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一得_第1页
高考作文备考一得_第2页
高考作文备考一得_第3页
高考作文备考一得_第4页
高考作文备考一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作文备考一得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胡旺林 内容提要:在高考考场上,一些考生在作文时,常常由于太想考好反而考砸了,这就是高考作文中的“目的颤抖”现象。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对高考考生的危害非常大。这种研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心理辅导层面。本文从高考作文备考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从知识技能、材料积累、心理辅导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以夯实作文基础,达到最终克服“目的颤抖”的目的。 关键词    高考作文备考  目的颤抖我带过几届高三,几乎每一届都有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类似的现象:   2007年高考,一个平时文笔较好、

2、但作文经常出现审题错误的考生,考前对家人说,这次一定要把自己近期的努力证明给家人看。带着这种要“证明”给人看的“急躁”心态参加考试,该生在考场写作文时左手发抖(该生习惯用左手写字),右手按住左手写,竟然也写不出一个字。 当年某地高考语文作文的话题是“纪念”,有考生就认定纪念家人肯定不能得高分,可是写什么才能得高分呢?还有哪些材料适合写进来呢? 但这时“脑子里完全是一片空白”,其考试结果也就可想而在知了。果然,成绩揭晓后,该生作文分仅得20多分! 这是“目的颤抖”现象的典型表现。 目的颤抖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雷蒙阿隆(RAron,19051983)提出。他用来论证

3、这个心理学概念的试验非常简单:在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手抖动得越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阿隆简洁明了地概括为:“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学生在作文时的“目的颤抖”现象,严重影响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由于作文占的分值太大,往往作文垮则语文垮,从而直接导致本来成绩不错的考生落榜。 “目的颤抖”现象,既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也属于知识与能力层面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技不如人,心里没底。针对学生作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目的颤抖”现象的实际,我在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克服“目

4、的颤抖”现象。一、摸清情况,了解作文现状 在接手2010届高三后,为了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我对两个班的学生作了一次调查,其中一项统计如下: 我每次在带毕业班时都会进行类似的调查。作文分是否稳定对以后作文训练的参考价值很大,不稳定的比率越高,从乐观的角度看,学生潜力越大;从悲观的角度看,说明学生问题越多,忽高忽低的成绩容易让学生对作文丧失信心,从而导致他们想走得高分的“捷径”。失分原因的调查,主要是想从知识技能层面(A项)、材料积累层面(B项)、心理层面 (C项)等来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虽然 “越想写好,越写不好”的学生有一届比一届多的趋势,但超过36的比

5、率还是让我吃惊,而接近60的学生作文分不稳定,完全有可能使这一比率继续升高。这说明现在的高三学生,单纯对他们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已远远不够,加强包括心理层面等等在内的辅导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是非常必要的了。 “越想写好,越写不好”的现象常见于作文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但也有部分是追求高分的同学。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作文期待比较高,但又不够自信,于是走上了热衷于模仿高考高分作文、迫切希望老师提供作文套路的“捷径”。这种“功利性”很强的学习态度,既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又折射出学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最终将导致“目的颤抖”现象的出现。“越想写好,越写不好”正是“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在

6、写作中的具体体现。二、重视起点,熟悉作文标准 要克服学生作文学习中的“目的颤抖”现象,首先应要求学生重视作文的“起点”作文的基本的要求,同时,让他们熟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使他们明白怎样评价作文。高中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作文要求是: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让学生熟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很重要。学生作文要得高分,必须明白怎样的文章才能的高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等级分与发展等级分。夯实作文基础,抓住基础等级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争取发展等级多拿分。要让学生明白,其实高考高分作文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7、,可以让学生参考近几年的高考高分作文。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语言比较好的抓住“有文采”做文章,阅读面比较广的抓住“丰富”做文章,擅长说理的则在“深刻”方面做文章:这些都有利于自己获得高分。 熟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方式,可以是全班同评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各自评自己的作文,或者评别人的文章,重要的是师生一起探讨、交流。多练、多评以后,心中便有了一杆衡量作文的秤。明白了作文的基本要求,知道了作文考核的评分标准,作文的训练便有了方向与目标,从而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三、分步训练,建立作文框架 写好高考作文的目标,是学生学习和奋斗的原动力。但如果过于注重结果,目标盯得太紧

8、,就容易心理疲劳,一旦它和心中的目标有偏差,心理上就会自责,目标就成了负担,从而导致“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的“目的颤抖”现象的出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位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总结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比赛前他一定要到赛场走一圈,每隔不远找一个显眼的参照物,然后在比赛时很容易就到达一个又一个目标,通过这种形式,40多公里,他比别人跑得更轻松。作文也一样。把写好作文这个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让学生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既夯实了作文基础,又不断地提高了自信心。形式的训练即文章骨架的训练,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叶圣陶曾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

9、,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作文结构意识,学生就会觉得作文是有章可循的,而不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正如人只有站起来才能走路,才能跑、跳一样,文章只有骨架立起来后,才能自由发挥。学生在作文时,头脑中一定要先有了大致的构思,一定要明白文章的基本形式,然后才能下笔成文。 内容的训练看起来简单,但它是文章的“神”,因而更重要。对高三的学生而言,记叙与议论本身不是什么难题,难就难在在不同的文体中怎样进行。比如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的记叙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怎样进行记叙;记叙文中什么时候可发表议论、怎样发表议论,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把写好作文的目标分解为形式与内容的训练两个子目标

10、,两个子目标又各分解为几个根目标,指导学生逐个突破,一步步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这种训练还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是有它的内在联系的,什么时候该记叙,怎样记叙,什么时候发议论,该怎样发议论,等等,最终达到让学生夯实作文基础的目的。 这些训练每一步都有明确目的,因而学生每完成一步就可以“享受”一次成功,心里就增加一点自信,这非常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摒弃所谓“捷径”,从而达到消除由于目的性过强而引起的焦虑心态。四、掌握“规律”,增强作文信心 在学生掌握好作文的“基本功”之后,为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明确告诉学生,他们的水平已经可以“保本”了。但要想获得高分,必须掌握考场作文

11、的一些“规律”。这些能影响高考的“规律”大多与智力无关,可以称之为考场的非智力因素。 考场作文得高分要遵循哪些规律呢?这里举例说几点: 在作文时,要有尊重出题者的意识。 运动员要在赛场上获得佳绩,听从裁判的指令是前提,否则会被罚出场;一个学生要在考场上获得佳绩,听从出题者的指令是前提,否则会被判偏题。尊重出题者,在作文上就是要根据出题者的指令作文,在读懂材料、理解话题、分析命题意图等等之后再按要求作文。 在作文时,要有尊重改卷者的意识。在高考作文  55分钟锁定55分一书中,作者认为,高考作文为应试作文,它的价值就是让一两个人读,然后给你一个也许影响你命运的分数,这是很有道

12、理的。你用将近一个小时写的文章,在改卷场上不过露面一两分钟。要在一两分钟内向阅卷者展示自己的才华并给他们深刻印象,就必须尊重改卷者,表现在书写要工整,入题要快,观点要明确等等。在作文时,还要体现积极乐观的一面。因为老师们相信,那些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的人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而成功人士大多对生活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作文时,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选择能表现自己才华的文体。文无定法,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初,曾出现了许多崭新的文体,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具体到个人,能充分发挥你的水平、体现你的才能的文体就是好文体。 考场作文的“规律”当然不只这些,需要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多作总结。掌握了这些,有利于保持作文得

13、分的稳定,从而有利于树立学生对作文的信心。五、盘活“积累”,增加作文厚度 一些学生在考场上由于太想考好而紧张,导致“大脑一片空白”,这固然有知识技能与心理方面的原因,但也与资料积累的无序性有关。对高三的学生而言,多多少少都积累了一些材料,关键是怎样有效的盘活自己的“资料库”。 怎样让自己的积累“活”起来呢?方法很多,关键是把资料分门别类,把有关资料串联起来,比如分为“立志类”、“爱国类”等,或者“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外国”等,或者“课内”、“课外”等,然后善于用作文题来激活这些资料。比如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纪念”,很多材料可以写进文章:爱国类的人物、古代中国的成就、近代中国的屈辱、

14、课内学过的人物事件等等,就都可以用来“纪念”。 积累丰富了,积累的资料条理化了,这就有利于我们从中选择抽取合适的资料,无论遇到什么题目,我们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心不慌,不再会在想用材料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而且,一旦盘活了积累的材料,就为合理的运用材料提供了条件,从而丰富了作文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目的颤抖”也就不会出现了。六、淡化目标,调整作文心态 具备了写好作文的基础,还要善于调整作文时的心理状态。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学生考场作文时是凭感觉的,而从总的情况看,学生平时作文时,一般感觉比考场好,水平也往往发挥得比考场好。对于这部分学生,主要进行心态调整,避免怯

15、场,淡化一定要考好的过强“目的性”,才能克服“目的颤抖”,发挥正常水平。 那么,怎样进行调整呢?心理调整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三种: 1从严从难,亦平亦战。既然学生有基础,在平时能发挥出水平,那么就要求学生淡化考场意识。在雅典奥运会上,邢慧娜获得5000米长跑冠军,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比赛中,她一直以为还是在平时训练。作文也一样。只有平时从严从难要求自己,把平时当战时,才能把战时当平时,从而达到淡化考场意识、在考场也能发挥平时水平的目的。 2机会均等,泰然处之。题目的难易对每个考生而言都是一样的,我易人易,我难人难。不要因为题目容易而掉以轻心,因为对你的竞争对手而言也可能是容易的;也不要因为

16、题目难而胆战心惊,因为对你的竞争对手而言也可能是很难的。泰然处之,往往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3作最充分的准备,作最坏的打算,得失平常心。这是临考前的一种心理调节。教育学生做个理智的人,凡事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想到顺利的一面,更要想到困难的一面,以免在困难和失败时没有心理退路。高尔夫球名将黑根在谈起自己的制胜体会时说,他在打每一局球之前,都事前准备打出六个坏球,那么打出了坏球之后自己就觉得很正常,也不以为然了。而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出人意料,他并不会真的打出六个坏球,成绩往往比想象要好;奥运冠军刘翔说,他总是抱平常心参加比赛,可是他却不断夺取冠军和打破世界纪录。这些都是这种心理调节作用的证明。的确,事先承认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误,那么就可以减少心理压力,从而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以上几点分别从加强知识技能方面、材料积累方面、心理调节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来帮助学生克服“目的颤抖”现象。在具体的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