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129-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烦躁_第1页
T∕CACM 1129-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烦躁_第2页
T∕CACM 1129-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烦躁_第3页
T∕CACM 1129-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烦躁_第4页
T∕CACM 1129-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烦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CACM 11292018ICS 1 1.020.10 C 0541标准T/CACM 11292018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烦躁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delines for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diseasesDysphoria2018-09-14 发布2019-09-01 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 1 1292018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归口。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负责起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 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两医结合医院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顺、白妍、卢金荣、胡丙成、张倩、朱文增。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烦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烦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治疗、结局(预后)、禁忌证与慎用证。本标准适用于烦躁的诊断和治疗。本标准不适用于狂病、谵语、惊病、恐病、心悸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烦躁 dysphoria一种常见的神志失和类疾病。临床以烦躁不安,心中懊侬,坐卧不宁.急躁易怒,少寐多梦.注意力 不集中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注:相当于西医的各种内外科急症出现烦躁.或“更年期综合征”“广泛性焦虑”“神经衰弱”等

3、疾病出现以烦躁为主 要表现者。3诊断与鉴别诊断3.1诊断要点3.1.1临床表现烦躁不安,躁扰不宁.坐卧不安.卧则频频转侧.烦闷不舒,不眠,妄走动.甚则心屮如火烧,急躁易 怒,大声喊叫。每遇情志变化而加重.在各类神志和躯体疾病巾均可出现。3.1.2辅助检查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汉密尔顿抑郁量 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对烦躁的诊断有参考作用。3.2鉴别诊断烦躁应与狂病、谵语、惊病、恐病、心悸作出鉴别。4 辨证4.1阳明实热证壮热烦躁,汗出气粗,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腹满硬痛或脐周疼痛,拒按,或烦躁谵语。舌苔黄燥,甚 或焦

4、黑生芒刺.脉洪大或沉实。T/CACM 112920184.2热入营血证身热夜甚,烦躁不寐,甚或发狂,斑疹显露,吐血呕血,或尿血便血。舌质红,脉细数。4.3 表寒郁热证恶寒发热,无汗烦躁.头身疼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紧。4.4少阳郁热证胸胁满闷,烦躁谵语,惊惕不安.小便不利,全身困倦,不可转侧。苔薄黄,脉弦数。 4.5痰火内扰证发热面赤,气急烦闷,躁扰不宁,痰黄质黏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6 疲血冲心证心烦躁扰,面唇青紫,眼窝暗黑.心胸刺痛,或少腹硬满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易解。舌质紫暗, 有瘀点,脉沉实或结代。4.7 阴虚火旺证虚烦不寐,躁扰不宁,心悸怔忡,健

5、忘多梦.腰膝酸软,额红唇赤.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尿 黄便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5治疗5.1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应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邪热、痰火、瘀血等实证烦躁.分别以泻火清脑、清热 醒脑、透邪和脑、化痰宁神或祛瘀通脑为主,重在祛邪;阴虚火旺等虚证烦躁以滋阴降火、安神养髓为主, 重在扶正。在特殊情况下,可先用安神定志法,后根据阴阳气血偏胜偏衰而调之。5.2分证论治5.2.1阳明实热证5.2.1.1治法:急下存阴.泻火清脑。5.2.1.2方药:大承气汤(伤寒论)合白虎汤(伤寒论)加减。5.2.1.3常用药:生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5.2.1.4加减

6、:若无汗者,去石膏;口渴甚者,加天花粉。5.2.2 热入营血证5.2.2.1治法:透营凉血,清热醒脑。5.2.2.2方药:清营汤(温病条辨)合犀角地黄汤(千金方)加减。5.2.2.3常用药:水牛角、玄参、麦冬、连翘、生地黄、黄连、金银花、竹叶卷心、白芍、牡丹皮。 5.2.2.4加减:肝风内动者.加生牡蛎、龟板;热盛伤阴者,加石斛、玉竹。5.2.3表寒郁热证5.2.3.1治法:内外清解,透邪和脑。5.2.3.2方药:大青龙汤(伤寒论)加减。5.2.3.3常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5.2.3.4加减:便秘者.加大黄;腹账、呕吐者,去甘草。5.2.4少阳郁热证5.2.4.1治

7、法:和解清热,镇惊宁脑。5.2.4.2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减。5.2.4.3常用药:柴胡、黄苓、人参、生姜、茯苓、桂枝、生龙骨、生牡蛎、大黄、半夏、大枣。 5.2.4.4加减:昏迷者,合服牛黄清心丸或至宝丹。5.2.5痰火内扰证5.2.5.1治法:清化热痰,泻火宁神。5.2.5.2 方药:温胆汤(千金方)加减。5.2.5.3常用药:黄连、黄苓、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甘草、生姜、大枣。5.2.5.4加减:便结腹满者,加大黄。5.2.6 瘀血冲心证5.2.6.1治法:活血祛瘀,通调脑气。5.2.6.2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5.2.6.3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

8、生地黄、赤芍、柴胡、枳壳、甘草、桔梗、牛膝。5.2.6.4加减:热甚者,加黄连;便黑量多者,加三七。5.2.7 阴虚火旺证5.2.7.1治法:滋阴降火,宁神养髓。5.2.7.2方药:知柏地黄丸(医方考)加减。5.2.7.3常用药:知母、熟地黄、黄柏、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5.2.7.4加减:小便不黄者,去黄柏加玄参;大便秘结者,加柏子仁、火麻仁、肉苁蓉。5.3其他疗法5.3.1针刺疗法主穴选取少商、隐白、大陵、曲池、丰隆、合谷、神门穴。阳明实热者,刺厉兑放血,上巨虚用泻法;热 人营血者,加尺泽、委中、曲泽用泻法;表寒郁热者,加大椎、内庭;少阳郁热者,加太冲、期门;痰火内扰 者.加丰隆、行间;瘀血冲心者.加膻中、膈俞、二阴交;阴虚火旺者,加太溪、照海。幻听者.加翳风、耳门、 听宫、听会;幻视者,加攒竹、睛明、四白;失眠者,加四神聪、神庭、三阴交;兴奋冲动者.加水沟、十宣放 血;呆滞者,加涌泉、百会;抑郁者.加百会、印堂;焦虑者,加中脘、膻中、内关。5.3.2耳穴贴敷耳穴取神门、心、胃、脑等穴。6结局(预后)烦躁经及时合理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烦属心,躁属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