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概述 .12、编制依据 .13、沉降观测职责 .24、沉降变形观测人员、仪器配置 .25、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管理制度 .35.1、沉降观测的重要性 .35.2、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制度 .46、工作流程 .57、沉降变形测量 .57.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67.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67.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87.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07.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118、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及控制要求 .148.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148.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控制要求 .149、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159.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159.2桥
2、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229.3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35专业资料.10、沉降变形观测资料的提交与数据管理 .3910.2 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411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计划和时间 .411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4112.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安全保证措施 .4112.2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质量保证措施 .42专业资料.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1 、概述本标段为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 标段,位于川滇两省交界的边远山区,施工起 讫里程: DK194+516.98 DK230+910,正线线路全长36.393km 。铁路建设等级为I 级,正线为
3、单线,设计时速为120 公里 / 小时。主要工程数量:隧道 29.6986km /8 座、桥梁 4.15km/14 座、正线路基长 2.5444km ,车站 3 座(高峰寺会让站、 马家坝中间站、下坪会让站) 。重点工程:长岭隧道 (DK203+077.5) ,长度 7775m ,本标段施工整个隧道;斑竹林隧道 (DK228+611) ,长度 12758m ,本标段施工进口段 8678m 。2 、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158号;(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
4、6 );(4)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5)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6)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TB10621-2009 );(7)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1-2010 );(8)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2-2010 );(9)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 );(10)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10-241 号);(11)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10-241 号);(12)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10
5、-241 号);专业资料.(13) 铁道部有关规定。3 、沉降观测职责( 1)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叙镇公司的要求采集沉降变形观测原始数据做,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精确性负责;( 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负责各种监测设备、 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3)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使用固定的仪器设备,按固定的观测线路,进行变形与沉降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的质量检核和录入工作;( 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
6、变形观测评估工作。4 、沉降变形观测人员、仪器配置为顺利完成沉降变形观测任务,保证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质量,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监测组,在其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根据任务责任划分,每个分部在做好平时测量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沉降观测工作,设队长一人,测工二人。沉降观测组的组织机构如下:沉降观测人员配置表所属单位姓名职称测量职责与任务总工程师组长项目部精测队长副组长专业资料.测量队长一分部测量员负责一分部沉降观测测量员测量队长二分部测量员负责二分部沉降观测测量员测量队长三分部测量员负责三分部沉降观测测量员测量队长四分部测量员负责四分部沉降观测测量员沉降变形观测仪器配置序规 格 型仪器名称技术指标用途号
7、号电子水准用于现场基准点的测设及沉降观1天宝0.3mm仪测5 、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管理制度5.1 、沉降观测的重要性无砟轨道的施工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差异沉专业资料.降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保证轨道具有持久、稳定的高平顺性,以保证旅客行车的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施工期间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系统综合分析、预测、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保证设计预测沉降与实际沉降更为接近,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的铺设质量。5.2
8、、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制度依据施工的二等水准点及加密控制点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确保数据精度及准确度,确保数据汇总的及时性,计划制定以下管理制度及办法:观测元器件埋设确认制度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制度观测元器件保护制度观测基准点、工作点复测制度变形观测数据复检制沉降变形观测奖罚制度沉降变形观测质量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沉降变形监理测资料管理办法建立项目部分部人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参与人的职责,层层落实。对测试元器件的埋设、保护、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规定,责任落实到人。专业资料.6 、工作流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规定,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报监
9、理单位批准后实施。2 经监理核查同意后, 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由各分部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各分部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3 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4 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 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7 、沉降变形测量( 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路基等结构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2)工程
10、测量的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 4 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 CPI、CPII 和水准基点。( 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充分利用 CPI、CPII 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5)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测量时,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专业资料.7.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表7.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垂直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沉降变
11、形点点位测量等级程中误差( mm ) 差中误差( mm )中误差( mm )二等0.50.33.0三等1.00.56.07.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1)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2)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独立建网,并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二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1)建立并绘制出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专业资料.
12、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见附图。( 2)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 3)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 4)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表 7.2.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技术要求相邻基准点高往返较差、附合或每站高差中检测已测高差等级差中误差环线闭合差误差( mm )较差( mm )(mm )(mm )一等0.30.070.15n0.2n二等0.50.130.3n0.4n三等1.00.300.6n0.8n四等2.00.701.4n2.0n注: n 为测站数。7.2.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
13、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专业资料.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技术要求相邻基准测边中水平角观测测回数平均边测角中1 级仪2级仪等级点位的点长( m )误差()误差(mm )位中误差器器一等±1.5300±0.71.012-200±1.01.09-二等±3.0400±1.02.09-200±1.82.069三
14、等±6.0450±1.84.069350±2.54.046四等±12.0600±2.57.0467.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 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 CPI、CPII 和三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的规定。专业资料.图基准点标石埋设图( 2) 工作基点。要求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
15、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 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每个独立的监测网设置不少于3 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工作基点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
16、等专业资料.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6 个月进行 1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3 个月进行 1 次复测。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 2 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7.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水准基点使用时作稳定性检验, 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
17、的点以资校核。每次观测前, 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符合:( 1) 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2) 参与观测的人员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水准尺,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专业资料.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
18、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时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 1)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已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但需要注明,避免数据处理错误。( 2)对基坑太深引起的尺长不够,高涵洞路基未填筑时高程不好传递等类的特殊问题,向评估单位提出实施方案,由评估单位确认。沉降观测均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测段观测完成后,及时整理观测数据。发现沉降监测
19、数据出现异常时首先自查,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在观测过程中, 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 对架梁、运梁车通过、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等的记录, 利于对结构变 = 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7.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使用 DS05 级及以上的电子水准仪, 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在有效专业资料.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20、。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 ,前后视距差1.5 m ,前后视距累积差 6.0 m ,视线高度0.5m ,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 ,两次所测高差之差 0.6 mm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1.0mm ,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 0.01mm 。观测时,按后 - 前- 前- 后的顺
21、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每一测段必须为偶数测站结束。观测前 30min ,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 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并进行仪器预热。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仪器装遮光罩。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专业资料.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
22、接近一条直线。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确保水准尺垂直。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按照细则规定的格式整理数据,并按要求提交。元件保护要求( 1) 各工程项目部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
23、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 元件埋设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 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配备专人负责指导,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4)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避免碰撞沉降板。专业资料.8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及控制要求8.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本工区内沉降的主要任务包括:路基、桥梁、隧道及梁体徐变。下面对沉降
24、观测的内容(路基、桥涵、隧道及梁体徐变)做一简单介绍。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 进行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桥涵: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过渡段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要求动力学性能不同的结构物之间平顺连接,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几何形位的平顺连接,二是不同结构物之间的动力特性要平稳过渡)。8.2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控制要求路基: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 个月的观测和调
25、整期,工后沉降一般不应大于15mm 。桥涵:墩台均匀沉降量不大于20mm ,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mm ;涵洞基础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mm ,并与相邻路基段协调; 处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当墩台沉降值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总量不大于 5mm 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对于无砟轨道桥梁:常用跨度简支梁在轨道系统在轨道系统铺设完成后, 跨度小于 50m 的简支梁,徐变上拱度不应大于 7mm ,当跨度大于 50m 时,徐变上拱度不应大于专业资料.L/7000 ,且不得大于 14mm ;对于连续梁等特殊桥跨结构的徐变限值按设计文件规定办理。隧道:基础工后沉降一般不应大于15mm 。过
26、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mm ,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 1。9、沉降观测技术方案9.1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前, 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 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采取必要的加速完成沉降或控制沉降的措施。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有针对性的对路桥、路隧等过渡段差异沉降进行重点观测,同时代表性观测路堤改良土填筑部分的沉降变形。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1 、路基
27、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2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沉降与稳定观测内容和断面布置一览表专业资料.沉降与稳定观测内容和断面布置一览表观测内容断面布置情况观测断面间隔1、两侧路肩(预压地段两侧基床底层表表1-1适用条件1、地势平坦、地基条路基面沉降面外边缘)和路基面中心各设置一个沉降( 类观测断面)观测桩; 2、每隔一个断面设置一个沉降板1、路基两侧路肩(预压地段两侧基床底层表面外边缘)和路基面中心
28、各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沉降观测桩路堤基底沉降2、基底(预压地段基床底层表面增加)路堤稳定观测设置一个沉降板(地面横坡大于 1:5 时基( 类观测断面)底设置两个沉降板)3、两侧路堤坡脚外 12m处、1012m处各设置一个位移观测桩路堤基底基底设置一个剖面沉降管全断面沉降观测100m设一个观测断面50m设一个观测断面紧靠桥台处、 10m、3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横向构筑物顶及两侧边墙外3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25%的类观测断面件良好; 2、路堑或高度小于 5m的路堤其他路基(复杂条件下需要加密)桥路过渡段横向构筑物与路基过渡段横向构筑物处位于涵洞顶面,与横向构筑物轴线 45°布置3 、 观
29、测点设置原则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 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2 )断面观测点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单点沉降计等设备。其中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需要进行水准测量,一般按图、图、图布置(以双线为例,单线路基的布设同下图)。专业资料.图I 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图II 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图堆载预压地段横断面设计示意图专业资料.3 )路基面沉降监测, 每个监测断面共设3 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于路基成形后设置。当路基有预压土时,在中心两侧向外3.5m 处增设 2 个沉降板,位于基床底层顶部,并将基底沉降监测的中心沉降板接
30、管至预压土顶部,预压期间按规定要求进行观测;预压土卸除后,将基底沉降板截管至基床表层高度,两侧沉降板拆除,待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再设沉降观测桩。4)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 3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 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 1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5)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 3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 3.2m 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 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 2m 、1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6) 沉降板设置严格
31、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对路堤填高小于 3m 且压缩层厚度小于 5m 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 200m ;对压缩层厚度大于 20m 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 50m ;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 50 100m ;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 1 :5 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 另外一处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布置。7)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专业资料.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
32、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8)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 2m 的路基面处各设 1 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4、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9-1-4所示:路基面观测桩沉降板工作基点观测方向图 9-1-4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 、 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 ,桩周 0.15m 用 C20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33、。专业资料.图 9-2-1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2 、沉降板: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 40mm 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 75mm PVC 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 50cm ×50cm ,厚 1 cm 。图 9-2-2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1 )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 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
34、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专业资料.(3 )采用水平仪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钢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外 PVC 管外接头连接。(4 )接长套管时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3 、边桩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 ×15cm 正方形,长度不小于 1.5m ,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 ,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0.1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
35、入孔内,桩周以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观测技术要求1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 个月的观测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2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填筑施工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3、路基填筑过程中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路堤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 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
36、mm/ 天时,及时通知项目部, 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 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4 、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 ,读数取专业资料.位至 0.1mm ;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4mm/30m。5 、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表 2观测阶段观测频次一般1次天填筑或堆载沉降量突变23 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 天第 13 个月1次/ 周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 46 个月1次/2 周6 个月以后1次/ 月第1个月1次/2 周轨道铺设后第 2、3 个月1次/ 月3 个月以后1次/3 月
37、注: 1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 次 /3 天,连续 3 次;以后 1 次/1 周。实际工作进行时, 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 4mm 时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9.2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无砟轨道铺设前,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专业资料.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根
38、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 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 个月。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当延长观测期。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 20 及以上时,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沉降观测的内容桥梁变形观测以墩台基础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还要进行涵顶填土的沉降观测。观测标的设置原则(1 ) 承台观测标承台观测标原则上不少于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 -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品牌招商代理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幼儿园教职工劳动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实施与运维合同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健身会所承包运营合同样本版
-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度农业设备租赁协议样本版
- 2024年实验技术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城市供水与排水合同
- 2024年厂房转让及维修责任合同
-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
- 德云社相声台词剧本
- 厂房彩钢墙面板拆除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CSP2000系列技术说明书上册(第四版)学习资料
- 浅析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反拱度理论计算(市政工程协会杂志投稿)
- 真空断路器必须知道的基本常识(国标和IEC)
- 水运工程检验批表格
- 口袋妖怪XY精灵分布表
-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测试补考试卷
- 美国标准大气参数表(1976)-负5km到100万米
- 筛分系统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共4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