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方剂学专论复习题_第1页
北中医方剂学专论复习题_第2页
北中医方剂学专论复习题_第3页
北中医方剂学专论复习题_第4页
北中医方剂学专论复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2011年博士生方剂学专论 复习指导第一讲:方剂学科的性质及其内涵方剂概念:最初可能是临床医家有效案例的直接记载;历代方书中方剂与主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方剂涉及药量、药味、剂型、用法等要素,拥有独有的功用和主治。经临床验证后有特定适应病证和相对固定配伍的方剂,通常被称为“成方”方剂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方剂的出现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附属于临床各科,其学理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20世纪50年代方剂理论才得以初步系统化,方剂才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方剂学发展经历了:起源(单味药运用)、早期雏形、理论奠基、临床积累、方论出现、分类发展、学科独立

2、等阶段。现代方剂学的分化呈现出:理论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实验方剂学三个不同分支。方剂学科特点:制方原理的诠释是学科理论的核心;治法是学科体系构成的逻辑;方证相关是学科重要的逻辑基础;整合是学科的方法论基础。知识链接:学科的概念;方剂的含义;制方原理;方论; 思考:追溯学科发展史对学科认识的意义?第二讲:中医“方证相关”逻辑命题及其意义方证相关:指方剂与病证的关系,即方剂的制方要素与主治病证的病机要素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方证相关”命题的基本含义:方与证不可分离,离开具体治证的方并无实际意义;方剂效用对病证具有依赖性;临床实践中,其效用及大小取决于方与证之间的适配性;方剂释理中,制方原理是以方

3、证的病机认识为基础的。方证相关所蕴涵的科学问题:方证之间关联程度大小及其现代生物学基础。方证相关原理提示:通常单一“以方测证”的识证模式和“据药释方”的识方模式存在逻辑合理性的质疑;方剂研究应考虑到效方和应证两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方证对应与方证相关的主要区别:方证对应是基于临床运用中当古方方证与当前病证完全相同时就可使用原方并能取得很好疗效的经验,从而认为原方方药与治疗病证之间具有高度的对应,临床强调“辨方证”,即“有是证用是方”或“一证一方”、“证变方变”。但是,现存方书中常见一方主治多病或多证的、古方原方证历经不断变化发展,其主治也可以扩展至多个,即一个方剂使用不限于唯一的某个病证,但其疗效

4、可能有所不同。这样方剂与病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们理解的“一方一证”,而是一方多证和一证多方,方与证之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对应或关联性,方证相关即是对这种关系的逻辑表述。“方证对应”只是方证关系中的一种特例,即对病证表现为最佳疗效的方剂及其与证的情形。方证对应强调成方的方证与当前病证的相同,方证相关表述了现实经验中的方与证的相对的对应关系,两者在论述角度和内涵上均有所区别。知识链接:方证对应;以方测证;思考:方证相关命题的学科意义?方证对应与方证相关的主要区别?第三讲 治法的内涵及其方剂学意义治法概念:是中医针对具体病证而设立的治疗方法。治法与一般意义上的治则和专科意义上的疗法在概念内涵上是不同的

5、。中医治法是临床治疗经验的理论化产物,其形成与方药经验和病机理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治法通常具有层次性、抽象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治法与方剂的关系:一般可以概括为“法主方从”。“法方主从论”强调治法对于方剂的主导或统领作用(以法统方),即治法不仅是指导方剂分类的重要依据(以法类方),而且也是指导选方化裁、遣药组方的基本规范(方从法出)。治法对病证和方药具有映射性,即指在现有的治法方药系统中,一个确定的治法含有对其治疗对象-病证和治疗该病证的同类方剂的指向。治法的这种特性,通常可以表述为“治法是病证和方药的中介”。治法的中介特性不仅是方-证相关学说的逻辑基础,也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病证与方药构成

6、系统的纽结,成为方剂分类的重要依据。基于不同的辨证系统形成各自的治法及其方药系统,中医药学中存在多种辨治系统,目前尚没有一个能够完全整合各种辨治经验的、统一的证法方药系统。研究治法应从病证和方药两方面着手,应考虑到治法所属辨治体系及其学术上的特殊性,对病证病机的探索和对相关类方的研究是丰富发展治法内容的基本途径。知识链接:治法内涵;治法层次性思考: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第五讲 方剂与中药的互动离合关系方药互动离合关系:1)中医发展史中方与药彼此互动:方术与本草分立,但本草与方书各自发展中却存在着内容上存在交错关系,本草药味增加伴随方书及方剂数量的增加,即方与药彼此相互促进发展(唐宋时期的本草附方及

7、明代李时珍的“药体方用论”反映了中医学中药与方剂紧密关联的特性);2)方与药在配伍效用上的离合关系:“合”是指一些方剂的整体功效是其所组成药味功用的叠加或加合,即方与所组成的药味在效用上的趋同或集合的特性;“离”是指另一些方剂的整体功效并不是所组成各单味药功效的简单集合,即方与所组成的药味在性能效用上的异同或离散的特性。“本草附方”现象:指唐宋时期的本草著述中常附以有关方剂以据证或说明药物的功效的现象,在促进对单味药物效用理解及其配伍运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中药功效认识的误区,即将有条件下的药物配伍后的集合功效视同为相关单味中药的功效而有必要重新审视有关中药功用的各种经验或认识。“方药离合”反映了

8、单味药与复方在配伍效用上的复杂关系,提示:“据方推药”来认识单味药物效能和“以药测方”来认识方剂整体功用均可能会偏离实际,应该引起方药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中药功效在方剂中的选择性作用”:中药大多具有一种以上的功效,但其多种功效在一个具体方剂中并非全部发挥作用,其效用发挥常因方而异,即中药多向功效在方剂中选择性发挥作用。中药功效在方剂中选择性发挥作用是方剂学中的普遍而重要的现象,是方药分离特性的具体表现,与药物用量选择、方(药)证病机或机体功能态、药物之间配伍等密切相关。提示对方剂功用及其原理的认识应考虑到所主病证、药味用量、药味配伍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临证组方时,不仅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及功效

9、,而且还应具有病证辨识的技能和药物配伍的经验或技巧。知识链接:本草附方与药体方用;药物配伍及意义;思考:(1)方药互动性的理解?(2)如何理解“中药在方剂中的选择性发挥作用”的现象?第八讲 关于方剂分类的探讨历史上方剂的分类经历了对方剂非本质的形式上的七方划分、依附临床病证的按病证分类、方剂功用认识为基础的十剂分类、方剂主药及其配伍和祖方演化嬗变的按主方类方、沟通病证与立法的八阵分类、统一方证与功用的依法分类等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早期所谓的“据病或据证类方”实际上是一种“以方类病或类证”,有方才有病证或有病证必然有方,反映了中医学的治验在先的经验特征和方证关联的学术特征;据药或据效类方是一种源

10、于药物性能分类的方法,体现了方剂“方以药成”的属性。明之前方书已经涉及到综合分类,涉及到临床病证及分科、方剂功用或剂型等多个方面。清代医方集解所创方剂综合分类法在思路上已完全突破之前的囿于病证的分类思路,其在治法主导分类的基础上,兼顾临床分科提出综合分类思路,与之前的综合分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医方集解首创“以法统方”的方剂分类思路,对后世的方剂分类发挥重要影响。其后医学心悟提出“八法”概念,并试图以八法统领方剂,进一步奠定了“以法类方”的学科地位。治法是方药和病证的中介是治法作为方剂主要分类方法的逻辑基础。“以法类方”体现了治法与方剂的内在联系,符合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制方的一般规律,成为现代方剂

11、学体系构成的基础。方剂分类思路的演变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方剂内涵不同层次或角度的理解,即反映了人们对方剂学中的方与证、药、效、法之间关系认识的不同侧重。知识链接:药物十种与方剂十剂;基于主方演化的小青囊与祖剂在类方上的不同思考:依法分类的局限性?通行现代方剂学教科书中关于方剂的分类?第十讲 古方活用的探讨古方活用:是指依据中医辨病和辨证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变化原方的药味、药量、剂型以及用法, 拓宽其运用范围,或改变原方主治证及治疗传统中医不曾涉及的现代病证的临床用方经验或思路。“古方活用”与传统意义上以经验为背景的“有是证用是方”,即基于当前病证的症群(相关的一组症状)和古方所主症群间的高度吻

12、合,直接选用古方而较少化裁的“方剂辨证”用方思路有所不同。成方活用的思路主要可概括为:1)扩展方证范围,即基于原方证主治证及或然证经验或立法的某些特点,采用类比引申的思路,拓展原方的主治范围。2)演绎方证病机,即基于中医病机学原理和从原方主治证病机的多个维度,采用推演的方法,扩展原方的治疗范围。3)发现成方新效用,即基于中药性用的多维性及其配伍化合的效用规律,选择新的视角以获得原方潜在的多种效用,或适当调整原方的配伍,实现原方的新运用。4)把握病证演变,即基于病证的关系及证的动态属性和病证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方证之间的病机联系,建立起无关方剂之间的序贯或多方串用的经验,有助于拓展成方的新用

13、。5)运用病机新论,即基于疾病病机及其治法的新观点或新理论,结合原方的效用特点进行类比引伸,可以拓展方剂的新用。6)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即基于方药的现代研究成果,根据西病的基本病理和方药的药理作用, 辨病与辨证结合用方,可以发展或提高方剂的运用水平。知识链接:方剂辨证;成方加减思考:怎样把握成方活用的要点(方证的症征、病机、演变;方效和药理;疾病新病机)?第十一讲 21世纪中医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背景:中医证候内涵、方药原理及针灸作用机制等领域开展的研究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渗透到医学推动了生命科学的深入发展,组学的研究从基因、蛋白及代谢物等微观水平及相互联系的角度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呈

14、与中医学在思维方法上的趋近特征;已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物理、化学等分析技术、复杂信息处理技术也为从物质与信息的角度上来认识方药作用原理提供了技术平台。经络-证候-方剂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三大主攻领域,分别包括“经络与针灸作用原理研究”、“证候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方剂药效化学基础及作用原理研究”。 “方剂药效化学基础及作用原理研究”从全方药味、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多个化学层次和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多个药理水平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研究,探明方剂主要效用物质和阐释方剂作用原理和配伍的科学基础,同时建立其开展方剂药效与化学物质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规范。知识链接:分子生物学;组学思考:为什么现代中医药研究选

15、择经络-证侯-方剂作为主攻领域?第十二讲 21世纪中医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新进10多年来,由复方药效及机制和体外化学成分的研究开始转向对体内物质过程及效应环节的探察。方剂在体外经历了的不同制剂过程,其进入体内后又经历了胃肠环境作用、肝脏作用、血液输送以及靶器官/靶细胞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对体内方剂化学成分的变化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从而影响方剂的效应。基于中药复方体内过程的探索逐渐发展出“复方胃肠药动学”和“中药血清药理学”等新方法及思路;而基于方剂学中方-证相关的特性、复方有限效应成分论及复方药动学认识所提出的“复方证治药动学”概念大大推进了方剂效用成分的体内探查。新近一些年方剂现代研究呈现出“复方效应物质基础”和“方证相关”二大研究领域。前者以有效复方为切入点,以复方成分分离、药理效应评价、多靶及其整合机制分析为平台,以组分配伍与药效关系及其效应机制阐明为主攻;后者以方证关系为问题背景,以揭示方证规律及其内涵为主攻,以复杂数据分析、临床效用评价、药理效应比较为手段,从文献、临床及实验不同角度开展方证关系的研究。制约中医方剂现代研究的主要瓶颈:复方复杂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限可检测性与微量多成分的矛盾);复方通常具有多种药理效用(药效指标的选定与多指标的矛盾);复方的疗效依赖于病证(可供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