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1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2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3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4页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 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场,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根底。 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 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 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同

2、时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到达预定的教学目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启发引导法:老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知识规律,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究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开展思维才能。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老师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纯熟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思维。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承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亲密合作的才能。三、说学法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老师既管教,又要 1 管学,把教落在

4、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穿、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才能和解题技能。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浸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四、说教学程序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 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一、认识平均分 心理学

5、家的研究说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贴出图片:个梨,个盘子。提问:老师这儿有个梨,平均分在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分完了没有?如今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 在此,通过老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根底。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通过老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

6、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才能。判断。投影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答复后,老师抽动投影片成以下图。2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稳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 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口头表达才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二、提

7、醒课题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 开门见山将详细明晰的学习目的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的的导向和鼓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三、认识除号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老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老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展讲解,通过老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

8、深化的印象。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 练的教学方法进展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老师引导:刚刚,我们把个梨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平均分成了几份?写在除号后面。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8 4 = 2表示什么? 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根底;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

9、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练习。 填空: 24 4 = 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3 12 6 = 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根据题意,说出算式。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看算式说出意义。 6 2 = 3 12 2 = 6 12 4 = 3 20 4 = 5 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展着,由形象详细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构造,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

10、容。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老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五、稳固练习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 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读出下面的算式,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8 2 = 10 5 = 12 3 = 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稳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把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此题的练习,以

11、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根据题目说出算式。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表达了应用的数学和 4 问题解决的数学,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

12、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

13、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理解学生的思维程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游戏。 老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时机,使他们体会

14、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化到创造性,进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

15、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