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夜晚的实验》教案及说课稿(北京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夜晚的实验》教案及说课稿(北京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下册语文 夜晚的实验 教案及说课 稿(北京版)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 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 “穿 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 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 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 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 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 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

2、实验说起。板书课题:7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喉咙 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领域堵住 揭开: 判断(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楚。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可通过换词理解)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

3、出的前两个问题。(板书: 蝙蝠 斯帕拉捷)4指导分段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 终于揭开蝙 蝠出间屯行的秘密。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 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5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 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判:左右相等;添:注意“点”和“捺”。第二课时一、激趣导人 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 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 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二、精读指

4、导1理解第一段:(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2)交流。(板书:凭什么)(3)朗读这一段,思考: 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 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 强。1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一琶来飞去,却 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2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4)指导朗读。突出句中重点词语,渎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 烈的来写?2理解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1)默读,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1蒙上眼睛 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2堵住鼻子 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3全身涂满油漆 还是没有影

5、响到它们的屯行4堵住耳朵 很快就跌落到地,亡(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 而不使人觉得重 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 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 一次)(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 相机点拨。(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1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 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板书: 做法 结果 思 考)2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 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 料)3“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自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6、。(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 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1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 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2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 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3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板书:发现原来是)(6)指导朗读。 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 中的感叹句, 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 比喜悦激动的心情。指名读,齐读。(7)小结 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

7、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 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 神?(勤于思考,大月巳实验,刁;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 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1分部分复述; 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第三课时一、复习导人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2指名

8、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体呢 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视线能穿透黑夜, 看到黑暗中的物体: 通常耳朵只会听 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板书:超声波)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板书: 巨大恩惠)又交流: 读了这一部分, 你又受到什么启发?(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 福人类,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篇二1.认读6个字。2.知道“我”在扎龙

9、保护区都看到了什么, 理解课文为 什么以“通灵仙鹤” 为题目。能力目标:按要求积累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 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 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 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教学课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3) 课件出示扎龙保护区和丹顶鹤的图片。 师:这是扎龙保 护区的一项“绝活”丹顶鹤留鸟的飞行表演。作者张 抗抗用 自己的妙笔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就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通灵仙鹤 。打 开书,自己读

10、文。二、理清文章脉络:(15)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边读边看注释,理 解词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几方面的内容?2.集体交流。师: 谁愿意说一说,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 面的内容?生:课文主要讲述了四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介绍丹顶鹤的飞行表演、仙鹤、仙鹤 夫妻相守,通人性、作者的 感慨。提问: 那么课文能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呢? 第一部分 (17)描述了扎龙保护区丹顶鹤的飞行表演。 第二部分 (89)介绍了保护区中或像超级明或有着的王者风范的 仙鹤。 第三部分(1011)仙鹤一夫一妻终身相守,通人 性。

11、第四部分 (12)写作者的感慨。 面对至诚而圣洁的仙鹤, 人类是否多少有些愧疚 呢?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词语:(19)1.默读课文,说一说“我”在扎龙保护区都看到了什 么?课文为什么以“通灵仙 鹤”为题目? 生自学回答。2.细心的你一定被文章所打动,为文中的仙鹤而感动不 已,更会被本文优美的词 语所深深吸引。细细品读课文,哪 些四字词语让你感动,就试着读出你的感动。四、课外延伸:(3) 孩子们,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对,是张抗抗。她 可是我国当代女作家, 她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 今天老师就 推荐她的作品: 张抗抗儿童文学作品选 。课后反思: 教师:指导理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产生 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热爱动物、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不足:在在阅读课文中不能够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完整。说课稿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 了超声波,并利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这篇课文 是“探索与发现”的典型例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 懂。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能联系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认知目标:学会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 心观察,大胆实验

13、,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说重、难点:1.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2.在课文的学习中, 体会斯帕拉捷科学严谨的态度, 持不懈的精神,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 脑的良好习惯。说考点、易混点:考 点:斯帕拉捷的4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以及结果是什么。易混点:区别“灵巧”与“轻巧”、 “敏锐”与“敏捷” 说教法:在突破认知目标时,我采用自学检测法来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对有些学困生适时点拨, 不理解的词语运用联系上 下文及查字典的方式来解决,生字回忆以前学过的形近字来 比较学习,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在突破能力目标时,采用合作探索法,小组内自由

14、读课 文,分自然段轮流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自 己提问题,小组内探讨,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分项读书收获。对于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和感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就 采用自读自悟法及互动式教学法,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后,由 教师布置新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精神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是一片有关实验的文章,但作者在叙述中语言 组织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想象空间,这样的描述,这样的跳 跃,却给学生的质疑、思考、探究、创新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于是我对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一、话说科学,诱发兴趣。1、师: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为什么?你们知道科

15、学 的任何一次发明、发现都是从哪儿开始的吗?2、师:课文夜晚的实验讲的就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故事,让我们一块去经历一下科学家发现的过程,同时探究 一下课文在表述这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好吗?二、整体把握,梳理线索。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想一想1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看见了一个什么现象?2这位科学家一共做了哪几次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从哪儿开始的?注:学生交流时,可让学生把“人物、时间、现象、疑 问、实验”的有关内容写在黑板上。2、师:你能把这些疑问处都找出来吗?三、读中诱疑,转换创新。1、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第1次实验和第1个疑问之间的 关系好吗?谁愿把第2自然段读一下?(指名数人读)2、

16、 师:再请同学把第1个疑问句读一下。 (可找两三人)3、 师:你们觉得科学家斯帕拉捷所做的第一个实验,是 从这个疑问开始的吗?注1:如果学生听不懂, 可换个角度: 假如你就是斯帕拉捷, 你看到这个现象, 产生这个疑问, 会马上就去做这个蒙 眼睛的实验?注1: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 “是”,一种是“不是”。可让学生说说理由,展开矛盾, 让同学们仔细听辨,哪部分同学说得更有道理。4、师:可是,作者写了斯帕拉捷的这个疑问后,却紧接 着就写了斯帕拉捷做的第1个实验。这样写,你们觉得合适 吗?注:不管是说合适还是不合适,都要说出理由,这样就 有可能自然地说到第3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上。

17、5、师: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这里有没有说清, 如果认为说清了,能说说作者说清了什么吗?注:学生可能会说作者在这里说清了第1次实验的理由 或假设,教师可在原有板书中添加“假设”。6、师:假如我们要改变一下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觉 得可以怎样改?注:学生会把假设的内容放在第1句疑问后说。当学生 在尝试语言转换再创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听,思考怎样 把表达清楚意思、恰当使用句式。四、读中质询,感悟再创。1、师:请同学们读读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的描 述,你觉得这三次描述中,哪些地方可说得更清楚点,读过 以后和同桌交流、商讨一下,行吗?2、学生集体交流。注1:学生继上学习后, 一般能发现第2

18、次和第4次实验的描述缺乏一定的假说。交流时可让学生说清文字的描述缺 失了什么。注2:当学生在语言重组和再创时, 可引导学生注意添加有关假说的句式,要多样化,尽可能不与上面的句式雷同。3、师: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 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 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注:这一步着重是让学生再梳理一下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体味科学研究就是从身边的现象开始,从疑问开始,进而提 出假说,不断实验,逐步逼近实质的过程。五、再读感悟,发现意义。1、师:作为一个科学实验,是不是仅仅为了得到这样一 个结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79小节,想想科学家为什么对 蝙蝠飞行的秘密还要继续研究下去,目的何在?注:学生可能会马上说到“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这个 目的上去,教师可引发学生再读第8自然段,想想继续研究 的目的,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