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1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2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3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4页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41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种群具有哪些特征?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知识主线与辐射性别比例 预测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 样方法 取样调查法出生率、死亡率 决定 标志重捕法迁入率、迁出率二、自主学习(一)种群定义:分析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总结种群概念要点: ; ; 。种群: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 的总和(二)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种群数量上的变化。所以 是种群具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在单位 或单位 中的个体数称为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

2、量特征。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1、种群密度(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_法,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 取样法 取样法样方大小:一般以 (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 值。 种群密度=(N1+N2+N3+N4+Nn)/n本方法的适用范围:(2)如果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种群密度,应用_法。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

3、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只/公顷。本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问题: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2.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4.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计算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可得:N= 思考N:M为什么等于n:m,M/N的意义是什么?n/m呢?所以本方法的使用条件: 标志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均匀

4、,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机会相等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及迁入或迁出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 出生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 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 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_。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

5、_;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迁入率 迁出率,种群密度_。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 A B C(2)类型: 种群所属类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BC(3)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2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2)类型雌雄相当型, 如 ;雌 雄 型,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猪、鸡)等;雌 雄 型,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

6、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三、问题与例题问题1:生命系统包括哪些层次?一块草地中所有的马尼拉草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什么是种群?问题2:它作为一个种群有什么样的特征?如果你发明了一项除草剂,要将这些马尼拉草除去,你将怎样检测除草效果?怎样简便而准确获取使用前后杂草的数量?问题3:样方法对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很能很好的估算种群情况。现在如果我想调查某地区狼的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如果不能,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典例: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

7、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 ,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4、 课堂总结5、 目标检测: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 2、 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 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主要取决于

8、人群的A出生率和死亡率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迁出和迁入数量A    B   C     D5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并做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 165 B160 C. 150 D80六、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

9、1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需用重捕标志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A.田鼠 B.野兔 C.狼 D.蚜虫2有一个自然村落南北各有一口池塘,这两口池塘中生活着(     )A一个鲫鱼种群 B两个鲫鱼种群C一个家鱼群落  D两个家鱼群落3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4(多选)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或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播放某些猛禽的鸣叫声以驱赶小鸟5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10、)。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D生产者和消费者6下列实例中,属于种群范围的是A.一个水池中的所有生物 B.某温室中栽培的所有花卉C.一个水池中的所有蝌蚪 D.某城市中的所有人口7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是10% D.群落结构太复杂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9(多选)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

11、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10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C 略大于5 D略小于5(二)填空题11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用 法;调查华南兔的密度适宜采用 法;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用

12、 法。12用样方法进行探究调查生物种群密度时,一般探究的过程是、 、 、 、 。【学习目标】1.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知识目标)2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并与“J”型曲线作比较。(知识目标)3.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波动原因,指出能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能力目标)4.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情感目标)【问题与例题】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假如现有一种细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下,每20 min左右通过分裂繁殖一代。(1)细菌在适宜环境中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2)n代细菌数量是多少? 2n 。2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有:观察研究对

13、象,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 等,对模型进行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如果用N0表示野兔种群的起始数量,用表示野兔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Nt表示t年后野兔种群的数量,那么,Nt为多少? 。(2)种群的“J”型增长:在 和 条件充裕、 适宜、没有 等理想条件下,种群个体数量往往会呈 增长 ,若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大致呈“J”型。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增长曲线:在 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 的增长曲线。 “S”型曲线出现的条件是: 、 、有 存在等非理想条件。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

14、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3重点梳理: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的比较项 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数量连续增加,N t= 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后 。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K值的有无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 、 、 和 等,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典例解析】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K种群大小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若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

15、,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目标检测】【例1】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1) A曲线呈_型,表示种群在_(2) 环境中的增长,B曲线呈_型,表示种(3) 群在_环境中的增长。(2)全地区统一投药灭鼠,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试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其原因。 。【课后巩固练习】A组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

16、率等2在有限环境与无限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 ( ) A“J”型、“S”型 B“S”型、“J”型 C“S”型、“L型 D“J”型、“L”型3在下列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可能会呈“J”型连续增长的是 ( )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只有在实验室中B组题4下图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 C. D. 5自然界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

17、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关系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C组题6(多选)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快速增加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总呈现S型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7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雉引入该岛的增长曲线如右图。环颈雉引入该岛的增长曲线为 ,环颈雉的种群数量的K值是

18、 ,在19371942年,环颈雉的增长曲线相当于 。8、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环境资源是无限的C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得多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9、某雌雄同株一年生植物,初始种群有a个个体,假设每年只产生5粒种子(成活率100%),则在第10年的个体数为()Aa×510 Ba×59 Ca×105 Da×109时间种群密度FCDEG10、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溶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ACD段BDE段CEF段DFG段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

19、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一、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识别群落,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阐明群落的演替(2)能力方面: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的影响二、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三、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问题与例题问题:什么是群落?丰富度是什么?1、群落:(1)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 的总

20、和。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是 ,这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越靠近 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问题: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用图形怎么表示?(1)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分为两种:(1)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2)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等(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例: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等(3)寄生:对寄住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

21、,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例: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等(4)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例:大豆与根瘤菌3、群落的空间结构生物群落具有 结构和 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 。【例题】下列3个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3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五、【目标检测】说明下列各生物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22、D、寄生 E、捕食 F、互利共生(1)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2)鲈鱼的成鱼以幼鱼为食 。(3)人工密植的某种纯乔木林长得细高,利于争光 ,(4)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5)噬菌体与其侵染细菌之间的关系 。六、【课后巩固题】1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草原,主要原因是因为森林中的植物群体A数量多 B植株高大 C具有水平结构 D分层现象明显2森林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A所有植物 B所有动物C所有细菌和真菌 D所有土壤中的落叶3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4赤

23、眼蜂常把卵产在稻螟的卵里,并进行孵化。这两种昆虫的关系是 A捕食 B寄生 C互利共生 D竞争5水稻与稻株旁的杂草,水稻同稻田里的蝗虫,水稻与其茎叶内稻瘟病菌之间的关系依次属于A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B竞争、寄生、捕食C竞争、捕食、寄生 D竞争、捕食、捕食时间群落丰富度D时间群落丰富度C时间群落丰富度B时间群落丰富度A6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 7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双选)()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

24、示的是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8 (2013海南卷)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9.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

25、互利共生关系10(2013·新课标全国卷)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

26、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11. (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

27、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2.(2013新课标卷II)(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 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一、学习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二、问题与例题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_被另一个_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问题:群落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例题1: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群落一旦形成,是稳定不变的B人类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