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_第1页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_第2页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_第3页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_第4页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1.众数2.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目的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三、编排特点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络,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比照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

2、,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2. 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络,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四、详细编排例1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详细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例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答复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展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例11创设舞蹈比赛选拔队员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2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全班的交流,老师进展总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4给出众数的概念,突出其特点。注意让学生在分

3、析比较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络和区别,进而理解为什么用众数来确定队员的身高,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做一做1呈现学生视力分布的数据,整理和描绘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2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特点。3安排调查学生视力的理论活动。4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平均数和众数的应用。练习二十四第2题,虽然两名队员平均成绩一样,但是甲队员的成绩分布更稳定、均匀,更合适参加比赛。第4题,通过整理数据让学生理解: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第5题,根据详细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第6题,进一步感受众数在统计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例21利用复式统计表给出中国和韩

4、国第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情况,再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进展描绘,让学生比较两国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2发现这样比较不是很直观方便。3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4明明给出提示。5让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6聪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特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7提出4个问题让学生考虑,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8结合数据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做一做通过答复以下问题,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便于比较两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练习二十五第1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男生和女生都在增高,但13岁后女生趋缓。第2题,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

5、要价值。第4、5题,面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量,体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价值。五、教学建议1. 在已有知识的根底上教学。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通过与所学知识的比照,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响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展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防止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防止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

6、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详细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较适宜?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适宜的统计量来描绘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绘,发现不能很好地反响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假如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教学时那么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

7、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

8、,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时机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欢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考虑和自

9、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根底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搜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等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10、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4.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要求。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适宜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放些。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