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_第1页
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_第2页
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学生姓名: 李常源学 号:200711101015所在院(系): 材料工程学院专 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班 级:200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 唐代明职称:副教授2010年12月17日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题目名称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评分项目分 值得 分评价内涵工 作 表 现20%01学习态度6遵守各坝纪律,丄作刻苦努力,具有艮好的科学丄 作态度。02科学实践、调研7通过实验、试验、查阅文献、深人生产实践等渠 道获取与课程设计有关的材料。03课题工作量7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能 力 水 平35%04综合运用

2、知识的能力10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 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 得岀有价值的结论。05应用文献的能力5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岀并 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 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06设计(实验)能力,方案的 设计能力5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装置安装、调试、 操作等实验工作,数据正确、可靠;研究思路清 晰、完整.07计算及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有较强的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能运用计算机 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处理和辅助设计等。08对计算或实验结果的分析 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技 术经济分析能力)10具有较强的数据收集、分析、处

3、理、综合的能力。成 果 质 量45%09插图(或图纸)质量、篇 幅、设计(论文)规范化程 度5符合本专业相关规范或规定要求;规范化符合本 文件第五条要求。10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30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 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11创新10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成绩指 导 教 师 评 语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曰1钢中织构的产生原因分析1。1织构的概述多晶体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力、热、电、磁等各种不同条件的 影响,或在形成后受到不同的加工工艺的影响,多晶集合体中的各晶粒就会沿着 某些方向排列,呈现出或多或少的统计不均匀分布,即出现在某

4、些方向上聚集 排列,因而在这些方向上取向几率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择优取向。这种组 织结构及规则聚集排列状态类似于天然纤维或织物的结构和纹理,故称之为织构织构测定在材料研究中有重要作用1.2织构的类型以及产生原因钢中织构按其形成原理课分为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织构,其产生原理如下:1.2。1形变织构:经金属塑性加工的材料,如经拉拔、挤压的线材或经轧制的金属板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常沿原子最密集的晶面发生滑移。滑移过程中,晶体连同其滑移面将发生转动,从而引起多晶体中晶粒方位出现一定程度的有序化。这种由于 冷变形而在变形金属中直接产生的晶粒择优取向称为形变织构。按其加工方式 的不同可分为丝织构、板织构和

5、面织构。a.丝织构:在拉拔时形成,其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晶向与拉拔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其 X射线衍射图类似于一束纤 维丝给出的X射线衍射图,因此被称为纤维织构或丝织构b.板织构:在轧制时形 成,其特征是各晶粒的某一个晶面平行于轧制平面,而某一晶向平行于轧制方 向。在轧制过程中,随着板材的厚度逐步减小,长度不断延伸,多数晶粒不仅倾向 于以某一晶向u v w 平行于材料的某一特定外观方向,同时还以某一晶面(h k I)平行于材料的特定外观平面(板材表面),这种类型的择优取向称为板织构, 板织构的对称性比纤维织构低,一般以(h k I) u v w表示。c.面织构:某些锻 压、压缩多晶材料中,晶体往往

6、以某一晶面法线平行于压缩力轴向,此类 择优取向称为面织构,常以(HKL )表示.1.2。2再结晶织构:具有形变织构的冷加工金属,经过退火、发生再结晶以后,通常仍具有择 优取向,称为退火织构或再结晶织构。这种再结晶织构可以不同于形变织构, 由于金属原有变形织构的漫散程度和延伸率、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气氛等的差异,实际的再结晶织构的取向不同程度地偏离理论的再结晶织构取向。其定 向成形理论是贝克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形变基体内存在着各种取向的晶核,其 中有些晶核,因取向合适,晶界移动本领最大,在退火过程中成长最快 ,最后 形成再结晶织构。2钢中织构的检测方法分析多晶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晶粒的取向分布(即织

7、构)研究织构与 板材性能关系的重要前提即是板材织构在线无损检测,随着现代工业生产 的需要,人们也一直在努力开发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以便利用测得的信 息直接计算钢材的性能。目前现有的织构系数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1中子衍射测量中子衍射测量织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45年以后核反应堆的出现使得中子衍射成为可能,直到1953年才将它第一次用作织构的测 量.中子衍射作为织构的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但对大量的材料进行 定量织构的研究还有待于发展,对各种描述织构的变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和实验上的测量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人们期望它能发展到从统计上完全的描述多相材料的晶粒状态,进而通过组成

8、材料的晶粒以及描述织构变量 的性质从理论上推导出材料的性质。2.2 X 射线衍射测量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常用的织构测量技术,它是利用Bragg效应来测量晶粒的取向。在x射线衍射测量中,为了表示晶粒的取向分布统计信息 人们米用极图来直观表示极图就是将晶粒某一晶面( HKL )的法线在宏观 坐标系中的空间取向进行极射赤道平面投影所得到的图,极图能反映材料的一部分取向信息。为适应大规模连续生产的要求,保证金属板材高效优 质生产,已有人开始采用低分辨织构分析方法在线测量金属材料织构。 低分 辨织构分析方法只需要较少的极图测量数据,节省了时间 ,因而可满足高速、 连续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在线监测与监控的需求

9、, 目前己成为材料织构定量分 析最活跃的领域之一。2。3 取向成像电子显微术( OIM)取向成像电子显微术 (OIM )是一种以 EBSD 和 SEM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技术,它能够逐点测量材料的微结构,得到品粒取向分布、品粒尺寸、边界 形式、取向差等等信息。由于它足逐点测量,得到的取向信息更加完整 ,是很 好的一种测量手段。由于该方法需要专门的试样,且设备昂贵,不适用于高 速连续的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在线监测与监控需求。2。4 超声波测量方法超声波在多晶体金属材料中传播,波速受到织构的强烈影响 .利用超声波 进行无损的织构系数测量也是织构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之一 .超声波测量方 法只能测量出与材料

10、弹性性质相关的织构系数 W420,W400,W440 .中国科学家则 给出了立方晶粒各向异性集合的多晶体的超声波波速与织构系数之间的关系 式。这些理论研究表明,超声波测量材料的部分织构是可行的,此外 ,超声波 方便快捷。在使用电磁传感器时,还具有非接触的优点 ;在国外,已经开始将 超声波用于材料生产加工过程的在线监测。通过比较几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说明x 射线衍射测量法和超声波测 量法在测量钢材料织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织构的测 量将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 .3 钢中织构对性能的影响分析由于织构的产生, 钢材料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 ,当单晶体结构的 对称性较差而且多晶体的织

11、构明显时, 性能的各向异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合金钢的线膨胀系数与多晶体试样所具有的织构有很大关系, 因为线胀系 数在单晶体的各轴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 , 织构取向 与线膨胀系数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作为用途极其广泛的钢材料, 织构对力学性能(主要是屈服强度和蠕变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对屈服强度:对不同的钢合金的研究发现,屈服强度比断裂强度表现出更大的各向异性。管材的纵向屈服强度值比横向值平均低 7080MPa按一定工艺轧制的钢板在 轧制方向上具有高度集中的基极,其性能也是高度各向异性的,屈服强度在 轧制方向上为364 MPa,而在与轧制方向成67.5度交角时为497 MPa

12、其次对蠕 变性能:在蠕变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滑移平面相对于切应力方向的取向,滑移平面的取向取决于材料的织构,而切应力的方向取决于试验方式。因此改变材 料的织构就可以在所需要的方向上调节材料的抗蠕变性能。按织构的类型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织构对钢性能的影响主要为以下几点:3。1形变织构它对钢材的不利影响是冲压时容易产生制耳效应如下图3。1所示:有利方面:对于变压器用的硅钢片,为了提高磁性,特地在最易磁化方向110 形成织构。形变织构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主要是:提高强度,降低塑性并使金 属产生各向异性(顺纤维方向的机械性能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对物理和化 学性质的影响是:降低密度、导电性、导热性、以及耐蚀性,提

13、高电阻、化 学活性溶解性,引起磁性变化等。3.2再结晶织构退火织构可改善材料的某些性能,例如对于变压器钢希望得到高斯织构(110 (001)或立方织构(100 (001)以改善磁导率.但退火织构带来 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在某些方面有害,例如板材深拉时可能出现耳子和其他表面缺陷3。3织构对冷轧硅钢片的影响 织构对冷轧硅钢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磁感应强度和铁损两个方面:3.3。1 电工钢织构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 织构是影响电工钢磁感应强度 B25 和 B50 的主要因素之一,理想的晶体 织构为( 100) uvw 面织构,因为它是各向同性而且难磁化方向 (111)不在轧 面上。为改善电工钢的磁性能,控制有

14、利织构的形成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实 际的生产过程中 ,(100)组分的织构度只占约 20,基本属于混乱织构,也就 是磁各向同性 .由理论公司推导的结论为:按 100和 111单晶体的 B25 值 计算出的理想(100)和uvw面织构具有最高的B25值。3。3。2 电工钢织构对铁损的影响影响Ph (铁损)的因素也就是阻碍畴壁移动的主要因素,就是晶体织构.无取向电工钢(100)面织构高,Ph和P15降低,因为在(100)晶面上有两个易磁 化的1 00轴;其次是 (110)面织构,在此晶面上有一个 001轴.具有(111) 面织构的P15较高,因为在此晶面上没有001轴,具有(112)面织构的P15

15、 值最高,因为在此晶面上有难磁化的 111轴。4 冷轧硅钢片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织构控制旨在获得有利的择优取向 ,以便于材料结晶的物理和机械性 能中有效地利用有向性 .织构主要影响硅钢的磁感应强度和铁损。 多晶体材料 中的有向性是其个体组成微晶特性的平均值,因此,取决于单晶的特性和材 料中微晶的择优取向。铁晶在磁化作用中具有显著的有向性:最易磁化的方 向是与001轴平行的方面。如果获得了择优取向,个体晶粒的排列使其 001轴几乎与钢板轧向平行, 可降低晶粒取向硅钢的铁损 ,提高导磁率, 增 大易磁化方向的磁路 ,使硅钢材料更适用于发电和配电变压器等应用域。冷轧硅钢片的织构主要是受轧制工艺的控制

16、, 因此为了提高冷轧硅钢的 性能必须改善其轧制工艺。通过分析总结出了最佳轧制工艺:无取向电工钢的磁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织构。 为改善磁性, 必须提高(100) 或(110)织构的强度和降低( 111)织构强度 .(100)或(110)由钢平面上易磁化的 100位向构成,而(111)由其平面附近的难磁化111位向构成。4.1 控制冷轧压下率对冷轧硅钢织构的影响为降低工序成本,提高产量 ,大多数生产厂均采用一次冷轧法生产中、低 牌号冷轧电工钢.一次冷轧法要求大压下率( 7%)来保证100( 011)组 分进一步增高,使磁性能提高。根据取向分布函数( ODF)定量计算,电工钢 冷轧织构基本分为两类纤维织

17、构,即111轴近似平行于法向(A类或称 纤 维织构)和110轴平行于轧向并在(100) 011位向附近漫散(B类或称a 纤维织构)。主要低指数组为:111 (112)、111 (110)、 112(110)和001 (110)。也就是说,一类组分为(110)平行于轧向,(001) (112)平行 于轧面;另一类为111 平行于轧面,而(110)与(112)平行于轧向.在冷轧板 微观结构分析中 ,压下率60%时,冷轧时微观带与轧向的偏离角逐渐减少, 直到与轧向近似平行,其211(011)组分逐渐加强,压下率90%时,冷轧时 微观带的211 (011)位向是冷轧织构中最强组分,微观带边界已不是(1

18、10) 面,即已形成明显的切变带.经压下率为50%90%冷轧时都存在A和B两类 纤维织构组分。压下率6%时,冷轧时发生铅笔式的滑动,依靠等量的110(111)和211 (110)滑移系统而发展成A类织构组分,但有些偏离。压下 率60%时,冷轧时211(111)滑移系统起重要作用,使 111(121)附近位向 分解,并加强了211 (111)滑移系统,因此 211(011)和100(011)组分进 一步提高,而 111(112)强度保持不变 .随形变量的增加 ,100(011)组 分加强,并绕(011)轧向漫散而形成B类纤维织构,漫散角度可达60q这包括了 111 (011)位向;A类纤维织构随

19、形变量增高而单调地增高,但分布不均匀。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4。2 控制冷轧轧制形状参数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为确定冷轧过程中变形的不均匀性 ,在板材轧制时,采用轧制形状参数RSF: RSF=2 R(h1h0) 0。5/(h1+h0)式中 R为工作辊半径;h0和h1 分 别为每道次前、后的带钢厚度。RSF大则表示由轧制过程引起的应变分布较 均匀;RSF小则表示变形较不均匀。只考虑轧制形状参数与织构形成之间的分 析关系,以不同RSF取得的试样,用Bunge方法测定冷轧后、再结晶退火后以 及消除应力退火后试样的ODF分析结论为:RSF大时,表面和中间面织构发展 成r纤维,即它的组分111(

20、112),并随着消除应力退火晶粒长大,该组分增强。 111( 112)取向在钢板平面上具有 112轴,而且它接近 (111)难磁化取向,于是在消除应力退火之后,ND (111)织构的增强导致磁感下降。RSF小 时,无论是退火再结晶织构,还是消除应力退火晶粒长大织构,ND/( 111)织 构在表面附近的积聚都受到抑制,织构的主要组分为 610(001)和410 (001),分别为一个轧向易磁化 001轴的组分和一个同带钢平面略倾斜的 010轴组分,这样RSF小的试样表面织构在其钢板平面上具有两个易磁化 (001)取向。因此,虽然中间面上ND/(111 )织构增强,但在消除应力退火晶 粒长大后,试样 B50 值不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归结而言,对冷轧硅钢片织构的控制就是要使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