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磋商、结算工具与结算方式_第1页
合同磋商、结算工具与结算方式_第2页
合同磋商、结算工具与结算方式_第3页
合同磋商、结算工具与结算方式_第4页
合同磋商、结算工具与结算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一、单项选择题1、交易磋商的两个基本环节是( )A 询盘、接受 B 发盘、签合同 C 接受、签合同 D 发盘、接受2、根据公约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是( )A 接受生效的时间 B 交易双方订立书面合同的时间 C 在合同获得国家批准时 D 当发盘送达受盘人时3、发盘的撤回与撤销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后,后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前B 前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前,后者发生在发盘生效后C 两者均发生在发盘生效前D 两者均发生在发盘生效后4、根据公约规定,一项发盘在未送达受盘人之前,发盘人可以( )A 还盘 B 接受 C 撤销 D 撤回5、我某公司于5月5日

2、以电报方式向法国商人发盘,限5月8日复到有效。对方于7日以电报方式发出接受通知,由于电讯部门延误,我公司于9日才收到该通知,事后我公司未表态。根据公约( )A 该逾期接受无效 B 因我公司未及时提出异议,该接受有效,合同成立C 只有在我公司及时表示确认后,该接受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D 只有在对方再次发出接受通知时,该接受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6、关于接受的生效,英美法系实行的原则是( )。A 投邮生效 B 签署日生效 C 到达生效 D 双方协商7、根据公约的规定,发盘和接受的生效采取( )A 投邮生效原则 B 签订书面合约原则C 口头协商原则 D 到达生效原则8、下列哪一项内容的修改不属

3、于实质性变更发盘的内容( )A 解决争端的办法 B 数量、支付方式C 交货时间和地点 D 要求分批装运9、我国A商人向B商人用口头发盘,若双方没有特别约定,则B商人( )A 任何时间表示接受都可使合同成立B 立即接受方可使合同成立C 不超过24小时接受合同即成立D 不超过48小时接受合同即成立二、多项选择题1、构成一项发盘应具备的条件有( )A 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发出B 表明发盘人受该发盘的约束C 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D 发盘必须规定有效期2、公约规定,一项已生效的发盘不能撤销的条件是( )A 发盘规定了有效期 B 发盘未规定有效期C 发盘中明确规定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 D 发盘中未表明

4、是否可撤销E 受盘人有理由相信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并采取了行动3、发盘效力终止的情况包括( )A 过了发盘规定的有效时间或合理时间B 被受盘人拒绝或还盘C 发盘人进行有效的撤销D 发盘人破产4、构成一项有效接受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接受必须由合法的受盘人作出B 接受必须是无条件的接受C 接受必须在发盘的有效期内作出D 接受必须表示出来5、“你10日电我方接受,但支付条件由D/P改为L/C即期”,该电文是( )。A 有效接受 B 还盘 C 对原发盘的拒绝 D 实质性变更发盘条件6、根据公约关于“逾期接受”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逾期接受都无效B 逾期是因为邮电部门延误造成,若

5、发盘人没有及时表态,则接受无效C 逾期的原因不在邮电部门,若发盘人及时表示确认,则该接受仍有效D 逾期是因为邮电部门延误造成,则该逾期接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E 决定逾期接受是否有效的主动权掌握在发盘人手里7、在实际进出口业务中,接受的形式用( )表示。A 行动 B 缄默 C 广告 D 口头书面的形式8、我国某公司10日向外商发盘,限15日复到有效。外商于14日用电报表示接受我方10日电,但我方于16日才收到对方的接受通知,此时( )。A 属逾期接受,合同不成立 B 若我方缄默则合同成立C 若我方毫不延迟地表示接受,则合同成立D 合同已成立9、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

6、、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其中数据电文包括( )。A 电报 B 电传 C 电子数据交换 D 电子邮件三、判断题1、询盘、发盘和接受是洽商交易不可缺少的步骤。( )2、在交易磋商过程中,发盘是卖方作出的行为,接受是买方作出的行为。( )3、询盘又称询价,即一方向交易的另一方询问价格。( )4、在报刊上刊登的广告实际上是一项有效的发盘。( )、一项发盘表明是不可撤销的发盘,则意味着发盘人无权撤回该发盘。( )6、公约规定,发盘生效的时间为发盘送达受盘人时。( )、发盘在其生效前是可以修改或撤回的。( )8、公约规定,如果发盘中规定了有效期,则该发盘生效后,发盘人仍可以撤销该

7、发盘。( )9、如果发盘人在发盘中没有受约束的意思,这不构成发盘,而只是邀请对方发盘。( )10、按公约规定,采用口头发盘时,除非另有声明,否则受盘人必须当场接受,此发盘方有效。( )11、一项还盘是对原发盘的拒绝,一经受盘人作出还盘,原发盘也随之失效,交易磋商必须从询盘开始。( )12、按公约规定,接受生效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合同成立的时间。( )13、一项逾期接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效的。( )四、案例分析1、某月8日,我方向韩国A公司发盘“可供一级芝麻10公吨,每公吨1500美元CIF纽约,适合海运包装,订约后即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请速复电”A立即复电:“你方8日电我方接受,用双层新麻袋

8、包装,内加一层塑料袋。”我方收到复电后着手备货,数日后,芝麻的市场价格猛跌,A商来电称:“我方对包装条件作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而我方坚持合同已经成立。请按照公约的规定对此案进行分析。参考答案:按照公约第19条规定,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增加或不同条件的答复,除发价人在不过份迟延的期间内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接受。此案中A 公司在接受函中,将包装条件添加为用双层新麻袋包装,内加一层塑料袋,属于非实质性变化,我方对此项接受,未表示反对,二是着手备货,因此该接受有效,合同成立。所以A上的说法不成立。2、我国某公司与国外洽谈一笔丝绸产品的交易,经过双方对交易条件的磋商之后

9、,已就价格、数量、交货期等达成协议,我方公司于是在3月8日致电对方:“确认售与你方丝绸产品数量为 ,请先电汇5的货款。”对方于3月11日复电:“确认你方电报,条件按你方电报规定,已汇交你方银行 万美元,该款在交货前由银行代你方保管”请问这笔合同是否成立?并简述理由。参考答案: 这笔合同不成立。 根据公约规定,有关合同付款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条件。对方最后复电改变了付款条件,我方要求对方电汇5%的货款,但外商将该笔货款修改为保证金,即为实质性的变更了发盘条件,应视为还盘。结算工具与结算方式 1、汇票和票汇的区别是:前者是支付工具,后者是支付方式。 2、在票汇情况下,买方购买银

10、行汇票径寄卖方,因采用的是银行汇票,故这种付款方式属于银行信用。 3、汇票、本票和支票都有即期和远期两种。 4、所有的汇票都可以背书转让,特殊的可以连续背书、多次转让。 5、出口人开出的汇票如遭付款人拒付,议付行有追索权。 6、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付款人是银行,后者的付款人是商业企业。 7、托收是商业信用,所使用的汇票是商业汇票,信用证是银行信用,所使用的汇票是银行汇票。 8、即期汇票采用付款提示,远期汇票采用承兑提示,汇票到期再作付款提示。 9、在三种常用的支付方式中,对卖方来说信用证比较可靠,付款交单(D/P)与承兑交单(D/A)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但承兑交单最易为买方接受,

11、有利于达成交易,所以,在出口业务中,应扩大对承兑交单的使用。 10、在跟单托收中,汇票属于资金单据,发票和装运单据等属于商业单据。 11、对出口方而言,采用D/P 30天比采用D/A支付方式风险更大。 12、采用D/P(付款交单)托收是一种最安全的收汇方式。因为对方不付款,银行就不交单。 13、买卖双方按D/P、T/P条件成交时,如日后汇票到期收不回货款,代收行应对买方负责。 14、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既适用于跟单信用证,也适用于备用信用证。 15、通知银行在转交信用证时,没有义务接受受益人的请求翻译信用证条款,并可不经译出而将信用证照转给受益人,如翻译有误,银行概不负责。 16、来证规定有效期至9月底,最迟装运期9月10日比我方于9月5日备妥货物装船出运,只要我方于9月30日之前提交全套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即可安全收回货款。 17、信用证有效期的延长,意味着装运期照此顺延。 18、进口人发现单证不符可拒绝赎单,此时开证行可向议付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