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语文S版_第1页
二年级下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语文S版_第2页
二年级下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语文S版_第3页
二年级下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语文S版_第4页
二年级下册【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语文S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项部分 古诗文咏 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3妆: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5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似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里的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 【作者

2、简介】贺知章659744,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出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假设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爱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共著?海录

3、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它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较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顺。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姿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较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肢,也是我们所

4、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场,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它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假设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止,说它“风流得意。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

5、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小 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诗意】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

6、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

7、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明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似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

8、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重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擅长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此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诗意】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回应路人。【作者简介】胡令能785826,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

9、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敏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赏析】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此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接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得意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

10、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至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曝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作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构造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所以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

11、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萧萧:风声。梧:梧桐树。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篱落:篱笆。【诗意】秋风吹梧叶掉下有点寒意,江上的秋风触动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知道儿童到篱笆下捉蟋蟀,夜深了篱笆旁一盏灯亮着。【赏析】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12、家乡。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假设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

13、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妙;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衬托游子漂泊漂泊、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留恋的思想感情。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