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_第1页
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_第2页
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_第3页
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_第4页
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申请学校全称: 通化兴华教育集团通钢第三小学 盖章处协作农村(或普通)学校: 通化市二道江小学 计 1 所1、“双教一课”课题参与 1-6年级、11学科、46名教师、46节课 协作校参与1-6年级、11学科、46名教师、46节课协校名称: 通化市二道江小学 课题释义:“双教一课”是“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项目的简称。其内容是长春市第103中学(小学部)与幸福乡中心校承担的 “十五”优秀科研成果,在“十一五”期间向全省推广的“实证”型应用研究,将由全省380所AB级学校,在市州县区内,与本地区全部“农远试点校”,组合成“一校带一校”或“

2、一校带多校”的“城乡协校”研究的模式,是由本校每一位参与应用研究的教师,负责对农远校某一位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一对一指导”后,“同上一节课”,即分别上同一课题的一节“现代教育研究课”。在参加学校、县区和市州举办的评优活动后,将其电子课案作为研究成果,陆续呈现在学校、县区和市州的网站上,形成省域共享的素材库。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AB校直接服务“全国农远工程”,发挥反哺农村教育的示范作用,并从中提高AB校自身普及现代教学的水平。过程提要:执行市级分配方案,并与协作校定人、定时、定课题,做出详细计划书(见附件);每师每学期固定指导一位农远校教师的一节电教课;面对面培训、一对一各自同上一节优秀的电教研

3、究课,可做为第一阶段申报的成果;按推广成果的标准,做电子课案,学校组织交流、上网展示,并评选出学校、县区和市级精品内容,可做为第二阶段申报的成果;优秀成果在中期评估后获奖,并在全省免费供给城乡学校使用;完成对农远试点校全员的“双教同上一节课”后,可验收结题。预计成果:集体培训农师 6 次;单课指导农师46 人次;双教 92 节课;电子教案 46 份;视频课例 2 份;课堂软件 46 课 46 个;教学体会 92份;城乡学生作品 50 份;网络栏目 3 项 1 G;其它 一、 课题名称:“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二、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城乡教育的差距关键是师资素质的差距,而搞好

4、校本研训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农村学校校本研训缺乏具有相关专业水平的教师,研训往往缺乏实效。本课题的研究,围绕“面向农远、科研先导、应用为主、加强培训、整合资源”的电教工作方针,以学校全员分题参与的形式,承担农村试点校“应用普及”的研究任务。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通过“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这一课题的实施,为城乡联合体学校的各位教师和领导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提高的平台;为教师“一对一”地互助备课、上课、课后说课、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提供了机会;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达到了“城乡联合,携手同行”的目的,进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3.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此课题是“十一五”推广的课题,其覆盖面广、应用性强、操作简单、时间较短、成果易于推广,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以“城市反哺农村”的形式,提供AB校既全员教师分别参与,又直接辐射于“普通与农村”学校的实证应用内容,应以AB校为主并协助农远校(或普通校)共同承担,其成果将陆续作为全省“现代教育与农远工程”资源的公益事业内容而共建共享。符合 “面向农远、科研先导、应用为主、加强培训、整合资源”的电教工作方针,其结果将服务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将为普通中小学和农村学校现代教育的公益与保障事业,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向应用层面推进的作用。4.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教师方面,我校参与此项课题研

6、究的人员大多是班主任教师,这些教师具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他们参加“十五”科研课题的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研课题研究经验。在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我校与二道江小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有共同研究的实践基础,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研究目的。研究中,两校共同的发展,教师进步的互相促进,会调动两校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学校方面,课题研究工作的全面发展,将普及到本校和农远校全员任课教师的层面,形成区域独有的发展态势,提高两校在“城乡均衡发展”科研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从学校及参与研究的教师方面,我们完全有兴趣、有能力承担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双教一课”是“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

7、一课”的应用研究项目的简称。其内容是长春市第103中学(小学部)与幸福乡中心校承担的 “十五”优秀科研成果,在“十一五”期间向全省推广的“实证”型应用研究,将由全省AB级学校,在市州县区内,与本地区全部“农远试点校”,组合成“一校带一校”或“一校带多校”的“城乡协校”研究的模式,是由本校每一位参与应用研究的教师,负责对农远校某一位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一对一指导”后,“同上一节课”,即分别上同一课题的一节“现代教育研究课”。在参加学校、县区和市州举办的评优活动后,将其电子课案作为研究成果,陆续呈现在学校、县区和市州的网站上,形成省域共享的素材库。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AB校直接服务“全国农远工程”

8、,发挥反哺农村教育的示范作用,并从中提高AB校自身普及现代教学的水平。四、课题研究目标1、切实开展好对口支援工作,通过我校的骨干教师与协作学校的教师结对子,教师 “一对一”地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的评价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加快乡村小学薄弱校的改造步伐,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研究中,为教师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营造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 “一校带一校”研究的模式,将其电子课案作为研究成果,陆续呈现在学校网站上,形成共享的素材库,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促进两校教师共同发展。五、课题研究内容通过“一对一”的帮教模式,由本校每一位参与应用研究的教师,负责对二道江小

9、学某一位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一对一指导”后,“同上一节课”,即分别上同一课题的一节“现代教育研究课”。通过研究活动评优后,将其电子课案作为研究成果,陆续呈现在学校网站上,形成两校以至更广范围共享的素材库。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学校教育的示范作用,并从中提高两校自身普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水平。六、研究对象通钢三小46名教师及二道江小学46名教师作为参与者共同研究。七、研究方法1、理论学习,解决问题2、实践研究,共同提高3、开展竞赛,发现典型4、教学开放,扩大成果5、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成立实验课题方案,为课题的研究做准备,对参加实验的

10、有关人员进行动员、培训。做好课题的前测工作,做好资料留存。 2.开始实施 2006年10月-2008年6月 课题实验研究过程:实践研究(1)教师接受本课题后,作为结对子的两位教师共同做出实施计划;(2)组织教师提交研究的课题,并预期做为第一阶段申报的成果;(3)指导协作教师合作,共同研究共选课题的备课、上课、评价及反思,并做为第二阶段申报的成果;理论学习结合教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的学习、培训、座谈、交流再次实践教师在前一基础上为自己设立更高层次的目标,再次实践。3、深入实施阶段 2008年7月-2009年12月 通过实验阶段获得的研究成果,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达到典型引路的目的。4、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12月 九、研究结果成果模式:课题研究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及相关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教学竞赛推出的典型课例及典型经验。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整体呈现。十、问题与思考课题研究的有效成果,在网上“共建共享”的公共、公益资源的建设中,形成区域独有的发展态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