布置间距3000。必须用麻线定标高;认真处理平台表面砼浇捣,平仓后用刮尺刮平,待收水后用滚

25、筒来回滚压,然后用木蟹磨平,要求二平二磨,允许偏差<10。4.3.1.10砼浇捣完成后,做好砼的养护工作,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4.3.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3.2.1混凝土结构露筋预防措施:(1) 浇捣混凝土时,应检查钢筋位置,采取限位措施,防止钢筋偏位。(2) 检查保护层的垫块厚度、数量、位置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3)钢筋稠密区域,应选择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4)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棒撞击钢筋,在钢筋稠密区域内可用刀片式振动棒振捣;保护层处

26、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被踩弯或松扣者,应及时调整,补扣绑好。(5) 模板要充分湿润,缝隙处要采取填嵌措施,防止漏浆。(6) 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窜筒或滑槽下料,以防止离析。(7)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楞角。4.3.2.2混凝土结构麻面预防措施:(1) 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等杂物(2)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充分浇水湿润,并清扫干净。(3) 模板拼缝要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等堵严(4) 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5)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

27、为止(6) 拆模不应过早4.3.2.3多层建筑混凝土现浇结构裂缝控制措施4.3.2.3.1多层建筑混凝土现浇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裂缝一般有以下几种:A塑性收缩裂缝:多为混凝土结构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外界气温高,气候干燥的情况下出现。预防措施:(1)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2) 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水分。(3) 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烈日暴晒。(4) 在气温高、

28、湿度底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碰水养护,以其保持湿润。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B干燥收缩裂缝原因分析:(1)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2) 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土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状态,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 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底。(4) 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收缩量增大。预防措施:(1) 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不能过大;提高

29、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2) 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3)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4)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C撞击裂缝:原因分析:(1) 拆模时由于工具或模板的外力撞击而使结构出现裂缝。(2) 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尚底,导致出现沿钢筋的纵向或横向裂缝。(3) 拆模方法不当,只起模板一角,或用猛烈振动的办法拖模,使结构受力不均或受到剧烈的振动。(4) 混凝土尚未达到脱模强度,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堆放材料,使梁板收到振动或比设计大的施工荷载。预防措施:(1) 现浇结构成型和

30、拆模,应防止受到各种施工荷载的撞击和振动。(2) 结构脱模时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并应使结构受力均匀。(3) 拆模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4) 在梁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避免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和堆放大量工程和施工用料,防止梁板受到振动和将梁板压裂。D温度裂缝:原因分析: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

31、出现裂缝。预防措施:(1) 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 ,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2) 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已减少约束应力。(3) 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伸拉值。4.3.2.3.2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现结合我公司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重点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32、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

33、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我公司根据实践检

34、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二)、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

35、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

36、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对不符号坍落度要求不得使用,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三)、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

37、160;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

38、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登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登,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只),特别是对于一类细小钢筋,小马登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39、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登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40、160;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二)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于现浇板内的管线必须位于底板钢筋的上部,现浇板的中部,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

41、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应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间距,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

42、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三)材料吊装、卸载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

43、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

44、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对计划中的临时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

45、生。(四)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四)、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

46、发生,应经设计单位确认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的情况下,作弥补处理。在结构施工阶段出现裂缝的,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在装修阶段出现裂缝的,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处理前必须沿裂缝走向将装修层切除,切除宽度不小于600mm,设计单位有方案的按设计方案进行处理,无设计方案的可按下述方案处理,对于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

47、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5砌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1砌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本工程墙体采用粘土空心砖与标准砖砌筑) 5.1.1 砌体工程材料要求(1) 砖和各种砌块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2) 水泥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3) 砂用中砂,并通过8mm筛孔,含泥量不应超过5,不得含

48、有草根等杂物。(4) 掺合料采用石灰膏,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应少于7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5.1.2按试验确定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的砂浆配合比拌制砂浆,砂浆稠度以57cm为宜。砂浆采用砼搅拌机搅拌,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拌合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1.5min。5.1.3砂浆随拌随用,常温下拌好的 砂浆应在拌合后34h内用完;当气温超过30时,应在23h内用完。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5.1.4砌筑施工前,应由专人设置皮数杆。应根据设计要求、砌块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灰缝厚度应用双线标明。未设置皮数杆,砌筑人员不得进行施工。5.1.5砌筑应从转

49、角处或定位处开始顺序堆进,内外墙应同时砌筑,纵横墙应交叉搭接,转角处相互咬砌搭接。丁字交接处,应使横墙砌块隔皮露头。砌筑应上下错缝,灰缝平直,砂浆饱满。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 5.1.6高度在1.4m以下部分墙体应同时砌筑,上部可留成踏步式斜槎,但长度不应小于墙高度的2/3。如必须留直槎应设4mm钢筋网片拉结。5.1.7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至少间隔七天用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或小泥砂浆填嵌密实。 5.1.8封堵外墙支模洞、脚手眼,应在抹灰前派专人实施,在清洗干净后应从墙体两侧封堵密实,确保不开裂,不渗漏,并应加强检查,做好记录。 5.1.9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的后砌填充墙与砼

50、结合部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若设计无要求的,宜在该处内外两侧,敷设宽度不小于200mm的钢丝网片,网片应绷紧后分别固定于砼与砌体上的粉刷层内,要保证网片粘结牢固。5.1.10预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5.1.11在墙中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在砌筑前应先将构造柱的位置弹出,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体与构造柱连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5.1.12预制过梁在安装时,应坐浆垫平。5.1.13每一层楼至少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5.2砌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51、措施5.2.1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 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天然和复合地基的住宅工程平均沉降计算值不大于150mm。(2)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3) 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10,箍筋6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1.3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

52、不宜少于38。(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5)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240mm。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6)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7)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8)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9)顶层框架填

53、充墙不宜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10) 外墙应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11) 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阻不得小于1.26 m2.K / W。 (12)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13)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宜为45d(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14)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

54、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15) 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16)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17)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18)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19)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5.2.2砖缝的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原因分析;(1) 低强度等级的砂浆,

55、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洞,砂浆不饱满(2) 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的粘结(3) 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防治措施;(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2) 改善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砖砌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3) 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下不得超过75cm,当施工期间气温

56、超过30C0时,不得超过50 cm(4) 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5) 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浇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6 创建“无渗漏” 工程管理措施全面达到“无渗漏”标准,切实做到创建“无渗漏”工程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管理。6.1 厕浴厨房间防水工程6.1.1地面具体做法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涂料、结合层20mm厚1:2.5水泥砂浆、面层。6.1.2地面标高低于同层楼面

57、地板20mm。6.1.3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6.1.4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 401 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6.1.5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6.1.6穿墙地面管设套管高出地面20cm,管根及缝隙用防水材料封堵;烟道根部向上300mm

58、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6.1.7基层必须平整坚实。阴阳角、管根缝部和地漏等部位的表层残余砂浆杂物及突起异样物必须清除彻底,再用水冲刷干净。然后用防水材料做密封处理,填充捣实抹光。阴阳角用1:2.5水泥砂浆做成半径为10mm的平滑小圆角。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6.1.8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6.1.9做好盛水试验:防水层施工完毕达到实干后进行蓄水试验,蓄水高度应达到找坡度的最高水位20mm以上,蓄水时间持续不少于36h,达到滴水不漏,完全合格。6.1.10成品保护:防水层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施工过程中严禁踩踏未干防水层;指定施工操作人员专人严格保护看管做好的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做面层。6.1.11面层施工:蓄水试验完毕后进行面层施工。抹平压光,排水坡度为2%,地漏处坡度为5%。面层施工完毕后第二次做蓄水试验,效果同第一次滴水不漏,完全合格。6.2外墙防水工程6.2.1本工程采用RE防裂抗渗砂浆自防水;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6.2.2墙体采用“三浆”法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