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术课题研究阶段报告_第1页
小美术课题研究阶段报告_第2页
小美术课题研究阶段报告_第3页
小美术课题研究阶段报告_第4页
小美术课题研究阶段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画名作欣赏,儿童临习创作教学探索一、问题提出研究背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是我们美术教育者的职责。通过美术课程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探索的。研究目的:义务教育美术课

2、程标准针对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提出了三点课程目标: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中国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称体系,富有独特的审美文化精神特征,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富含高雅精致的艺术品位与人文精神,将这些

3、文化精神因素融入儿童美术教学,让儿童通过艺术教育尽早地根植本土文化精神病消化为其人文素养,对于文化的传承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 课标”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提出的要求,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考,以及文化的传承,我们提出 “中国画名作欣赏,儿童临习创作教学探索 ” 这一课题设想。存在问题:将美术名作引入儿童美术教学的尝试,作为一种美术文化的介入(艺术欣赏课)或学习美术知识、技法的媒介之一,在第五届第六届香坊区卓越杯教师素养大赛中,所获得的功效有目共睹。两届大赛分别针对教材中所有的国画课教学进行了抽签赛课,基本功比赛进行了国画技能的命题创作,以及学科节上的小学美术教师国画作品展。这些内容的设

4、置就是想要通过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传承我们中国的国画艺术,让学生了解我国国画大师及其名作,并尝试着用国画表现形式创作绘画作品,感受笔墨情趣。从课堂教学成果来看,大致呈现这样几类:1 、模仿名作画面的表象形式,较成功的教学方法是先介绍名画的时代背景,画家的故事,分析画面的特征,艺术影响力,进而让学生临摹画面的表现形式。通过临摹的作用在于,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对名画留有深刻印象。但欠缺名画文化背景介绍的教学,则表现为仅以一幅画面的表象临摹为主线,不知所以然地依样而画。这是欠缺文化品位的 “名画介绍 ” 。2、借名画学习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通过模仿名作的艺术特征来认识、了解、学习、掌握一种表达

5、方式,积累艺术表现的 “词汇” 。比如从画作中认识线条、色彩的配搭关系和造型规律等因素。3、借助对名画的艺术特征、形式表达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从画面的表现因素、形式美感的欣赏和剖析入手来刺激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即所选的对象应该是儿童能够接受、理解,能触发儿童心灵的感动,达成呼应之效的。借名作来让儿童奇思异想,目的在于从审美的角度开拓、挖掘儿童创意创造力。它对教师的审美、造型能力是一大挑战与考验。如果受教师的审美与学养所限,缺乏美的感受分析力,自然就限制了其对儿童施行艺术方法诱导的把握。仅向儿童提出问题,放任其自由发挥,最终未是不能达到

6、审美层面的美感效果的。二、研究思路美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充分地激发美的因素的不断滋生,让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的心智成长,美术名作欣赏引入美术教学的问题,有必要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探索,逐层探究,呈阶梯式教学研究:1 、先从美术文化学习的角度 “向大师学习 ” 。2、再进一步的学习是通过名作的欣赏,学习构图、色彩、造型等因素。3、让学生真正认识大师之作,读懂、理解并从中提取创造的元素,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表达事物。教师就是美术名作与儿童之间的桥梁、媒介、契合点。教师首先要读懂艺术名作,了解画家的所思所想,还要了解每一名学生。读懂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善于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懂得选

7、取能够贴近儿童心智情感的作品,站在儿童的立场、角度来解读和领会作品,敏锐地 “嗅”出其中的 “儿童味 ”,发现并确定诱发点,再将之转化为富有童趣的构思移嫁给儿童。这些诱点包括画面的情感、情景、景物的造型、构图、色彩等形式因素和特征。对于它们之于儿童可以引起什么联想,以及不同年龄的儿童能从中接受、领会、反馈的程度以及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有相应的洞察力和对这堂课的预期设想及把握。显然这样一堂名画赏析及联想、表现的综合课,选点及其设计,是教学探索的关键。选点:所选的名作必须是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形象,同时又符合儿童的心智认知,对儿童心智成长有帮助,能与儿童构成默契并引起共鸣与呼应,即那些具有 “童心 ”

8、的艺术名作。研究对象:xx 小学虽地处农村,但美术教研组的三位老师个人专业水平较强,也属于合作性教研团队,课余时间大部分用来研习中国画和书法,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基本功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都取得过一等奖的好成绩。教学能力也在不断的互相学习自我提高中日渐增强。因此,我首先把xx 小学设为小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同时,小课题研究组成员教师所教授的三至五年级学生也作为这次小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 :1 、案例分析法2、个案追踪法3、经验总结法三、研究内容及完成情况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放下功利,回归到一种纯粹、淳美的真诚中。艺术大师的 “童心 ”正是在于能 “放下” ,返璞归真。不少

9、艺术家倡导向儿童学习,就在于向往儿童那种真诚纯净的心灵世界,令他们的直觉以及由直觉与情感所支配下的行为没有丝毫的功利性。艺术大师不断修炼其纯粹的心灵,达到艺术的纯真,正好契合了儿童的心灵世界。本学期的教学探索,将尝试选用能够与儿童心智与情感达成 “相知” 的中国画名作为注入点,引领学生走进虚谷,八大山人,齐白石,林风眠 , 笔下富于情趣的艺术世界(花鸟,山水都比较适合儿童)。而如何巧妙地将这些名作转化为儿童所用,让儿童愉快地吸收消化,再反馈,演变为富于情趣的儿童画,这个趣味点将是一堂课的成功所在。1 、从美术文化学习的角度 “向大师学习 ” 。通过名作介绍、模仿,让学生认识、加强印象,积累美术

10、文化信息,这是具有积极意义并值得肯定的。但仅限于简单表象的画面效仿,起作用也就只限于对一幅画的认识。2、通过名作的欣赏,学习构图、色彩、造型等因素。从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引发相关的联想,再造相似的画面,这也不乏为一种培养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学习方法。但它仍停留在对名作形式美感的表象认知上。表面的仿照无非多积累了一个程式框框,达不到创造性启发与开拓的目的。3、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大师之作,读懂、理解并从中提取创造的元素,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表达事物。如何引导孩子走进画中世界并尽情地感受、领略,再从这个世界走向自己的心灵世界并表现出来。这才是美术名作欣赏引入儿童美术教学所应发挥的作用。下学期将进一步

11、引领实验教师通过经验总结,个案分析,教学反思等方式,开发出优秀课程资源,呈现优秀课例进行观摩研讨。四、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成果形式:一是编辑教师教学设计汇编,二是编辑师生作品集。本学期只整理出四位教师的教案和相应的师生作品图片,有待下学期的充实。研究的局限性:1.实验教师在理解课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国画技能基本功,才能承担此次教学研究任务。 2.因教材中的国画课课节少,工具材料准备困难,绘画空间受限,有的学校从未开过国画课,学生对国画课的认知为零,教师没有信心参与研究,也是课题组教师追求完美,迟迟不敢尝试的结果。研究建议:其实,只要教师能读懂艺术名作,研究画家的所思

12、所想,同时了解每一名学生并读懂他们的所思所想,善于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即使国画技能较弱,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来解读和领会作品,发现并确定画面的情感、情景、景物的造型、构图、色彩等形式因素和特征,再将之转化为富有童趣的构思移嫁给学生即可。作品表现形式,既可以用水墨,淡彩,彩笔涂鸦的绘画形式,也可以用手工剪纸,粘贴的形式来表现,只要学生能够模仿大师笔下的作品形象特点,作为自己画作的主体形象,并能形成一定的故事情境或自己的独特创作意境即可。我们常说 “教学相长 ”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师生会共同成长。例如,香二小学的李丹,香和小学的王超,以前也从未接触过国画专业,经过课题研究,两位老师认真学习,刻苦习练,外请老师学习,购买大量画册临习,观看晚上视频学 习,现在的国画水平及鉴赏能力日趋成熟。五、下阶段活动设想本学期主要以中国花鸟画大师系列作品为主要欣赏临习对象,下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