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_第1页
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_第2页
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_第3页
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_第4页
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生产重在预防摘要:分析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其产生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管理层最大效力;从生产设计的源头做好“六个先”和“三同时”的工作,切实抓好预防工作。上述三个方面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三重防护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六个先”和“三同时”贯穿始终,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就能够减少甚至彻底切断危险因素的产生,保证安全生产。关键字: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心理意识、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法、ESD、三同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便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2、,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日程上,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基本方针,是安全生产法的灵魂。可见,安全生产,重在预防。1、分析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美国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交通事故中单纯人的因素占57%,人与环境因素的合成占3%,这一数据表明,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

3、为。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明确认定: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纵观我们化工企业,有哪起事故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呢?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又是人的心理反应。因此,事故与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都会在行动中体现。如果每个人都以正常的心理,在主观意识和思想上重视安全,熟悉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明确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危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六大禁令,坚持日常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是杜绝事故的发生。1.2、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分析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1)、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原

4、因。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的,大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例如,2003年5月16日某厂的事故,按操作规程要求:需要停机处理丝束一名员工抱有侥幸心理,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结果因违章造成终身致残。在现场作业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不使用专用工具,就近随意取物代替,该办理工作票的,觉得只是简单的停表检查,就不用办理了,等等。抱着这种心理意识工作的,危险性很大。(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这种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明知安全工作的重要,但时间

5、久了,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3)、惰性心理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为了贪图安逸,而忽视了安全。对现场操作中的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巡检中,听、摸、闻、比、看不认真,纯粹是“走过场,挂牌子”,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4)、逞能心理和从众心理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客观规律,不讲科学态度,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还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者看见别人那样做,明知不对,自己偏要照着做。例如,在防爆区打手机,安全帽不系带就随意穿行于装置区等等,这种心理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5)、逆反心理这种心理

6、常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主要危险,我就不信,逆风而行。例如,看见检查人员来了,马上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人员一走,马上原形毕露。(6)、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这种人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这两者都会严重影响工作中的注意力和规章制度的执行。1.3、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素:(1)、受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高、技术装备精、劳动组织和环境舒适、员工待遇好就会使员工对本岗位产生兴趣和热情,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信心,工作起来就舒心从而增加安全责任感,这对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

7、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2)、受企业效益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好、管理好,员工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就能促使员工自觉珍惜本岗位的工作,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可信度和使命感。(3)、受习惯因素的影响工作中的传统习惯,集体内工作气氛对员工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小的集体内往往容易形成一些不成文的固有习惯,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从众心理,这是人们适应群体生活的一种本能反应。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不安全行为极易被效仿。(4)、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劳动工具不断改进,使得生产不断向自动化的方向前进,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给

8、那些怀有惰性心理的员工创造了机会,有些员工在工作中因嫌麻烦、怕费事,就会省去一些必要的操作和不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从而引发事故。1.4、控制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及时对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能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三违”事故的发生。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1)、从安全意识和个人修养上加强员工的心理诱导。坚持不懈的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化学危险品知识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的教育;以及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教育、反事故预案的教育等。(2)、从职业道德事业心和前途上进

9、行心理诱导。对员工而言要做到四懂三会,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做到安全操作。用美好的愿望鼓舞员工,用良好的道德培养员工,用先进的机制激发员工,用前途的美景鼓励员工,用安全生产奖励嘉奖员工,使员工自觉的遵守纪律,积极敬业。(3)、在行为的准则上加以诱导、在健全的制度下进行约束。要求管理者最终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和HSE承诺书,并经常组织反事故演练和应急预演等。(4)、在工作行为上加以控制。加强检查考核,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日查、月查、季度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同时注意员工情绪在工作上的反应,及时纠正

10、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违规的不良习惯。2、刚柔并济抓挥管理,发挥管理层最高效力安全管理是一项事关企业全局的大事。公司安全要则对车间和机关两个管理层共提出了15项规定,以克服安全控制力不强,安全管理预见性不强的问题。但安全管理不能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必须双管齐下,即一方面要靠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严厉考核和奖罚,就是所谓的刚性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情感关怀进行各种思想和心理教育及训练,就是所谓的柔性管理。安全管理是由上至下的一种纵向深入和由外到内的一种递增强化。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生产经验活动的前沿阵地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因为班组成员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

11、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也最高,因此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就可能从源头上预防甚至切断事故的发生。2.1班组安全刚性管理的“四个硬”(1)安全意识要“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教育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2)执行制度要“硬”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抓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不讲私情。对违章违纪的员工要严格管理,严厉处罚。(3)考核制度要“硬”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对发现预防事故的员工要加以重奖,调度员工预防事故的主动性。(4)工作方法要“硬”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各种舆论一起上,上下齐动员,形式多样,花样翻新

12、,如: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演习以及对比教育和启发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2.2、“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1)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关键,人最重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无时无刻不贯穿着现代安全管理的始终。现代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保证吃饱穿暖物质要求,同时还要求企业对自己要有尊重、理解、信任,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主人。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要及时的进行情感投资,让员工从心里感受到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2)、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正确的安全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从正面激活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做

13、好安全。如举行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运动会、安全演讲等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参与热情。对发现安全重大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员工要进行重奖,以调动员工认真巡检,主动安全的积极性。(3)、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在企业中,要强化安全意识,克服“安全疲劳”,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行动。企业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将给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良好安全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行。即不能对之小看,方法简单,行动草率,这样,员工的安全意识很难提高;也不能求全责备,过分加压,这样也会如弹簧受压过重而失去弹性,进而使员工失去抓好安全生产的

14、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意识,然后再不断的巩固和提高,从根本上安全意识的各种“隐患”。3、从生产设计的源头入手,做好“六个先”的预防工作3.1、安全意识在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全生产已不再是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个别问题,而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安全生产法把宣传、普及安全意识作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任务,只有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普遍的和高度的重视,极大的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使安全生产变为每个公民的自

15、觉行为,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3.2、安全投入在先生产经营单位要具备法定的恶安全生产条件,必须有相应的资金保障,安全投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救命钱”、是必备的安全保障条件之一。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重效益轻投入,其安全生产投入较少甚至欠账,因而导致技术装备陈旧落后,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维护,这就必然使许多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抗灾能力下降,引发事故。要预防事故,就必须有足够的、有效的安全投入。不依法保障安全投入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3、安全责任在先针对当前存在的安全责任不明确、全责分离的问题,安全生产法在

16、明确赋予政府、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各自的职权、权利的同时设定其安全职责,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必要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为了增强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感,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在安全生产法的第五、第八、第九、第十七条分别对相应部门和负责人的安全责任、管理职责及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详见安全生产法。3.4、建章立制在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产经营单位及安全的工艺、设施设备、材料和环节错综复杂,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

17、施,才能保证安全。预防为主需要通过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并落实各种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来实现。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废弛,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势必埋下不安全的因素和事故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章立制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3.5、隐患预防在先预防为主,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无数案例证明,绝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属于责任事故。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事故发生前都有不安全隐患,如果事故防范措施周密,从业人员尽职尽责,管理到位,都能够是隐患得到及时消除,避免和减少事故。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够减轻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所以,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

18、重。3.6、监督执法在先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关口必须前移,放在事前、事中监管上。尤其是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的监管力度一定要加大,依照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把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或者不安全因素多、事故隐患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排除在“安全准入门槛”之外。从源头切除事故隐患的诞生,保证安全生产。4、总结我们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生产的缺陷问题,但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从以上的生产设计、安全管理和员工意识这三个方面入手,将防范意识、规章制度、“三同时”贯穿始终,落到实处,持之以恒的话,我们就不会用亡羊再去补牢这样沉痛的代价来吸取教训。如果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