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_第1页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_第2页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_第3页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_第4页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基建质量2010 19 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通知各区域电网公司、 省(自治区、 直辖市) 电力公司, 国网直流建设分公司, 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 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为进一步落实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 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公司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质量标准、 规范, 总结近年来公司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 组织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提出管理要求, 并对输变电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从技术角度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以指导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2、质量通病防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关工作要求如下:1.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 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努力提高工作效果。2. 认真研究、 总结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经验, 不断丰富和完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 执行遇到问题及相关工作建议, 请及时向公司基建部反馈。附件: 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二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一部分 通用部分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国家电网公司(以

3、下简称公司)系统输变电工程质量,制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以下简称“本措施”)。第二条 本措施适用于公司系统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项目。第三条 本措施是结合公司系统大部分地区输变电工程质量状况,参照现行110kV-1000kV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与 评定规程(Q/GDW183-2008)、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 号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定(Q/GDW248-200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

4、范手册基础上,针对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在混凝土楼板、墙体和粉刷层,以及楼地面、门窗、屋面防水制作,架构组立、设备基础、防火墙、电缆沟及盖板、站区道路、围墙等方面的质量通病,以及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的一次设备安装调整、母线施工、屏柜安装、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接地装置安装等方面的质量通病及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定位、路径复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及线路防护等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通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第四条 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造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措施外,还应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第二章 基本措施第五条 质量通病防治由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

5、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措施。第六条 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编制前制定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措施;施工图审查机构或设计监理单位应将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第七条 各参建单位应依法接受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第八条 输变电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现行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公司规定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1参建各方会签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附件1、附件2、附件3)。2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 附件4、附件5、附件6)。3监理单位编写的××

6、×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附件7、附件8、附件9)。第三章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第九条 建设管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在施工图编制前下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并将其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纲要 的附件。2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5应将质量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6应明确质量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第十条 设计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应落实相应的通病防治设计措施。2将通病防治的设

7、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积极配合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认真编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2必须做好原材料、半成品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不得用于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应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必须送达经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认证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测或经监理单位审核认可并报质监机构备案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测。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3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

8、相关资料。4根据经批准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确保措施落实到位。5专业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分包单位编制,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核,报监理单位审查、 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6工程完工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认真填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提出具体要求并编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措施。2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签证,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

9、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3对输变电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整试验的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工程完工后,认真填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第十三条 设备监造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1设备监造单位应根据建设管理单位下发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编制×××工程设备(材料)制造质量通病防治监控措施,并将其作为监造大纲的附件。2严格控制所监造设备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验、过程检验和工艺流程控制、出厂试验。充油、充气设备的渗漏控制应作为监造重点。第二部分

10、 变电( 换流) 站土建工程部分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十四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2屋面及建筑物两端单元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直径不宜小于 8mm。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 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 1/3,且不得小于 2m。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120mm(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 90mm)。4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 L400mm,宽度 B3m 时,应配抗裂分布钢

11、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间距不应大于 200mm。5当阳台挑出长度 L1.5m 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长度 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 L /10, 且不小于 12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6在现浇板角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 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直径不应小于 8mm,并应在板的上部纵横两个方向布置温度钢筋。7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200mm×20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8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也不宜大于 C30。9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

12、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第十五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现浇板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优化配合比设计,适当减小水灰比。2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时,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 8%。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以内,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 15%。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6阳

13、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500mm 的钢筋保护层垫块, 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双层双向钢筋,应设置钢筋撑脚,钢筋撑脚纵横间距不大于 500mm,应交叉分布,并对上下层钢筋作有效固定。7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3 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50、 宽度不小于 450mm 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8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9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

14、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性能。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10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1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12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平整度及光洁度。根据工期要求, 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

15、载。13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14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并配备专人及时检查调整。15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时,应对悬臂构件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第五章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十六条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变电( 换流)站土建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16、地基变形计算。2房屋工程建筑物长度大于 40m 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放宽。3建筑物层高超过 4m 时,砌体工程中部增设厚度为120mm 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腰梁间距不应大于 4m。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4建筑物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高度不宜小于 120mm,纵筋不少于 410,箍筋6200;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窗口底部混凝土板带应做成里高外低;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 1.3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纵向配筋不宜少于 38,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5当洞宽大于

17、2m 时,洞口两侧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并与 雨蓬梁或框架梁同时浇筑),纵筋不少于 410,箍筋6200; 当洞宽小于 2m 时,在洞口两侧的下部混凝土板带上,设置止水坎,其高度为 12 皮砖的厚度,宽度不小于 120mm。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6对门框与柱距离小于 300mm 的门垛及小于 360mm 窗间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7宽度大于 300mm 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伸入墙体不小于 300mm。8墙体内的埋管密集区域,宜采用混凝土浇筑。9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 240mm。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7.5,底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0。10

1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隔墙, 应增设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 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 120mm 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11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12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纤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13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宜采用保水性强的砂浆砌筑。14顶层框架填充墙当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镀锌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15寒冷、严寒地区建筑物外墙宜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

19、外墙外保温措施。16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 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3m 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小于 120mm的混凝土压顶。第十七条 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山砂、石粉和混合粉。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宜小于 45d,至少不应小于 28d。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 28d。3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0、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 15d 以后,方可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 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嵌填密实。6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 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7砌体结构宜在砌筑完成后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8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9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梁底插筋应采用预埋留置。10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 15mm×15mm 木条预先留缝

21、,粉刷前用 1:3 水泥砂浆嵌实。11严禁在墙体上埋设交叉管道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满足抗震要求的镀锌钢丝网片等材料。第六章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十八条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除有特殊使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2处于地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冻胀、湿陷,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3浴、厕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4浴、厕、室外楼梯和其他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 200mm 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

22、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 2030mm。第十九条 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2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预留洞口 坐标位置应正确,严禁任意凿洞。套管应采用钢管并设置止水环,应高出结构层面80mm。预留洞口的形状为上大下小。3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 401 塑料胶,然后用经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4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 涂刷掺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进行,先用 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

23、筑至楼板厚度的2/3 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 4h 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 24h 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5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 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 300mm。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 1%1.5%,地漏口应比相邻地面低 5mm。7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 并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8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 24h 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 20mm30mm,不渗、不漏为合格。9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

24、少于 2 次的刮糙。10室内外回填土必须按设计要求分层夯实,分层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11楼面混凝土后浇面层及混凝土地面必须设置分格缝,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原浆收光,严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浆收光。12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并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第七章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二十条 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外墙立面应简洁,减少凹凸形状。2外墙饰面宜采用面砖,采用涂料时粉刷层宜掺入抗裂纤维。3外墙涂料层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4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第二十一条 外

25、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外墙抹灰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水泥使用前应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检验。2抹灰粉刷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清除干净,并提前 1d 洒水湿润。抹灰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裂纹。3墙面抹灰砂浆要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4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接缝应留置在楼层混凝土梁或圈梁的中部。5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6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置多余洞眼。外墙脚手孔应使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次塞实成活, 并在洞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7

26、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轻质砌块基层应采用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来增强基层黏结力。抹灰基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8当抹灰层总厚度35mm 时,必须采用挂大孔镀锌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 25mm, 其他基层的深度不应小于 50mm。抹灰层总厚度超过 50mm 时,加强措施应由设计单位确认。9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 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0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控制在 68mm;面层宜为 710mm,但不应超过 10mm。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7d。室外气温低于 5时,不宜进行外

27、墙粉刷。11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 1mm。12腰线、雨篷、阳台等部位必须粉出不小于 2%的排水坡度,且靠墙体根部处应粉成圆角; 滴水线宽度应为 1020mm,厚度不小于 12mm,且应粉成鹰嘴式。13外墙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前应对墙面抹灰基层进行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14外墙面砖铺贴粘前应进行排版,避免采用小于 1/2边长的块料。面砖应粘结牢固,无空鼓、勾缝密实。应将勾缝处理作为重点: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勾缝剂勾缝,勾缝应密实。二次勾缝采用 5mm 直径圆形抹缝工具来回拉至缝面光滑,表面擦抹整洁,并及时洒水养护。第八章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

28、二十二条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应明确门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规定。2组合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 10mm。3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4铝合金窗型材壁厚必须不小于 1.4mm,门的型材壁厚必须不小于 2mm。5窗台低于 0.8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6外门构造应开启方便,坚固耐用 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的安全玻璃;旋转门

29、、电动门、卷帘门的邻近应另设平开疏散门,或在门上设疏散门。7门窗应设计成以 3M 为基本模数的标准洞口,尽量减少门窗尺寸,一般房间外窗宽度不宜超过 1.50m,高度不宜超过 1.50m。当单块玻璃面积大于 1.5m²时,应采用不小于5mm 厚度的安全玻璃。第二十三条 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预留 58mm 间隙。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 1.5mm

30、,固定点间距:门窗拼接转角处 180mm,框边处不大于 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5门窗框外侧应留 5mm 宽、6mm 深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 型塑料条做槽口。内窗台应较外窗台高 10mm,外窗底框下沿与窗台间应留有 10mm 的槽口。6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7窗扇的开启形式应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易于维修、清洗;当采用外开窗时,窗扇固定的措施应可靠。组合窗中

31、拼缝应采用专用密封材料进行防水处理。8全玻璃门应选用安全玻璃,并应设防撞提示标识。9卫生间应有通风装置(进、出风口),门框与墙地面连接处应打防水封闭胶,窗户采用磨砂玻璃。第九章 屋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二十四条 屋面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措施:1屋面宜设计为结构找坡。屋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得小于 5%,材料找坡不得小于3%;天沟、 沿沟纵向找坡不得小于 1%。2柔性与 刚性防水层复合使用时,应将柔性防水层放在刚性防水层下部, 并应在两防水层间设置隔离层。3铺设屋面防水卷材的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大于 3m,缝宽为 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找平层当采用水泥

32、砂桨时,其强度不得小于 M10,当采用细石混凝土时,其强度不得小于 C20。4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 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5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小于 C30, 厚度不应小于 50mm,并设置分格缝,其间距不宜大于 3m,缝宽不应大于 30mm,且不小于 12mm。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置伸缩缝,伸缩缝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充,并铺设高度、宽度均不小于250mm 卷材附加层。刚性防水层的坡度宜为 2%3%;混凝土内配间距为 100200mm 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应位于刚性防水层的中上部,且在分隔缝处断开。6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

33、布材料或浅色涂料。 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7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30;伸出屋面管道、 人孔等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高度不小于 300mm。8膨胀珍珠岩类及其他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和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 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9有反梁的屋面结构,穿过梁的预留管,管径不得大于 75mm,并应在设计图上注明反梁过水孔孔底标高,不允

34、许在梁内形成积水槽。10屋面女儿墙、压顶等过长的纵向构件,应沿纵向不大于 3m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女儿墙、压顶粉刷层每隔3m 及易产生变形开裂部位设分格缝,分格缝宽为 10mm。11屋面应进行保温或隔热设计,其传热阻(R0)不得小于 1.26m²·K/W(平方米·度/瓦。注:传热阻 R0 是传热系数 K 的倒数,即 R0=1/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K 值愈小,或传热阻 R0 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第二十五条 屋面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1屋面防水工程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2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

35、座、屋顶风机口等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水层上打孔、 开洞。3埋入屋面现浇板的穿线管及接线盒等物件应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现浇板内预埋物保持在现浇板的下部,使板内线盒、 线管上有足够高度的混凝土层,并在接线盒上面配置钢筋网片, 确保盒、管上面的混凝土不开裂。4穿透屋面现浇板的预埋管必须设有止水环。屋面现浇板下吊灯、吊顶等器具的安装固定应采取预埋,不得事后剔凿或采用膨胀螺栓。5屋面隔气层、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保温层、防水层不得在雨、雪天及(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施工。6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含水率。7屋面防水层施工

36、与伸出屋面结构的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屋面水落口、空调室外机底座、出屋面管道、屋顶风机口等,在与刚性防水层交接处留 20×20mm 凹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做附加防水卷材增强层处理;(2)出屋面管道、空调室外机底座、屋顶风机口应用柔性防水卷材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 300mm),上口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并用密封材料封严;(3)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 500mm 范围内,找平层应抹成高度不小于 30mm 的圆锥台。伸出屋面井( 烟)道及上屋面楼梯间周边应该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砼防渗圈,高度不小于 200mm。8卷材防水层泛水收头施工:当女儿墙为砖墙

37、时,泛水高度不小于 250mm,防水层收头应在砖墙凹槽内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固定,钉距不得大于 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封严。当女儿墙为钢筋混凝土时,泛水高度不小于 250mm,防水层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钉距不得大于 450mm,密封材料封边,并在上部用镀锌铁皮等金属材料覆盖保护。9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 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收水后分二次压光。(2)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抹压时不应在表面加浆或撒干水泥。(3)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

38、和周边缝隙干燥后清理干净,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涂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口粘贴不小于 200mm 宽的卷材保护层。(4)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10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试验或淋水试验。11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加装空调室外机、屋顶风机、太阳能等设备时,支架不能直接放置在屋面上,必须安装垫片,防止其破坏屋面防水层。第十章 楼梯、 栏杆、 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二十六条 楼梯、 栏杆、 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楼梯梯段改变方向时, 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20m。2每个梯段的

39、踏步不应超过 18 级,亦不应小于 3 级。3楼梯、 平台栏杆应留设预埋铁件。4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宜小于 900 mm。靠楼体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 500 mm 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1.05m。5建筑物室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300 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50 mm,并不宜小于 100m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 2 级。当高差不足 2 级时,应按坡道要求设置。6建筑物室外台阶高度超过 700 mm、且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措施。7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

40、水平荷载。临空高度在 24m 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 1.05m,临空高度在 24m 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2)栏杆距楼面或屋面 100 mm 高度内不应留空,应设置挡板,挡板与主体结构整体施工。(3)玻璃栏板的厚度应采用不小于 12mm 安全玻璃。(4)室外金属栏杆应设置可靠接地。第二十七条 楼梯、栏杆、台阶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以钢管为立杆时壁厚不小于 2mm;木制扶手一般用硬杂木加工,含水率不得大于12%。弯头材料同扶手料。2进场的钢管材、木制扶手堆放时应有垫木,防止表面损坏或变形。3玻璃栏板应采用安全玻璃,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全玻璃厂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

41、报告以及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等资料。4采用聚醋乙烯(乳胶) 等化学粘接剂时, 其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规范规定。5玻璃栏板应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的实际尺寸加工。玻璃各边及阳角应抛成斜边或圆角, 以防伤手。6栏杆加工、规格、尺寸、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实际尺寸编号。安装焊接必须牢固。栏杆的竖杆应与预埋件可靠焊接。7栏杆扶手安装时,若地面石材已安装完毕,扶手施工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焊接火花烧坏地面石材。8木扶手安装完毕后,宜刷一道底漆,且应加包裹,以免撞击损坏和受潮变色。玻璃栏板及钢扶手应加以保护,防止损坏。 室内楼梯木扶手栏杆与地面接触应做好防水处理。9室外台阶与建筑物墙面结合处应设变形缝

42、。10室外金属栏杆接地应简洁美观。11不锈钢栏杆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满焊,焊缝应进行抛光处理。第十一章 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二十八条 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钢构架需采用热浸镀锌,镀锌后的高强螺栓力学性能不低于设计要求,设计应提供螺栓的紧固力矩。2构支架和设备支架杆头板的尺寸、高度、方向、螺栓孔距应能满足设备安装和二次引下管要求,避免现场二次开孔和焊接;接地端子的位置、数量、朝向、螺栓孔距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接地端子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以不小于200mm 为宜。3钢构支架底部垂直接地扁铁与钢柱之间宜留间隙或加设绝缘材料,以方便接地电阻试验。4离心混凝土杆应在上部钢圈处设置接地端子

43、。第二十九条 构支架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构支架加工,未经同意不得随意代用钢结构材料,防止因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导致焊接裂纹甚至发生断裂等事故。2应对钢构支架加工过程进行监造。钢结构焊接注意控制焊接变形,焊接完成后及时清除焊渣及飞溅物,组装构件必须在试组装完成后进行热镀锌,构件镀锌后在厂内将变形等缺陷消除完毕,并对排锌孔进行封堵后方可出厂。3钢构支架镀锌不得有锈斑、锌瘤、毛刺及漏锌。钢构支架出厂装车前应对运输过程中宜磨损部位进行成品保护,并采用专用吊带进行装卸,严禁碰撞损伤。4对进场构件进行严格检查,按照规范及供货技术合同要求检查构件出厂保证资料是

44、否完善、齐全、规范。构件表面观感、 外径、长度、弯曲度不满足要求的拒绝接收。5运输过程中发生杆头板等个别变形,在现场宜采用机械方式进行调校。6钢梁组装时按照钢梁设计预拱值进行地面组装。7离心混凝土杆对口处焊接后,应对金属部分(包括非焊接处)彻底打磨除锈,然后进行防腐处理。防锈漆涂刷前在两端钢圈挡浆筋以外部分粘贴胶带纸,防止污染混凝土杆段。焊口冷却前严禁进行油漆涂刷。8离心混凝土杆排焊时,杆段支垫要稳固、可靠,保证支垫水平,拉线校验整体弯曲度不超过有关规范要求。9离心混凝土杆杆头板施工焊接时宜采用(跳焊、降温等) 合理的焊接工艺,抑制变形。如个别杆头板出现变形,需进行机械校正。10安装螺栓孔不得

45、采用气割加工。11离心混凝土杆接地扁钢安装前应校正平直, 弯制应采用冷弯工艺,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不锈钢紧固带装设高度及接头位置应一致;在周围回填土时严禁扰动扁钢底部, 避免造成上部变形弯曲。第十二章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三十条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主变、电容(抗) 器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2主变、 电容( 抗) 器油池壁应设置沉降缝,设备基础与油池壁、电缆沟间应柔性连接。3GIS 基础大于 40m 时应设置后浇带。4外露基础阳角宜倒圆,倒角半径 2030mm。5基础埋件应采用

46、热浸镀锌处理, 不得采用普通铁件。第三十条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当需要采用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时,应采用减水率高、 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 8%。2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规范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3外露部分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4基础施工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禁止留设垂直施工缝,未经设计认可,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5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6设备预埋螺栓宜与基础整体浇筑,如采取二次浇筑应采用高强度等级微膨胀

47、混凝土振捣密实。7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进行跟踪测量,保证预埋铁件与混凝土面平整,埋件中间应开孔并二次振捣,防止空鼓。 埋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不得采用普通铁件。8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进行温控计算确定其保温、保湿或降温措施,并应设置测温孔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 使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无设计要求时,温差不超过 25。9构支架吊装完毕后,杯口及管内二次灌浆应浇筑密实并保证管内混凝土浇筑高度。10保护帽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保护帽顶面以上钢构支架 500mm 范围内进行保护。第十三章 主变、 高抗防火墙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三十一条 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保护

48、帽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防火墙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双面清水墙,或采用普通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并应进行沉降验算。2防火墙顶部应留横坡,梁底下沿两侧做滴水槽(线)。3砌筑砂浆采用混合砂浆,强度等级 M7.5。4防火墙与建筑物相连时, 宜采用柔性连接。5清水墙根部 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 1:2防水砂浆粉刷。第三十二条 主变、 高抗、 电容器、 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 保护帽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清水墙砖块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尺寸误差2mm。2防火墙用水泥、石子、砂应在施工前做好工程材料计划, 同一批进场,集中堆放,以保持防火墙色泽一致。3防火墙拉结筋宜采

49、用预埋方式,留置位置应与砌体灰缝相符合,不得弯折使用,拉结筋末端应有 90°弯钩。4优化防火墙框架梁、柱间距,严格控制施工误差,确保填充墙体组砌正确,缝宽一致,楞角整齐,避免非整砖出现,墙面清洁美观。5墙体砌筑后应及时勾缝,勾成凹圆弧型,凹缝深度宜为 45mm,并防止墙面污染。6框架梁底两侧应留置滴水槽(线)。7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 15d 以后,方可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将其补砌挤紧。8清水墙根部 3 皮砖范围及外露基础部分应采用 1:2防水砂浆粉刷。第十四章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三十三条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电缆沟

50、可选用混凝土现浇电缆沟或砖砌电缆沟。2电缆沟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C25,伸缩缝间距 915m,缝宽1525mm,内填沥青麻丝和柏油刨花板或其他柔性填充材料,表面宜采用中性硅酮耐侯密封胶。3电缆沟内应设排水槽,排水槽截面直径或宽度( 深度)80100mm,并与站区排水主网连接管道。4电缆沟压顶混凝土外侧宜倒角,倒角半径 2030mm。5电缆支架宜采用不锈钢内膨胀螺栓固定(按要求进行拉拔试验)。6沟壁在电缆沟转角处、交叉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7混凝土盖板应设置镀锌角钢边框。8砖砌电缆沟沟壁应设计有固定支架的混凝土腰梁或预制混凝土块。9电缆沟过路段宜采用埋管或暗沟。第三十四条 电缆沟及盖板质量通病防

51、治的施工措施:1混凝土电缆沟宜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砖砌电缆沟应采用清水混凝土压顶。2电缆沟施工前应精确计算电缆沟长度与盖板合模,并保证过水槽位置上为整块盖板。3沟壁两侧应同时浇筑,防止沟壁模板发生偏移。对沟壁倒角处混凝土应二次振捣,防止倒角处出现气泡。4伸缩缝与电缆沟垂直,应全断开、缝宽一致,上下贯通、 缝中不得连浆、填缝要求饱满,填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密封处理应美观。5电缆沟回填土前,应进行伸缩缝嵌缝处理,并经检验合格。砖砌电缆沟回填土时,应采取防治沟壁变形的措施。6与电缆沟过路段、建筑物连接处应设变形缝。7盖板不得有裂缝及变形现象,与电缆沟采用柔性连接(固定橡胶条或预埋橡胶钉),保证

52、盖板平整、稳定。电缆沟端头处不得有探头(局部悬空)盖板。8镀锌扁铁焊接应保证不变形, 扁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 倍扁铁宽度, 三面围焊, 焊接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第十五章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第三十五条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1道路可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设计为城市型和郊区型两种形式。2站内道路根据使用功能可分为主变运输道路、站内检修运行道路和消防道路。应考虑施工时路面硬化的需要,尽量与永久性道路相结合,原则上以不提高标准来做到永临结合。3对用作路基的土,应加强土质的鉴别和性能测试,尽量不采用高液限粘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作为道路的路床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

53、,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改善。4在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和路床土湿度较大时、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 应在层基下分别设置防冻垫层、排水垫层和半刚性垫层。5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 300mm。6道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不宜大于C35,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180mm。散水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内掺抗裂纤维,厚度不小于 150mm。7道路应设双向横坡,坡度 1%2%。8缩缝间距不大于 4m,宽度 56mm,锯切槽口深度应为混凝土面层厚度的 1/3;胀缝留设间距以 3050m 为宜。在道路与建构筑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处、路面厚度变化处、幅

54、宽及坡度变化处,必须做胀缝,缝宽 20mm, 道路混凝土应全断开。9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或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时,在构造物顶宽两侧各加 14m 的混凝土面层内布设双层钢筋网(建议:网片应点焊,钢筋直径为 12mm,纵向钢筋间距 100mm,横向钢筋间距 200mm,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 1/41/3 厚度处)。如作为构造物顶板则应经计算确定板厚及配筋。配筋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之间应设置胀缝。10道路混凝土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为路面或散水厚度的 1/3。11散水与建筑物、电缆沟之间必须设置沉降缝,阴阳角处、 长度方向

55、间隔 34m 处应设置沉降缝。12缩缝宜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胀缝下部用胀缝板填充,上部 40mm 高密封宜为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第三十六条 道路及散水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1土料须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 5%的粘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 4 的粉土,不得使用表面耕植土、淤泥、冻土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 15mm。2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不得有表层耕植土, 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3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地基的压实系数,经见证取样

56、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4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搅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5混凝土道路路面采用专用机械一次浇筑完成。6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施工。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7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8道路面层宜采用抗滑、耐磨措施。9郊区型道路、 散水棱角宜作倒圆角处理。10收面时不得任意在路面上走动,面层应一次成活,采用原浆收面,

57、禁止加浆或撒干水泥收面。11与电气安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道路浇筑时间,路面混凝土养护要派专人负责,并在终凝后及时开始养护,养护期为 14d,路面养护期间严禁行人、车辆在上面走动,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 方可通行,通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防止车辆刹车破坏或污染道路面层。12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上下垂直,缝宽一致, 上下贯通,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填缝前,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冬天宜低于板面 12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 连续贯通。13道路坡度正确, 防止积水。第十六章 站区围墙质量通病防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