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数学教案设计18_第1页
九年数学教案设计18_第2页
九年数学教案设计18_第3页
九年数学教案设计18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 学 设 计题 目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4)总课时1学 校152中学年 级九年组学 科数学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3.2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

2、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二、能力目标: 通过解决匀变速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发展实践应用意识三、情感与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匀变速问题

3、的应用题难点发现匀变速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课 前 准 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一、复习提问5分二、引入5分1 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关系是什么?2 某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它行驶的路程s(m)和时间t(s)之间的关系为:s=10t+3t2,那么行驶200m需要多长时间?【活动方略】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问题情境】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路面有情况,紧急刹车后汽车又滑行25m后停车(1)从刹车到停车

4、用了多少时间?(2)从刹车到停车平均每秒车速减少多少?(3)刹车后汽车滑行到15m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0.1s)? 分析:(1)刚刹车时时速还是20m/s,以后逐渐减少,停车时时速为0因为刹车以后,其速度的减少都是受摩擦力而造成的,所以可以理解是匀速的,因此,其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便可求出所求的时间 (2)很明显,刚要刹车时车速为20m/s,停车车速为0,车速减少值为20-0=20,因为车速减少值20,是在从刹车到停车所用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20除以从刹车到停车的时间即可 (3)设刹车后汽车滑行到15m时约用除以xs由于平均每秒减少车速已从上题求出

5、,所以便可求出滑行到15米的车速,从而可求出刹车到滑行到15m的平均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便可求出x的值解:(1)从刹车到停车所用的路程是25m;从刹车到停车的平均车速是=10(m/s) 那么从刹车到停车所用的时间是=2.5(s)(2)从刹车到停车车速的减少值是20-0=20 从刹车到停车每秒平均车速减少值是=8(m/s)复习基本的行程问题,掌握其数量关系,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匀变速运动问题作好铺垫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三、例题33分(3)设刹车后汽车滑行到15m时约用了xs,这时车速为(20-

6、8x)m/s 则这段路程内的平均车速为=(20-4x)m/s 所以x(20-4x)=15 整理得:4x2-20x+15=0 解方程:得x= x14.08(不合,舍去),x20.9(s) 答:刹车后汽车行驶到15m时约用0.9s【思考】刹车后汽车行驶20时用多少时间?(精确到0.1秒)【活动方略】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教师演示问题,简介匀变速运动各物理量的关系,诱导解答,总结规律。一个小球以10m/s的速度在平坦地面上开始滚动,并且均匀减速,滚动20m后小球停下来 (1)小球滚动了多少时间? (2)平均每秒小球的运动速度减少多少? (3)小球滚动到5m

7、时约用了多少时间(精确到0.1s)?【活动方略】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例: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小岛D的正南方向,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般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

8、果精确到0.1海里) 使学生通过解题,理解各物理量的关系,掌握解题方法,丰富解题经验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四、小结2分五、作业1分分析:(1)因为依题意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C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可求,CD就可求,因此由勾股定理便可求DF的长_B_A_C_E_D_F (2)要求补给船航行的距离就是求DE的长度,DF已求,因此,只要在RtDE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 解:(1)连结DF,则DFBC ABBC,AB=BC=200海里 AC=AB=200海里,C=45° CD=AC=1

9、00海里 DF=CF,DF=CD DF=CF=CD=×100=100(海里) 所以,小岛D和小岛F相距100海里 (2)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x海里,AB+BE=2x海里, EF=AB+BC-(AB+BE)-CF=(300-2x)海里 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2=1002+(300-2x)2 整理,得3x2-1200x+100000=0 解这个方程,得:x1=200-118.4 x2=200+(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海里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1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匀变速运动各物理量的关系建立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