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_第1页
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_第2页
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_第3页
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_第4页
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与改革建议 【摘要】_省于20_年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以来,制度体系愈加标准,救助范围逐步拓宽,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保障困难群众根本医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筹资机制不稳定、救助范围不聚焦、救助水平不充分、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结合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的根本要求,在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救助方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变更,以增强医疗救助制度的兜底线功能。 【关键词】医疗救助;筹资机制;救助范围;统筹管理;_ 医疗救助制度是对经济困难或患重大疾病的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给予救助的一项制度,

2、是民生领域的重大制度安排,对保障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_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变更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健全统一标准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并提出医疗救助制度变更开展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以_省医疗救助制度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在研究分析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的根底上,提出了制度变更的思考与建议。 1_医疗救助制度根本情况 1.1_医疗救助制度开展沿革 _省医疗救助制度初建于20_年,当年4月,_省民政厅印发_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确定了12个县市作为农村医疗救助示_县,在医疗救助对象确实定、申请审批程序、救助标准、救助

3、方法、资金拨付等方面予以明确,以点带面全面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20_年,_省政府_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拟定的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利用2年的时间,在_区等19个县(市、区)进行试点,重点探究城市医疗救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20_年社会救助暂行方法公布实施以后,20_年_省印发省政府_厅转发省民政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函20_209号),正式将_省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统一,并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根本制度模式和架构根本确定。_省医疗保障局成立以后,20_年印发_省医疗保障扶贫行动

4、实施方案,延续了20_年医疗救助的内容和标准,健全了医疗救助与根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从_医疗救助制度开展沿革可以看出,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对象从农村贫穷人口向城市困难人群拓展,保障范围从单纯的住院救助为主向住院、门诊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综合救助拓展,保障方式从“人找政策”的制度建设阶段向“政策找人”的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的阶段拓展,制度安排、服务水平和发觉机制不断成熟。 1.2_医疗救助制度安排 目前,_省医疗救助制度主要分为依对象救助和依申请救助两类。依对象救助是针对特定的救助对象,包括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家庭经济困难

5、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建档立卡贫穷人口,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时机性感染者,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不含一至六级残疾军人),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依申请救助是针对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当的患者,由于人员不特定,需要结合家庭经济状况申请。救助范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资助特定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特困供养人员、二十世纪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和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2020年)标准资助;建档立卡贫穷人口按每人每年120元(2020年)标准资助;低收入家庭中的

6、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2020年)的标准资助。二是特定救助对象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产生的费用。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中属于长期保障户及80岁以上老年人和建档立卡贫穷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合规门诊费用,经根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局部,由医疗救助基金在年度门诊最高救助限额内给予全额救助。年度门诊最高救助限额应不低于每人每年100元。三是特定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合规住院费用,经根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合规住院费。重点救助对象在年度根本住院

7、最高救助限额内给予全额救助;二十世纪60年代初精简退职老职工、家庭经济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精神障碍患者、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除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立卡贫穷人口(除重大疾病患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时机性感染者及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合规住院费个人自付局部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当的患者及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特别困难人员救助对象合规住院费个人自付局部,按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度根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应每人每年不低于1万元。四是特定救助对象患重特大疾病就医产生的个人自付合规

8、住院费用。先按根本住院救助比例予以救助,对超过年度根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且尚未实施救助的局部,救助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但最高救助比例不超过100%。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根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的50%。 1.3_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 1.3.1城乡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情况20_年2020年,_医疗救助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标准有所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每人每年资助标准从20_年的30元,提高到2020年100元;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按每人每年资助标准从20_年的10元提高到2020年不低于30元。与此同时,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人数也逐年增加,

9、20_年2020年全省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人数分别为456.9万人、693.26万人、833.3万人。1.3.2门诊和住院救助情况据表1所示,_各市(州)门诊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最低的为100元,最高的到达5000元,绝大局部地区没有起付线;住院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最低的为30000元,最高的为50000元,绝大局部地区没有起付线,按照救助对象类别分别分档按政策范围内费用50%、70%、100%的比例予以救助。20_年,全省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门诊救助98.3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637万元;实施住院救助108.86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8.8亿元。20_年,全省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门诊救助

10、121.74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7635万元;实施住院救助147.4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1.14亿元。2020年,全省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门诊救助86.1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205万元;实施住院救助172.02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1.68亿元。1.3.3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情况_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采纳按病种救助的模式,根本医保参保人员患有政策规定的疾病的,可以结合医疗费用的情况获得相应额度的救助。全省各市(州)在确定的救助病种数量和种类上有所不同,诸如恶性肿瘤、血友病、儿童“两病”和妇女“两癌”都包括在内。20_年,全省共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23.41万人次,医疗救助资金支

11、出24677万元。20_年,全省共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26.09万人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8622万元。2020年,全省共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28.12万人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5432万元。 2_医疗救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情况看,_医疗救助人次数快速增长,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中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风险有所下降,重点保障对象尤其是建档立卡贫穷人口的医疗负担大为减轻。但是,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仍面临较大压力,医疗救助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一定影响。 2.1筹资机制不稳定 _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_财政和_省级财政投入,20_年20_年_财政医疗救助资金年均投入约在15亿元,2020

12、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_财政投入又进一步增加;2020年,_省级财政医疗救助资金投入达7亿元以上。这两局部资金共同形成_医疗救助资金的主体,但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尚无固定的标准,在安排资金使用方面难以形成稳定预期。同时,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不平衡,财力状况好的,投入相对多一些,财力状况差的,相对缺乏,有的更是严峻缺乏。市县财政投入不仅区域不平衡,还总量缺乏,形成了_和省级补助占大头,属地责任未尽到位的情况。 2.2救助范围不聚焦 医疗救助制度的目标,在于缓解贫穷家庭成员身患重特大疾病或罕见病时自负的巨额医疗支出压力,维持家庭根本生活。但是目前医疗救助出现“保险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救助面快速扩张,资助参

13、保扩大化,补助标准平均化。2.2.1资助参保人数急剧增加,资助参保面过大20_年,医疗救助资助456.9万人参保,平均资助标准58.98元/人;20_年,医疗救助资助693.26万人参保,平均资助标准123.14元/人;2020年,医疗救助资助833.3万人参保,平均资助标准123.93元/人,资助参保增幅过快。2.2.2从医疗费用医疗救助情况看,实际救助水平尚未持续提升20_年,全省实施住院救助108.86万人次,次均救助808.37元;20_年,全省实施住院救助147.48万人次,次均救助755.35元;2020年,全省实施住院救助172.02万人次,次均救助678.9元,20_年2020

14、年次均住院救助水平相对较低。2.2.3从医疗救助资金支出结构情况看,资助参保资金支出占比畸高20_年,全省医疗救助用于资助参保、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的资金占比分别为22.14%、5.44%、72.42%;20_年,资助参保、门诊和住院救助的占比为41.76%、3.74%、54.50%;2020年,以上几局部资金占比变为45.99%、1.87%、52.14%,资助参保资金快速增长,挤压了门诊和住院救助的支出空间。总的来看,医疗救助资金在一般疾病方面的支出挤压了重大疾病的支出。同时,建档立卡贫穷人口中已有局部人员实现稳定脱贫,个人经济能力足以支撑其就医需求,但因其身份属于特定救助对象,仍要对其继续进

15、行救助。造成这些问题的很大一局部原因是因为救助范围和对象不够精准,分散了救助资金的使用,一定程度抵消了医疗救助对重大疾病的兜底保障作用。 2.3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障缺乏 从救助费用的分段情况来看,20_年2020年5月(注:由于_省医保信息系统整合迁移,2020年的明细数据只提取到5月份,下同。),医疗救助支出呈现出向低费用段推移的趋势。虽然从人次占比来看低费用段群体占比相对来说20_年比20_年有所下降,但是实际上,0元500元、500元1000元、1000元2000元、2000元3000元段的医疗救助支出金额占比逐年增长,而3000元以上的救助支出占比从20_年的42.92%下降到202

16、0年的17.7%,低费用段救助支出增多,讲明大量医疗救助资金用于一般小病的救助支出,而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还缺乏。以0元500元段为例,20_年2020年连续三年在这一费用段支出增长率已到达35.9%。2020年,500元以下的费用段当中,0元100元的救助人次占比是31.05%,100元300元的占比是42.79%,300元500元的占比是26.15%。一方面,大量救助患者集中在低费用端;另一方面,对困难群体高额医疗费用的保障又相对缺乏,_省医疗救助封顶线各地在3万5万之间,对于防止困难群体因病致贫返贫的兜底保障功能的发挥还需要持续进行政策的优化完善。 2.4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穷的救助

17、对象难以界定 _医疗救助政策将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应高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不得高出2倍),以及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当的患者(因患病造成家庭根本生活困难且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50%以上的)纳入了救助对象范围,但客观上认定工作开展存在非常大的困难。比方,“怎样准确核定家庭收入”就是基层反映的最大困难,除了调查走访申请救助的对象是否“有车有房”等传统方法以外,对于其房产、存款、子女经济状况和收入等信息,医疗保障部门均无权查询,因此造成各地对这类特定救助对象实施救助情况不一,存在较大政策风险。从实际运行情

18、况来看,20_年全省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当的患者占年度住院救助人次2.6%,次均救助2637元;2020年,全省共救助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当的患者占2.4%,次均救助2083元,实际救助水平与家庭负担的高额医疗费用相比显得杯水车薪,对于缓解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3医疗救助制度变更建议 意见对医疗救助的定位是托底性制度安排,这必定要求医疗救助制度要聚焦低收入患病困难人群,切实发挥其防止因病返贫致贫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3.1变更医疗救助制度的内在结构 在脱贫攻坚期,医疗救助作为“第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是为建档立卡贫穷人口提供进一步的医疗费用支持。从制度结构看,缺乏制度平稳运行和长期开展的机制,同时对全社会低收入困难群体缺乏通盘制度安排。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贫穷人群的医疗救助力度,增加医疗救助财政投入。在制度设计上,要兼顾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建立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的长效机制,以推动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障。一是要建立医疗救助稳定筹资机制,将各级财政投入和匹配标准制度化,有利于形成对医疗救助支出的稳定预期。二是要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西部欠兴旺地区的医疗救助的投入,解决救助水平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