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信息的存储与传递_湘教版_第1页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信息的存储与传递_湘教版_第2页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信息的存储与传递_湘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课 信息的存储与传递教学目的:1、 初步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2、 理解信息存储方式的开展变化。3、 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开展变化。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上机操作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递的开展变化。二、新授:活动一 由“结绳记事到“数字存储读一读 信息存储方式的变化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记数方法结绳结绳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计数工具除手指之外它的出现早于任何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创造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我们的祖先又创造了象形文字,并用石头、甲骨来记载和传播信息;文字也在逐渐地开展,信息的表达和记录方式也在逐渐地进步,后来又改用

2、竹简与绢绸等记录信息。公元105年,蔡伦创造了造纸术以后,纸张便成为人类记载、传播文字和画图等信息的主要载体。 用纸记录信息也有局限性,它只能保存文字和静态的图像,满足不了人们更高的需求。所以,人们又创造了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和胶片来保存声音和动态图像。 1946年,第一台点子计算机诞生,从那时起,人类存储、加工、传递信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信息存储量的比较汉武帝时东方朔的一个用三千多片竹简的奏本需要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而这些文字信息相当于二百来页的书,放在口袋就能带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张普通的光盘假如用来存储文字,最少能存下八百多份东方朔的奏本。而且光盘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保存信息,在传

3、播、复制、保存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损失信息,保存时间可达上百年。假如说纸的创造促进了人类文明与社会的进步,那么光盘载体的出现那么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开展,推动了社会数字化的进程。活动二 由“烽火狼烟到“卫星通信读一读古代人创造了形形色色的通信方法。如澡摇摇相望的烽火台利用烽火或狼烟把紧急信息迅速地接力传递到远方。比方使用喇叭、击鼓、号声发出不同的信号,传达不同的指令;用事先约定的旗语来联络舰船;用风筝、孔明灯来发出信号;用信鸽、大雁,甚至蜜蜂传递信息等。 后来逐渐形成了使用人力或者车、马传送公文及书信的驿站制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信息传递系统的国家之一。近代,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4、的出现,是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快捷。 1835年莫尔斯制造了第一部电报机,使信息可以通过电信号传递。1875年6月2日,贝尔创造了 。人类的声音通过电流传到远方。1898年,马可尼成功地改进了无线收发设备。从此,信息借助于无线电波飞进千家万户,才有了今天听播送、看电视的可能。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玩一玩如今我们来玩个“机密传信息的游戏。老师有个机密想传给某个同学,想想看,如何传递才能保密呢?学一学漏格法传信息1.使用“漏格法加密信息在一张纸上话表格,把需要传递的机密信息写在表格的特定位置上,然后在其他地方填上一些文字,组成“公开信文。另取一张纸画出同样的表格,将有用的位置空出来,其他地方涂黑,制作出漏格板。2.使用“漏格法解密信息分别将公开信文与漏格板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对方将漏格板与公开信文重合,就可以读出传递来的信息了。2运用“漏格法,给你的好朋友发一份机密信息,不能泄密。说一说你在运用“漏格法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否成功?你觉得这种方法的保密性如何?三、上机操作1、观看光盘中“漏格板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