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考试总结--终极奢华版_第1页
传染病考试总结--终极奢华版_第2页
传染病考试总结--终极奢华版_第3页
传染病考试总结--终极奢华版_第4页
传染病考试总结--终极奢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掌握5种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IgM在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但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随后出现,并持续较长时期;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 IgE则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原虫和蠕虫。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1熟练掌握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2熟练掌握传染源、传染期、传播途径的定义。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染期:是指病人或感染者有能力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一段时间。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3.掌握感染、隐性感染、重

2、复感染 、重叠感染、特异性免疫、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特异性免疫: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3、人工被动免疫:是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剂注入人体,使抗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 4掌握传染源包括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5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的途径 母婴传播属于垂直传播、其他途径传播属于水平传播 第四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熟练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熟练掌握流行、大流行、暴发的定义 流行:若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称为暴发流行。 3熟练掌握潜伏期、复发、再燃的定

4、义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 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1掌握传染病的诊断要综合分析的三个资料,即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资料。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1掌握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

5、疗并重的原则。 2掌握传染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包括隔离、消毒、护理和心理治疗病原治疗:是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措施,具有抑杀病原体的作用,达到根治和控制传染源的目的,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化学治疗制剂、血清免疫制剂等。对症治疗:不但有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而且可通过调整患者各系统的功能,可达到减少机体消耗、保护重要器官、使损伤降至最低的目的康复治疗中医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1熟练掌握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 甲类:鼠疫霍乱 城镇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6、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城镇要求发现后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小时;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要求发现后24小时内上报 2掌握消毒的定义 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以及传播媒介。 第三章 病毒感染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 甲、乙、丙、丁、戊 2熟练掌握HBV的三对抗原抗体系统 HB

7、sAg与抗HBs HBsAg本身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 HBcAg与抗HBc 抗HBc IgM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HBeAg与抗HBe 3掌握各型肝炎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甲肝:HAV IgM 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乙肝: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 丙肝: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 丁肝:HDV DNA 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 戊肝:抗HEV IgM阳性时近期HEV感染的标志 4掌握各型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甲肝: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

8、:粪口途径 乙肝: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丙肝: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 丁肝:类似乙肝 戊肝:类似甲肝 5熟练掌握HBsAg携带者、胆酶分离、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的定义 HBsAg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已感染乙肝病毒,并可将病毒排出体外。 胆酶分离:通常是指在肝炎发展工程中,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进行性下降,因此出现上升,同时转氨酶由于已经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水平,从而进行性耗竭,因此出现ALT下降,转氨酶不高的现象。 肝肾综合征: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内毒

9、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肾缺血、前列腺素E2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降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称为肝肾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盘状肺不张、胸腔积液和低氧血症等改变,统称为肝肺综合征。 6掌握肝炎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正常值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血清酶测定血清蛋白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血糖血浆胆固醇补体胆汁酸 甲胎蛋白、肝纤维化指标 7熟练掌握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10、: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其他病毒所致的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及妊娠急性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原则: 充足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药物。 8掌握肝炎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四节:流行性感冒 1、掌握流感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流感:起病急,前驱期即出现乏力,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不适。 轻型流感:急性起病,轻或中度发热,全身及呼吸道症状轻,23天内自愈。 肺炎型流感:病初类似典型流感病人,1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衰

11、竭。 2、掌握流感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离子通道M2阻滞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3、 熟悉流感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六节:麻疹 1、掌握临床表现:突出麻疹面貌及各期表现的特点。 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为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此期主要为上呼吸道炎症及眼结合膜炎所致的卡他症状。在病程23天,约90%以上病人口腔出现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具诊断价值。 出疹期:病程第34天时发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此时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3天

12、遍及全身。 恢复期:皮疹达高峰后,常于12天内迅速好转,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随之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症,12周后消失。 2、掌握并发症。 喉炎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3、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当地有麻疹流行,病人有麻疹接触史,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药物疹 4、掌握治疗: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的注意事项,重点介绍支气管肺炎的处理方法。 一般治疗:病人应单间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直至体温正常或至少出疹后5天,有合并症延长至10天; 对症治疗:高热可酌用小剂量解热药物或头部冷敷;咳嗽可用祛痰镇咳药;剧咳和烦躁不安可用少量

13、镇静药;体弱病重患儿可早期注射丙种球蛋白;必要时给氧,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电解质平衡。 对于支气管肺炎,主要为抗菌治疗,参考痰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5、熟悉实验室检查:突出查多核巨细胞、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IgM检测。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1、掌握临床表现,注意多脏器的损害。 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 2、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有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结合流行情况和发病前23周有接触史,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来确诊。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其他病毒性腮腺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 3、熟悉实验室

14、检查:突出血、尿淀粉酶检查的临床意义。 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 4、熟悉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颅内高压处理预防睾丸炎 第九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1、掌握典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五期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2、掌握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象及尿常规的特点、血液 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血象及尿常规特点 WBC升高,异形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尿。 血液生化检查 BUN 升高 凝血功能检查 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免疫学检查 IgM 近期感染 IgG 既往感染 3、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5、: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发热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性胃肠炎和菌痢等鉴别; 休克期应与其他感染性休克鉴别; 少尿期应与急性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出血明显者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原因所致DIC鉴别; 以ARDS为主要表现者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者鉴别; 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应与外科急腹症相鉴别。 4、掌握总的治疗原则及各期的治疗原则以及具体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发热期: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 低血压休克期

16、:治疗原则: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 少尿期:治疗原则: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多尿期:移行期和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多尿后期主要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 恢复期: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院后应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和垂体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治疗。 5、熟悉并发症:以腔道出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肺水肿、继发感染、自发性肾破裂,心肌及肝损害。 第十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1、掌握临床表现及乙脑的临床类型。 临床表现: 初期:为病初的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上升至3940,伴有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此期

17、易误认为上呼吸道感染; 极期:病程的第410天,除初期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包括: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衰竭 恢复期:患者提问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日趋好转,一般患者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型患者需16个月才能逐渐恢复。 后遗症期:约5%20%的重型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经积极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 2、掌握脑脊液常规、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少数可高 达1000&#

18、215;106/L以上。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则淋巴细胞增多。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补体结合试验 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血凝抑制试验 可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3、掌握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 严格的季节性(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特点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检查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血清学检查,尤其是特异性IgM抗体测定可助确诊 鉴别诊断: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其他病毒性脑炎 4、掌握针对乙脑三大危险症

19、状的处理方法。 高热 应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使肛温保持在38左右。 抽搐 应去除病因及镇静解痉 呼吸衰竭 应根据引起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5、熟悉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第十四节:狂犬病 1、掌握狂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前驱期: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具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约发生于80%的病例。本期持续24d。 兴奋期:表现为极度兴奋、极度恐怖、恐水、怕风。 麻痹期: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

20、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诊断:依据有被狂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等鉴别。 2、掌握预防:伤口的处理及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以及注射方法。 伤口处理:应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彻底冲洗后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预防接种 免疫接种:我国主要采用地鼠肾细胞疫苗,暴露前预防:接种3次,每次2ml,肌

21、内注射,与0、7、21日进行;13年加强注射一次。暴露后预防:接种5次,每次2ml,肌内注射,于0、3、7、14和30日完成,如严重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与当日至6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 免疫球蛋白注射 以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为佳 第十五节:艾滋病 1、掌握流行病学,突出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2、掌握临床表现,配合艾滋病患者的图片进行讲解。 急性期: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

22、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无症状期 艾滋病期: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3、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诊断HIV/AIDS必须是经确认试验证实HIV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原发性CD4+淋巴细胞减少症、继发性CD4+细胞减少 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免疫治疗治疗并发症 4、熟悉实验室检查、预防措施。 第五章: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 1、掌握临床表现:讲透

23、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讲透伤寒复发及再燃产生机理及预防出现的方法。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 初期:为病程的第1周。起病缓慢,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发热前可伴有畏寒,寒战少见;热度呈阶梯形上升,在37天后逐步到达高峰,可达3940。 极期:持续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笑话系统症状肝脾大 缓解期 恢复期 再燃: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d后退热,称为再燃。 复发:大约10%20%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有效和足量的抗菌药物治疗科减少或杜绝再燃。 2、掌握伤寒的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象中E的变化的临床意义、培养中三个确诊伤

24、寒的指标和三个考虑的指标的临床意义,肥达氏反应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病情恢复后逐渐回升到正常,复发时再度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诊断和评估病情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细菌学检查: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骨髓培养: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稍高,可达80%95%分辨培养: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最高,可达75%。 肥达试验:其原理是采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五种,采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 集效价。 意义: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周起出现阳性,第3周阳性率大约50%

25、,第45周可上升至80%,痊愈后阳性可持续几个月。 3、掌握伤寒的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并发症:肠出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肠穿孔,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其他并发症:包括胆囊炎、骨髓炎、肾盂肾炎、脑膜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 诊断: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依据 鉴别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疟疾、格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4、掌握治疗方法,尤其要强调高热、便秘、腹胀的处理方法,强调抗菌药物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预防复发及再燃的出现。 高热:进行物理降温,使用冰袋冷敷或25%30%乙醇四肢擦浴。 便秘:可使用生理盐水3

26、00500ml低压灌肠。无效时刻改用50%甘油60ml或液状石蜡100ml灌肠。 腹胀:饮食应减少豆奶、牛奶等易产气的食物。腹部使用松节油涂擦,或者肛管排气。 5、熟悉病理解剖:什么叫伤寒细胞,主要病变部位。 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 主要病变部位:回肠下段 第四节:霍乱 1、掌握临床表现:典型霍乱分三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恢复及反应期)。 吐泻期:腹泻:腹泻是发病的第一个症状,其特点为无发热,无里急后重感,多数不伴腹痛,排便后自觉轻快感。呕吐:一般发生在腹泻后,多为喷射状,少有恶心。 脱水期:可有脱水、肌肉痉挛、低血钾、尿毒症、酸中毒和循环衰竭等

27、表现。 恢复期或反应期:腹泻停止,脱水纠正后,症状逐渐消失,体温、脉搏、血压恢复正常。 2、掌握实验室检查:突出粪便悬滴检查及培养。 3、掌握诊断及疑似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诊断:有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霍乱。 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在霍乱疫区、流行期间内有典型的霍乱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者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疑似诊断:具有典型霍乱症状的首发病例,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患者有明确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他弧菌(非O1、非O139)感染、急性细

28、菌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相鉴别 并发症:急性肾衰竭、急性肺水肿 治疗:补液疗法、抗菌治疗、对症治疗 4、熟悉发病机制及病理:霍乱肠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预防 措施。 第六节:细菌性痢疾 1、掌握临床表现:讲透急性菌痢普通型的临床表现,难点是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慢性菌痢的发生原因及表现。 急性菌痢普通型的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便量少,有时为脓血便,此时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中毒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以27岁儿童为多见,成人偶有发生。

29、起病急骤,突起畏寒、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嗜睡、昏迷及抽搐,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临床以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为主,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或缺如。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慢性菌痢的发生原因:人体因素:如原有营养不良、胃肠道慢性疾病、肠道分泌性IgA减少导致的抵抗力下降或急性期未获有效治疗;细菌因素:如福氏致贺菌易致慢性感染;有些耐药性菌株感染也可引起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临床表现: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愈,时轻时重。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的表现,但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大便培养可检出

30、志贺菌,结肠镜检可发现黏膜炎症或溃疡等病变。 2、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通常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菌痢应与多种腹泻性疾病相鉴别,中毒性菌痢则应与夏秋季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病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相鉴别。 3、掌握治疗,突出病原治疗药物的选择及治疗疗程。 对于菌痢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大便培养的结果进行选择,避免无针对性的滥用,抗生素疗程一般为35天。 4、熟悉病理解剖:肠道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表现为急、慢性炎症;中毒型者突出病变为多脏器的微血管损害,熟悉并发症。 5、熟悉实验室检查,突出粪便常规及细菌学培养。 第十三节

3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普通型: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脑炎期、恢复期;暴发型:暴发型休克型、暴发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 诊断:疑似病例: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 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诊断病例:有流脑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伴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虽无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但在感染中毒性休克表现的同时伴有

32、迅速增多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确诊病例:在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加上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 鉴别诊断: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普通型:病原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一般对症治疗暴发型流脑的治疗休克型治疗:尽早应用抗菌药物、迅速纠正休克、DIC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脑膜脑炎型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防治脑水肿、脑疝、防治呼吸衰竭。 2、熟悉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率高。 3、熟悉发

33、病机制、病理解剖、血象、脑脊液改变。 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10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高在80%90%以上。 脑脊液检查:典型的脑膜脑炎期,压力增高,外观呈浑浊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至1000×106/L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 4、熟悉并发症、预防措施。 并发症:有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肢端坏死、眼病等,也可有瘫痪、癫痫和精神障碍等。 第十六节:败血症 1、掌握败血症的定义、抗菌治疗及药物选择。 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

34、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征。 常见败血症的病原治疗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社区获得革兰阳性菌败血症选用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或用头孢噻吩或头孢唑林B组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MRSA及MRSE败血症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可与利福平联合肠球菌败血症可选用氨苄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或万古霉素或氨苄西林与链阳菌素联合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菌败血症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头孢吡肟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选用头孢哌酮,或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环丙沙星或美罗培南不动杆菌败血症选用阿米卡星加头孢他啶,或氨苄西林/舒巴坦加妥布霉素,或头孢

35、哌酮/舒巴坦或多黏菌素,或氨基糖苷类与上 述药物联合。 厌氧菌败血症:可选用替硝唑或奥硝唑,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及亚胺培南。 真菌败血症: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净等。 2、掌握:突出败血症的主要表现,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特殊类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毒血症状、皮疹、关节损害、肝脾大、原发病灶、迁徙性病灶 常见败血症临床特点: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寒战、高热、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型;多形性皮疹、脓点常见,也可有脓疱疹。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病前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多有严重原发疾病,或伴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干预。 厌

36、氧菌败血症: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常高于38;约30%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或DIC;部分出现黄疸、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及转移性化脓病灶。 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与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相似,病情严重,可有寒战、发热、出汗、肝脾大等。 3、熟悉病原学:突出不同种类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不动杆菌属等。 厌氧菌:主要为脆弱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属。 真菌:白色念珠菌占绝大多数,热带念珠菌、毛霉菌等。 4、熟悉实验室检查:突出血常规及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血白细胞增高

37、,多为(103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明显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 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后作药物敏感试验指导选用抗菌药物。 5、熟悉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血培养和骨髓培养阳性时确诊败血症的依据。 鉴别诊断:Still's病、伤寒、粟粒性结核病、恶性组织细胞病 第七章:螺旋体感染 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 1、掌握临床表现:突出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的临床表现及危险性。 黄疸出血型:此型又称外耳病。于病程48天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出血和肾损害。 肺出血型:在早期感染中毒表现的基础上,与病程34天开始,病情加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出血。 2、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

38、。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易感者在最近28天内有接触疫水货接触病畜史 临床表现:急性发热、全身酸痛,腓肠肌疼痛与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并发有肺出血、黄疸、肾损害、脑膜脑炎,或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赫氏反应等。 实验室检查:特异性血清学检查或病原学检查阳性,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流感伤寒型需与上感、流感、伤寒、败血症等鉴别; 肺出血型应与肺结核咯血和大叶性肺炎鉴别; 黄疸出血型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溶血性贫血相鉴别; 脑膜脑炎型需与病毒性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 3、掌握治疗:突出病原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小剂量;强调郝克斯海默尔反

39、应产生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治疗:主张青霉素以小剂量肌内注射开始,首剂5万U,4小时后10万U,渐过渡到每次40万U。或者在应用青霉素的同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mg,以避免赫氏反应。 赫氏反应是一种青霉素治疗后加重反应,多在首剂青霉素后半小时至4小时发生,是因为大量钩体被青霉素杀灭后释放毒素所致,当青霉素剂量较大时,容易发生。 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症状加重,部分病人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 处理措施:尽快使用镇静剂,以及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 预防方法:用青霉素治疗钩体病时,宜首剂小剂量和分次给药。 4、熟悉发病机制及

40、病理变化及预防措施。 钩体病的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 第八章:原虫感染 第一节:阿米巴病 一、肠阿米巴病 1、掌握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治疗。 急性阿米巴痢疾:轻型: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便中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普通型:典型表现为黏液血便、呈果酱样,每日310余次,便量中等,粪质较多,有腥臭,伴有腹胀或轻中度腹痛,盲肠与升结肠部位轻度压痛。 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乏力、腹胀、腹泻,体检肠鸣音亢进、右下腹压痛较常见。 治疗:一般治疗、病原治疗:硝基咪唑类、二氯尼特。 2、熟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突出溃疡的特性。 典型的病变初期为细小、散在

41、的浅表糜烂,继而形成较多孤立而色泽较浅的小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边缘不整、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3、熟悉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询问发病前是否有不洁食物史或与慢性腹泻病人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每日拍暗红色果酱样大便310次,每次粪便量较多。腥臭味浓。 实验室检查:粪便中检测到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可确诊。 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血吸虫病、肠结核、直肠癌、结肠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二、肝阿米巴病 1、掌握临床表现及并 发症。 临床表现:起病大多缓慢,体温逐渐升高,热型以弛张热型居多,清晨体温较低,黄昏时体温最高,常夜间

42、热退而盗汗,可持续数月。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体重下降等。肝区疼痛为本病重要症状,当肝脓肿向肝脏顶部发展时,刺激右侧膈肌,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 并发症:脓肿穿破并发症,以向肺实质和胸腔穿破最为常见,向右胸腔溃破可致脓胸,肝脓肿向腹腔溃破可引起急性腹膜炎,向心包溃破可发生心包填塞和休克,是阿米巴肝脓肿的严重并发症。 2、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突出与细菌性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的鉴别。 诊断:发热尤其是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伴有右上腹痛和肝大伴压痛、局部叩痛,病前曾有腹泻或大便不规则史,必须考虑本病可能。 鉴别诊断:细菌性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胆囊炎、胆石症 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的鉴别

43、 鉴别要点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 既往史 败血症或腹腔感染史 慢性腹泻史 起病情况 急 相对较慢 全身症状 较重、毒血症明显 较轻、毒血症状少见 肝肿大 肿大不明显 表面光滑、压痛、质中 体重变化 不明显 下降较明显 超声检查 多个较小的液暗区 单个较大的液暗区 3、掌握治疗:抗阿米巴治疗的药物选择,肝穿刺引流,抗生素治疗等。 药物选择硝基咪唑类(甲硝唑首选)、氯喹 第二节:疟疾 1、掌握疟疾周期性发作的原理。间日疟春秀复发的原理。 疟疾发作是由红内期疟原虫裂殖体增殖破坏红细胞所致,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散入血流,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与原虫代谢产物一起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引起冷、发热、出汗的症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