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专业群草稿_第1页
机械制造专业群草稿_第2页
机械制造专业群草稿_第3页
机械制造专业群草稿_第4页
机械制造专业群草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永兴县职业中专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学 校 名 称永兴县职业中专专业群名称机械制造专业群专业群 所涵专业1机电技术应用2数控技术应用3电子技术应用4有色金属核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项目负责人所属专业部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速度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十一五”期间,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1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8%。2011年3月,中国机械

2、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全行业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这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高效快速地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二)社会需求 据郴州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郴州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二、建设目标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

3、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制造技术”建设机械制造专业群。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平台”专

4、业课程体系。通过机械制造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为郴州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设思路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以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过

5、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将技能考证、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调整和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双师”培养为重点,加大引进兼职教师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质“双师”教师团队。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按照构建、扩充、完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建设能够满足校内实训和对外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继续

6、深化校企合作,寻求多途径的合作渠道,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四、建设内容(一)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郴州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现代制造业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针,以创新人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

7、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运行常态化、制度化。如下表1所示。表1 校企合作制度化构想分类编号相关制度内容制度制定目的校企合作管理1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内涵。2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接受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及工作检查;实施校企合作建设项目;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3校企合作办公室规范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为校企合作运行提供服务保障,为校企合作提供全程支持和服务。4校企合作先进技术应用,成果共享办法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

8、势,吸纳消化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服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行业的技术应用,加速先进技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5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理办法,完善学校设备捐赠管理办法,推设备捐赠管理规范化。教学管理6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与合作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符合行业前沿应用技术要求、适应岗位变化人才升级的专业要求,为区域经建设和发展提供前瞻性高技能人才支撑。7校企实习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实施保障制度;确保校企协同管理,提升实习实训教学效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和准则。8顶岗实习管理规程确保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落实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过程共管,达到实

9、训实习的教学效果。就业管理9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就业。人事制度改革10行业企业专家、领军人物、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搭建兼职教师实践教学、与教改、参加培训、申报教研教改成果的平台。11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以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教师制定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所承担的专业课授课、科研、创新等任务。12校企兼职教师聘任办法建立校企兼职教师聘任,推动校企之间的战略、资源、业务、人员的融合,形成激励机制。13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建立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实施多形式、多途径、多方向办学。社会服务制度1

10、4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深度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实施办法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按全面履行岗位职责认定,并折算为课时量,保证专业教师的收入,调动专业教师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15社会培训工作方案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统筹全校对外培训工作,提高学院办学的社会效益。(二) 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以企业满意度为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指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改革,共同落实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社会服务与培训等工作。专业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

11、,如图1所示。图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三)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在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现代制造业岗位群岗位工作流程,通过分析、整合和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流程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核心能力和态度,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模块的细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图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2.课程体系建设内容第一,以培养目标体系为依据构建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在专业

12、群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体系主要由中职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基础文化课程、平台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构成。1)整合专业群公共技术领域课程,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通过专业群所面向的岗位群(见表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了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体系见表2)。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培养中职学生专业单项能力和素质目标以及相应知识内容的学习。因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目标定位要求,各门核心课程按其课程职业能力预设目标,把培养学生面向现代制造业岗位群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以项目课程和案例教学作为课程开

13、发的主导模式,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作为主要教育技术手段,对技术平台核心课程群实施综合化改革。表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各专业面向的岗位专业主要职业岗位次要职业岗位岗位群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的制造机电设备的安装机电设备的调试与检测、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管理、机电产品的维修、机电产品的销售先进制造技术岗位群数控技术应用数控车加工、数控铣加工普通机床操作工机械加工技术普通车床加工、普通铣床加工数控机床操作工表2 职业岗位、任务、能力主要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需具备的主要能力关联课程1.机电设备的制造人员2.机电设备的安装人员3.数控维修人员4. 机电产品的销售人员5.数控机床操作工6.机电设备调试维修人员7

14、.普通机床操作机械零件的一般加工能读懂机械零件图,会测绘机械零部件,并用CAD软件制图机械制图、CAD/CAM技术应用能看懂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资料机械基础能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正确选用夹具能掌握多工种机械加工技术,合理选用金属切削机床会选用并修磨切削刀具会选用测量量具,控制、修正加工质量会按图加工出合格的机械零件产品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能按文明生产要求工作,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操作习惯熟练操作常用数控机床熟悉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及电气控制一般常识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熟悉数控机床常用种类及工艺特点、发展趋势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调试熟悉数控机床主轴、刀架、进给

15、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特点,能熟练操作相应机械的运动熟悉传感、检测与流体控制技术,能判断相应元件的作用与状态能手工编制一般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试切削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能根据图样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编制工艺文件数控车削技术训练能编制较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会正确校验并修改数控加工程序会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具备相应工种高级工操作技能等级水平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削编程与加工技术训练CAD/CAM软件应用操作熟练运用一种CAD/CAM软件CAD/CAM技术应用能熟练掌握CNC通讯接口技术能运用一种CAD/CAM软件实施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管理与维护熟悉生产一线设备管理规范与制度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机

16、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术、PLC编程与应用技术会计划、组织实施数控设备的保养活动会检测一般数控设备的主要精度指标能计划、组织数控设备的合理使用及精度修复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熟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能运用质量管理与控制理论组织班组生产能分析与处理数控加工产品的一般质量问题能对改善产品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按照“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按照“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方向所服务面向的现代制造业,重点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加强知识、能力培养。1)针对学生从业的岗位,开发形成一组以岗位专项能力训练为目标的中层分立课程群;2)从业岗位不是很明确

17、时,则与典型的服务面向企业的业务骨干一道,针对学生从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具有综合实训项目特征的专项能力,设计高层互选的课程群。强调工作过程完整的综合实训,综合化核心课程的学习还不足以使学生具备岗位群内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的思路设置综合实训这一综合实践环节。通过一组相互有机关联的综合实训项目将单项能力的实践融入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形成职业领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同时也为今后职业生涯中可能的职业迁移打下了基础。3.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双循

18、环”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群”对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创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构建了以“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为特征的“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四)构建“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1. 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和岗位目标所需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19、根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预设能力培养目标,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设计教学难度层层推进的若干课程项目来引领,每个项目有几个任务来驱动, 要求用“教、学、做一体” (见图3)教学模式来实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项目实施中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自主学习探究、掌握相关技能,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从而有序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校企共同参与教学评价。图3 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示意图2.构建技能竞赛平台,激发学生潜能。组建技能竞赛团队,参照国家、省、市技能竞赛方案,共同研制学校技能竞赛方案。每项竞赛由一个专业教师和一个企业专家作为负

20、责人。每年校技能节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群学生全部参与车工、钳工、数控维修、单片机、机电一体化等项目竞赛,优秀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比赛,由此激发学生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竞赛过程中更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这些学生毕业后能适合现代制造业岗位的要求,更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3.建立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创新工作室”,开展“教、学、做、证、赛”等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对专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工作室负责人(石金炳)带领学生进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创新工作室以两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机电部具体负责创新工作室运行情况的评估考核等业务工作。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资源

21、,以虚拟项目改造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再现现场和岗位作业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教学,以虚拟仿真项目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面貌,推动课程改革。(五)构建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目前专业群内相关专业已建设有省级教学资源2门(1门主持、1门参与)。建立学校精品课程教学平台并发挥了专业群内已建成精品课程的作用,把精品课程资源转化成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开发了PLC编程与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调试、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虚拟实训室、数控车、数控铣仿真操作系统。按照核心课程群与专业相关课程

22、的内在逻辑关系,建设由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优秀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专业群教学支持系统,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1.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依托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在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在机电岗位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和能力培养任务。对7门专业核心课程准确定位,制订课程标准,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4门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成立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精品课程遴选条件和评审方案,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列入正常工作计划逐一

23、推进。2. 教学资源建设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在现有的校本教材基础上,完成4门特色校本教材,配套建设教学资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表序号重点建设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间最终成果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刘锁林朱晓忠2015.4(1)市场调研报告和专家论证报告;(2)滚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校级课题结题资料.2课程体系建设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2015.4(1)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完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的资料;(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总结。 3 精品课程建设 谭星祥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

24、 2015.4(1)机械制图精品课程;(2)机械基础精品课程;(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精品课程;(4)PLC控制技术基础精品课程。4教学资源建设谭星祥徐泓2015.4(1)钳工技能、维修电工技能、车工技能、数控车工技能4门特色校本教材、课件、校内自学网站、考试题库;(2)技能竞赛试题库。5教学模式改革谭星祥徐泓2015.4(1)“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和过程性资料;(2)系统化技能竞赛平台;(3)建立一个“创新工作室”;(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课题资料;(5)教学模式改革案例集。6评价模式改革谭星祥刘锁林朱晓忠石金炳2015.4(1)实习成绩鉴定改革调研与方案、人才评

25、价模式改革方案;(2)项目课程学习评价表(自评、互评、师评);(3)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及分析说明;(4)用人企业对毕业生工作意见反馈表;(5)家长评教反馈表及分析说明;(6)教师改进教学的相关资料。校本教材编写计划表校本教材主编参编车工技能刘锁林 贡珍君 (企业)刘小明 汤志强 马兆平钳工技能朱晓忠 杨俊民 (企业)张民杰 荆小正 吴小芳数车技能陈豪 张杰 (企业)陈军锋 徐金红 江新芳数铣技能黄国民 柴鹏清 (企业)徐泓 郭燕 秦玉婷维修电工技能石金炳 陈建良(企业)倪菊仙 张宏 虞年君 许小军PLC应用技术谭星祥 陈建良(企业)田建平 虞年君 王欢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课程名称负责人团队人员PL

26、C编程与应用技术石金炳倪菊仙 虞年君 许小军 张宏 巢峰 俞锦泉(企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谭星祥王欢 田建平 毛国忠 孙国军 陈卫娟 朱瑞花 (企业) 王爱仙(企业)机械制图刘锁林陈军锋 赵菊林 赵建华 王斌 陈娟 贡珍君 (企业)张杰(企业)机械基础朱晓忠潘柏林 徐泓 黄国民 江新芳 郭燕 马兆平 杨俊民(企业)慕课建设任务课程名称负责人团队人员PLC编程与应用技术石金炳石金炳虞年君 许小军 张宏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谭星祥毛国忠陈卫娟王欢 田建平孙国军机械制图刘锁林赵菊林 赵建华 王斌陈娟机械基础朱晓忠潘柏林 徐泓 黄国民郭燕 马兆平教学资源建设任务课程名

27、称负责人团队人员钳工技能实训朱晓忠张民杰赵菊林 赵建华 张文龙(企业)维修电工技能石金炳王欢 田建平许小军 寇志刚(企业)普通车工实训网络学习黄国民贡珍君陈豪张伟民 杜建中(企业)机械基础徐泓潘柏林郭燕 马兆江新芳 杨武松(企业)试题库课程名称负责人团队人员机械制图赵菊林赵建华 王斌陈娟 温宝军(企业)机械基础黄国民徐泓 黄国民郭燕 马兆平 朱涛(企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潘国平毛国忠陈卫娟王欢 史文杰(企业)(六) 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创新评价方法与手段,构建由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多方参与、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到操作技能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师傅)点评等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采用学生实习报告

28、与现场技能考评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与结果鉴定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引入行业标准、职业岗位标准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评价。(七)师资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案以提高教师队伍层次,培养“双师”型教师和优化教师结构为重点,采用积极培养和努力引进、以内为主、以外为辅、聘请结合的方法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根据专业群教学需要,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发挥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教师的优势,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1

29、专业负责人培养培养目标:从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和培养3个专业负责人。主要培养路径:制定专业负责人培养方案和考核方法,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将教学课改 、教研科研、技能竞赛、培训考核等纳入团队建设。通过重点培训、国内外调研考察、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2骨干教师培养培养目标:在现有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重点培养4名骨干教师。主要培养路径:对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制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以“两课”评比、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比赛等活动为抓手,通过进修培训、到企业锻炼和“双师”培训,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取得“双师”证书,成为

30、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善于创新的骨干教师和县、市学科带头人。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目标:建成一支由7人组成知识结构合理,技能水平优秀,职称结构适当,老中青比例协调,业务精良的兼职师资队伍。主要建设路径: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企业、行业专家、机电类高级技师聘请来校参与教育教学,建立兼职教师库。4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目标:93.75%的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主要培养路径: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从经济上给予补贴,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敦促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建立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迅速成长的保障机制。重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效,使教师通

31、过下企业能熟练掌握机电职业岗位技能,使93.75%的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5.教学团队建设建设目标: 依托创新工作室、技能竞赛、课程开发等教学团队,在创新大赛、技能竟赛、课程开发、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主要建设路径:通过组建创新工作室和技能竞赛工作室,以此为平台,制定各项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老中青三结合、职称学历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型团队。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表项目类别人数专任专业教师学历情况专任专业教师职称情况骨干教师建设情况“双师型”建设情况专任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研究生本科高级职称中级职称

32、初级职称验收时32710221511672621.9%31.25%68.75%46.9%34.4%18.75%21.9%8125%发展规划321212201994113037.5%37.5%62.5%59.4%28.1%12.5%34.4%93.75%(八)构建融合企业管理理念的专业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成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组织管理形式,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资源共享与互补,通过柔性化的专业管理与课程组织,提高专业拓展和滚动发展的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

33、新专业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运用到专业群教学管理中来,对学生顶岗实习实施“企业导师制”,建立起“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完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教师下企业实践、学生顶岗实习等相关规章制度,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负责指导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根据区域机电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技能训练,增加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交流的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依托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群设置调整、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结构调整等

34、提出意见建议。采用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将工学结合贯穿于整个过程,构建贴近专业的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生产与教学融合、学校和企业共赢。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再建或充实单片机、数控维修、机电一体化、电器设备安装、仿真典型机电产品生产调试维修五个实训室,更新部分实训设备。突出职业岗位需要,引进企业文化,建设体现生产性实训环境,以利于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进行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从计划、方案到运行、文化布置等,相关企业全程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使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优势互补,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促进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计划两年内在丹阳市内或周边地区与4家规模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更好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4.校企资源共建共享组建一个由企业技术骨干、校外特聘专家、校内“双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