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上册语文课件《山市》_第1页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课件《山市》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初一上册语文课件: 山市O.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文言文诵读, 积累文言词语, 翻译课文。(重 点)2、 疏通课文结构, 掌握课文内容, 提取课文主要信息,赏析语句;(重点)3、通过各学科结合,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难 点)O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 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 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 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O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 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

2、糊的湖光山景。景物倒悬在空 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他们又看到 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 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 不知所措。 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蒲松龄的 山 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 ,描绘 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 科学现象, 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 去感 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简介作者以及作品蒲松龄(1630或1640-1715年)清朝文学家。字留仙, 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 东淄博市南)人。他屡试不第

3、,至71岁方为贡生。长期穷愁 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 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共收录作品近500篇, 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 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 语言生 动。 “聊斋”, 书屋名。 “志”,记。“异”,奇异。(三)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an邑yi冥mi ng甍meng垣yuan睥bi睨ni亘gen莽mang霄xiDo扉f ei缥piDo缈miao逾yU倏shu(四)给重点词注释奂山山市,邑(县)八景之(的)一也,然(但)数年 恒(经常)不一见。孙公子禹

4、年与同人饮(喝酒)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青天, 天空),相顾(看) 惊疑, 念(想起)近中(近处)无此禅院(寺院) 。无何(不久) ,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屋檐) ,始悟(才明白)为(是) 山市。未几(不久) ,高垣(高墙)睥睨(矮墙),连亘(连 绵不断)六七里,居然(竟然)城郭(城市)矣。中有楼若 者(有的像楼) ,堂若者(有的像厅堂) ,坊若者(有的像街 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以(用)亿万计(计 算)。忽大风起,尘气莽莽 (广大)然,城市依稀(隐约) 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同“无”)有,惟(只)危(高)楼 一座,直接霄汉(云霄与天河) 。楼五架

5、(间) ,窗扉(窗户) 皆洞开(大开) ;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指 着点计数),楼愈高,则明(亮点)渐少。数至八层,裁(同 “才)如星点。又(再)其上,则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 明),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 或(有的)凭(靠着)或立,不一状(形状)。逾时(过了一会儿), 楼渐低,可见其(它)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高高 的平房);倏忽(突然)如拳如豆,遂(终于)不可见。又闻 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人家)市肆(集市。肆,店铺。 ), 与世(尘世)无别,故又名(称)“鬼市”云。(五)翻译全文。 (略)(六)问题探究(学生讨论后可自讲: )1、作者描绘

6、山市时, 是以什么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明确:是以时间为序的。忽、无何、未几、忽、既儿、 逾时、倏忽2、山市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 点。明确:孤塔宫殿城郭危楼高舍如拳如豆不可见特点:变化莫测神奇变幻3、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明确:(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3) *阶段:危楼的出现4、结尾有什么作用?明确: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 头的作用,说明“山市”还有别称。5、文章对山市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 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明确: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排比:中

7、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使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描绘的是动景,抓住山市景象变幻莫测的特点来 写,因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绘景象的变化。7.为什么人们又称“山市”为“鬼市”?它是真的“鬼 市”吗?请用科学知识来说明“山市”的形成原因。明确: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蜃楼”一样,是一种 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而古代的人不知道其科学原 理,所以说它是“鬼市”。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 反射而产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 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 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 远处

8、的山峰、 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 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空气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 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地面,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七)小结1.掌握通假字: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2.掌握古今词义不同的词:直接霄汉: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3.词类活用:窗扉皆洞开(像洞一样,名词做状语)4.一词多义: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至八层(计数)然数年恒不一见(但,表转折)居然城郭矣(竟然,词尾)(八)布置作业:完成导学导练P72P73练习教学目标:1、

9、 反复诵读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 意;2、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3、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 科学精神。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海市蜃楼的现象, 创设情景,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的现象。有 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 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 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 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 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 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

10、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 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2、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并自学课 释。三、教师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 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1、通览全文,了解全貌:识记生字词、断清句层次、朗 读按标点、难句找出来。2、逐词逐句, 通懂其义: 分析理解词语、 省略补出翻译、 精读分析理解、画批圈点小结。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 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 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 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11、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 自由地进行初读、 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 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2、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3、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 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五、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想象,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2、为什么那时候有人把“山市”称为“鬼市”?结尾的 作用是什么?3、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 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 道理?4、想象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

12、的画面。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纵观山市的出 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 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 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 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那时的人们 缺乏科学知识,称它为“鬼市”。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 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 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六、拓展练习1、请用自己的话向别人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2、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3、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教学建议:1、教师课前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

13、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2、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 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3、文章语言精炼生动,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去揣摩、 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探索月球奥秘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培养科学兴趣 和探索奥秘的能力;2、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3、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4、能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练习。二、活动准备1、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 歌曲、图片等(此项内容要在本单元开始学习时就布置学生 课后准备

14、)。2、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流、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3、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4、教师准备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三、活动过程男女擂台,男*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 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 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 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 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第一课时科学探索第一轮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 解, 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

15、和说错的就不 给分。男女各10分。1、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2、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美国、 阿 姆斯特朗)3、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 同源说、地球*说、月球宇宙飞船说)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 地球背光面)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7、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8、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9、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10、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第二轮

16、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 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 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 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1、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 答)2、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3、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4、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 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5、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6、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7、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8、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

17、、 便于观察)9、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10、我国战国时代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 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1、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2、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3、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4、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5、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6、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7、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8、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9、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10、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 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 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 家”。第二课时艺术荟萃第一轮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 夜光、 素娥、 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