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 《统计》单元教案共4课时_第1页
数学五年级下册 《统计》单元教案共4课时_第2页
数学五年级下册 《统计》单元教案共4课时_第3页
数学五年级下册 《统计》单元教案共4课时_第4页
数学五年级下册 《统计》单元教案共4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计【 新知识点】 众数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 1 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照和衔接。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通过与所学知识的比照,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

2、但对两组数据进展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 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防止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防止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详细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3 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时机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欢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

3、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考虑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根底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1、众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课时1. 众数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众数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二 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2 能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展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二教学施行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适宜?学生分组进展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展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

5、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适宜。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适宜。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适宜。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络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展概括,交流。老师总结并指出:描绘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绘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详细问题中,终究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绘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

6、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的建议。5 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三思维训练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展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住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6 号7 号8 号数量个l5 29 l6 2O 22 16 18 16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第二课时一

7、 教学内容众数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 题。二 教学目的1 能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展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投影。五 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那么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

8、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程度比较适宜?为什么?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展分析。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展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好。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20

9、19 年9 月人数人数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展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好。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19 年5 月 户数每户订报刊份数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

10、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络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适宜的统计量。2. 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二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才能。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三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

11、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理解了哪些信息?假如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答复,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施行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学生考虑,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学生

12、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3 引导学牛答复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那么趋于平稳。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答复以下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答复以下问题,全班交流。三思维训练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

13、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2019 年月 1 11 查阅2019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展交流。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019年1月119174143951151731632019年1月查阅2019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展交流。第二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二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14、。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才能。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三 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五 练习过程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小组进展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适宜?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课堂作业新设

15、计下面是王强搜集的2019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2019 年2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厂甸庙会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场下降?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 假设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来描绘数据。第六单元实力评价一 口算。 1.2×3=

16、0.36×10= 2.4÷8= 0.4÷0.8= 0.25÷0.5= 3×2.3=4.72-0.72= 1.5×4 = 8.56×0=2÷0.2 = 1.2+3.5 = 5.6÷5.6= 二 小东向10 名家有电脑并能上网的同学理解了一周上网的情况,结果如下:上网1小时的有1 人,2 小时的有4 人,3 小时的有3 人,4 小时的有1 人,5 小时的有1 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好。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人数上网时间时1 这10 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 小时到 小时之间。2 算出

17、这10 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 小北对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展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户数111354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1 . 计算出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四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五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 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 比较好。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2 . 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3 表示一年里12 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 比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