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应用论文:Moodle在支持Blended Learning模式中的满意度研究-_第1页
计算机技术应用论文:Moodle在支持Blended Learning模式中的满意度研究-_第2页
计算机技术应用论文:Moodle在支持Blended Learning模式中的满意度研究-_第3页
计算机技术应用论文:Moodle在支持Blended Learning模式中的满意度研究-_第4页
计算机技术应用论文:Moodle在支持Blended Learning模式中的满意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计算机技术应用论文:Moodle在支持Blended Learning模式中的满意度研究摘要:Moodle作为混合式学习的支持平台,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于Moodle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如何则很少被人提及。本研究以信息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接受模型作为理论基础,以个案学校采用的Moodle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为例,探讨学生对于在Moodle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对于新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Moodle的满意度(接受度,以了解学生目前应用的意见,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参考。关键词:科技接受模式;Moodle;混合式学习1文献探讨1.1科技接受模型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

2、ceptance Model,TAM是Davis1依据理性行为理论(Fishbein and Ajzen,1975所提出的,主要是探讨认知感情因子与采用技术的关系所发展而成的模型。后来Szajna2、Igbaria3、Venkatesh4、汤宗益5等人丰富和发展了模型,认为媒体丰富性、系统可靠度、系统特性、学习动机、网络使用态度、电脑使用经验、电脑自我效度均会正向影响认知有用(使用科技提高学习成效的程度和认知易用(使用科技所能省时省力的程度,最终影响科技应用满意度。其模型可用图1来表示,此模型也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模型。1.2MoodleMoodle 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

3、s专门为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主要功能大致分为网站管理、课程管理、学习管理3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具有强大的课程开发功能,如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各类教学测验设计、教育统计等。其丰富的课程活动功能几乎囊括了教学活动需要的大部分功能,诸如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Wiki、Webqeust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功能模块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基于先进学习理念开发、免费、开源和技术门槛低是其系统特点。1.3Blended LearningBlended Learning译为混合式学习,不同学者对于混和式学习的定义以及解释不尽相同。Ro

4、ssett6指出混合式学习指的是结合两种以上的学习方式或媒介工具,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学习、面授课程与在线经验分享等都属于混合学习的范畴。Garrison、Kanuka和Pokrajac 7等学者则直接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与在线或网络的学习。Graham、Allen和Ure 参考Driscoll提出混合式学习即为8:混合不同的教学媒介;混合不同的教学策;混合不同的教学环境。尽管各学者对于混和式学习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其所揭示的理念乃是希望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优势互补,以提升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目前多将混和式学习定义为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网络学习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2现代教育技术Blende

5、d Learning课程设计与实施背景笔者从2006年引入Moodle到所在单位,已经有36门课程不同程度地采用Moodle来支持教学。为了检视学生对Moodle在支持混合式学习上的满意度,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受两个班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课例开展研究。课程为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课程修课学生为20082009学年第2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二年级两个班学生,共计123人。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即传统课堂教学与基于Moodle的在线学习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 式。其教学过程模式如图2所示,主要包含教学对象及内容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选择、课程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立体化的课程内容设计、多

6、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设计、课程说明及网络学习培训、混合式学习的实施、多元化的学习评价等。3研究假设本研究旨在了解技术特征及学习者特质对于Moodle系统满意度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不同技术因素(媒体丰富性、系统可靠度、系统弹性对Moodle“认知有用”有显著影响。假设2:不同技术因素(媒体丰富性、系统可靠度、系统弹性对Moodle“认知易用”有显著影响。假设3:不同学习者因素(学习动机、网络使用态度、电脑使用经验、电脑自我效能对Moodle“认知易用”有显著影响。假设4:不同学习者因素(学习动机、网络使用态度、电脑使用经验、电脑自我效能对Moodle“认知有用”有

7、显著影响。假设5:学习者的“认知易用”对“认知有用”有显著影响。假设6:学习者的“认知有用”对Moodle系统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假设7:学习者的“认知易用”对Moodle系统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4研究对象与方法1 对象。以笔者所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两个班修课学生为研究对象,课程采用Moodle 支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授,于20082009学年第2学期开设,学生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共126人,所有学生均住学校宿舍。2 方法。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做实证研究,问卷在台湾云信翔博士论文网络教学系统接受度与满意度之研究所使用的学生问卷基础上修改而成。为了确

8、保问卷的效度,特别与有教育经验的同行老师和学生访谈,而后采纳意见修改并确定问卷。问卷共分为12部分,第1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宿舍是否有电脑、宿舍是否能上网、平均每天试用电脑的时间;第2部分为Moodle系统的使用情况,包括每天平均化多少时间使用Moodle系统;平均多久使用一次Moodle系统一次;若果你很少使用Moodle 系统,请问你觉得你不常使用的原因为何?(开放式问题;第3部分第5部是有关技术的问题,分别为媒体丰富性(共3题、系统可靠度(共3题、系统弹性(共3题;第6部分至第九部分是有关个人特质的问题,分别为学习动机(共3题、网络使用态度(共3题、电脑使用经验(共3题、电脑自

9、我效能感(共3题。第10部分为系统有用性问题(共4题;第11部分为系统易用性问题(共4题;第12部分为使用系统的意图(共3题。除第1部分和第2部分外,问卷项目采用矩阵式回答形式,其变量变异程度采用5级评定法,即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资料统计与分析 5.1基本资料分析从学习者统计资料表1可知,宿舍、学校电子阅览室、公用机房及其它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上网条件,说明对于开展混合式教学是可行的。从每天平均使用电脑的时间看出,有81.8%的学生每天超过1小时的电脑使用时间,但每天花在通过Moodle学习课程的时间大于30分钟的仅有13.2%。可看出学生通过Moodle的学习率偏低,从

10、开放式问卷分析,这大部分原因是学生对在线学习适应程度不够和上网条件便利性不够所引起。5.2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利用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来进行的,所对应的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经过LISREL8.7分析后,各维度的路径分析结果整理如表2所示。根据模型拟合度指标发现X2/df =1.032<2,RMR=0.36<0.05,GIF=0.812>0.8,RMSEA=0.038<0.05,NFI= 0.901>0.9,CFI=0.922>0.9,除了GIF略小于模型拟合度0.9外,其余每个指标都显示本研究模型有较强的拟合度。因此,可进一步检验本研究假设,各

11、对应假设鉴定结果如表3所示。6结论本研究主要通过科技接受模型的“认知有用”和“认知易用”为基础,探讨学生对于Moodle 支持混合式学习中的满意度。从研究可得出以下结果。1 在技术方面。“媒体丰富性”对Moodle系统“认知有用”有正向的影响关系说明,学生对于Moodle支持的混合式课程中的资源和学习支持是满意的。“系统可靠度”对Moodle系统“认知有用”和“认知易用”都没有的影响关系得以证明,Moodle系统作为混合式学习支持系统是可靠的。“系统弹性”对Moodle系统“认知有用”和“认知易用”有正向的影响关系证明,Moodle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弹性。2 学习者特征方面。“

12、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者越认为Moodle系统的有性越强,因此在实施混合式学习过程中,采取课前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动机的激发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但“学习动机”对Moodle系统“认知易用”呈负向影响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习动机越强烈的人,对系统的要求越高所造成。研究显示,认为网络对于学习越重要的学习者,更易接受Moodle系统,而网络使用态度对于系统的易用性影响不大。电脑使用经验越丰富的学习者明显认为Moodle的使用是很容易的,但经验丰富与否与系统的有用性则无显著影响。电脑效能感越强的人,不论在“认知有”和“认知易用”方面,都对Moodle系统感到很满意。3 过去研究指出,网络学习系统的

13、认知有用性和认知易用性越高,使用者的满意度也高。本研究也证明了Moodle同样符合此结论。从以上分析看出,Moodle作为Blended Learning的支持平台学生总体满意度是很高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好的网络学习支持,比如提供方便且便宜的上网条件、课前对学习者进行网络使用培训、多参与学生的在线论坛等。参考文献:1 Davis,F.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1989,13(3:319

14、-340.2 Szajna,B.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Management Science,1996,42(1: 85-92.3 Igbaria,M,Guimaraes,T.and Davis,G.B. Testing the Determinants of Microcomputer Usage via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s,1995,11(4:87-114. 5 汤

15、宗益,廖莉芬. 远距离教学系统的接受度的研究:以远距离教学系统观为基础J. 中华管理评论,2003(6:61-80.6 Rossett,A.,Douglis, F. & Frazee, R.V.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Blended LearningEB/OL. 2009-06-30. Learning Circuits,2003(7:1-6.7 Taradi, K. S., Taradi, M., Radi, K., & Pokrajac, N. Blen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Web Technology Positively Impacts st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