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建设地方高校特色课程”成果总结成 果 完 成 人: 徐欣、董锋、肖罡、刘向阳、罗文成果完成单位 : 长江师范学院 一、成果背景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所在地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所处的渝东南地区,是一个由汉、苗、土家族等民族混居共处的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滋生了浩如烟海、风格独具的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形成了渝东南风格的音乐文化板块。本土文化的丰厚绵长,特色资源的得天独厚,这都为我们构建特色课程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我院生源覆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50%以上,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有着对特定的内容理解、
2、风格把握和语言运用上的优势。在毕业以后,他们将回到自己的家乡,扎根于当地的音乐教育事业,承担起收集、整理、保护、发展、创新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二、教学改革思路的确立在学校“面向基础教育,培养能够扎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的有修养、能敬业、擅教学、会科研的优秀师资”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音乐学院确立了以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为办学特色的目标,依托两个相关市级科研项目提出了合理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融入教学,促使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路,对特色课程理念、特色课程模式、特色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与改革,精心设计并有力实施了整体改革方案,在实际运用中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动
3、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成果主体内容及应用(一)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1建立采风基地和研究所依托乌江流域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县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建立以彭水鞍子的“娇阿依”、黔江的“南溪号子”、酉阳的“摆手舞”、秀山的“花灯”为主要收集源的采风基地。建立“乌江流域民间音乐研究所”,承担对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研究的任务。2.收集原始音乐资料为了使学生了解民风、民情,能很好地学习本土民间音乐歌舞,我们长期组织师生深入到乌江流域地区采风,请当地民歌 手演唱,请原秀山花灯剧团团长王世金讲花灯的发展及演唱特点,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博士生导师赵
4、毅讲民族音乐的研究,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张中笑教授讲音乐采风的具体方法,指导师生科学地收集原始资料。3.资源整合将师生收集的原始音乐资料和图片资料分类,综合汇总,汇编成册,并对其融入基础课程的可行性、实践性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讨。精选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聘请校内外专家、民间艺人作为课程开发顾问。(二)引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建设特色课程体系1修订教学计划,开设特色课程:在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融进研究成果,专门设置地方和学校特色课程板块,开设课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等系列特色课程。2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在钢琴课程中融入乌江流域原始民歌歌曲伴奏和
5、以民歌为主题创编的钢琴小品;在声乐课程中融入原始民歌歌曲演唱和以民歌为主题创编的歌曲;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融入原始民间音乐音调和节奏练习;形体舞蹈课程中融入“摆手舞”、“花灯歌舞”。3建设特色教材:出版特色课程教材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教程,完成土家族音乐简介讲义、苗族音乐简介讲义、秀山花灯简介讲义、土家族摆手舞基本动作及组合讲义。4改革教学方法:各教研室定期对特色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创建“研、创、演”三位一体的课程实践体系1教改和科研紧密结合,教师积极申报相关科研课题,撰写相关科研论文,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对乌江流域民族民间
6、音乐的研究中;2激发师生的创作热情,以原始民歌为主题创编钢琴小品、歌曲和器乐曲,在教学中应用;3.建立艺术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有场地、有舞台。同时,以各种形式定期展演教学实践效果: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基本功比赛。每年举办“红五月合唱节”,每学期一轮年级音乐会。每年一次“三下乡”暑期艺术实践活动。(四)依托课程教学,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通过特色课程的教学,使师生领悟本土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民族情,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乡土,为地方音乐教育事业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做出积极贡献。四、特色课程应用成效(一)教学应用重实际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通过图片、音乐、课件的欣赏,使学生了解乌江流域民间山歌
7、、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音乐文化特质、音乐形态等特征; 钢琴课程选择部分优秀民歌作即兴伴奏的教材,老师写出“教学指导”,根据这一“指导” 把握弹奏中的基本技巧及风格。如武隆民歌三月秧鸡“教学指导”写道:“这是一首劳动号子,#C羽调式,从整个段落结构看,每段均停在属音上,只是到尾声即全曲结束时才落在主音上。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落音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呼应关系。在配置和声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点,采用D、T的配置来加强应和效果。配奏时应以柱式和弦为主,以强调劳动节奏。不难看出,这一简要的提示是建立在中华传统音乐理论概念上的,具有不可小视的中国特色。声乐课对民歌黄扬扁担的“演唱提示及要求”:“这首歌为稍
8、快优美的单乐段结构,比较流畅规整,并用了很多衬词,达到补充和加强感情、反映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目的。首先,注意演唱风格,从“人说柳州(即渝东南酉阳县)”这个地方到“姑娘好”这一句以借代手法来抒发情感,要唱得热情愉快,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其次,用简明的音乐语言准确地创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再次,最后的拖腔衬词乐句,一是要控制好,用假声收为佳。同样是这首民歌黄扬扁担,当我们把它引入“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时,老师重点对本曲的音调、节奏练习要求进行提示:“此曲重点区分前十六和后十六,同时注意结束句中复大二度的音准”。经过六年的实践教学,以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构建的特色课程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
9、教材配套,教学直观,简洁易懂。(二)科研教改见成效课题组撰写相关教改论文15篇,申报市级课题3项。相关课题获重庆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涪陵区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长江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三)改编创作讲实用通过特色课程的实践,师生以原始民歌为主题创编了钢琴小品6首;歌曲10首,古筝器乐曲2首;都已经应用到教学中,效果良好。 (四)艺术实践显实力以乌江流域民族音乐为主题的节目参加比赛,获国家级奖4项;重庆市级奖3项。我院经常组织艺术实践小分队到乌江流域地区的乡镇、学校、企业以及当地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演出中,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五)传承民族音乐现实效
10、通过特色课程的应用,在学生思想和灵魂深处培养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对家乡文化、故土传统的守望。培养了一批扎根山区的音乐师资,六年多来我们为三区输送了500多名音乐教师,他们为地方音乐教育事业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1级黔江学生杨波,创作了美丽的黔江我的家等土家族民歌,出版了词曲专集好好生活,他以“写家乡的词、作家乡的曲、唱家乡的歌”为荣。彭水学生杜继成唱家乡民歌娇阿依,进入了13届“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组团体决赛。2002级的伍燕在武隆桐子中学把民歌黄杨扁担和木叶情歌作为教学内容,她说:“我要将我学到家乡民歌传承下去,为山区、为家乡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11、我院学生毕业论文研究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的有30篇。2003级的孙抒菲同学毕业论文浅谈“秀山花灯”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中写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会继续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以期为发扬和传承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这篇论文获得了校级优秀论文。2004级的舞蹈专业的周瑜同学在她的毕业论文浅论酉阳摆手舞的舞蹈形态中说:酉阳摆手舞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生在西南地区的我更有深入研究它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一种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五、成果的创新点(一)挖掘乌江流域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积极转换为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开设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
12、乐赏析等系列特色课程;(二)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筛选优秀的原生态民歌,对其音乐文化特质、音乐形态特征、演唱特点进行分析,由研究人员写出教学指导意见,用于课程教学中; (三)创建“研、创、演”三位一体的课程实践体系;(四)以课程建设为立足点,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出版教材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教程;(五)培养特色音乐学子,扎根于当地的音乐教育事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收集、整理、保护、发展、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和传承的重任。本教学成果,得到了学生、老师及校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如秀山学生蒋颖说:“我来自秀山,进校后学习了非常多的有关乌江流域的民族民间歌曲,通过学习更加了解我的家乡,更加热爱我的家乡
13、!”音乐学院周庆老师已申报了校级课题关于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的结构与弦法,在课程和声、歌曲作法中运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长江师范学院校长戴伟教授对本项目评价道:“学生感到十分有收获,从培养的结果来看,能为家乡的音乐、文化的发掘作出自己的贡献!” 副校长彭寿清博士指出:“音乐学院特色课程有三个特点:一是我校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二是有特殊的价值追求;三是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常务书记、博士生导师、民族音乐学家冯光钰教授认为该项目为宏扬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非物质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地方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大成果。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民族
14、音乐学家俞人豪教授评价:该项目经过收集、整理出版了特色教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教程,在挖掘本地民族民间音乐引进高校课堂以及在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和传承上作出了有价值的尝试,具有现实意义。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教授评价:该项目创建“研、创、演”三位一体的课程实践体系,调动了师生的创作热情,以原始民歌为主题改编、创作的小品用于教学,既实际又实用,值得推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博士生导师赵毅教授评价:该项目是近年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大成果,具有突出的独创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张中笑教授评价:该教学成果探索了一条独特的大力弘扬本地民族音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创新,为各民族、各地域整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提供了很好的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