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十二五规划_第1页
乐安县十二五规划_第2页
乐安县十二五规划_第3页
乐安县十二五规划_第4页
乐安县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乐安县十二五规划.精品文档.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期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乐安赶超发展、提速进位、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结合乐安实际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乐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全县工作重点,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指南。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乐安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

2、新的起点上实现赶超发展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项目带动和赶超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排难而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五年,全县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28.95亿元,五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1%;财政总收入3.05亿元,五年增长4.18倍,年均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2.59亿元,五年增长5.52倍,年均增

3、长45.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5亿元,五年增长4.08倍,年均增长3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五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6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五年增长1.31倍,年均增长18.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3.5:30:36.5调整为22.439.937.7,工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6调整为3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由2005年的4.48%调整为10.54%。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大力度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培育壮大了安踏三连、宏富旺精密工业、昌达金属、广雅食品、三和包装等一大批重点

4、企业,逐步形成了轻纺鞋服、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矿产加工、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等主导产业。2010年,园区投产企业达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2亿元, 年均增长21%;上交税金年均增长21.1%;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长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招商引资成绩显著,五年累计引进项目349个,总投资12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3个;引进市外资金6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直接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出口总额8290万美元,是“十五”期间的7.5倍。农业基础更加巩固。烟叶、蚕桑、蘑菇、油茶

5、、毛竹已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2010年,烟叶总产值3785万元,实现烟叶税832.7万元,年均增长24.4 %;蚕桑效益大幅提升,总产值1883万元,年均增长5%;蘑菇总产量3000吨,年均增长4%;油茶林面积12.5万亩,在全省20个重点县综合考评中排位第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顺利,被省政府评为“2009年度全省造林绿化通道绿化先进县”。“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完成333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0处,解决5.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了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工作,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入15亿

6、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拓展到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6%上升到42.99%;公路建设总投资1.94亿元,完成路面硬化576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达10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了县城水源供水工程龙潭水库,完成了东元水库和12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和改善有效溉灌面积1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新建小水电站28座,达49座,装机 24555kw。电信、电力、通信、网络等建设也均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00元,年均增长10%;

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13元,年均增长9.4 %;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素质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治贫兴县成效显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就业规模持续扩大,5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以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

8、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可用财力少,对上依存度高,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双重压力;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第二节 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既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迎难而上进位赶超的重要战略期。我们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

9、着新的历史机遇。从国际、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环境总体有利加快发展。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家实施10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我县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从省内、市内看,江西全面启动“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扎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抚州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结合部,是长三角、珠三角的腹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发展的大格局

10、,加快建设南昌和闽台地区后花园的总体思路。随着向莆铁路的建成通车,济广高速、鹰汕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全市区位条件明显改善,为我县加快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县内看,经过 “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全县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尤其是随着抚吉高速、宋水线、厚莲线和衡茶吉铁路东延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加快乐安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第三节 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11、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为目标,以狠抓项目、强化投资为支撑,以改善民生、和谐稳定为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努力实现乐安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生态美好的奋斗目标。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上下必须坚持“三个发展”、“四个注重”。“三个发展”即:赶超发展。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为主线

12、,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力争位次前移,确保比重提升,实现赶超发展。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倡导绿色政绩,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建设绿色能源,强调绿色增长,谋求绿色崛起。惠民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以惠民的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富强县的有机统一。“四个注重”

13、即:注重发展质量。注重在动态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努力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注重统筹城乡。坚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与完善城镇体系并举、加快城镇化进程与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并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实施适度超前的城市发展战略,树立“大产业、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五大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城镇化由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

14、展进程。注重和谐稳定。坚持富民为先、民生为重,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重。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创新维稳观念,健全维稳机制,落实维稳责任,完善社会管理,保持和谐安定。注重环境保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着力做好“产业兴城、文化立城、治水秀城、生态绿城”四篇文章,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融合统一,不断巩固和发展乐安的生态优势。第四节 主要目标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战略取向,我县“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生

15、产总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达2306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 年均增长26.8%;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年均增长19。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15年三产结构比为13.3:50:36.7,主导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投资、消费与出口协调拉动,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改革开放实

16、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大开放战略,加快融入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形成由局部到全面延伸、由广度向深度推进、由单一向综合拓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到2015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4%;实际利用境外资金达到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8.1%;出口总额达到7800万美元,年均增长26.4%。 生态保护迈出新步伐。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全市前列,初步建立区域生态产业和生态城镇体系。到201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下降8%,单位GDP二

17、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0%;建成年处理8万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并投入使用,生态乡镇达50%以上。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8.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第二章 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以市场为导

18、向,以项目为载体,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加速产业集群,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总量扩张和素质提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实现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50%以上,全县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达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2亿元以上,税收达4亿元以上。第一节 强化平台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要求,加快园区发展,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策应抚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前坪工业区向增田方向延伸拓展,将其打造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印刷包装等产业园区;在抚吉高速大马头出口周围规划建设新的工

19、业区;加大公溪工业区建设力度,沿抚八线展开工业布局,打造工业走廊。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建立高效开发模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到2015年工业用地达12平方公里,容纳企业600家以上。第二节 实施项目带动依托我县丰富的资源条件,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搞好规划和对接,加强项目储备,形成开工一批,策划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机制。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全力以赴争政策、争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在产业布局、资金安排等方面的支持;紧跟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方向,积极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好承接基地,扩大对外开放,招引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又符合我县产业布局,产业关联度大、

20、集约化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每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力争2015年全县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0 家、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5家。同时,建立项目准入和清退机制,分类制定特色产业项目投入产出控制标准。第三节 着力培优扶强建立健全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突出优势领域和重点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扩张,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加大投入、自主创新,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培育纳税大户。紧紧抓住山高制药、民康实业、广信

21、茧丝、广雅食品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制定上台阶的目标和措施,通过资产重组、战略合作、靠大联强、扩大投入等途径,促其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主营收入过亿元、纳税500万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县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第四节 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工业,形成资源利用好,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高的产业链,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以高氏油茶、广雅食品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以山高制药、普康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以民康实

22、业、宏富旺为代表的电子加工等产业,着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推进品牌化经营,扩大我县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税贡献率。建立完善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机制,加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制定应对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第三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覆盖城乡、通畅便捷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反哺作用。第一节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提高。

23、大力建设优质粮生产基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沃土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模式,恢复绿肥生产,增强土地肥力,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特色作物,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良种引路、良法跟进、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思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在65万亩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6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升高,单产年递增2%,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8万吨,粮食商品率达到75%以上,油料作物自给率达到50%。 第二节 优化农业结构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现

24、代化,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资源尤其是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着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在全县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质农业产业群。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以增田、鳌溪、牛田、公溪等乡镇为主,建设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积极实施“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在增田建设1000亩蔬菜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以山砀、龚坊、戴坊、湖溪、南村、罗陂等乡镇为主发展烟叶,年种烟面积3万亩以上,收购烟叶10万担以上,中上等烟比例90%以上,实现烟叶税1600万元以上。以鳌溪、牛田、招携、谷岗、金竹等乡镇为主建设蘑菇、竹荪等食用菌基

25、地,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以招携、湖坪、万崇、罗陂等乡镇为主发展蚕桑,种植面积4万亩,养蚕14万张,优质鲜蚕茧产量达5600吨。以南村、谷岗、增田、金竹、鳌溪等乡镇为主发展茶叶,种植面积3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总产4500吨。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按照“规模扩张、板块推进、标准化养殖、良种化繁育”的思路,以生猪、肉鸭发展为重点,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着力提高产业聚集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以鳌溪和山砀为核心区,龚坊、戴坊、万崇、湖坪为重点生态养殖乡镇,生猪出栏15万头以上,年出栏8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30个,其中1000头以上20

26、个。加大乐安花猪保护力度,在金竹建设保种场,着力培育乐安花猪生产基地。在金竹、招携、南村、谷岗、罗陂等地建立肉牛养殖基地,年供应肉牛1万头。在戴坊、龚坊、鳌溪、增田、湖溪等乡镇建设禽类养殖基地,年出笼350万羽以上。加快名特水产发展。积极发展常规渔业,加大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力度。充分开发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大力发展水产业,全县放养水面达3.2万亩,水产品总量1.2万吨。实施休闲农业示范工程。利用田间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积极发展以新农村展示、生态观光、度假休闲、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等为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第三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

27、推进以“六改四普及”为主的村庄整治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打造样板村10个,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率达90%。优化村庄布局,美化村容村貌,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全县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点500 个,力争全县50%以上的村庄达到“五新一好”的目标。同时,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步伐,到2015年,我县民族地区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培养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文明卫生意识,引导农民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

28、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水平。第四节 发展生态林业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抓好封山育林,加大宜林荒山造林力度,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跨越。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3%,森林蓄积量达600万立方米,林业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达到20%左右。坚持发展六大产业,实施六大工程。六大产业。油茶产业。建设优质油茶丰产林基地20万亩。毛竹产业。建设毛竹丰产林基地40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建设苗木基地1万亩。森工能源产业。新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7.5万亩。森林旅游产业。进一步完善省级森林公园、省级

29、湿地公园生态设施建设。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产业。建设森林食品、森林蔬菜、森林药材等特色林业基地0.5万亩。六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省、县、乡道总规模为108公里。防护林工程。建设抚河及乌江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规模15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新增省级生态公益林8.8万亩。平原林业工程。建设省级森林公园1处(乐安森林公园),面积1100亩,建设湿地公园1处(龙潭水库),2250亩。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下,把森林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规模5万亩,规划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第五节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

30、经营水平。力争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发展100个基地联系村和1000户基地联系户。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机制。 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推广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在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产地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带动农户数达到农户总数的50以上。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满意的科技人员队伍,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建1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大农业机械推广

31、力度,力争全县农机化率达到40以上,提高农业生产率。第六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支持土地向种养大户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抓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继续清理乡村债务,规范“一事一议”。进一步落实粮食收购价格、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办法,扩大信贷支农服务范围。深化林业产权配套改革,建立起规范的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营水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

32、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粮食购销市场。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第四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修编规划、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品位、繁荣经济”的要求,以及“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科学规划城镇发展 按照多功能、强辐射的要求,不断扩张规模,提升品位,把县城建成为以工业、商贸、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新型城镇。科学合理地对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制定修建性详规和控制性详规,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县城区以向

33、西南发展为主,适度向北拓展。进一步发挥县城投公司作用,充分运用城市规划权、土地经营权、房地产市场管理权,筹措城市建设发展资金,完善土地收储、交易等制度,培育城市文化,突出自然禀赋、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地域特征,塑造城市特色。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增强城市与小城镇的经济纽带联系,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第二节 完善县域城镇体系加大城镇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力度,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强化城镇管理和市容整治,有序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到2015年县域总人口为38.3万人,县城人口发展到12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2%。同时加快推进小

34、城镇建设,理顺体制,加强管理,抓好乡镇村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职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城市提供名、特、优、鲜的高档农副产品,为工业化加速提供支撑。加强公溪、山砀、龚坊、戴坊、牛田、增田、万崇、招携、金竹等集镇建设,培育发展商贸服务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型、生态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第三节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保留城区内不宜建设的高丘岗地,依托老城区,合理布局,形成功能明确,具有弹性的城市空间,把县城逐步建设成为“一河两岸五区”新格局,即:一河两岸:以鳌河为轴,构架城市“一河两岸”休闲绿化景观带。五区: 以长征

35、路和鳌溪路为轴,完善配套设施改造老城区;以抚吉高速公路为轴,规划建设增田千亩工业园;以商贸大道和北环路为轴,规划建设县城行政商贸区;以东环路和前坪大道为轴,规划建设县城居住新区;以森林公园、人民广场、小蓬莱、体育场馆、湿地公园、河滨公园、乐安宝塔为中心规划建设居民生活休闲区。着力实施“四大工程”。道路交通工程 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抚吉高速公路挂线。完善建设东环路、南环路、西环路、北环路四条主干道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改造东门桥、红卫桥、东英角桥。新建乐安长途汽车站和5个停车场,建设20个公交站台,不断完善县城公交网络。市政工程 新建第二水厂,县城总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日以上,确保居民供水安全。建设完

36、善人民广场,抓好城区绿化和鳌河治理工程,美化人居环境。燃气工程 积极争取国家西气东输天燃气管网早日接入乐安,兴建CNG气站,管道煤气入户率达到50%以上。环卫工程 完善污水处理工程设施,采用雨污分流建设改造排水管网42公里。 新建日处理165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新建垃圾中转站7座。第四节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纲要,认真保护好富有乐安特色的建筑与街道,完善文化设施,修缮文化古迹,兴建具有文化内涵的广场及城市标志性建筑,提高城市品位。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搞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改变脏乱差状况。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改善城市形象。坚持“

37、舆论引导、社会监督、严管重罚”的方针,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力争尽早建成省级文明城市。第五章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大力推进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主体平等化、市场竞争要素多元化、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化、市场流通体系现代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市场化水平。第一节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各类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增强政府社

38、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问责制,强化行政复议能力建设,保障行政诉讼,实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二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加大预算公开力度,主动公开财政收支数据和预决算情况等,增强预算透明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综合预算,实施绩效考评试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非税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府采

39、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采购行为。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全面落实各项农村综合改革措施,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强乡镇财政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部门单位公务员津贴补贴管理办法,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集中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三节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到2015年提高到65%以上。大力发展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着力

40、引导、扶持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高度重视农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加快现代化产品下乡进村,重点建设适应农村特点和农民消费需求的农资生活日用品综合超市、连锁店、便民店。注重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存量资本有效流动。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农村储蓄进入直接投资领域,吸收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城乡平等就业的制度,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规范土地一级市场,巩固和完善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逐步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大力规范发展房地

41、产二级市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创造条件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等生产要素市场,鼓励农民以入股等多种形式,使农村生产要素与工商业资本技术“联姻”,实现农村生产要素增值。第四节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建立健全市场预警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创新公平交易执法方式,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活动,严厉查处和打击强制交易、商业欺诈、哄抬物价等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制假售假大案要案,深入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围

42、绕食品、药品、农资等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安全的商品,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清除各类制假售假窝点。全面加强土地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土地出让违法行为,积极开展房地产交易市场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第五节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政府和部门在服务、决策、执行、监督等各方面的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度,带动全社会打造乐安诚信品牌。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信用和道德教育,鼓励并引导企业和个人增强社会责任感,重视自身信用建设,自觉参与监督和抵制失信行为,提高全社会的守信意识和维权意识。综合运用经济、道德、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

43、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逐步建立全社会统一的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第六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第一节 做大做强旅游业 充分挖掘乐安“古色、绿色、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有效整合流坑旅游资源,加快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把流坑古村建成对国内外游客有吸引力的一个特色旅游景区,搞好乌江漂流、古樟林休闲旅游项目;抓好金竹瀑布群、大华山、石桥寺、登仙桥等景区建设,形成以县城为集散地,以流坑古村为中心,以“古樟飞瀑”景区为核心,各大景点紧密结合的旅游网络。加快旅游企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扶持旅游骨干企业发展,引导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旅游业。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完善

44、以交通为基础的“游、住、行、食、购、娱”配套体系。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周边市、县的联系,实现与全省旅游网络的对接。到2015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以上,旅游总人数达到200万人次。 积极实施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乐安六大旅游功能区:流坑古村文化观光休闲区 以流坑古村为核心,完善访古探幽、科考修学、观光休闲等功能,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休闲山庄、乌江渡桥、乌江码头、观景亭、茶楼、旅游公路等设施。古樟林旅游休闲区 以水南古樟林为核心,规划建设一心两带两园,即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两带:生态绿化带、水上游览带,两园:牧歌风景园、仙樟休闲园,建设内容包括

45、游客服务中心、景观索桥、沙滩娱乐、休闲木屋、生态停车场、美食苑等设施。金竹畲族乡生态旅游度假区 以吓通瀑布为核心,规划建设四大景区(虎啸群瀑景区、雷打石景区、幽谷飞濂景区、大龙山景区)、一个独立景点(毛泽东故居)和个接待中心(金竹旅游接待中心),建设内容包括星级宾馆、度假村、导游服务中心、畲族风情街、畲族风情表演厅等。大华山道教文化游览区 以大华山为核心,完善宗教朝觐、登山游览、郊野踏青等功能。规划建设二大景区(大华山景区、东元湖景区)、四个独立景点(小都古村景点、珠溪村景点、登仙桥景点、南村邓小平故居景点)和二个旅游接待地(谷岗和南村旅游接待地),建设内容包括观景亭、农家客栈、景区公路等。杯

46、山旅游娱乐区 以杯山为核心,规划建设台大科技园、高氏油茶林旅游娱乐区,开展登山、野营、漂流和商贸旅游,划分为二个旅游景区,即杯山景区和山砀景区。主要建设内容有美食街、宾馆及娱乐中心等。鳌溪旅游接待区 在县城西环路高标准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提供食宿、旅游中转、购物等功能。规划建设乐安印象中心广场、旅游服务中心、小蓬莱休闲会所、特色旅游购物休闲街、旅游研发加工基地、展示交易中心和森林公园等公共设施。第二节 发展商贸物流业坚持以县城区和集镇地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为宗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搞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物流

47、总部经济,实现我县现代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重点建设县城、山砀、公溪、龚坊、戴坊等地物流园区,积极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系统等新型业务和营销方式,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农家店,全面解决群众购物“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问题。坚持农、工、商结合,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联结,全力开拓农村市场,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产品购销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增收能力。第三节 繁荣房地产业抓住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的有利时机,围绕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48、,配套建设,努力把房地产业培育为服务业领域的新兴主导产业。调整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以满足居民不同住房需求,围绕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重点建设连片开发的普通商品住宅,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规模。围绕美化人居环境,合理发展风格多样、品位较高、功能完善的中高档商品房和住宅小区。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完善二级市场,培育、规范房屋租赁市场,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积极拓展住房信贷业务,鼓励居住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强城区整体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西片新区地块的房地产开发,注重提高建筑质量,实施信用住宅、品牌

49、小区和品牌企业工程,发展中介服务、物业管理、装修服务等房地产服务业。第四节 培育新兴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培育壮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新的服务业增长点。围绕发展家政、维修、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养老托幼、医疗保健、婚葬服务等服务业。围绕激活农村市场,加快农村交通、邮电通信业发展,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消费环境,建立适应农村发展、农民生活需要的多层次服务体系。适应生产经营活动变化趋势,有序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和信用担保服务。强化行业自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逐步形成客观、公正执业和管理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第七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经济发展后

50、劲第一节 加强交通建设新建抚州至吉安高速公路,结束乐安交通无高速的历史,彻底改善乐安交通区位条件;加快宋水线、厚莲线改造,不断提高现有省道、县道、乡道公路等级,全县16个乡(镇、场)基本实现通二级以上公路;加快修通市、县、乡区间的断头路,进一步完善县内“两纵三横两圈”的干线交通网络,形成通行便捷的县乡村交通体系。“两纵”,即:新干戴坊都咀垇、丰城乐安宁都(宋水线);“三横”,即:抚吉高速公路、石塘乐安谷岗(厚莲线)、招携万崇遇元;“两圈”, 即:经湖溪、公溪、山砀、龚坊、戴坊、石塘至县城的北部区域环形通道和经石塘、牛田、万崇、湖坪、招携、望仙、南村至县城的南部区域环形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抓

51、好村组公路硬化改造,新建村组水泥公路600公里;加大现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完成各类危桥改造79座;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建设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新建县城长途汽车站和部分乡镇客运站,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村村建有候车亭。第二节 加强水利建设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继续完善我县县城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目标,加快圩堤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展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灌渠建设,使其发挥防洪及灌溉、供水、抗旱等作用。同时,加强气象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地震监测,努力提升防灾减

52、灾能力。至2015年,主要河流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即县城防洪工程20年一遇,千亩以上堤防10年一遇。现有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消除病险水库隐患。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造地增粮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国家粮食增产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建设,加大灌区建设与改造力度,完善水利灌排设施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水质不达标和用水不方便的问题,至2015年,逐步解决全县1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主产区农业丰收和重点区域生态用水安全为主要目标,立足现有水源条件,充分挖掘节水和

53、供水潜力,合理配置“三生”用水,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起点,加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节水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开发小水电,积极开展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切实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监测网络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平方公里,实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面积100 平方公里。第三节 加

54、强能源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合理、先进适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原则,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使农村电网得到全面改造,新建和升级改造110KV变电站5个、35KV变电站8个,有效解决乐安电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工农业生产设施用电得到解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供电网络。同时,积极鼓励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第四节 加强信息通信建设推进以“数字乐安”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传输网络。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资源集成共享能力;加快建设通信网络和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

55、实现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加快推进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体系,加强工业信息化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八章 抓好扶贫移民开发 加快小康社会建设 统筹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明晰思路,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把以解决温饱生存问题为主的工作目标转移到以稳定解决温饱与实现脱贫致富并重为主,把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作为新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战略目标。到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0%以上。第一节 整合资源扶贫紧紧抓住乐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县的大好机遇,发挥融入海西经

56、济区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利优势,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良好时期,加大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力度,争取国家和上级对乐安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挂点帮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和移民开发,努力构建专项帮扶计划推动、强农惠农政策覆盖、社会各界力量支持的 “大扶贫”工作新格局。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针对不同贫困人口需求和致贫因素,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第二节 夯实基础扶贫紧扣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移民安置区工作主战场,以整村推进为抓手,使公路、水利、学校、

57、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得到根本性改善,基本上实现“五通、四有、三普及”。抓住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有利契机,认真实施好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实现民族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同时,加大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移民搬迁扶贫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生活环境,到2015年搬迁安置移民1万人以上,兴建移民新村50个以上。第三节 实施产业扶贫根据我县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各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油茶、毛竹、烟叶、大棚蔬菜等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

58、(镇)一业的产业新格局,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产业帮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第四节 强化科技扶贫在贫困群众中大力开展自强自立思想教育,树立决战贫困改善环境的勇气和信心。同时,搞好农村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到村村有科技带头人,户户有技术明白人。通过实施智力扶贫,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治贫兴县进程。第九章 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定不移地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实施大开放的主战略,策应“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形成“跟进沿海,接轨抚昌,开放带动,提速自强”的开放型经济格局。第一节 积极做好对接文章加强在体制机制上的对接。加快制度创新,理顺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真正实现与南昌、长珠闽的对接和互动。加强在人才发展上的对接。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超前的发展思维、先进理念和成功实践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引进一批先进的管理人才。加强在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