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研究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研究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研究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研究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改识字教学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浅谈摘要:新课程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推广阶段,它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气象,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课程在农村课堂突显的问题,那就是因为课程容量的庞大,识字量的激增导致了学生两极分化的提前发生,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文章力图从识字量的激增、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空白、部分教材内容与农村生活脱节及新课程所需的多媒体设备与农村经济现状的矛盾等原因的分析,对语文新课程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进行直观地阐述,提出新课程在农村课堂的不适应性,呼吁为了孩子及他们家庭的未来,能对新课程进行修

2、改,使之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关键词:新课程;农村识字教学;两极分化 新课程已经进入了全面推广的阶段,在我市的实施也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新课程一经实施就显现了它强大的人文性的优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程从一开始的轰轰烈烈到今天的回归本色的语文课堂,无不显现出课程人的辛勤付出。但作为一直在农村实践的一线教师,在接受并努力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新课程在农村课堂上渐渐突显的问题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尤其是识字教学这块,限于教材的特点及难度和农村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孩子两极分化的提前发生,并且这种分化随着年级的升高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已经

3、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与素质教育的为了孩子的均衡发展的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以下笔者就小学语文新课程在农村课堂实施的现状及因识字量激增从而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的提前发生,提出新课程在农村的不适应性,并力求与诸位课程人探究问题的对策。同时呼吁,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新课程能真正为适应农村孩子而再次进行改革,促使新课程的改革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农村课堂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一、课程标准的唯一性是造成城乡差别的发源地。课程改革的自我更新功能,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改革是一种社会实践,这个实践则是通过课程实施来体现的。而这种课程实施必定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课程实施不可能脱离当地的实情对课程

4、进行变革。农村儿童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儿童有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儿童三年级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农村的儿童可能要推迟到四年级才能掌握。在农村,有些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甚至没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也听不懂普通话。与城市儿童的起点有着很大的差距。然而在我国的学校,无论是居于高度发达的城市,还是处于贫困偏僻的山村,却在使用同一套课程标准,这种不符合贫困地区的课程标准将带来何种结局,我们不难想象。二、课程标准的弹性化设计再次把农村排除在外。任长松教授提出了课程标准弹性化,并明确指出了弹性设计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在规定了国家基本要求之后,在各部分学习内容中

5、都为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即选学内容,或对某些必学内容提供拓展学习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可以努力争取达到;第二种弹性设计模式是在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几个不同水平的级别,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某一水平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级。从以上两种模式的具体内容看,两种模式似乎较关心水平较高的地区和学校,对发达地区的教育有较高的要求,而贫困落后地区的课程标准设计并未涉及。对于一套在全国推行的课程标准,忽视任何部分群体都是不可行的(特别是弱势群体),它带来的可能是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而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可能将进一步加剧。或许有人会认为课程改革中推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就是为了适应

6、地区和学校的差异,何况此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即国家对国民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所提出的要求,这也是出于“差异”的考虑,由于对“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要求,学校、教师等主体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创生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这样的设想固然完美,既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又照顾到了地方特色。但是,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教学设备落后,师资相对薄弱,信息相对闭塞,根本没有能力来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农村几乎是个摆设。三、课程容量的庞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致使两极分化提前发生。1、 识字量偏大造成了学生消化不良,引发两极分化。识字教学对于

7、整个小学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教版低年级语文实验教材倡导的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通过两年的学习,就能认读1800个汉字,为及早阅读大量阅读做好准备。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第一册在学习拼音的同时每课需认识39个生字,进入识字课和阅读课后就更突出了,每课需识记914个。全册识记400个汉字,其中100个会写。这400个字,不仅要求在本课中能认读,还要求能逐步过渡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读。好的学生能接受,但总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不了。一个学期下来,识字经常不过关的孩子,他的“雪球”越滚越大;“堂堂清,课课清”的孩子,他的雪球也越滚越大,但两个雪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就是严重

8、的两极分化。这种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给我们以后的识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字识得多的孩子,朗读课文正确、流利,上课时异常活跃;而识字经常不过关的孩子,朗读课文疙疙瘩瘩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速度也相对缓慢得多,上课时,反应也相对迟钝,举手发言的机会也就少了。这样的课堂,教师很难面向全体,往往会顾此失彼。新教材的内容那么多,课文又那么长,教师忙着赶进度,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学生复习。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学生记住这几个字,没想到过了几天又忘记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学完一节课后,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全部生字,而且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可能一种也没学会,一堂课中的十几个生字认了一半还不

9、到,过几天还忘了几个,所掌握的也就寥寥无几了。虽然新课标从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出发,强调不用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不必全部过关才学下一课,然而如果每堂课都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知识掌握,更容易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他在同学中的看法,甚至使他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有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成了陪读生,旧的知识还来不及消化,新的知识又接踵而来。所以说,新课程加剧了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这种差距,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种差距,对学生心理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识字经常不过关的孩子,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胆小、表现欲不强,进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最终成了问题学生。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不

10、仅表现在识字上,还表现在成绩上。以前一年级学生单元测试80分以下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但在实施新课改后,单元测验很多学生的成绩在合格,有的甚至不合格。致使许多教师“课堂改革轰轰烈烈,课后补课扎扎实实。”虽然新课改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降低了难度,删除了许多繁、难、偏、旧字”,但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新课程第一册要求学生认字400个,写100个,阅读量为3042个字(不包括学习园地与作业本中的阅读内容)。比起原来教材认写163个阅读量为662个的要求有增无减。再加上如今的孩子入学年龄偏小,绝大部分为6周岁左右的孩子。这些无疑给语文教学增添了难度,特别是识字教学困难更大。刚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

11、稳定,不持久,机械记忆处于优势,学习知识常常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一节课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前二十分钟,如果长时间读记这几个字,他们会觉得单调枯燥。再加上前时的兴奋,学生会很快感觉疲劳、无趣。这就需要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地变换学习方式,以迎合学生的口味,其中游戏是最常用的方式,但大多游戏的课堂准备工作是大量的,而要完成的识字量又那么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所以时间不够用是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记的生字多,所以生字的回生现象非常严重,教师不得不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地复现,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所以,农村小学的课间十分钟,看到更多的场景就是老师

12、身边围着一群孩子,在认读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有些甚至是请了高年级的同学在帮忙看着过关,因为老师实在是分身乏术。新课程让教师累学生更累。大量的生字集中起来学习,而汉字的特点就是同音字多,形近字多,学生一下子接触那么多的同音字、形近字,很容易混淆,而编者为了达到学生正确区分的目的,往往把同音字和形近字编排在同一篇或同一组课文里,对同音字和形近字能正确区别的首要前提就是理解它的意思,而对低段课堂来说,这样的要求无疑是拔高的。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讲起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写起来却是错误百出,白字连篇。短短的一篇小作文,错别字多的不下二三十个,令老师头疼不已。2、 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空白加剧了两极分化

13、的进程。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家长素质的高低和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素质高的和重视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反之就可能成为学困生。农村的家长,因为一天的劳累,回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更别说主动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与孩子聊聊学校的生活了,即使有空闲时间,大部分家长选择的还是打牌,能持之以恒地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少之又少。由于新课程在一年级就集中了那么大的识字量,并且同时又强调学习的生活化,主张利用生活资源教孩子学习语文,许多开放性的作业还得需要家长查资料等方式帮助完成,因此,新课改更多地把学习负担转嫁到了家长身上。有一位城镇上的一年级学生家长告诉我,每晚要花

14、近2个小时陪儿子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候自己不能搞懂的问题,还得找别人请教或自己临时充电。周末也要抽时间陪儿子学拼音、认字。她说她真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是在教什么。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城镇孩子的成绩一半是家长教出来的。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家长没什么文化或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老师要家长检查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个字那也是件非常难的事,所以农村的家庭教育近乎空白,更别说家长有意识地让学生课外去识字了。这也让孩子课外识字的质量大打折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随着农村向外劳务输出队伍的不断增加

15、,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醒目,越来越壮大,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14周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而由于我国留守少年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8.05%。依此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达86.5%,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据江苏省对一些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有38.8%的孩子反映学习没人辅导,36.6%大海子说临时监护人虽能辅导,但只是辅导一部分内容。由于隔代监护突显家庭教育不足,“留守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

16、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另外,农村方言主导的交际环境对学生的正确快速识字造成了干扰,生活化识字受到限制,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两极分化。新课程提倡生活化识字,以生活为资源,进行课外识字。但由于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村孩子日常交际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方言,生活在农村,难得见到广告牌之类的可利用的识字资源,课外自主识字的意识非常淡薄,家长更不知道该怎样教自己的孩子识字。所以农村孩子的课外识字几乎为零。3、 部分教材内容与农村生活脱节,为进行有效识字教学设置了障碍,为两极分化的形成又添了一根稻草。教材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迎合现代儿童的心理,色彩鲜明的图片、卡通人都是现代儿童喜欢的。比如

17、有些儿歌琅琅上口,学生百读不厌。但由于教材编者的定位比较高,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更难、更繁。而农村和城镇的教学条件是千差完别,部分教材内容及为内容的实施而配套的设备在农村的课堂设置了障碍,影响孩子的接受。部分入选的内容与农村实际生活距离太远,过于城市化,学生接受有困难。比如自选商场、平平搭积木等课。这些课文对于城镇的小朋友来说,学起来并不困难,但对于没去过自选商场的农村孩子来说,就有很大的困难了。比如说话课这样做不好,课文的插图是一个小朋友回家时看到妈妈在洗菜,自来水开得很大,水哗哗地往外流,小朋友在跟妈妈说话,内容是指这样让水浪费掉不好。可在农村,用水基本是是山上直接接来的泉水或溪水,也就用不着

18、付水费,所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没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甚至连节约用水的意识都没有,这与农村实际生活脱节,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识字的效果。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因此对教具、仪器等辅助教材的要求很高。对于一个一般的农村小学来说,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教材所需要的硬件设施比如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等,对农村现有的条件来说还很难达到,这对教材的理解增加了难度,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新课程的教学需要与多媒体、实物投影、计算机等大宗教学设施相配套。原有的教材加粉笔、投影加录音,以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即使各校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配有一台实物投影仪,充其量也只能为开设公开课使用,不可能每班配备,更何况是山区学校。改变两极分化现状的对策教育不是学者手中的试验田,试验田里的庄稼试验坏了,明年有机会可以重新再来,教育中的孩子则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孩子们不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