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弘虚拟机器人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李振弘虚拟机器人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李振弘虚拟机器人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李振弘虚拟机器人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李振弘虚拟机器人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宝山区少科站学生科技兴趣培训教案集编写者:李振弘2014年2月装订虚拟机器人教案集目录第一单元 虚拟机器人走迷宫- 3 -第一课 虚拟机器人的搭建- 4 -第二课 分支结构- 6 -第三课 红外传感器知多少- 8 -第四课 循环结构- 10 -第五课 机器人巡逻- 12 -第六课 机器人碰碰车- 14 -第七课 虚拟机器人走迷宫- 16 -第八课 神奇的指南针- 18 -第二单元 虚拟机器人走轨迹- 20 -第一课 虚拟机器人走直线- 21 -第二课 虚拟机器人走曲线- 23 -第三课 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 25 -第四课 虚拟机器人走轨迹-迷宫- 27 -第三单元 虚拟机器人灭火- 29

2、-第一课 机器人消防员- 30 -第二课 虚拟机器人沿轨迹线灭火- 32 -第三课 虚拟机器人迷宫灭火- 34 -第四单元 实体机器人走迷宫- 36 -第一课 认识实体机器人- 37 -第二课 实体机器人热身运动- 39 -第三课 实体机器人避障- 41 -第四课 实体机器人巡逻- 43 -第五课 实体机器人碰碰车- 45 -第六课 实体机器人走简单迷宫路径- 47 -第七课 实体机器人走复杂迷宫路径- 49 -第八课 会唱歌的实体机器人- 51 -第一单元 虚拟机器人走迷宫一、教学背景:开展虚拟机器人课程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多项综合能力。实体智能机器人既要学生学

3、习程序编译,又要学习实体机器人的搭建,初次接触实体智能机器人的学生就感到入门难,同时实体智能机器人有很高的设备维护费用,使这个活动的投入经费高。虚拟机器人只要学生学习程序编译,降低了初学的难度,也不存在设备维护问题,经费的投入也大大降低。当学生完成了虚拟机器人的学习后,再将他们编译的程序输入相应的实体演示机器人中,让机器人完成和虚拟环境中一样的任务,进一步的增加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了解和兴趣,使得广大爱好机器人活动的青少年都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互相学习、竞争和交流。二、课程标准: 纳英特虚拟机器人课程为学生兴趣课,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及教才。学生上课使用校本课程。上课形式为兴趣班或社团课程。三、单元

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红外避障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和指南针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2、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3、掌握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4、能描述左右手法则。5、能描述机器人完成迷宫任务的主要步骤。 6、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完成一个走迷宫的虚拟机器人及程序。(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的各项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智能机器人打下良好基础。四、单元教学重点:1、虚拟环境中红外传感器的设置及调试。2、根据虚拟环

5、境中的场地判断该用那种方法完成迷宫任务。五、单元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任务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2、根据实际任务,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3、提高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投影仪七、教学对象:小学、中学生八、教学时长: 八节课(每一小时一节)第一课 虚拟机器人的搭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 2、熟练掌握机器人仿真软件的运用,搭建出一个机器人。 3、能根据实际要求,初步编写出一个机器人行动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的搭建。

6、 2、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顺序结构的图形化编程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 1、搭建出虚拟机器人。 2、根据任务要求,编写出合理的程序流程图。三、教学难点:1、在仿真平台中,将自己的机器人与程序设计有机结合,完成任务。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教学时长: 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投影播放一段机器人活动的画面,引入课题:虚拟机器人的搭建。2、向学生阐述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虚拟机器人3、向学生介绍本节课主要完成的内容:虚拟机器人的

7、搭建及基本运动。1、观看录像,听教师讲解。10分钟新任务探究1、教师演示虚拟机器人的搭建,讲解其中的要点:1.1、注意马达的安装方向。1.2、注意马达的端口号,左零右一。2、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先搭建成功的同学做小老师帮助没有成功的同学1、学生听讲2、学生操作15分钟程序设计1、教师演示图形化编程的方法:1.1、拖动相关模块到指定位置。1.2、设置相关参数。2、学生按相关方法编程,根据任务编程。1、学生听讲2、学生操作15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谁的完成任务速度最快。2、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

8、上比赛。3、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4、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15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二课 分支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会画IF语句的流程图。3、学会用IF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二、教学重点: 1、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

9、能力。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教学时长: 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出示两条英文语句,请学生朗读并翻译:1.1、If you fell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 1.2、If you fell happy then you will say smile else you will sad.这是英文中用IF来描述根据条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的例子,而在虚拟机器人程序设计中我们能否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语句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算法结构中的分支结构。1、学生朗读并翻

10、译5分钟新任务探究1、以建立好的程序作为实例:程序运行时,屏幕首先出示“Do you fell happy?”当从键盘输入“y”,则计算机表示“幸福”,输入其他,则表示“不幸福”。当其感受到幸福就在图像框中出示一张笑脸的图片,否则就出示一张苦脸的图片。让学生知道这就是最基本的分支结构。2、要求学生按这一思路,构筑算法,画流程图。学生按自已的独特感受,自已尝试解决。3、归纳结论IF语句的格:1.1、If 条件 then 语句。功能是:当条件成立时,则执行语句,条件不成立,则直接执行下一条语句。画出正确流程图。1.2、: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功能是:当条件成立时,则执行语句

11、1,否则执行语句2。1、学生听讲2、学生尝试解决3、学生听讲20分钟巩固新知1、练习一:一个小球,不停地向上方滚动,可到顶端后就再也看不见了,此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运用IF语句实现小球不停地上下滚动。2、练习二: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输出三角形的面积。此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分如输入的三个数值无法构成三角形,则应该显示“不能构成三角形”。该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1、学生分组练习20分钟教师总结1、找各个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自己小组的答案。2、教师点评,画出最正确的流程图。3、教师总结1、学生代表发言2、学生听讲1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三课 红外传感器知多少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红外避

12、障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2、能描述分支结构这一算法的主要特征。 3、根据任务要求,运用分支结构算法编写出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避障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分支结构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虚拟环境中红外传感器的设置。三、教学难点:1、对分支结构的理解与运用。2、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

13、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要求学生在仿真软件上打开上一节课已经完成的一个机器人行走的任务,并描述完成任务的主要步骤。3、提出新的任务要求:让虚拟机器人从启始位置出发向前走,遇到障碍物,自动停止。4、下发新任务地图。要求学生分析回答完成新任务所需的条件。1、观看教师演示2、打开仿真软件上的场地并描述完成任务的主要步骤。3、思考完成新任务所需的条件,并回答教师提问。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算法结构结合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

14、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15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新的避障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谁最快的到达终点。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

15、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10分钟八、教后总结:第四课 循环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2、理解WHILE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3、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4、能用WHILE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WHILE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 的学习态。二、教学重点: 1、掌握WHILE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运用WHILE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16、) 及客户端、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教学时长: 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要求学生写出求1+2+3+100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10分钟新知探究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2)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计算机中累加器的工作原理,借助形象直观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说明的作用

17、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赋值号“”右边的变量“”表示前一步累加所得的和,赋值号“=”左边的“”表示该步累加所得的和,含义不同。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3)初始化变量,设置循环终止条件由的初始值为0,的值由1增加到100,可以初始化循环变量和设置循环终止条件。2、循环结构的概念: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1、学生听讲2、学生讨论25分钟新知巩固1、图(1),图(2),图(3),图(4)是为计算而绘制的程序框图。根据程序框图回答

18、下面的问题:其中正确的程序框图有哪几个?错误的要指出错在哪里。错误的程序框图中,按该程序框图所蕴含的算法,能执行到底吗?若能执行到底,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什么?根据上面的回答总结出应用循环结构编制程序框图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图形在PPT上投影)1、学生回答教师提问15分钟教师总结1、强调循环结构的逻辑。2、明确分支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联系。1、学生听讲10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五课 机器人巡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循环结构这一算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任务要求,运用循环结构算法编写出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

19、虚拟机器人巡逻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循环结构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虚拟环境中红外传感器的设置。三、教学难点:1、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与运用。2、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要求学生描述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3、提出

20、新的任务要求:机器人沿着宝塔的墙逆时针旋转。4、下发机器人巡逻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描述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3、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算法结构结合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20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新的巡逻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最快的到达终点。3

21、、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六课 机器人碰碰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碰撞感应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2、根据任务要求,运用循环结构算法编写出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碰碰车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循环结构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

22、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碰撞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虚拟环境中碰撞感应器的设置。三、教学难点:1、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与运用。2、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机器人从起点出发,碰到前方障碍物后退,直到碰到后端障碍物再前进。3、下发碰碰车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

23、究1、详细介绍的碰撞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算法结构结合碰撞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20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新的碰碰车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谁能避开最多的障碍。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

24、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七课 虚拟机器人走迷宫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机器人完成迷宫任务的主要步骤。2、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搭建出一个走迷宫的机器人。3、能编写出完成迷宫任务的程序。4、能描述左手法则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走的任务。(三)情感态度价值:1、培养学生对虚拟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赛能力和信心。二、教学重点:1、走迷宫中的左手法则。三、教学难

25、点:1、在仿真平台中,能够根据任务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要求学生描述完成机器人巡逻任务的主要步骤。3、提出新的任务要求:让虚拟机器人从启始位置出发向前走,进入迷宫,再最短的时间内从起点到达终点。4、下发迷宫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回答教师提问。3、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机器人走迷宫的左手法则。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左手法则原理结合分支和循环算

26、法结构和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20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新的迷宫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

27、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八课 神奇的指南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指南针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2、能描述右手法则的主要内容。2、能描述机器人指南针传感器完成迷宫任务的主要步骤。3、能编写出完成迷宫任务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走的任务。(三)情感态度价值:1、培养学生对虚拟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赛能力和信心。二、教学重点:1、指南针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1、机器人旋转角度的设定。2、在仿真平台中,能够根据任务调节机

28、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要求学生描述完成机器人走迷宫任务的主要步骤。3、要求学生描述左手法则的内容。4、提出新的任务要求:让虚拟机器人从启始位置出发向前走,进入迷宫,再最短的时间内从起点到达终点。5、下发迷宫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回答教师提问。3、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要求学生尝试根据左手法则推导出右手法则。请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

29、右手法则原理结合分支和循环算法结构和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推导并回答教师提问。2、学生听教师总结,尝试完成任务。10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的指南针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介绍角度的概念(小学生)3、要求学生运用新学指南针的使用方法结合分支和循环算法结构和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成刚才用右手法则已经完成过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

30、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15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新的迷宫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二单元 虚拟机器人走轨迹一、教学背景:开展虚拟机器人课程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多项综合能力。实体智能机器人既要学生学习程序编译,又要

31、学习实体机器人的搭建,初次接触实体智能机器人的学生就感到入门难,同时实体智能机器人有很高的设备维护费用,使这个活动的投入经费高。虚拟机器人只要学生学习程序编译,降低了初学的难度,也不存在设备维护问题,经费的投入也大大降低。当学生完成了虚拟机器人的学习后,再将他们编译的程序输入相应的实体演示机器人中,让机器人完成和虚拟环境中一样的任务,进一步的增加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了解和兴趣,使得广大爱好机器人活动的青少年都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互相学习、竞争和交流。二、课程标准: 纳英特虚拟机器人课程为学生兴趣课,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及教才。学生上课使用校本课程。上课形式为兴趣班或社团课程。三、单元教学目标(一)知

32、识与技能:1、能描述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完成一个走直线的任务。 3、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完成一个走曲线的任务。 4、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完成一个走十字路口的任务。 5、能结合虚拟机器人走迷宫的方法完成轨迹-迷宫的综合任务。(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的各项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走轨迹的各种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智能机器人打下良好基础。四、单元教学重点:1、虚拟环境中灰度传感器的设置及调试。2、各种不同轨迹线的程序设计方

33、法。五、单元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任务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2、根据实际任务,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3、提高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投影仪七、教学对象:小学、中学生八、教学时长: 四节课(每一小时一节课)第一课 虚拟机器人走直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灰度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2、根据任务要求,编写出虚拟机器人走直线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虚拟机器人走直

34、线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虚拟环境中灰度传感器的设置。三、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机器人在轨迹线内往返运动。3、下发虚拟机器人轨迹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的灰度

35、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灰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20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虚拟机器人走直线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最快的到达终点。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

36、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二课 虚拟机器人走曲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利用灰度传感器进行带弧度转弯的方法 2、根据任务要求,编写出虚拟机器人走曲线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走曲线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虚拟机器人走曲线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虚拟机器人走曲线的方法。2、虚拟环境中灰度传感器的设置。三、

37、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机器人沿带弧度的曲线前进。3、下发虚拟机器人轨迹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利用灰度传感器进行带弧度转弯的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灰度传感器进行带弧度转弯的方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

38、。20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虚拟机器人走曲线的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最快的到达终点。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三课 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

39、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利用灰度传感器在十字路口转弯的方法 2、根据任务要求,编写出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的方法。2、虚拟环境中灰度传感器的设置。三、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

40、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机器人到达十字路口后向指定方向前进。3、下发虚拟机器人轨迹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利用灰度传感器在十字路口转弯的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灰度传感器在十字路口转弯的方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20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

41、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的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最快的到达终点。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四课 虚拟机器人走轨迹-迷宫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子程序的建立方法。 2、能利用灰度传感器在轨迹和迷宫场景的结合处实现程序转换。

42、3、根据任务要求,编写出虚拟机器人走轨迹-迷宫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走轨迹-迷宫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虚拟机器人走轨迹-迷宫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子程序的建立方法。三、教学难点:1、利用灰度传感器在轨迹和迷宫场景的结合处实现程序转换。2、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

43、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要求学生描述虚拟机器人走轨迹线的几种方法。3、要求学生描述虚拟机器人用指南针和红外避障传感器走迷宫的方法。4、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机器人沿轨迹线前进,进入迷宫场地,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5、下发虚拟机器人轨迹-迷宫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3、思考完成新任的方法。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子程序建立的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灰子程序建立的方法分别建立走轨迹及走迷宫两个独立的子程序。3、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15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

44、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利用灰度传感器在轨迹和迷宫场景的结合处实现程序转换地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程序转换地方法将走轨迹及走迷宫两个独立的子程序连接到主程序。3、学生尝试调整参数,完全完成轨迹-迷宫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15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新的虚拟机器人走轨迹和迷宫的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最快的到达终点。3、冠军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对抗。2、学生总

45、结发言。15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5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三单元 虚拟机器人灭火一、教学背景:开展虚拟机器人课程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多项综合能力。实体智能机器人既要学生学习程序编译,又要学习实体机器人的搭建,初次接触实体智能机器人的学生就感到入门难,同时实体智能机器人有很高的设备维护费用,使这个活动的投入经费高。虚拟机器人只要学生学习程序编译,降低了初学的难度,也不存在设备维护问题,经费的投入也大大降低。当学生完成了虚拟机器人的学习后,再将他们编译的程序输入相应的实体演示机器人中,让机器人完成和虚拟环境中一样的任务,进一步的增加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了解和兴趣

46、,使得广大爱好机器人活动的青少年都能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互相学习、竞争和交流。二、课程标准: 纳英特虚拟机器人课程为学生兴趣课,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及教才。学生上课使用校本课程。上课形式为兴趣班或社团课程。三、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火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完成一个走直线灭火的任务。 3、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完成一个沿轨迹线灭火的任务。 4、熟练运用机器人仿真软件,完成一个在迷宫中灭火的任务。(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的各项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不同灭火任务的各种图形化编程的

47、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智能机器人打下良好基础。四、单元教学重点:1、虚拟环境中火焰传感器的设置及调试。2、各种不同灭火任务的程序设计方法。五、单元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任务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2、根据实际任务,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3、提高学生运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投影仪七、教学对象:小学、中学生八、教学时长: 三节课(每一小时一节课)第一课 机器人消防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火焰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3、根据任务要求,编写

48、出虚拟机器人走直线灭火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走直线灭火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虚拟机器人走直线灭火的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火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虚拟环境中火焰传感器的设置。三、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

49、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出新的任务要求:让虚拟机器人从启始位置出发向前走,遇到火焰自动停止并吹灭火焰。3、下发灭火任务地图。1、观看教师演示2、思考完成新任务所需的条件。 5分钟新任务探究1、详细介绍火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火焰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尝试完成刚才的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1、学生听讲并尝试完成任务。15分钟学生演示1、教师要求一位完成了的学生演示他的程序并对自己设计程序的思路做说明,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和总结。1、学生观看同学的演示,听教师讲解。10分钟竞赛对抗1、教师下发新的灭火场景地图。要求学生尝试完成。2

50、、教师收集学生编译的程序,放在同一平台上测试,看谁最快的到达终点。3、将班级学生分成四至五组讨论刚才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找到最佳方法,再一次在测试平台上比赛。4、将学生分成二至三组,再次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决赛。5、冠军组学生代表总结经验。1、学生分组对抗。2、学生总结发言。20分钟教师总结总结发言1、学生听讲10分钟八、教后总结:第二课 虚拟机器人沿轨迹线灭火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利用火焰传感器找到火焰的方法 2、根据任务要求,编写出虚拟机器人沿轨迹线灭火的程序。(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会调整参数。 2、用互动合作的方法来完成虚拟机器人

51、沿轨迹灭火的任务。 3、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虚拟机器人沿轨迹灭火图形化编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教学重点:1、虚拟机器人用火焰传感器查找到火源的方法。2、将灰度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结合使用。三、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器人及其程序中的参数。四、教学准备:NST3D仿真平台(机房版) 及客户端 投影仪五、教学对象:小学、中学学生六 、教学时长:1小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时长备注导入1、演示并讲解本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出新的任务要求:机器人沿轨迹线前进,到达十字路口然后判断火焰在那一侧,向火焰所在位置前进将火吹灭。3、下发虚拟机器人沿轨迹灭火任务地图。4、要求学生描述虚拟机器人走十字路口的方法。1、观看教师演示2、思考完成新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