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原注方见利中。)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妊娠脉经作躯。此证。作娠。绝之下。有方在伤寒中五字。) 尤平脉。脉无病也。即内经。身有病而无邪脉之意。阴脉小弱者。初时胎气未盛而阴方受蚀。故阴脉比阳脉小
2、弱。至三四月。经血久蓄。阴脉始强。内经。所谓手少阴脉动者妊子。千金。所谓三月尺脉数。是也。其人渴。妊子者。内多热也。一作呕。亦通。今妊妇二三月。往往恶阻不能食是已。无寒热者。无邪气也。夫脉无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热邪气。则无可施治。惟宜桂枝汤。和调阴阳而已。徐氏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六十日。当有此证者。谓妊娠两月。正当恶阻之时。设不知而妄治。则病气反增。正气反损。而呕泻有加矣。绝之。谓禁绝其医药也。娄全善云。尝治一二妇恶阻病吐。前医愈治愈吐。因思仲景绝之之旨。以炒糯米汤。代茶止药。月余渐安。
3、160; 程此证有缺文。 鉴脉平无寒热。用桂枝汤。与妊娠渴不能食者不合。且文义断续不纯。其中必有脱简。案楼氏纲目云。绝之者。谓绝止医治。候其自安也。予常治一二妇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此仲景绝之旨。遂停药月余自安。真大哉圣贤之言也。楼所载如此。以炒糯米代茶汤。见于魏注。必有所据。桂枝汤可疑。程注金鉴似是。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 也。
4、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脉经。无宿有症病四字。有妊娠二字。赵本害下。有一圈。 。作不血二字。非。三因方。作妇人宿有症病。妊娠经断未及三月。即动。此症也。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当去其症。案是以意改者不必有所本也。诸注害下为句。魏以害妊娠为一句。似是。) 魏妇人宿有症病。旧血积聚之邪也。忽而经断。未及三月。即上条六十日以下。见渴不能食证之候也。又忽尔经血至。且得漏下不止之证。以为胎堕乎。胎固在腹中。但动而不安。有欲堕之机矣。是症之为病。而累及于胎者。如症在脐下
5、。邪居于下。可以随血漏而症散。止漏安胎。病去胎全矣。如症在脐上。邪居于上。虽血漏不止。而症自沉痼。名为症痼。势必令胎中之气血。先随血漏而堕。所以可决其害将及于妊娠也。此就宿血积聚。居于胎之上下。以卜血漏不止。有无干碍妊娠之义也。再或妊娠六月矣。胎忽动者。此亦宿血痼症所致。又当明辨其孰为正胎。孰为症邪而治之。前三月之间。经水顺利。得其正道。无胎应行则行。有胎应止即止。此胎之正也。至三月以后。邪症为患。忽而漏血不止。此血非关胎血。乃断经之后。三月之血闭而未行。于邪症之所在。必加添积聚。成为血 。所以漏下不止。而自与胎不相涉也。惟久久不止。方害及于胎耳。血不止而痼症不去。必累害于胎。当下其症。症自下
6、而胎自存。所谓有物无殒者。亦此义也。(胎与 之辨。当于血未断之前三月求之。前三月经水顺利。则经断必是胎。前三月有冒经下血者。则经断必成 。此说较前注之说。明畅易晓。附载于此。以质高明。) 鉴此示人妊娠有病当攻病之义也。此条文义不纯。其中必有缺文。姑存其理可也。方氏曰。胎动胎漏皆下血。而胎动有腹痛。胎漏无腹痛。故胎动宜行气。胎漏宜清热。楼氏纲目云。凡胎动多在当脐。今动在脐上。故知是症也。 桂枝茯苓丸方
7、;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程牡丹桃仁。以攻症痼。桂枝以和卫。芍药以和荣。茯苓以和中。五物相需。为治妊娠有症痼之小剂。 徐此方去症之力。不独桃仁。症者阴气也。遇阳则消。故以桂枝扶阳。而桃仁愈有力矣。其余皆
8、养血之药也。案桂枝。取之于通血脉消瘀血。犹桃核承气中所用。张氏医通。改作桂心。非也。千金。恶阻篇茯苓丸注肘后云。妊娠忌桂。故熬。庞安时云。桂炒过。则不损胎也。此等之说。不必执拘。陈氏伤寒五法云。桂枝不伤胎。盖桂枝轻而薄。但能解发邪气。而不伤血。故不堕胎。案炮炙论序曰。大豆许。取重十两鲤目比之。如兔屎。十二两鲤目。梧桐子。十四两鲤目。如兔屎。小于梧桐子。妇人良方。夺命丸。专治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胎尚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此方的系异人传授。至妙。(准绳云。
9、此即仲景桂枝茯苓丸。) 即本方。以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淡醋汤送下。速进两丸。至胎腐烂腹中。危甚者。立可取出。济阴纲目。催生汤。候产母腹痛腰痛。见胞浆下方服。即本方。水煎热服。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原注方未见愈胀。脉经。作逾腹。扇下。有之状二字。) 尤脉弦发热。有似表
10、邪。而乃身不痛。而腹反痛。背不恶寒。而腹反恶寒。甚至少腹阵阵作冷。若或扇之者然。所以然者。子脏开不能合。而风冷之气乘也。夫脏开风入。其阴内胜。则其脉弦为阴气。而发热。且为格阳矣。胎胀者。内热则消。寒则胀也。 徐子脏者。子宫也。开者不敛也。宜以附子汤温其脏。原方失注。想不过伤寒论中附子。合参苓术芍之附子汤耳。案金鉴云。方缺。文亦不纯。必有残缺。然尤注义通。今从之。张氏医通云。妊娠脉弦为虚寒。虚阳散外。故发热。阴寒内逆。故胎胀。腹痛恶寒者。其内无阳。子脏不能司闭藏之令。故阴中觉寒气。习习如扇也。用附子汤。以温其脏。则
11、胎自安。世人皆以附子为堕胎百药长。仲景独用以为安胎圣药。非神而明之。莫敢轻试也。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阻。脉经。作漏。半产。脉经。作中生。) 鉴五六月堕胎者。谓之半产。妇人有漏下下血之疾。至五六月堕胎。而下血不绝者。此症痼之害也。若无症痼。下血惟腹中痛者。为胞阻。胞阻者。胞中气血不和。而阻其化育也。故用芎归胶艾汤。温和其血。血和而胎育也。
12、160; 程漏下者。妊娠经来。脉经。以阳不足。谓之激经也。半产者。以四五月堕胎。堕胎必伤其血海。血因续下不绝也。若妊娠下血腹中痛。为胞阻。则用胶艾汤以治。巢源云。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手太阳。小肠脉也。手少阴。心脉也。是二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有娠之人。经水所以断者。壅之以养胎。而蓄之为乳汁。冲在气虚。则胞内泄漏。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亦名胞阻。漏血尽则人毙也。
13、0;芎归胶艾汤方(原注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洽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案原本缺两数唯徐沈尤用六两千金干地黄四两艾叶三两余各二两外台引集验同)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程胶艾主乎安胎。四物主乎养血。和以甘草。行以酒势。血能循经
14、养胎。则无漏下之患。 魏用芎 。行血中之凝。阿胶甘草当归地黄芍药五味。全补胞血之虚。艾叶。温子脏之血。寒证见。加干姜。热证见者。干姜烧灰存性。温经散寒。开凝通阻。而血反止矣。干姜之加。乃注中所增。实不易之药。余治妇人经血。屡试屡效者也。故竟僭而添入方中。高明鉴焉。千金。胶艾汤。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其人顿仆失据。胎动不安。伤损腰腹痛欲死。若有所见。及胎奔上抢心短气方。(外台。引集验同。即本方。) 又损伤门大胶艾汤。治男子伤绝。或
15、从高堕下。伤五脏。微者唾血。及金疮伤经方。即本方。加干姜。煮法后云。此汤治妇人产后。崩伤下血过多。虚喘欲死。腹中激痛。下血不止者。神良。又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见方。即本方。去芍药地黄。不用清酒。又治产后下赤白。腹中绞痛方。即本方。无芎 。和剂局方。胶艾汤。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堕。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即本方。妇人良方。陈氏六物汤。治血痢不止。腹痛难忍。即本方。去甘草。又四物汤。治妇人经病或先或后。
16、或多或少。疼痛不一。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产恶露多。或停留不出。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产后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下。服之如神。即本方。去阿胶艾叶甘草。此药不知起于何代。或云始自魏华佗。今产宝方。乃朱梁时节度巡官昝殷所撰。其中有四物散。国朝太平兴国中。修入圣惠方者数方。自后医者易散为汤。自皇朝以来。名医于此四物中。增损品味随意。虚实寒热。无不得其效者。然非止妇人之疾可用而已。施氏医方祖剂云。仲景芎归胶艾汤。乃四物汤之祖剂也。中间已具四物。后人裁而用之。 妇人怀娠。腹中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娠。赵本。作妊
17、。徐沈尤同。) 尤按说文。 。音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其所养。而反得其所害矣。腹中能无 痛乎。芎归芍药。益血之虚。苓术泽泻。除水之气。赵氏曰。此因脾土为木邪所客。谷气不举。湿气下流。搏于阴血而痛。故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亦通。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18、芎 (半斤乙作三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程腹中无因而作痛。或邪热所干。或胎气壅盛。用茯苓之淡以渗之。泽泻之咸以泄之。白术之甘以补之。和以酒服者。藉其势以行药力。日三服。则药力相续。而腹痛自止。案金鉴云。妊娠腹中急痛。用此方。未详其义。必是脱简。不释。此说却可疑。三因方。本方煎法后云。元和纪用经曰。本六气经纬丸。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邪寒温瘴时疫。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
19、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本方用芍药四两。泽泻茯苓川芎各一两。当归白术各二两。亦可以蜜丸服。(案此说涉荒诞。不可信据。) 和剂局方。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即本方。妇人良方同。)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魏妊娠呕吐不止者。下实上必虚。上虚胸胃必痰饮凝滞
20、。而作呕吐。且下实气必逆而上冲。亦能动痰饮而为呕吐。方用干姜。温益脾胃。半夏开降逆气。人参补中益气。为丸缓以收补益之功。用治虚寒之妊娠家。至善之法也。张氏医通云。此即所谓恶阻病也。先因脾胃虚弱。津液留停。蓄为痰饮。至妊二月之后。浊阴上冲。中焦不胜其逆。痰饮遂涌。中寒乃起。故用干姜止寒。人参补虚。半夏生姜治痰散逆也。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21、60;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程寒在胃脘。则令呕吐不止。故用干姜散寒。半夏生姜止呕。人参和胃。半夏干姜。能下胎。娄全善曰。余治妊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亦有故无殒之义。临病之工。何必拘泥。 尤此益虚温胃之法。为妊娠中虚。而有寒饮者设也。夫阳明之脉。顺而下行者也。有寒则逆。有热亦逆。逆则饮必从之。而妊娠之体。精凝血聚。每多蕴而成热者矣。按外台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两。生姜茯苓。各四两
22、。麦冬人参。各三两。为治胃热气逆呕吐之法。可补仲景之未备也。圣惠半夏丸。治妊娠恶阻病。醋心胸中冷。腹痛不能饮食。辄吐青黄汁方。即本方。三味等分。捣罗为末。以地黄汁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尤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气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涩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
23、源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原注男子。加滑石半两。诸注本。删此七字。唯魏本有。)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张氏医通云。此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所以饮食如故。用当归以和血润燥。贝母以清肺开郁。苦参以利
24、窍逐水。并入膀胱。以除热结也。案贝母。本经甄权并云。治产难。而外台子痫门。短剧葛根汤方后云。贝母令人易产。若未临月者。升麻代之。此说虽不可信。然足见其亦有利窍之功。本方所用。盖取之于利窍耳。金鉴云。方证不合。必有脱简。不释。殆不考药性也。时氏产经。苦参丸主疗与原文同。当归 贝母 苦参(各三两) 滑石(半两)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以米饮下二十丸。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25、 沈此胎压卫气不利致水也。 鉴妊娠外有水气。则浮肿。洒淅恶寒。水盛贮于肌肤。故身重。内有水气。则小便不利。水盛阻遏。阳气上升。故起即头眩也。用葵子茯苓者。是专以通窍利水为主也。妇人良方云。产宝论曰。夫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皆浮肿。小便秘涩。陈无择云。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俗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腹急胀。名曰胎水。(巢源名子满体肿。)
26、160;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张氏医通云。膀胱者。主藏津液。气化出溺。外利经脉。上行至头。为诸阳之表。今膀胱气不化。水溺不得出。外不利经脉。所以身重洒洒恶寒。起即头眩。但利小便。则水去而经气行。表病自愈。用葵子。直入膀胱。以利癃闭。佐茯苓以渗水道也。千金。治妊娠小便不利方
27、。(即本方。外台引千金翼。主疗亦同。千金注。引本经文同。) 妇人良方。葵子散。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恶寒。起则眩晕。及水肿者。王子亨云。妊娠小便不通。特避寒药。(又名茯苓汤。) 葵子(五两) 茯苓(三两) 上二味。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小便利则愈。时氏产经云。如不通。恐是转胞。加发灰少许调服。极妙。(葵子。用黄葵子。)
28、0; 圣惠方。葵子散。治妊娠身体浮肿。小便不利。洒淅恶寒。即本方。加汉防己。凡三味。各二两。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脉经。此下。有即易产无疾苦六字。) 尤妊娠之后。最虑湿热伤动胎气。故于芎归芍药养血之中。用白术除湿。黄芩除热。丹溪称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夫芩术非能安胎者。去其湿热。而胎自安耳。 鉴
29、妊娠无病。不须服药。若其人瘦而有热。恐耗血伤胎。宜常服此以安之。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 (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汪氏医学原理有人参。) 方氏丹溪心法附余云。此方养血清热之剂也。瘦
30、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曾半产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无患也。王氏明医杂着云。调理妊娠。在于清热养血。条实黄芩为安胎圣药。清热故也。暑月宜加之。养胎全在脾胃。譬犹悬钟于梁。梁软则钟下坠。折则堕矣。故白术补脾。为安胎君药。外台古今录验。术汤。疗妊娠卒得心痛欲死。千金治妊娠腹中满痛。叉心不得饮食。即本方。去芎 当归。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半日全尽。微下水。令易生。易简方。治经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即本方。加山茱萸。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尤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白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湿寒之剂也。仲景并列于此。其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白术散方(原注见外台。外台引古今录验云。裴伏张仲景方。) 白术 芎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外台白术芎 各四分牡蛎二分) 上四味。杵为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冲击钻施工设备进出口代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区域总代理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借款合同书写范本示例
- 2025年度个人艺术品抵押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内衣行业人才培养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池塘承包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旧房屋买卖合同(含家具家电及装修)2篇
- 2025年大宗商品房买卖合同
- 2025年度新型节能幕墙施工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湖北武汉车都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