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6高三化学北京名校模拟题分项版:专题18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原卷版)_第1页
备战2016高三化学北京名校模拟题分项版:专题18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原卷版)_第2页
备战2016高三化学北京名校模拟题分项版:专题18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原卷版)_第3页
备战2016高三化学北京名校模拟题分项版:专题18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原卷版)_第4页
备战2016高三化学北京名校模拟题分项版:专题18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更多精品资源请登录1【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考试卷】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中试剂中现象解 释A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SO32-与Ba2+生成白色BaSO3沉淀B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C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SO2与水反应生成酸D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SO2具有还原性2【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度高三一模考试卷】(15分)某小组对Cu与浓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记录如下: ICu与浓HN0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II探究实验1中溶液A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的原因。 (1)甲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Cu2离子浓度

2、较大引起的。 乙根据实验记录,认为此观点不正确,乙的依据是_。(2)乙认为溶液呈绿色是由溶解的NO2引起的。 进行实验2:先将NO2通入B中,再鼓入N2。结果证实假设成立。 则以上两步操作对应的现象分别是 、_ _。(3)为深入研究,丙查阅资料,有如下信息: i溶有NO2的、浓HNO3呈黄色;水或稀HNO3中通少量NO2溶液呈无色。 iiNO2溶于水,会发生反应2NO2H2O =HNO3HNO2 HNO2是弱酸,只能稳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则易分解。 iiiNO2能与Cu2反应:Cu2(蓝色)4 NO2 Cu(NO2)42 (绿色)据此,丙进一步假设:可能是A中剩余的浓HNO3溶解了NO2

3、得到的黄色溶液与Cu(NO3)2的蓝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绿色;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24使溶液呈绿色。丙进行如下实验: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请用平衡原理解释加入稀H2SO4后绿色溶液变蓝的原因: 。(4)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实验l中溶液A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 。3.【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度高三二模考试卷】(1分) 制烧碱所用盐水需两次精制。第一次精制主要是用沉淀法除去粗盐水中Ca2、Mg2、Fe3、SO42 等离子,过程如下:. 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滤液用盐酸调节pH,获得一次精制盐

4、水。(1)过程除去的离子是_。(2)过程、生成的部分沉淀及其溶解度(20 /g)如下表:CaSO4Mg2(OH)2CO3CaCO3BaSO4BaCO32.6×1022.5×1047.8×1042.4×1041.7×103 检测Fe3是否除尽的方法是_。 过程选用BaCl2而不选用CaCl2,运用表中数据解释原因_。 除去Mg2的离子方程式是_。 检测Ca2、Mg2、Ba2是否除尽时,只需检测Ba2即可,原因是_。(3)第二次精制要除去微量的I、IO3 、NH4 、Ca2、Mg2,流程示意如下: 过程除去的离子是_。 盐水b中含有SO42 。Na

5、2S2O3将IO3 还原为I2的离子方程式是_。 过程VI中,在电解槽的阴极区生成NaOH,结合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4【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步骤操作现象I向2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7(填“”、“”或“=”)。(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_。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

6、了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SO32 = F e2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1Fe2与SO32 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现象II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出现“丁达尔效应”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_。(4)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现象III向

7、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IV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II中的红褐色溶液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经检验步骤III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填字母)。 aK3Fe(CN)6 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已知H2SO3是弱酸,请结合电离方程式说明步骤III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5)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5【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度高三一模考试卷】(16分)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 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8、 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1)步骤产生的气体是_。(2)步骤中,“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的操作是_。(3)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 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 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现象,再滴加K4Fe(CN)6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 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 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 。(4)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实验装置现象1 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9、2 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3 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_性。 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 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 (5)以上实验说明,黑色沉淀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沉淀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将黑色沉淀放入浓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沉淀溶解,其中Cu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6【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考试卷】(14分)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A中溶液变红

10、的原因是_。(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 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 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 。 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 ,他的实验方案是_。 若SCN与Cl2反

11、应生成1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7. 【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度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卷】(14分)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Cl2至固体完全溶解粗铜固体1加稀盐酸溶液2CuCl2·2H2O固体2调节pH至4 5溶液1加试剂X(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仪器A的名称是 。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HCl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

12、(填“是”或“否”) 。(2)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 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 。aNaOH bNH3·H2O cCuO dCu2(OH) 2CO3 eCuSO4(3)在溶液2转化为CuCl2·2H2O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小组同学欲探究其原因。已知: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Cu(H2O)42(aq) 4Cl(aq) CuCl42 (aq) 4H2O(l)蓝色 绿色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若增大氯离子浓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取氯化铜晶体配制成蓝绿色溶液Y,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够证明CuCl2溶

13、液中有上述转化关系的是(填序号) 。a将Y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b在Y中加入CuCl2晶体,溶液变为绿色c在Y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变为绿色d取Y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8【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年度高三12月质量调研考试卷】(10分)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1)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是:. 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主要杂质是SiO2)与碳粉混合放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将SiCI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

14、H2O。. 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根据资料卡片中信息判断,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分离二者所采用的操作名称是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在实验室中完成,应将TiO2·xH2O放在 (填字母)中加热。(2)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CxHy、CO等,其主要是利用了H2O2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3)某研究小组用下列装置模拟“生态马路”的部分原理。(夹持装置已略去)如缓慢通入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C

15、O气体,结果NaOH溶液增重11 g,则CO的转化率为 。当CO气体全部通入后,还要按图示通一段时间空气,其目的是 。9【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考试卷】(共10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实验室中常用E溶液吸收多余的C。(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与B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固体E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 ,C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B的浓溶液与H的浓溶液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气体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E溶液吸收C,利用下图所示

16、装置向吸收液中持续通入SO2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开始时,溶液上方出现白雾,试纸a变红。甲同学认为是HCl使a变红,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乙同学的认为使a变红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片刻后,溶液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试纸b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b变蓝的原因 。最终试纸b褪色。同学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I2有还原性,黄绿色气体等物质将其氧化成IO3 ,从而使蓝色消失;二是 。10【北京市重点中学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卷】(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 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1)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

17、的不足,请指出: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 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

18、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 。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北京市重点中学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卷】(共10分)Fe2O3具有广泛的用途。甲同学阅读有关资料得知:在高温下煅烧FeCO3 可以得到Fe2O3。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论

19、,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取一定质量的FeCO3固体置于坩埚中,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轻,冷却至室温。取少量实验步骤所得固体放于一洁净的试管中,用足量的稀硫酸溶解。向实验步骤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由此甲同学得出结论:4FeCO3O2 2Fe2O34CO2(1)写出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煅烧产物可能是Fe3O4,因为Fe3O4也可以溶于硫酸,且所得溶液中也含有Fe3。于是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步骤进行了补充改进:检验实验步骤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他需要选择的试剂是_(填序号)。a氯水 b氯水KSCN溶液 c. K3Fe(CN)6(

20、铁氰化钾溶液) (3)丙同学认为即使得到了乙同学预期的实验现象,也不能确定煅烧产物的成分。你认为丙同学持此看法的理由是 。(4)丙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煅烧FeCO3的产物中,的确含有2价铁元素。于是他设计了另一种由FeCO3制取Fe2O3的方法:先向FeCO3中依次加入试剂:稀硫酸、 (填名称)和 (填名称);再_(填操作名称),灼烧,即可得到Fe2O3(5)工业上通过控制样品的质量,使滴定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数为c mL,菱铁矿中FeCO3的质量分数为c%,可以简化测量。某同学取含FeCO3 c%的菱铁矿a g,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再用0.0200 mol·L1 的酸性KM

21、nO4溶液滴定(KMnO4被还原成Mn2),最终消耗KMnO4溶液c mL。假定矿石中无其他还原性物质,则所取菱铁矿的质 量a=_ g。(FeCO3的摩尔质量为116 g·mol1) 12【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度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考试卷】(14分)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1)用浓硝酸和水按照不同体积比配成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各取10 mL硝酸溶液分别与铜片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浓硝酸与水的体积比实验现象1:1反应速率快,溶液很快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呈红棕色1:3反应速率较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无色1:5反应速率慢,微热后速

22、率加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生成标准状况下056 L NO气体,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 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依据上表,制备NO气体最适宜的是实验II,理由是 。(2)为防止有毒气体逸散造成空气污染,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用该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验证产生NO气体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所选浓度的硝酸,至铜丝下沿(不接触铜丝)。 向上移动B管,使A管液面上升至与橡皮塞恰好接触,关闭旋塞C,反应开始。 当液面重新下降至与铜丝脱离接触

23、时,反应停止。 打开旋塞C,向下移动B管,使A中迅速进入少量空气,关闭旋塞C,观察现象。步骤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水,若观察到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为使A管内的NO气体完全被溶液吸收,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 ,能确定NO完全被溶液吸收的现象是 。13.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10分)某研究小组模拟工业处理电镀含氰废水并测定处理的效率,利用下图所示装 置进行实验。将CN的浓度为0.2 mol·L1的含氰废水100 mL与100 mL NaClO溶液 (过量)置于装置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24、,滴入100 mL稀H2SO4, 关闭活塞。 已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为: CN ClO = CNO Cl 2CNO2H 3C1O = N22CO23C1H2O (1)和的作用是 。 (2)装置中,生成需由装置除去的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4)为计算该实验中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需要测定 的质量。 (5)已知CN的处理效率可高达90%,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4【北京市通州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卷】(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时,将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改为下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

25、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虚框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图实验装置与图相比较,其优点是: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_。(3)下列对导管a的作用分析中正确的是_ (填字母)。A加热反应过程中,可上下移动导管a,起搅拌作用B停止加热,试管内的压强减小,从导管a进入的空气可增大试管A内的压强,防止倒吸C停止反应,撤装置之前往导管a中通入空气,可排除装置内的SO2气体,防止其污染环境(4)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试管A取下,然后将试管A中溶液倒入另一盛有适量水的试管D中。该小组同学为确定溶液中所存在的金属离子,进行下列探究过程。提出假设:假设:只含有Fe3。假设:_。假设:_。实验设计

26、:分别取少量试管D中溶液,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检验溶液中所存在的金属离子。请填写下表空白(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增加)。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4溶液。步骤所选试剂现象及结论12315. 【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度高三二模考试卷】(1分)一位同学在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OH-、Na+、NO3-”,加入铝粉后,只产生H2,问该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存在哪几种离子。(1)加入铝粉产生H2,说明铝具有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2)该同学分析:若H+大量存在,则NO3-就不能大量存在。 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盐酸溶解Al2O3薄膜的离子方程

27、式是_。 根据现象,推测溶液中产生了NO,为进一步确认,进行如下实验:实 验内 容现 象实验1 将湿润KI淀粉试纸置于空气中未变蓝实验2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浅棕色气体试纸变蓝 a. 浅棕色气体是_。b. 实验1的目的是_。c. 实验1、2说明反应生成了NO,将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Al + NO3 + _ = Al3+ + NO+ _ (3)再假设:若OH-大量存在,NO3-也可能不能大量存在。重新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为确认“刺激性气味”气体,进行如下实验:用湿润KI淀粉试纸检验,未变蓝;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 产生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4)在

28、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结果只检验出有H2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_。 (5)实验结果证实:NO3在酸、碱性环境中都有一定的氧化性,能氧化铝单质,产生含氮化合物。习题中的无色溶液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Na+和OH-。 16. 【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步骤操作现象I向2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7(填“”、“”或“=”)。(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

29、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_。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 SO32- + = F e2+ + +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1Fe2+与SO32-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现象II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出现“丁达尔效应”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

30、的理由是_。(4)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现象III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IV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II中的红褐色溶液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经检验步骤III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填字母)。 aK3Fe(CN)6 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已知H2SO3是弱酸,请结合电离方程式说明步骤III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5)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17【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度高三二模考试卷】(14分)研究小组用

31、下图装置制取Cl2,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1)仪器A的名称为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甲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实验序号试剂现象a紫色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实验a中的现象为 。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3)已知将HCl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乙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但该实验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HCl,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4)已知:2S2O32- + I2 = S4O62- + 2I-。丙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得到溶液X,进行以下实验证明气体中含有HCl。I

32、测定X中溶解的Cl2。取25.00 mL溶液X,加入过量KI溶液,然后用0.04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V mL。II测定X中Cl元素总量。另取25.00 mL溶液X,选用适当的还原剂将溶解的Cl2全部还原为Cl-,再用0.10 molL-1 AgNO3溶液滴定所得溶液中的Cl-。 X中的HClO不会影响I的测定结果,原因是 。 由I、II 中实验数据可证明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则II中消耗0.10 molL-1 AgNO3溶液的体积应大于 mL(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18【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考试卷】(

33、11分)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向2支盛有1 mL 1 mol·L-1 的MgCl2溶液中各加入10滴2 mol·L-1 NaOH,制得等量Mg(OH)2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序号加入试剂实验现象4 mL 2 mol·L-1 HCl 溶液沉淀溶解4 mL 2 mol·L-1 NH4Cl 溶液沉淀溶解(1)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的反应过程 。(2)测得实验中所用NH4Cl溶液显酸性(pH约为4.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显酸性的原因 。(3)甲同学认为应补充一个实验:向同样的Mg(OH)

34、2沉淀中加4 mL蒸馏水,观察到沉淀不溶解。该实验的目的是 。(4)同学们猜测实验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两种:一是NH4Cl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H+可以结合OH- ,进而使沉淀溶解;二是 。(5)乙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向4 mL 2 mol·L-1 NH4Cl溶液中滴加2滴浓氨水,得到pH约为8的混合溶液,向同样的Mg(OH)2沉淀中加入该混合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结果证明(4)中的第二种猜测是成立的,乙同学获得的实验现象是 。乙同学这样配制混合溶液的理由是 。19【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度高三一模考试卷】(16分)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将光亮铜丝插入

35、浓硫酸,加热; 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1)步骤产生的气体是_。(2)步骤中,“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的操作是_。(3)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 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 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现象,再滴加K4Fe(CN)6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 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 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 。(4)再次假设,黑色

36、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实验装置现象1 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2 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3 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_性。 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 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 (5)以上实验说明,黑色沉淀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沉淀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将黑色沉淀放入浓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沉淀溶解,其中Cu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20【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考试卷】(14分)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

37、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 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 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 。 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通过实验证明

38、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他的实验方案是_。 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21.【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度高三二模考试卷】(13分)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的原因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请画出其装置图 (并注明盛装试剂)。(6)还有

39、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 > 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 。22. 【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度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卷】(14分)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仪器A的名称是 。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有同学认为应在浓硫酸洗气瓶前增加吸收HCl的装置,你认为是否必要(填“是”或“否”) 。(2)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 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 。aNa

40、OH bNH3·H2O cCuO dCu2(OH) 2CO3 eCuSO4(3)在溶液2转化为CuCl2·2H2O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小组同学欲探究其原因。已知:在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Cu(H2O)42+(aq) +4Cl(aq) CuCl42(aq) +4H2O(l)蓝色 绿色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若增大氯离子浓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取氯化铜晶体配制成蓝绿色溶液Y,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够证明CuCl2溶液中有上述转化关系的是(填序号) 。a将Y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b在Y中加入CuCl2晶体,溶液变为

41、绿色c在Y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变为绿色d取Y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23.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年度高三12月质量调研考试卷】(10分)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1)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是:. 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主要杂质是SiO2)与碳粉混合放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将SiCI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 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根据资料卡片中信息判断,TiC

42、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分离二者所采用的操作名称是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在实验室中完成,应将TiO2·xH2O放在 (填字母)中加热。(2)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CxHy、CO等,其主要是利用了H2O2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3)某研究小组用下列装置模拟“生态马路”的部分原理。(夹持装置已略去)如缓慢通入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CO气体,结果NaOH溶液增重11 g,则CO的转化率为 。当CO气体全部通入后,还要按图示通

43、一段时间空气,其目的是 。23【北京市丰台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考试卷】(16分)某同学对Cl2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反应装置如下:通入氯气一段时间,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溶液黄色褪去,变为无色。继续通入氯气,最后溶液变为浅黄绿色。(1)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I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具有的 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已知I2I I3 , I2、I3在水中均呈黄色。为确定黄色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取23 mL黄色溶液,加入足量CCl4, 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 水层显浅黄色。b取23 mL饱和

44、碘水,加入足量CCl4, 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水层几近无色。 实验b的目的是 。 根据实验a中,水层中含有的粒子有 。 实验a中水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 。 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a、b的基础上,需补充一个实验,该实验为 。(4)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是因为氯气将I2氧化。已知1 mol Cl2可氧化0.2 mol I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根据上述实验,请预测向淀粉-KI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6)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25【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考试卷】(共10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

45、系。其中,A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实验室中常用E溶液吸收多余的C。(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与B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固体E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 ,C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B的浓溶液与H的浓溶液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气体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E溶液吸收C,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向吸收液中持续通入SO2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开始时,溶液上方出现白雾,试纸a变红。甲同学认为是HCl使a变红,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乙同学的认为使a变红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片刻后,溶液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试纸b

46、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b变蓝的原因 。最终试纸b褪色。同学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I2有还原性,黄绿色气体等物质将其氧化成IO3,从而使蓝色消失;二是 。26【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考试卷】(11分)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向2支盛有1 mL 1 mol·L-1 的MgCl2溶液中各加入10滴2 mol·L-1 NaOH,制得等量Mg(OH)2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序号加入试剂实验现象4 mL 2 mol·L-1 HCl 溶液沉淀溶解4 mL 2 mol·L-1 NH4Cl 溶液沉淀溶解(1)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