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_第1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_第2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_第3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_第4页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5.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总论.1 评价依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应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在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程度较高,前人做过多次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提交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等报告,积累了丰富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有: 1、1982年,*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幅,*、*幅,1 /20万); 2、1988年,*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报告; 3、1989年,*省地质矿产局及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省胶东地区l:20万水工环综合勘察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1994年12月,*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省文(登)荣(成)环(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5、1999年7月,*市地质矿产处及*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的*市地质矿产概论; 6、2000年,*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 2010); 7、2001年,*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省*市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1996年2000年); 8、2002年,*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9、2002年9月,*市地质矿产处及*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的*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12010);10、2003年3月,*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

3、院提交的*市地热资源调查报告;11、2004年,*市各级政府提交的*市、环翠区、*市、文登市、乳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上述资料为本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充分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2 评价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国家环保部2011年6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3 建设项目分类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II类:指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流场或地

4、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拟建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产生,如果防渗不及时、不到位,地表垃圾经过雨水淋滤及污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具备I类建设项目特征。拟建项目运营期,项目区供水方式全部采用自备井,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因此也会导致因水位的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具备II类建设项目特征。综上,本项目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特征,因此确定为III类建设项目。.4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III类建设项目应分别按I类和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5、等级的划分办法,进行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一、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五项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场地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等涉及的场地。(1)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强、中、弱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1。表5-1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

6、布连续、稳定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l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注:表中“岩(土)层”系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目前,拟建工程还没开展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本区地层为花岗岩,全分化裂隙发育带厚约0.66m,强风化带厚24m。强分化花岗岩渗透系数一般在8.1010-54.510-4cm/s,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级。(2)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为易、中、不易三级,分级原

7、则见表5-2。表5-2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分级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易潜水含水层埋深浅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现有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中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地区不易以上情形之外的其他地区本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基岩裸露,岩石一般结构致密坚硬,风化裂隙及成岩裂隙较发育,赋存基岩裂隙水。本区地下水相互连通较差,地下水呈一断续的、不统一的自由水面,其富水性较弱;地下水埋藏较深,无多层含水层,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为不易级。(3)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场地

8、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3。表5-3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生活供水水源地(包括己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生活供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生活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注:表中“环境敏感区”系

9、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经现场调查,拟建工程大部分厂区不属于水库汇水区域;只有东北角约占厂区总面积1/8的部分位于二级保护区,距离水库水面最近距离约为1km。拟建项目废水能够实现全部回用,污水不外排,旱厕位于厂区西南角,并且将位于保护区之内的东北部厂区进行防渗加高工作,使厂区的雨水等流向场址南部,不进入水库汇水区域。厂区所有排水都不进入水库汇水区,对后龙河水库的水质影响很小。为了将项目所排废水对地下水及水库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必须对厂区和管道进行防渗处理。(4)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见表5-4。表5-4

10、 污水排放量分级分级污水排放总量(m3/d)大10000中100010000小1000 拟建项目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卫生保洁废水。所有生活污水均倒入旱厕,定期由附近农民清掏用于制作农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84t/a,不外排。卫生保洁废水产生量为240t/a,全部收集回用于堆场洒水,不外排。因此污水排放量分级确定为小级。(5)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污水水质指标数量,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5。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取高级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

11、表5-5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污染物类型 污水水质指标(个)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 拟建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产生量为684t/a,主要污染物包括了COD、BOD5、SS和氨氮等,污染类型为1,预测的水质指标为CODCr及NH3-N共2种,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6)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5-6。表5-6 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评价等级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性建设

12、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一级弱-强易-不易敏感大-小复杂-简单弱易敏感大-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中较敏感大-中复杂-简单小复杂-中等不敏感大大中复杂不易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中易较敏感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不敏感大复杂中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强易较敏感大复杂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

13、杂-简单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大-小复杂-简单综上分析,拟建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量级别为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二、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址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1)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按水量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7。表5-

14、7 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分级分级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分级(万m3/d)大1.0中0.21.0小0.2拟建项目年均消耗新鲜水用量约为9531t,平均31.77t/d,主要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绿化用水等,全部由自备井供给,供水规模属于小级。(2)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可用影响半径来表示,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8。表5-8 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分级分级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km)大1.5中0.51.5小0.5根据拟建项目区的包气带岩性或涌水量等参数进行判定,水位变化区域范围为小级。(3)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场

15、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3。拟建项目区为不敏感区。(4)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产生的土地此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以及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等,按其影响程度分为强、中等、弱三级,分级原则见表5-9。表5-9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级分级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强产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土壤荒漠化等环境水文地址问题,含水层疏干现象明显,产生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中等出现土壤盐渍化、沼泽化迹象弱无上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拟

16、建项目厂区环境水文地质情况良好,无环境水文地质问题。(5)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5-10。表5-10 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评价等级建设项目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一级小-大小-大敏感弱-强中等中等较敏感强大较敏感中等-强大大较敏感弱-强不敏感强中较敏感中等-强小较敏感强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小-中小-中较敏感-不敏感弱-中 综上分析,拟建项目场地的供水规模为小,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为小,为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17、为不敏感,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弱,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三、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分别按I类和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之后,发现都未三级评价,因此确定拟建项目的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5 评价范围由于拟建项目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一般,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弱,调查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场地外扩半径1.5km范围的圆形区域。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地形、地貌本区属于低缓丘陵区,属胶辽隆起断陷地块,地形、地貌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25m。山脉大都呈东西走向,主要有伟德山、槎山、龙庙山,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有斥山和朝阳洞山。伟德山主峰老闫坟海

18、拔553.5m,为境内最高峰。.2 地层、构造*市位于*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坐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早元古代地层在不同时代的侵入岩中呈大小不等的包体出现,据其岩性特征归属荆山群。中生代地层主要为莱阳群和青山群,分别发育于胶莱盆地(三级构造单元)和埋岛盆地(四级构造单元),受断裂控制比较明显。新生代地层主要沿现代河床及一级阶地和沿海一带发育,主要为松散堆积物(区域地质图见图5-1)。*地处*半岛地区东北部,属胶东古陆的组成部分,基底岩石为下元古代胶东群变质岩石,后期有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侵入,自

19、上元古代到新生代晚第三纪地壳一直处于隆起上升状态,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没有接受沉积,缺失古、中生代地层,直至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开始有残坡积、冲洪积、海积等堆积层,它们分布与厚度明显受古地理条件的控制。图5-1 区域地质图图5-2 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 .3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区域上广泛分布晚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块状构造的花岗岩,局部发育中生代碎屑岩,仅滨海及山间谷地分布着一般小于20m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断裂构造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南北向和北西向,各地发育程度不一,大都是晚第三纪以来未见活动的断裂,但也有部分断裂在第四纪期间有活动。从测年资料看,其主活动期大都在1030万年,10万年以

20、来无明显活动。因此总的看来,本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一)坚硬块状侵入岩 中生代花岗岩、闪长岩、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等。块状构造,岩性均匀,力学性质均一,力学强度大,致密,抗水性强,透水性弱,裂隙不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风化带厚度在山区一般小于3m,丘陵及准平原区一般2030m。fc=130170MPa,fr=90130MPa。(二)坚硬片麻状变质岩 晚元古代经受区域变质的花岗岩,早元古代荆山群变粒岩、石英岩等。片麻岩和变粒岩具叶理构造,岩性不均匀,力学性质不均一,岩石致密坚硬,抗水性强,透水性弱。石英岩岩性均匀,力学性质均一,力学强度大。风化带厚3040m。片麻

21、岩fc=160180MPa,fr=120140MPa。(三)坚硬较坚硬片状层状变质岩 早元古代荆山群片岩夹大理岩。大理岩未发育岩溶孔隙的,岩性均匀,力学性质均一,力学强度比较大,但抗水性差;发育岩溶孔隙的,透水性强。片岩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风化带一般厚3040m,在片岩和发育岩溶的大理岩区,不利于水工建筑。大理岩fc=50130MPa,fr7时 Pi=(pH-7.0)/(pHSU-7.0)式中:pH 指水环境pH实测值;pHSD 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下限;pHSU 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上限。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所有监测项目均为评价因子;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

22、准,详见表5-14。3、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见表5-15。由上表可知,各个监测点的监测项目中除2#亚硝酸盐氮超标外,其余各个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根据调查监测超标的水井主要处于废弃状态,亚硝酸盐氮超标,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氮超标主要是由于取样地下水水井水位较浅,长期闲置不用,易经过空气中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合物,遇雨后部分成为亚硝酸盐。总体看,拟建项目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5.1.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1.5.1 地下水评价原则地下水污染防治总原则为“地上污染地上治,地下污染地下防;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 源头各种

23、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将污染物泄漏、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的厂区防渗措施和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同时对渗入地下的污染物及时收集,从而防止污染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监控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并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 依据响应措施包括,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5.1.5.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结论拟建项目为类建设项目,地下水富水性差,敏感性弱,污水水质较简单,因此,本次环境影

24、响评价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分析项目运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响。拟建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冶炼场和堆场。以上污染因素如不加以管理,固体废物乱堆乱放,可能转入环境空气或地表水体,并通过下渗影响到地下水环境。拟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将被集中堆放于有防渗措施的区域,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集中处理,避免了遭受降雨等的淋滤产生污水,不会影响地下水。拟建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84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等。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堆肥,不外排。卫生保洁废水收集后回用于堆场洒水,不外排。拟建项目在开发建设阶段,应充分做好污水管道的防渗处理,杜绝

25、污水渗漏,确保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衔接良好,严格用水管理,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冶炼场和堆场均采用防渗材料铺设,并加以硬化,同时在四周设置围堰,防止雨水冲刷外流下渗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严格集中堆放各种原辅材料及炉渣,在做好防渗工作的前提下,能够杜绝冶炼场和堆场对地下水的影响。由于拟建项目的开发建设,随着区内地面硬化率的提高,对地下水涵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生态绿地是解决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绿地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植物根系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综上分析,建设项目场区地

26、下水敏感性差,污染物排放简单,在落实好防渗、防污措施后,本项目污染物能得到有效处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不会产生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5.1.5.3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地下水污染防渗方案(1)防渗方案设计 非污染区不进行防渗处理,污染区按照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中要求分别设计防渗方案。 污染防治区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制定防渗设计方案。此外,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要求在进行管道设计和施工上,输送含有污染物的管道尽可能地上敷设,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

27、污染。(2)工程防渗措施针对不同生产环节的的污染防治要求,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防腐、防渗工程措施,具体见表5-16。表5-16 企业防腐、防渗等预防措施序号名称防治措施1生产区地面防渗方案自上而下:40mm厚细石砼;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100mm厚c15混凝土随打随抹光;50mm厚级配砂石垫层;3:7水泥土夯实。2堆场地面防渗方案自上而下:50mm厚水泥面随打随抹光;50mm厚c15砼垫层随打随抹光;50mm厚c15混凝土随打随抹光;50mm厚级配砂石垫层;3:7水泥土夯实。3冶炼场4仓库、循环水池及事故水池等工程中各池的底面采用以下措施防渗:花岗岩层;100mm厚c15混凝土;80mm厚级配砂石垫层;3:7水泥土夯实。侧面采用玻璃钢防腐防渗。5管道防渗漏正常生产物料输送管道采用管架敷设,材质采用衬四氟管道,排污水和检修时的排水管道采用管架敷设;管道采用耐腐蚀抗压的夹砂玻璃钢管道;管道与管道的连接采用柔性的橡胶圈接口。管道要求全部地上敷设。(3)防渗防腐施工管理 为解决渗漏管理,结合实际现场情况选用水泥土搅拌压实防渗措施,即利用常规标号水泥和天然土壤进行拌合,然后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地表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