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洪春娣_第1页
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洪春娣_第2页
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洪春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延津县城关镇西街中学 洪春娣内容摘要: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它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 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学好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激发审美创造精神, 让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的比例大大增加,然而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死硬的背诵不但增加学生的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本论文就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以求共同探究,抓好文言文的教学工作。 当前,中学教学新课改正

2、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课改注重创新教学,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方式,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 对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提高现代汉语水平, 厚实语言文化素养, 享受传统美德熏陶。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文言文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

3、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同时增加了文言文在实验课材中的比例。然而,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普遍的反映是学生不感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不少老师还被束缚在传统的忽视学生主体作用, 强调机械记忆的“串讲式”教学模式之中,始终不愿放开手脚进行创新教学。种种的原因导致了今天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不佳,前景令人担忧。我国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老师说过,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死角”。那么,应当如何落实好文言文的教学,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的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

4、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源动力。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大多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艰涩难懂,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出现谈“古”色变的现象。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认知所需要的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 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 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通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学

5、习材料,通过展示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力图通过全新的感观形式,如动画、视频等来展示材料,以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岳阳楼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岳阳楼的优美的风光,把学生们带入如诗如画的风景中,使得学生对岳阳楼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这时再引入课文,自然而然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二、多种方式诵读,学会自主领悟诵读,即朗读、背诵,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文言文的语言凝练, 词语丰富, 意蕴深厚, 而且还是情感的抒发,

6、 智慧的结晶, 是前人精神和心灵的写照,非百读不足以传情, 非诵不足以明旨。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它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朱熹曾说过“ 学者观书, 先须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读一字, 不可少读一字, 不可多读一字, 不可倒读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 , “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诵” 。通过诵读,一方面可以积累文章中的大量文言词汇, 另一方面了解作者的情感经历和灵魂世界,从而达到对文章自主领悟的目的。例如人教版选入杜甫的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7、”,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时候如果注意感情的把握,那么就非常容易感知到当时社会情况:战争激烈,兵役苛刻!官府征兵时的蛮横,人们生活是苦不堪言!通过感情诵读,文章的主旨已在学生心里渐渐形成。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入门的唯一正确途径,舍此别无它法。一般来说我要求他们至少要读四次, 第一次诵读课文时, 圈出疑难字词, 然后自己去查阅字典;第二次诵读课文时, 结合参考的练习, 理清文章的思路, 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第三次诵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结合课文的注释去作理解, 倘若还不清楚的,查阅其他的工具书,或者作重点符号, 准备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当第四次诵读课文时, 能够完全理解文意,把握作

8、者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中心主旨。至于在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时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录音跟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具体的方式可以灵活使用,可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逐个试验,最终选取对学生具有最好学习效果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结合。三、运用联系对比法,积累文言词句古语有云“积土成山” “ 积水成渊”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文言文而言,由于时代相隔久远,对于词句的理解往往会成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瓶颈所在。因此,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 使之形成系统, 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孤立的字词

9、教学,对学生而言效果并不高。而通过采取联系对比手法,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用法、意蕴进行对照比较,能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掌握文言字词。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通过 “入朝见威王”和“朝服衣冠”中两个“朝”字的对比(其中第一个“朝”字是做“朝廷”解,第二个“朝”字是做“早晨”解),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朝”的文言用法,从而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又如古文中常出现的“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在现代是专指男子的配偶,通过古今词义比较,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词的印象,有助于他们的记忆。四、结合作者的人生遭遇,正确把握文言文主题文言文不仅是墨痕堆积而成的读物,还是前人情感的抒发, 智慧的结晶, 是前人精神和心灵

10、的写照。每一篇文言文都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里面,其中包括作者当时的心事,抱负,以至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了解作者的生平,结合作者的人生遭遇,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理解文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寻张怀民,我们可以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反对变法,写诗讽刺,被贬黄州。那么我们就不难知道,这时的作者为什么会半夜睡不着?苏轼一生多坎,但他生性乐观豪爽豁达,知道他这个性格特征,我们又很容易了解为何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仍能愉悦地欣赏美景!同样在学习柳宗元的文章时,对柳宗元的生平遭遇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其文章的内涵。柳宗元一生坎坷,多次受贬,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对贫苦大众的生活和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有了很深的感触。当学生了解了柳宗元的这些人生遭遇,在学习捕蛇者说时,便很容易把握柳宗元在文中通过叙述蒋氏三代捕蛇抵税的遭遇来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的中心思想。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记载了我们民族大量的文化遗产, 它以其丰厚的积淀、独特的审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的重要功能是现代文所不能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