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性病顶级总结快速高效_第1页
传染病性病顶级总结快速高效_第2页
传染病性病顶级总结快速高效_第3页
传染病性病顶级总结快速高效_第4页
传染病性病顶级总结快速高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学(2013年大纲)1总论2病毒性肝炎3流行性出血热(杨博士)4流行性乙型脑炎5霍乱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钩端螺旋体病8疟疾9囊虫病10淋病11梅毒12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3生殖道病毒感染14生殖器疱疹15尖锐湿疣本系统复习主要内容:总论:1感染过程5种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 其中隐性感染最常见。是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的感染;3显性感染 最不常见的感染。4病源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感染期间,不派菌,这是与携带状态最大的区别。2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传染病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因素3基本条件: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4基本

2、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后免疫。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37种。甲:鼠疫+霍乱2个病乙: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等25个病(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 高致病性禽流感),丙:包括10个病。2分论1病毒性1.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1甲肝病毒(HAV)嗜肝RNA病毒HAV主要在肝细胞浆中复制,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lgM抗体仅存在36个月,有现症感染意义,故可用做诊断方法。2乙肝病毒(HBV)1属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是DNA病毒,其余都属于RNA。2 HbsAg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HBeAg阳性说明HBV在复制。 HBV-DNA为最敏感最直接的HBV感染指标。3丁肝病毒

3、:一种缺陷性病毒,需要借助乙肝病毒(HBV)才能致病。记忆:同是抗体,乙肝是保护性抗体,丙肝不是。2流行病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甲型肝炎无病毒携带状态,粪口传播是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余最主要经血液传播。2乙型肝炎:乙肝:含HBV体液或血液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而感染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3丙型肝炎:急、慢性丙肝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乙型,丙型肝炎最易发展为慢性,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记忆:四无记忆:甲型肝炎无病毒携带状态,乙型重肝病人无宜应用干扰素。丙肝无重型发生;丁肝病毒无乙肝病毒不能致病。3辅助1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

4、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e抗原(HBeAg)2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有传染性2抗原1抗体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无传染性1抗原2抗体3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检测到的乙肝病毒标记物是HbcAg。3临表:1潜伏期: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40天。2临床分型:3急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 甲肝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黄疸期。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无黄疸型占2/3以上。4慢性肝炎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不愈者称为慢性肝炎。病原只限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5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

5、衰竭慢性重型肝炎:记忆:传染病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黄、热、胀、呕、小、血、乱6 淤胆型肝炎7肝炎肝硬化4鉴别6治疗:1干扰素(IFN):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还需加用利巴韦林。2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记忆:乙型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高、低、长、短、活、不、大高:ALT正常的22.5倍左右低:HBVDNA低滴度时长:疗程要长,至少6个月,甚至918个月短:病程要短,57年左右活:病情活动时不:不要肝硬化失代偿、不要黄疸、不要重叠、不要变异大:剂量要大 3百万u 5百万u2.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性出血热)(杨博士)1定义:流行性出血热

6、病毒,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以三痛三红为特征急性传染病。病理:基本病变在血管内皮细胞中2流行: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鼠类。2途径:多途径。呼吸 消化。3易感:普遍易感。地区性、季节性、人群分布3机制:1休克机制:1原发性:血管通透性增加。2继发性:大出血,血容量不足3出血热早期休克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失血浆性。2出血: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3肾衰机制:肾血流不足,肾小球缺血坏死。4临表:典型病人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1发热期:1发热:病人起病多急骤,发热常在39以上,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

7、。2全身中毒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3毛细血管损伤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记忆:全身中毒症状,“三痛”: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一般称为“三痛”。“三红”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2低血压休克期3少尿期4多尿期5恢复期5诊断:发病早期即卧床,三红三痛二反常. 三项化验可定型,IgM可确定.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性症状,早期“三痛” “三红”6治疗:“三早一就”仍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2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3少尿期:稳 促 导 透4把好三关:休克 少尿期 出血。3.流行性乙型脑

8、炎 乙脑,1定义:以脑实质损害为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而形成软化灶、局部胶质细胞增生。,2流行:1猪感染率高,而成为最主要传染源。2经蚊传播,流行于最主要夏秋季,三带缘库蚊3夏秋季发病,多见于儿童。有蚊虫叮咬史。3病理:1病理:明显脑水肿。2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筛网状软化灶 4临表1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特征。2分期:初期:呼吸衰竭:多见于重症患者,为致死主要原因。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极期:乙脑三联征:高热 抽搐 呼吸衰竭 恢复期 后遗症期 5辅助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6诊断: 病史+临表+辅助=疾病 7鉴别: 流脑:脑膜

9、炎双球菌化浓性炎症脑脊髓膜(软膜和珠网膜)乙脑:嗜神经性乙型脑炎病毒侵犯脑实质(神经元坏死)变质性炎症区别:脑膜和脑实质。8治疗目前无特效抗病毒治疗。重点是积极治疗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4艾滋病1定义: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2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HIV携带者 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中。2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 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3高危人群:50岁以下的青壮年发病率较高。3病理1 AIDS患者晚期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特点是淋巴细胞消失殆尽。2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Kaposi肉瘤。4机

10、制CD4+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5临表6诊断病史+临表+辅助=疾病7辅助1.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及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尿蛋白阳性。2. AIDS病人晚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CD4细胞3.特异性抗体检测: ELISA法检测血清、尿液、唾液,主要检查p24抗体和gpl20抗体。5.病毒检查:包括从病人血浆、单个核细胞和脑脊液中分离HIV病毒或应用Northernblot印染法检测HIV-RNA。8治疗直至目前为止艾滋病尚无特别有效疗法。鸡尾酒=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二、细菌感染1.伤寒1定义:伤寒是由

11、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特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2病理:1特征性病变:伤寒肉牙肿伤寒结节; 2伤寒杆菌感染的特征性反应细胞是单核细胞。 3全身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3流行病学:1病史:以夏秋季多见,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2途径:伤寒杆菌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体。.1.水源污染: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常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3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4临表1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典型的: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2侵犯单核,淋巴为主,故易发生肠伤寒。

12、回肠末端。5辅助:1血象2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确诊的依据是检出伤寒杆菌。早期以血培养为主,后期则可考虑作骨髓培养。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3肥大试验(+)。肥达反应(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考试中经常用。6诊断:记忆口诀1流行病学莫忘记,典型病例少有的。高烧只有超一周,伤寒诊断不能丢。2缓脉脾大玫瑰疹,三项之一更怀疑,血髓粪培是常规,肥达递增有意义 3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确诊的依据是检出伤寒杆菌。4早期以血培养为主,后期则可考虑作骨髓培养。5肠道:腹胀 腹部不适 右下腹压痛 便秘 腹泻。6鉴别:1伤寒与副伤寒消化道急性传染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2流行

13、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菌是普氏立克次体;本质是血管炎地方性斑疹伤寒是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本质是血管炎3流行性斑疹伤寒:冬春发病 起病急 血清外斐试验(+)4伤寒与副伤寒夏秋季节。本质是肉芽肿性炎6并发症1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2肠出血:较常见,3.再燃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4.复发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7治疗:1一般治疗:饮食。足量碳水化合物+流食2抗生素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该药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临床疗效较满意,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胃肠不适、失眠等3是儿童和孕妇的首选药。头孢菌素类。8常考溃疡的记忆:伤寒+菌痢+阿米巴+结核+克罗恩+结

14、肠炎+胃癌1肠伤寒:圆形或椭圆性。长轴平行 2菌痢:地图状3阿米巴:烧瓶状 4结核:横带状。长轴垂直。5克罗恩:纵行裂隙状 6结肠炎:黏膜下的表浅性。7胃癌:火山口9细胞的记忆:吞噬细胞吞噬了什么就产生了。尘细胞,肺沉着症。泡膜细胞A粥样硬化,心衰细胞,左心衰。伤寒细胞肠伤寒10传染源:,梅毒 病人爱滋病 伤寒 菌痢 病人+带菌者 结核:空洞性结核。2.细菌性痢疾1定义:1痢疾杆菌为本病病原体,病原学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2各群、型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流行病学:1急性细菌性痢疾最显著的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阿米巴痢疾结肠上段。2传染源:菌

15、痢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3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有不洁饮食史。4菌痢是我国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5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3机理:内毒素,使黏膜产生溃疡,入血产生毒血症,各种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外毒素,水样腹泻细菌:菌血症4病理1主要发生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重最为明显。2典型肠道病变性质为假膜性炎 “地图状溃疡”。3假膜性炎常见于:急性菌痢,白喉5临表:1急性菌痢:1中毒型菌痢按照临床表现又可分三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2.脑型(呼吸衰竭型)表现为脑水肿甚至脑疝。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有瞳孔

16、大小不等、昏迷、惊厥及呼吸衰竭。3临床上以普通型急性菌痢最常见,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便前加重,便后缓解,腹泻初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转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2慢性菌痢1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为慢性菌痢。2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可伴有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3中毒性菌痢特点:起病急骤,突起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出现嗜睡、昏迷、抽搐。病初常无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但发病 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脓血便。记忆:6病例:不洁饮食+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大便常规=腹泻原因待诊:急性痢疾7辅助1确诊:病原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粪便

17、培养出痢疾杆菌。2筛查:外观黏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及以上)及红细胞。记忆:考试时确诊的方法。3鉴别:肠镜(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4变化:血象8诊断1病史: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进食不洁史和患者接触史;2临表: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3辅助:1筛查:大便常规发现脓细胞和红细胞可以诊断2确诊:有赖于大便培养找到痢疾杆菌8鉴别:1霍乱:水样便及脱水电解质紊乱。2食物中毒:必须要有3人以上发病。3伤寒:玫瑰珍4痢疾:里急后重8治疗:1中毒性菌痢的抢救。治疗原则:综合急救措施、力争早期治疗1.抗菌治疗:药物选择与急行菌痢相同,但应采用静脉给药;2.抗休克治疗:早

18、期快速输液,扩充血容量,如右旋糖苷;3.解除血管痉挛,如山莨菪碱(654-2),改善末梢循环;4.防治脑病:2目前首选喹诺酮类,也可应用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多数菌痢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慢性迁延型菌痢则需做病原菌分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中毒型菌痢需静脉联合应用强效抗菌药。3.霍乱1定义: 1病菌:霍乱弧菌甲类传染病。2特征:霍乱典型表现为剧烈吐泻;3霍乱弧菌能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及血凝素等。2病生:本病的病理变化为严重脱水,肠腔内充满米泔样物; 4临表: 1先泻后吐,剧烈的“米泔水”样腹泻、呕吐。不伴有里急后重。 2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症

19、状是.先剧烈腹泻,继之呕吐。3临床分期:吐泻期+脱水期+反应期。4腹泻特点不伴腹痛,无里急后重,不恶心但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或米泔水样。5诊断:有典型的症状,细菌培养阳性。6治疗:1.补液疗法早期、足量、快速地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2.静脉补液:应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及适时补碱的原则。3重症休克抢救: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定义:该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流脑经呼吸道传播,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危及生命。本病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2流行1流脑经呼吸道传播;2本菌裂解释放内毒

20、素,为致病的重要因素;3人是本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4经呼吸道传播,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3病生:1败血症期主要病变使血管内皮损害,2脑膜炎期间,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及脑实质受累,3流脑的本质是脑膜的化脓性炎!4病理 败血症期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是小血管炎症局部坏死和栓塞。5临表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低热、咽痛、咳嗽及鼻塞等;2.败血症期伴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如:头痛、全身不适及精神萎靡等。3脑膜炎期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病理体征。4恢复期普通型流脑临床特征性体征是:皮肤瘀点和瘀斑。6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

21、发病,儿童多见)、临床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体征(脑膜刺激征)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及细菌性脑脊液改变(多核高蛋白质),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7治疗:1普通型:青霉素:目前仍为脑膜炎球菌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尚未出现明显的耐药。2暴发性流脑的治疗5钩端螺旋体病1定义: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2流行:1带钩体的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主要是污染水。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2.经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3夏秋季(610月)为流行高峰,渔民。3临表: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1本病起病急、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

22、、浅表淋巴肿大等.记忆:发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若不及时来相救,口鼻涌血死神拿。4辅助:1胸部X线检查:肺出血型病人双肺呈毛玻璃状或有弥散性点状、片状或融合性片状阴影。2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是确诊的血清学检查。:凝集素1:400为阳性。3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简称显凝试验或凝溶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试验。5临床分型1早期“三大症状”: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2中期:1.流感伤寒型多见。2.肺大出血型:是无黄疸型钩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3.黄疸出血型: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本型常见的死因。4.肾衰竭型:本型无黄疸,需与黄疸出血型的肾衰鉴别。7并发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记忆

23、:主要就是发热眼和脑子的问题。8病例:渔民+全身症状典型(发热+腓肠肌压痛)+血清学检查。9治疗:1.首选青霉素,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连用5 7日。小剂量开始,避免赫氏反应2赫氏反应见于首剂之后。青霉素治疗后的加重反应。钩体病患者在首剂青霉素G治疗后0.54小时,因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引起的病情加重反应。3灭鼠 鼠类是钩体病的主要储存宿主。4针对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型的治疗可选用氢化可地松。3寄生虫学1疟疾1定义: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2分类: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3流行1传染源:疟疾病人和带疟原虫者。2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

24、媒介为按蚊。3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4机制:出现症状的机制:裂殖子及其代谢物释放入血。5病理: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6临床: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脾肿大。7分期:三期: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8辅助 确诊.病原学检查血涂片查找疟原虫。7治疗:1控制症状的药物首选 氯喹 青蒿素2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首选伯氨喹3乙胺嘧啶:是病因性预防疟疾的首选药记忆:2字控制症状,3字防止复发,4个字预防,一步一步前。2日本血吸虫病1定义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引起的疾病,2病史:1肠血吸虫病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2传染源:患者粪

25、便中的活卵。3三个条件: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人体接触疫水。4钉螺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但不是传染源4临表1.急性血吸虫病:发热、胃肠道症状、肝脾肿大、肺部症状。2.晚期血吸虫病:(1)巨脾型(2)腹水型(3)侏儒型。3.异位损害以肺及脑部病变常见。5鉴别:伤寒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日本血吸虫病嗜酸粒细胞增多。6治疗1.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最好的杀灭作用。2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3囊虫病1定义食用了“豆猪肉”(活囊尾蚴),经消化道小肠发育成绦虫,导致的是绦虫病,而非囊虫病。2流行病学1传染源:猪带绦虫病人是囊尾蚴的惟一传染源。2病原体:是囊尾蚴,经910周发育成囊尾蚴。3种类:1脑囊

26、尾蚴病1脑实质型临床以癫痫最常见;2脑室型临床以脑脊液循环梗阻最常见;2皮下及肌肉囊虫蚴病最典型的特点是皮下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3眼囊尾蚴病:最常寄生的部位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记忆:从上到下,脑型,眼型,皮肤型4治疗:1首选药物是阿苯达唑。2.眼囊虫病禁止杀虫治疗,应先手术摘除,再行驱虫治疗。对比记忆:肠道的是绦虫病,经血行转移的囊虫病)记忆治疗:囊虫病阿苯达唑,日本血吸虫病吡喹酮,疟疾氯喹,阿米巴甲硝唑,钩端螺旋体病青霉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青霉素,霍乱四环素,细菌性痢疾喹诺酮,伤寒喹诺酮。(阿甲疟氯日吡,霍乱四周,阿囊脑钩青楚,开上痢伤偷喹)四性病1总论1定义: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

27、传染病。2病原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寄生虫。3重点监测的8种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尖锐湿疣、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和非淋菌性尿道炎。4传播及受累部位:直接接触 间接传播 血液及医源性传播 垂直传播(母婴)2淋病1定义: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是最常见的STD。2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或称淋病双球菌(简称淋菌)3病史 性接触经黏膜感染,以宫颈管受感染最多见。4临表:5诊断 1.有不良的性接触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急性期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为筛查手段。 分泌物淋菌培养为诊断淋病的

28、金标准方法。 对可疑淋菌盆腔炎并有盆腔积液者可行后穹隆穿刺,取穿刺液做涂片检查及培养。 对疑有播散性淋病者,应在高热时取血做淋菌培养。 分泌物淋菌PCR检测阳性。6治疗 1.治疗: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以及头孢菌素有效。2孕期禁用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药物,首选头孢曲松钠,2梅毒1定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2病原体: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病人唯一传染源3病史性接触直接传染: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约占95%。4病理树胶肿,血管炎。5临表1.一期梅毒: 硬下疳(初疮)。2.二期梅毒:皮肤梅毒疹。3.三期梅毒:橡胶舯6辅助病原体检查即暗视野镜检。梅毒血清试验阳性。7诊断病史+临表+辅助=疾病8治疗1.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首选青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