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洛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洛阳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八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1一、洛阳市概况1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1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任务与目标1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1二、土地利用战略任务与目标1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第四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1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三、优先保障洛阳新区发展用地1四、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1五、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1第五章 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1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1三、加
2、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1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1二、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1三、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1四、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第七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建设1一、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用地1二、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1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1一、以保护为前提合理规划布局1二、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1三、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1第九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1一、加强土地利用综合区域调控1二、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1三、加强县级土地利用调控1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1二、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1三、完善规划实施
3、的基础保障1四、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1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及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洛阳市实际,洛阳市人民政府编制了洛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规划对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科学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供需形势进行了总体分析,确定了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4、和战略重点,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为洛阳市所辖全部土地,总面积为1522983.31公顷。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洛阳市概况洛阳市位于豫西中部山区,地处东经118°08112°59,北纬33°39'35°05'之间。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169公里。土地总面积为15229.83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641.7万人,占全省的6.56%,其中农村人口397.8万人,城镇人口243.9万人,城镇化水平38%,高于全省平均
5、水平(30.65%),平均人口密度422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5人/平方公里)。洛阳市地处我国北部暖温带与南部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2,北部平原丘陵区高于南部山地区;无霜期209235天,平均年积温为5154.8,由北向南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洛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46 mm,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南高北低,山地多,谷地少的特点。洛阳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已发现的76种矿产中,探明储量的有41种,其中金属矿产探明储量的有18种,主要有钼、钨、铅锌、铝土矿、金、铼和镓;非金属矿产探明储量的有20种,主要有白云岩、硫铁矿、伴生
6、硫、玄武岩、花岗岩、耐火粘土和多种玉石;能源矿产探明储量的主要有煤和石油。钼矿、铝土矿、金银矿、铅锌矿和煤矿为洛阳市的优势矿产,钼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栾川钼矿为亚洲第一大矿。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112.4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0.5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7486元,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第2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3元。2005年三大产业的构成比例为9.9:58.3:31.8,二三产业比重达90.1%。洛阳市为我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铝工业、硅产业、钼钨钛产业基地。目前,有工业门类36
7、个,已形成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轻纺、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其中,一拖、洛轴、洛玻、中信重机、洛阳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已成为国内相关行业的支柱型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栾川钼矿,伊川、新安铝土矿、煤矿,洛宁、嵩县金银矿为我省重要的金属和能源矿产开发基地。洛阳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著名人文景观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佛教“祖庭”白马寺、夏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自然景观有被称为“北方第一溶洞”的栾川鸡冠洞、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嵩县白云
8、山、栾川龙峪湾;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令海内外游客为之倾倒。洛阳市交通便利,历史上曾是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郑西客运专线穿境而过,陇海与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随着陇海铁路的西延和“欧亚大陆桥”的建成,洛阳市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中心城区周边有连霍、二广、西南环、郑少洛高速公路,207、310、311国道3条,省道11条,与纵横密布的县乡道路共同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络。洛阳民航机场位于距洛阳市中心10公里的北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9、为洛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洛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洛阳市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快速增长与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矛盾,妥善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稳定19972005年间,洛阳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1165.51公顷,补充耕地面积为11265.61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同时,19972005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始终保持在389000公顷以上。2保障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规划实施以来,洛阳
10、市共安排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35个,用地规模达1155.6公顷,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了国土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3加快了全市城镇化进程19972005年间,洛阳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8598.67公顷,满足了中心城区和县城(县级市市区)及重点镇建设的必要用地,增加了城镇规模,完善了城镇功能,推动了洛阳市城镇化进程,为农村人口转移和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布局。4推动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节约集约规划实施以来,规划的约束力逐步加强,城镇、村庄无序扩张得到遏制,各地开始更加注重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城镇存量土地盘活
11、力度进一步加大, 19972005年全市共盘活存量土地900公顷,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明显提高。5加大了土地综合整治力度通过开展耕地整理、“三项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和未利用地开发,增加耕地15000.61公顷,改造中低产田73000公顷;通过开展小流域治理,加大生态退耕等措施,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林木覆盖率和林网控制率显著提高,改善了全市的生态环境;通过积极实施农田综合整治,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6优化了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土地
12、市场健康发展。在保护耕地和保障重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用地需求,积极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全市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79.59%提高到80.74%。但是,上轮规划实施后,国家调整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提前或新上了许多项目,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又如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许多地方结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使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呈加速增长态势。从而造成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规划调整频繁、一些建设项目受到限制、违法用地较多等问题,如何有
13、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对新一轮规划修编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1.农用地2005年全市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099599.8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2.19%。耕地:面积为426684.2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02%。其中旱地面积325476.1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6.28%;水田和水浇地面积101208.15公顷,占23.72%。耕地集中分布在偃师、孟津、嵩县、宜阳县、伊川县、洛宁县。园地:面积为19568.7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8%。分布面积3000公顷以上的有宜阳县、洛宁县和嵩县三县,占
14、全市园地总面积的57.16%。林地:面积为594177.6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01%。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栾川县,面积达198077.19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3.34%,其次是嵩县,面积达172763.58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9.08%。牧草地:面积为14.0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重极微。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9155.11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88%。2.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30139.5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55%。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
15、04236.8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5%。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14335.2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3.75%;建制镇用地面积为12456.69公顷,占11.95%;农村居民点面积为65468.37公顷,占62.81%;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11976.51公顷,占11.49%。交通水利用地:包括交通用地(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和管道运输等)、水利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总面积23047.6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1%。其中,交通用地面积为7868.4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34.14%;水利用地面积为15179.19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
16、65.86%。其他建设用地:包括风景名胜设施和特殊用地,总面积2855.01公顷。3.未利用地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包括水域、滩涂沼泽和自然保留地)面积293243.92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26%。其中水域面积11605.8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96%;滩涂沼泽面积34822.13公顷,占11.87%;自然保留地面积246815.98公顷,占84.17%。(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地带差异明显。受南北地貌差异的影响,全市土地利用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市域北部为丘陵区,土地利用的主导方向以粮食、名优果品生产为主;中部为河谷川地,土地利用的主导方向以蔬菜、粮食生产为主;西、南部为
17、山地区,土地利用的主导方向以林木抚育和生态保护为主。2耕地比重低,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洛阳市2005年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8.0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88%),土地利用率为80.74%,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7.25%)。未利用地面积大,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9.26%,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面积49964公顷左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8%,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0%)。3林地面积大,林木覆盖率高。由于山地丘陵面积大,洛阳市2005年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9.0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24%),加上园地及“四旁林”(居民点、道路、沟渠、农田),洛阳市林木覆盖
18、率高达43.3%,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64%)。4中心城市首位度高,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洛阳市为河南省第二大城市,2005年洛阳市中心城区人口达161.6万人,而第二位的偃师市城区只有12.56万人,首位度为12.87。这也反映出除中心城市洛阳市外,市域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影响力很强的次级中心城市,各县城(包括偃师市市区)影响力基本上不超过县(市)域范围,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5独立建设用地较多。由于洛阳矿产资源丰富,因此洛阳市独立建设用地点多面广,2005年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12743.5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23%。(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地矛盾突出,耕地总体
19、质量不高。洛阳市人均耕地从1996年的1.14亩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1亩,低于全省人均1.22亩的水平,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现有耕地中,高产田面积为116271.46公顷,仅占27.25;中产田面积为175281.89公顷,占41.08;低产田面积为135130.90公顷,占31.67,高产田在耕地中所占比重较低。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较多。2005年洛阳市共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49964公顷,约三分之一分布在南部山地区,对其开发既有来自生态保护等政策方面的制约,又有地形坡度大、水资源缺乏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较大。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镇土地利
20、用率低,2005年全市城镇用地面积为26791.98公顷,城镇人口243.9万人,人均用地109.85平方米,存在低效用地现象;二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超标,人均达164.58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标准(150平方米);三是独立工矿占地面积较大,布局较为零散,加之近几年有些乡镇企业经营不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部分土地闲置。4.土地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截至2005年底,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约84.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5.50%。水资源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的1/5,与全省持平。土地退化面积达4万公顷。全市直接或间接受工业“三废”影响的土地已超过8万公顷。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21、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洛阳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对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受资源环境条件限制,洛阳市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和各种深层次问题将进一步显现。(一)人均耕地持续减少,耕地保护责任重大洛阳市2005年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预计到2020年,全市人口总规模将达到710万,即使通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有量仍维持在现有水平,届时人均耕地将下降到0.9亩左右,耕地保护责任重大。(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障发展的难度加大2005年,洛阳市城镇化率为38%,高于河南省同期30.7%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同期43
22、%的平均水平。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洛阳市提出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3.3%、2020年达到56.3%的目标。规划期内,加快先进制造业、铝工业、电力能源、钼钨钛、硅产业、石化工业等重点行业发展,落实国家及省重点项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洛阳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考虑,未来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三)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加剧,统筹保护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规划期内,为实施耕地占补平衡,还需开垦一定数量的未利用地,由于未利用地大多分布在生态条件脆弱区,对其开发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建设用地增加必然挤占具有生态功能的农
23、用地和未利用地,其直接结果是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增加资源消耗量,增大废弃物排放量。如何在保障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控制并减少废弃物排放就变得更为迫切和更加重要。(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任务艰巨,难度较大由于历史原因、社会观念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影响,加之盘活存量用地往往触及矛盾多、所需投资大,使得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艰难、缓慢的过程。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任务与目标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一)战略定位洛阳市位于陇海城镇发展带、南太行城镇发展带和伏牛东城镇发展带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郑-汴-洛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按照
24、其在全国、全省的战略地位,洛阳市功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和能源生产基地,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把洛阳市建成带动豫西乃至整个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增长极;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建设秀美洛阳、富裕洛阳、和谐洛阳,促进中原崛起。要重点实施的四大战略举措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
25、主义新农村;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1宏观经济目标到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2010年末,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3000元。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到2010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4%;城镇化率达到48%;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40%左右。到2020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5%;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35%左右。3基础设
26、施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市建成供应充足、结构合理、清洁能源占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洛阳市用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城市水源不足和城乡地下水超采问题。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构筑洛阳大交通网络,形成纵横贯通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双十字交通架;实现县县通高速、县镇(乡)通二级公路、镇(乡)村通等级公路。4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670万以内;全市污染物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5%以上;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50%、30%、10%。到2020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林木
27、覆盖率分别达到70%、40%、15%,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2.5m2。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人口控制在710万以内。二、土地利用战略任务与目标(一)土地利用战略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落实;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认真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区域、城乡土地利
28、用。(二)土地利用目标根据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确定洛阳市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目标为: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全市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达到426084公顷以上,到2020年达到425184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74533.33公顷以上。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盘活面积2850公顷,到2020年盘活面积5950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2005年的85.5万元/公顷、77.01万元/公顷增加
29、到2010年的110万元/公顷、100万元/公顷,2020年的200万元/公顷、180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年的158.95平方米分别降到2010年的150.48平方米和2020年的150.75平方米。3.城乡和区域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洛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体系,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005年的37.19%增加到40.54%,2020年达到52.73%,中部河谷川地区土地开发强度由2005年的14.2%提高到2020年的15.8%,北部、南部丘陵区土地开发强度由2005年的5.4
30、%提高到2020年的5.6%。4.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1099599.84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102499.84公顷,2020年的1109399.84公顷,期内净增加98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由2005年的104236.85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07836.85公顷,2020年的114336.85公顷;交通、水利及未利用地由2005年的25902.70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29402.69公顷,2020年的33402.69公顷。指标2005年2010年2020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单位:公顷)耕地保有量426684.25 426084.25 425184.2
31、5 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389000.00 374533.33 374533.33 约束性园地面积19568.77 20168.77 20968.77 预期性林地面积594177.66 598077.66 605077.66 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130139.54 137239.54 147739.54 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04236.85 107836.85 114336.85 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8768.48 43668.48 60268.48 预期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65468.37 64168.37 54068.37 预期性交通水利及未利用地规模25902.70 29402.
32、69 33402.69 预期性增量指标(单位: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总量7100 19687 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5801 16500 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3876 12360 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4074 12978 约束性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59 150.48 150.75 约束性专栏一 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注:1.2005年现状数由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转换确认;2.2005年人口数来源于2006年洛阳市统计年鉴3.增量指标中2020年指标为2006年-2020年增量。5.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面推进。规划期内,整治基本农田面积达到115000公顷,确保
33、基本农田质量逐步提高。至201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4074公顷;至202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12978公顷,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6.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状况明显改善。每年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积不少于5000公顷,林木覆盖率2010年达到45%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服务于洛阳市全面建
34、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技强市为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统筹安排全市各类、各区域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适应我市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协调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洛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出贡献。(二)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
35、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郑-洛工业走廊、产业集聚区、重点城镇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高效节约集约用地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四)统筹各类各业用地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36、(五)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栾川、嵩县、洛宁、偃师、汝阳等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洛阳实际出发,通盘考虑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安排用地指标,促进洛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四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按照省级规划关于洛阳市土地利用主要指标、空间布局、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的安排,结合洛阳市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和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37、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一)稳步增加农用地面积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099599.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19%;2010年增加到1101899.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36%;2020年增加到1107899.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74%;与2005年相比,2010年、2020年农用地比重分别增加0.27%、0.55%。1.严格保护耕地。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42668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02%;规划至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到42608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98%;规划至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到425184.25公顷
38、,占土地总面积的27.92%;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减少0.04%、0.10%。2.适当增加园地。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为19568.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规划至2010年园地增加到20168.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2020年增加到20968.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增加0.04%、0.10%。3.逐步增加林地。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为594177.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01%;规划至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到598077.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28%;至2020年增加到605077.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
39、9.72%;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增加0.27%、0.71%。4.稳定牧草地。规划期内保持牧草地面积稳定。5.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9155.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8%;规划至2010年,其他农用地减少到57555.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8%;至2020年减少到56655.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2%;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减少0.10%、0.16%。(二)合理增加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30139.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5%;规划至2010年增加为137239.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1%;至2020年增加
40、为147739.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1%;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增加0.46%、1.16%。1.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38768.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5%;至201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43668.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7%;至2020年增加到60268.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6%;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增加0.32%、1.41%。2.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65468.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0%;至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为64168.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1%;
41、至2020年调整为54068.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5%;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减少0.09%、0.75%。3.增加交通水利用地。2005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3047.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规划至2010年交通水利用地增加到26197.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2%;至2020年增加到29797.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6%;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增加0.21%、0.45%。4.其他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855.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规划至2010年其他建设用地增加到3205.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1%;至2
42、020年增加到3605.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4%;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增加0.02%、0.05%。专栏二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三)适度开发未利用地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293243.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26%;规划至2010年面积调整为283843.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63%;至2020年面积调整为267343.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5%;与2005年相比,比重分别减少0.63%、1.71%,使全市土地利用率2010年达到81.37%,2020年达到82.45%。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一)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洛阳市地
43、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处于北部暖温带和南部亚热带的过渡带,形成了全市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模式和生态结构。因此,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时,必须根据现有土地利用-生态模式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即以现有的黄河湿地保护区、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熊耳山自然保护区等省级保护区为基础,加大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的保护力度;以黄河、洛河、伊河水系为依托,提高河流流域治理水平。北部丘陵地区在开发利用中要培土固壤,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南部山区的整体形态,积极预防地质灾害,维系境内河流的自然形态,构建山水一体、人与自然、利用与保护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二)优化农用地布局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规划布局的要求,
44、优化全市农用地布局,充分考虑各地受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的土地适应性,结合各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等经济社会因素,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稳步进行,以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为重点,合理安排好园地和林业用地。1.耕地及基本农田布局耕地总量略有减少、质量有提高。按照这一目标,规划要重点保护好偃师市、嵩县、孟津县、伊川县、宜阳县、洛宁县的优质耕地,以基本农田示范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专业化。规划期内全市耕地面积略有减少,各县(市、区)的分布面积有所调整,其中中心城区建设涉及的六区(涧西、西工、老城、廛河、高新、洛龙)
45、及偃师市规划耕地面积比2005年减少7020公顷;吉利、偃师、孟津、栾川、伊川、新安、宜阳、洛宁、汝阳、嵩县十县耕地面积都比2005年略有增加,共增加5520公顷,全市耕地面积净减少1500公顷。优化基本农田布局。依据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洛阳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的同时,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将高等别耕地、集中和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作为绿色
46、开敞空间保留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将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农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因损毁、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调出。河南省下达洛阳市核减基本农田面积为14466.67公顷,洛阳市据此对全市基本农田进行了核减。首先核减了中心城区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基本农田5342.89公顷(其中,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核减基本农田4257.89公顷,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外、扩展边界范围内核减基本农田1085公顷),其次根据各县建设用地需求以及基本农田现状对其基本农
47、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核减,其中吉利区核减1207.5公顷,洛龙区核减2672.28公顷,偃师市核减4000公顷,孟津县核减500公顷,栾川县核减744公顷。全市共调出基本农田24441.48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的比例为6.00%;调入基本农田24441.48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面积的比例为6.00%。专栏三 洛阳市基本农田调整面积平衡表 单位:公顷单 位2005年保护面积核减量调出面积调出比例调入面积调入比例新一轮指标中心城区7911.485342.890000.00%2567.59吉利区2007.51207.50000.00%800洛龙区8548.42672.283714.7943.0
48、0%00.00%2162.33偃师市48852.540002428.875.00%3201.497.00%45625.12孟津县345225001781.325.00%1795.665.00%34036.34新安县356821385.94.00%1814.085.00%36110.18宜阳县57275.2651499.00%5852.710.00%57978.96洛宁县51942.12483.265.00%3106.576.00%52565.41汝阳县296782033.767.00%2389.98.00%30034.14嵩县39896.632078.855.00%2210.116.00%40
49、027.89栾川县16254744411.063.00%411.063.00%15510伊川县56430.132974.675.00%3659.916.00%57115.37合计38900014466.6724441.486.00%24441.486.00%374533.33洛阳市调出的基本农田主要是中产田,也包括部分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以及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调入的基本农田也主要是中产田,但是经过近几年土地整理工作的实施,其质量已大有提高,且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程度较高。因此,本次规划调入的基本农田质量高于调出的基本农田质量。另外,规划期内通过
50、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采取工程措施、农耕措施和生物措施以及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2.园地布局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能力和综合效益,适当增加园地面积。园地发展应逐步由外延扩展转变到内涵提高上来,即完成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规划期间应控制园地发展方向,重点向浅山、丘陵、台地和荒坡地发展,按照适宜性原则适当集中;平原区园地面积要基本稳定,通过技术手段,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品质,提高单产,发展优质果园,建立优质果产品基地。规划期内园地面积增加1400公顷,其中宜阳县、洛宁县、嵩县园地增加面积最大,共为800.22公顷,占洛阳市园地增加面积的5
51、7.16%。3.林业用地布局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管好、用好现有林地,加强低效林地的改造。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山地区以及小浪底、陆浑水库等重要生态区域,结合全国黄河、淮河、长江生态保护要求,实施黄河、淮河、长江生态保护林工程;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四旁”空闲地,建设一批以速生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规划期内林地面积增加10900公顷,其中栾川、嵩县、洛宁、汝阳林地面积增加较大,共为9000公顷,占洛阳市林地增加面积的82.57%。(三)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障重点地区、重要项
52、目用地,推进产业向集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功能性和合理分区,体现不同组团的协调性。1.优化城镇工矿用地布局大力推动工业化,加快发展城镇化,规划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6.3%。根据市域城镇布局形态、城镇发展特点和城镇化发展要求,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区域主干公路为依托,构建“一心两轴三城四区”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一心指洛阳中心城区。营造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城区对应发展的格局;同时考虑跨过伊河发展。以先进制造业、能源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等为产业发展重点。两轴指洛-偃-新城镇发展轴(属陇海城镇发展带
53、)和焦柳-两广沿线城镇发展轴(属伏牛东城镇发展带)。其中洛-偃-新城镇发展轴,形成以洛阳市区为中心,偃师、新安为两翼,东西互动发展的格局,含新安县城、洛阳市区、偃师市区、邙岭、磁涧、山化、平乐、邙山、送庄、常袋、铁门、五头、石寺、首阳山、白马寺等城镇,以能源、电力、建材、机械制造、轻纺工业、有色金属加工等为产业发展重点。焦柳-二广沿线城镇发展轴,含吉利、孟津县城、伊川县城、汝阳县城,会盟、平乐、诸葛、李村、庞村、佃庄、寇店、彭婆、白沙等乡镇,覆盖洛东、洛北区域,以石油化工、能源电力、机械加工、铝工业、超硬材料、冶金、建材、矿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等为产业发展重点。三城指偃师、孟津和栾川。偃师和孟津分
54、别是中心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的节点城市,予以重点发展,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力,推动城镇密集区的形成。栾川作为南部新的增长点,以钼矿和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带动并加快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四区指洛阳新区、城镇密集区、产业促进区和生态保护区。其中大洛阳新区西至洛阳环城高速、东至偃师高龙镇西边界、南至偃师-伊川边界,涵盖洛龙区大部分,偃师市西南部三部分,总面积479.9平方公里,洛阳市确定的三个产业集聚区,即伊洛工业园区、洛龙科技园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包含在内,是洛阳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地区之一。城镇密集区主要指洛河北部地区,是洛阳市吸纳新增城镇人口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地域,是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有发展
55、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产业促进区主要指洛阳中西部浅丘地区,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与城镇密集区形成合理的分工。生态保护区主要指洛阳南部地区,要进行生态保育,积极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职能分工以及各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分布状况、产业结构等,合理规划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用地,提升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重点保障偃师、孟津、栾川三城发展用地,扩大其区域影响力;合理增加两轴带上以及城镇密集区的重点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其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其它小城镇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适当增加用地规模。立足资源环境条件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依托交通
56、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等,继续大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障先进制造业、能源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建材、机械制造、轻纺工业、石油化工、铝工业、超硬材料、冶金、矿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等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建设用地需求,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和土地的集约利用。根据协调发展、统筹布局的要求和各地实际,合理调整工矿用地布局。2、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方式,新建住房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加大零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聚,适时优化空间布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心村建设等需要新增用地,这部分用地指标通过农村居民点内部自求平衡解决。规划将新增用地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店面特色经营授权及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床上用品环保检测与认证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合同书协议书
- 2025年度海洋工程承包合同
- 2025年度电力设施预防性维修合同2篇
- 2025年度航空航天燃料喷射系统加工承揽合同3篇
- 《幼儿教师语言领域教学知识(PCK)来源研究》
- 2024年甲乙双方二手房交易税费分摊合同
- 2024年标准食堂服务人员劳务合同版B版
- 2024年物业租赁合同中的维修责任与违约赔偿条款
- 建筑变形分析st1165使用手册
-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汉译英(含音标)
-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本科学位论文
- 2023年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级及答案
- 医学免疫学病例分析题,可怜的老张
- 水利三类人员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信访处理流程图
- 爱普生机器人中级培训资料
- 建筑物拆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宁氏谱系条目汇总表2016318支系名称家谱世系字辈-简明
- GB/T 13738.2-2008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