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1 1 号线一期工程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监测施工监测 4 4 标标(1010 标火炬广场站石家庄东站区间)标火炬广场站石家庄东站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竖井及横通道施工监测方案施工监测方案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石家庄地铁 1 1 号线施工监测号线施工监测 4 4 标项目部标项目部20142014 年年 2 2 月月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1 1 号线一期工程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监测施工监测 4 4 标标(1 10 0标标火火炬炬广广场场 站站石家庄东站区间石家庄东站区间)竖竖井井及及横横通通道道施工监测方案施
2、工监测方案项目负责项目负责:方案编写:方案编写:方案审核方案审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石家庄地铁 1 1 号线施工监测号线施工监测 4 4 标项目部标项目部20142014 年年 2 2 月月目目 录录第第 1 1 章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4第第 2 2 章章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4第第 3 3 章章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5第第 4 4 章章 监测内容与工作内容监测内容与工作内容.64.14.1 主要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64.24.2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64.34.3 控制标准控制标准.74.44.4 控制网布置控制网布置.74.54.5 基准点联测基准
3、点联测.104.64.6 监测初始值测定及复核监测初始值测定及复核.104.74.7 主要监测方法主要监测方法.104.84.8 监测点保护与恢复措施监测点保护与恢复措施.18第第 5 5 章章 监测实施的组织方式监测实施的组织方式.195.35.3 仪器配置仪器配置.20第第 6 6 章章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21第第 7 7 章章 监测结果分析及信息反馈监测结果分析及信息反馈.257.17.1 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分析.257.27.2 信息处理与反馈信息处理与反馈.267.37.3 监测成果内容监测成果内容.297.47.4 警情管理警情管理.307.57.5 停测申请停测申请.3
4、57.67.6 提交资料提交资料.35第第 8 8 章章 应急处理应急处理.35第第 9 9 章章 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379.19.1 监测点埋设安全保证措施监测点埋设安全保证措施.379.29.2 现场量测安全保证措施现场量测安全保证措施.38附图:火石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图附图:火石区间竖井及横通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图.40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1 1 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监测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监测 4 4 标标(1 10 0标标火火炬炬广广场场 站站石石家家庄庄东东站站 区区间间)竖竖井井 及及横横通通道道 施施工工监监测测方方案案第第 1 1 章章 工程
5、概况工程概况(1)概况火炬广场站石家庄东站区间由火炬广场站始发,沿长江大道向东敷设,左转下穿控制中心地块后至秦岭大街沿秦岭向北至石家庄东站,起点里程 K21+968.70,终点里程 K23+314.72,全长 1346.02m。区间主要采用矿山法、明挖法及盾构法施工,线路平面有两处曲线(R=400m、1500m) ,线路纵向呈“V”字型坡,主要坡度为 25,8。在右线 K22+104.5 设置施工竖井及横通道,位于长江大道中间绿化带内,周边市政管线等风险源。(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 46.5m,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沿线勘探
6、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Qml/) 、新近沉积层(Q/4al/)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四大层。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深度 46.5m,受施工工艺限制,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能实测到地下水位,根据对本场地周边水井的调查资料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段线路赋存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二) 。水位埋深在 4045m,本次勘察未见上层滞水,但由于大气降水、管道渗漏等原因,拟建场地内不排除局部存在上层滞水的可能性。第第 2 2 章章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
7、范 (GB50497-2009)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6)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4902009) ;(7)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11/4902007,J109092006) ;(8)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9) 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范 (DG/TJ08-2041-2008,J11317-2008) ;(10)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1)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
8、/T1531494) ;(1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2009) ;(1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2006) ;(1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1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3(J)133-2012;(16) 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17)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446-2008) ;(18)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19)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相关设计图;(20) 国家或行业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9、第第 3 3 章章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地铁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2)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采取工程措施来控制地表下沉,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3)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4)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5)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第第 4 4 章章 监测内容与工作内容监测内容与工作内容4
10、.14.1 主要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 竖井及横通道监测项目汇总与精度要求 表 4.1-1序号监测类别监测项目测点布置仪器设备精度要求备 注1监测基准点4 个精密水准仪全站仪标称精度:0.5mm/km角度:1;测距1.5mm+2ppm2竖井及横通道观察开挖期间,每日至少一次相机、罗盘等3竖井 及横通道 竖井井壁及横通道净空收敛竖井结构长、短边中点,沿竖向 4m 设置 1 个监测断面,沿横通道纵向每1030m 设置一个断面每断面 5 对收敛点,共 20 对测点收敛仪0.06mm4拱顶拱顶沉降沿横通道纵向每 1030m布设 1 个断面,共计 2 个测点水准仪1.0mm5周边地表沉降沿竖井中线,沿横通
11、道横向中线、纵向左右线中心线各布设一个监测断面,共计 31 个测点精密水准仪1.0mm6裂纹裂缝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布设裂缝观测仪游标卡尺宽度0.1mm,长度与深度1mm监测频率见表4.2-14.2-27周边环境地下管线沿管线纵向每 515m 布置一点,共 7 个测点精密水准仪1.0mm4.24.2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竖井及横通道监测频率 表 4.2-1沉降(收敛)速率(mm/d)监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 L(m)监控量测频率2L1B12 次/d0.521BL2B1 次/d0.10.52BL5B1 次/2d0.1L5B1 次/7d基本稳定后1 次/30d沉降(收敛)速率(mm/d)监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
12、L(m)监控量测频率备注:本表为净空收敛及拱顶沉降监测频率,B 为竖井开挖跨度;正常情况监测频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特殊情况应加大监测频率,具体监测频率以设计蓝图为准。表 4.2-2施工工况施工阶段监测频率H5m1 次/3d5mh10m1 次/2d10mh15m1 次/d竖井开挖期间开挖深度 H(m)h15m2 次/d1-7d1 次/d7-15d1 次/2d15-30d1 次/3d30d 以后1 次/周竖井开挖完成以后数据分析达到基本稳定后1 次/月备注:本表为地表沉降监测频率,正常情况监测频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特殊情况应加大监测频率,具体监测频率以设计蓝图为准。4.34.3 控制标准控制标准火
13、炬广场站-石家庄东站区间竖井及横通道采用的监测控制基准如下表: 竖井及横通道监测控制基准汇总表 表 4.3-14.44.4 控制网布置控制网布置1、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布置原则、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布置原则垂直沉降监测基准网(高程基准网)以石家庄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高程系统为基准建立。高程基准控制网由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可分段布设成局部独立网,同监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节点网。如下图所示,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施工区域附近的地铁施工精密水准点作为水准高程起点算,并可兼做水准高程基准点。控制值序号监测项目名称绝对值倾斜变化速率备注1净空收敛20mm/平均速率 1mm/
14、d,最大速率 3mm/d2地表沉降30mm/平均速率 2mm/d,最大速率 5mm/d3拱顶沉降20mm/平均速率 1mm/d,最大速率 3mm/d4管线沉降20mm/平均速率 2mm/d,最大速率 3mm/d图 4.4-1 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组成(1)垂直沉降监测基准点应处于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保持长期稳定的位置,数量不少于 3个,可选择布置在基础较深且沉降稳定的建(构)筑物上或另行设置其它稳固的基准点。垂直沉降监测基准点埋设方式如下图所示。图 4.4-2 墙脚沉降基准点标志埋设(单位:mm)100150cm1020cm70120cm40cm80cm钢质预制件混凝土保护墩保护盖顶部为半球形图
15、4.4-3 地面沉降基准点标志埋设锚固剂回填钻孔缝隙建筑物墙体基准点标志水准点*等(2)基准点是检验工作基点稳定性的基准,选设在远离地铁基坑或隧道施工影响区易于保护的区域;另外工作基点布设时还需考虑方便引测高程基准点。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工作基点的保护。2、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 DSO5 级数字水准仪、铟瓦条码尺进行观测,所使用仪器应经具有相应资质的仪器检定单位鉴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高程基准点选择完成以后,需至少经过 2 次复测,确认高程基准点处于稳定状态时,方可使用。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施工过
16、程中宜 12 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基准网复测时,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应在0.3mm(nn为测站数)以内每站高差中误差在0.15mm 以内,具体观测要求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级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技术要求,其主要技术要求详见下表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4.4-1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计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所测高差较差(mm)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测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300.51.50.30.40.50.150.3mm
17、n0.4n观测注意事项如下:(1)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水准仪 i 角不得大于 10。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2)观测前先检测点位的稳固情况,观测时应遵循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路线的三固定原则;(3)观测时,必须保证良好的观测环境及成像条件,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以及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4)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中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观测完成需现场检核闭合或附和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5)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并重新整置仪器;(6)观测前半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
18、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观测开始前,对仪器进行预热,预热次数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7)在设站、迁站时做好仪器防暴晒工作;(8)防止尺垫发生意外移动,尽量在安全、稳定位置安放尺垫,放置好尺垫后用脚用力踩实;(9)观测时应满足水准观测各项相关技术要求。4.54.5 基准点联测基准点联测基准点高程联测观测方法及要求与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的要求一致。4.64.6 监测初始值测定及复监测初始值测定及复核核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 2 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间隔一
19、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 2 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 3 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4.74.7 主要监测方法主要监测方法从理论上讲,凡是能够反映围岩与围护结构力学形态变化的物理量,都可以作为被测量。但是,要求被测的物理量既能反映围岩与围护结构力学形态变化,同时在技术、经济上又容易测得。变形乃是围岩和围护结构力学形态变化最直观的表现,竖井及横通道坍塌和围护结构系统的破坏都是变形发展到一定限度的必然结果。因此变形量测具有量测结果直观、测试数据可靠、量测仪表长期稳定性好、抗外界干扰性好,同时测试费用低廉。因此,在选
20、用测试项目时位移量测应为首选量测项目。4.7.1 现场安全巡视现场安全巡视(一)竖井及横通道安全巡视(一)竖井及横通道安全巡视1、首次巡视、首次巡视在竖井及横通道开挖前或降水施工前对竖井周边道路、地面做首次巡视,首次巡视重点是调查地面有无裂缝、地面隆陷、周边堆载、地表积水、地下水位等。有裂缝的地方做好标识,记录裂缝的位置、形态,用游标卡尺或裂缝读数显微镜测量并记录裂缝的宽度,并采用拍照的方式对既有裂缝地面隆陷、地表积水等情况进行影像资料的存档。2、日常巡视内容、日常巡视内容(1)对土层性质及稳定性巡视。包括:土质性质及其变化情况(土质密实度、湿度,颜色等性质,分布情况,与地质勘察及踏勘结果和设
21、计条件的差异情况) ;开挖面土体渗漏水情况(渗漏水量、气味、颜色、是否伴有沙土颗粒、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 ;土体坍塌(坍塌位置、塌落体大小、发展趋势、塌落原因等) 。(2)对支护结构体系巡视以下内容: 支护体系施作及时情况;支护体系渗漏水情况;渗漏水量、气味、颜色、是否伴有沙土颗粒、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支护体系开裂、变形变化情况。(3)对竖井及横通道周边环境巡视以下内容:竖井边超载。包括坑边荷载重量、类型、与坑缘距离、面积、位置等;地面积水、深度、水量、位置、地面硬化完好程度、坡顶排水系统是否合理及通畅。(4)周边环境 道路(地面):地面开裂。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发生位置、发展
22、趋势等;地面沉陷、隆起。包括沉陷深度、隆起高度、面积、位置、距墩台的距离、距基坑(或隧道)的距离、发展趋势等;地面冒浆/泡沫。包括出现范围、冒浆/泡沫量、种类、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 周边临近施工情况:施工项目的规模、结构、位置、进度、与轨道交通工程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等。(二)现场安全巡视成果(二)现场安全巡视成果在巡视过程中,填写现场安全巡视表。现场巡视对象及内容 表 4.7-1序号类别巡视对象巡视内容1气温2雨量3自然条件风级巡视时的自然状况4周边环境 周边道路、地表 及管线1、地面开裂: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2、地面沉陷、隆起:包括沉陷深度、隆起高度、面积
23、、位置、发展趋势等;3、地面冒浆:包括出现范围、冒浆量、种类、发生位置、发展趋势;4、竖井周边堆载情况等。5竖井及横通道围护结构竖井及横通道支护体系1、围护结构体系有无裂缝、倾斜、渗水、坍塌;2、支护体系施作的及时性; 3、地层情况等。4.7.2 地表沉降地表沉降(一)监测目的(一)监测目的该监测项目是竖井周围土体沉降的直接体现,了解土体稳定性,同时也可对围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间接判断。(二)测点埋设及要求(二)测点埋设及要求水准监测网以本工程高程系统为基准建立。控制点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同沉降监测点一起布设成闭合线路、附合线路等形式。1、工作基点布设原则、工作基点布设原则(1)基准点是检验工
24、作基点稳定性的基准,选设在远离竖井施工影响区范围外的稳固位置;(2)工作基点是直接测点变形观测点的依据,选设在相对稳定的地段,一般至少距竖井开挖深度 2.5 倍范围之外;(3)工作基点的分布应满足准确、方便引测全部观测点的需要,每个相对独立的测区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个数均不应少于 3 个,以保证必要的检核条件;(4)工作基点要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井、河岸、松软填土、滑坡斜面及标志易遭破坏的地点;(5)定期做好工作基点的高程联测复核工作,确保监测网的稳定性。2、工作基点布设方法、工作基点布设方法地表基点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步骤如下:(1)土质地表使用洛阳铲,
25、硬质地表使用工程钻具,开挖直径不小于 120mm,深度大于 1m孔洞;(2)夯实孔洞底部;(3)清除渣土,向孔洞内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4)灌注入标号不低于 C20 的混凝土,并使用震动机具使之灌注密实,混凝土顶面距地表距离保持在 5cm 左右;(5)在孔中心置入长度不小于 80cm 的钢筋标志,露出混凝土面约 12cm;(6)上部加装钢制保护盖;(7)养护 15 天以上。图 4.7-1 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3、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法、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法地表沉降监测点标志采用窖井测点形式,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要求穿透路面结构层(埋设形式如下图) 。测点加保护盖,孔径不得小于 120
26、mm。道路、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图 4.7-2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地表沉降监测断面上的测点按照施工图设计图纸中监控量测设计要求、并参照工程实际情况,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布置。本项目中竖井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点在沿竖井及横通道中线地表各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断面测点示意图如下。图 4.7-3 竖井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示意图(三)观测方法及要求(三)观测方法及要求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 DSO5 级数字水准仪、铟瓦条码尺进行观测,所使用仪器应经具有相应资质的仪器检定单位鉴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地表沉
27、降监测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级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技术要求观测,其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详见下表。 地表沉降监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4.7-2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 视距 累计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所测高差较差(mm)高程 中误差(mm)相邻点 高差 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50/3.00.30.71.00.50.60n注:上述表中 n 为测站数,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同一测站两次测量高差较差应满足基辅分化所测高差较差的要求。观测注意事项如下: 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水准仪 i
28、 角不得大于10。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因现场施工条件所限不能做到前后视距相等时,应在所测高差中加入 i 角改正; 观测前先检测点位的稳固情况,观测时应遵循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路线的三固定原则; 观测时,必须保证良好的观测环境及成像条件,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以及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 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中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观测完成需现场检核闭合或附和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 观测前半小时,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观测开始前,对仪器进行预热,预热次数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 在设站、迁站时做好仪器防暴晒
29、工作; 防止尺垫发生意外移动,尽量在安全、稳定位置安放尺垫,放置好尺垫后用脚用力踩实; 观测时应满足水准观测各项相关技术要求。(四)数据处理及分析(四)数据处理及分析基准点为已知高程,将监测所得数据用专业水准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得出各监测点与基准点的高差,从而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与上次测得的高程的差值即为该监测HHh点的沉降值,亦即:=h1nnHH4.7.3 裂缝监测裂缝监测(一)裂缝监测的任务与步骤(一)裂缝监测的任务与步骤1、了解情况,收集资料。主要是了解被测支护体系与周边道路等的设计、施工、使用情况及沉降;2、现场踏勘,记录支护体系与周边道路等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
30、度、宽度及深度;3、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判别裂缝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为观测对象;4、确定观测方法,在每条裂缝的最宽处和最末端设置观测标志;5、定人定时进行观测,并根据裂缝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监测频率;6、整理监测资料,提交监测报告。(二)裂缝宽度测量(二)裂缝宽度测量1、一般测量、一般测量根据裂缝调查结果,沿已有裂缝处布设一定数量的裂缝观测断面,在裂缝两侧成对布设观测点,成对的裂缝观测点的连线垂直裂缝且尽量靠近裂缝。成对的裂缝观测点间的距离使用钢尺或游标卡尺直接进行量测。2、精密测量、精密测量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裂缝测量,如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应采用仪表进行测量,可以在裂缝两侧粘贴几对手持应变计
31、的头子,用手持式应变计测量。也可以粘贴安装千分表的支座,用千分表测量。当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还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计的方法观测。(三)裂缝深度的测量(三)裂缝深度的测量1、浅层裂缝、浅层裂缝当估计裂缝深度不是很大时,可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凿出法就是预先准备易于渗入裂缝的彩色溶液如墨水等,灌入细小裂缝中,若裂缝走向是垂直的,可用针筒打入,待其干燥或用电吹风加热吹干后,从裂缝的一侧将混凝土渐渐凿除,露出裂缝另一侧,观察是否留有溶液痕迹(颜色)以判断裂缝的深度。对于不允许损坏被测表面的构件,可采用超声波原理进行测量。将换能器对称置于裂缝两侧,其距离为 2x,超声波从发射探头出发,
32、绕裂缝末端到达接收探头所需时间为 T1。另外,将探头以 2x 的距离平置在无裂缝、表观完好的混凝土表面,测得传播时间为 To,则可得裂缝深度h 为:1)(201TTxh2、深层裂缝、深层裂缝当裂缝发展很深时,可采用取芯法和钻孔超声波法测量裂缝深度。取芯法是用钻芯机配上人造金刚石(空心薄壁)钻头,跨于裂缝之上沿裂缝面由表向里进行钻孔取芯。当一次取芯未及裂缝深度时,可换直径小一号的钻头继续往里取,直至裂缝末端出现,然后将取出的岩芯拼接起来,量测裂缝深度。钻孔超声波探测法:在裂缝两侧各钻一个孔,清理后充水作为耦合介质,若是垂直走向的裂缝,孔口要采取密封措施。将换能器置于钻孔中,在钻孔的不同深度上进行
33、对测,根据接收讯号的振幅突变情况来判断裂缝末端的深度。裂缝宽度测量依据裂缝位置以及对工程的重要程度确定。4.7.4 竖井、横通道净空收敛及横通道拱顶沉降竖井、横通道净空收敛及横通道拱顶沉降(一)监测目的(一)监测目的该监测项目是反映竖井及横通道支护结构和围岩变形的直接体现,了解竖井及横通道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二)测点埋设及要求(二)测点埋设及要求根据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竖井及横通道施工具体情况,竖井井壁净空收敛将成对的布设在竖井井壁结构的长、短边中点,沿竖向 4 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不少于 2条测线,横通道在距开挖面 2m 范围内纵向间距每 1030m 布设一个收敛
34、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设 5 条测线,1 个拱顶沉降监测点。且与地表沉降点相对应。按照要求埋设围护结构变形较大的位置。竖井中心线竖井中心线 收敛测线收敛测线图 4.7-4 竖井井壁净空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图 4.7-5 横通道净空收敛及拱顶沉降测点布置示意图(三)观测方法及要求(三)观测方法及要求净空收敛每次观测应至少完成三次读数,然后记录其中三次读数值(最大互差9 个字) ,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观测读数值。拱顶下沉水准监测网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如前所述。(四)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数据处理与分析净空收敛观测收敛值按下式计算:0RRC式中: C本次观测收敛值;
35、R0初始观测的表读数值;R本次观测表读数值。注意:初始值 R0 的准确与否,对最终收敛值的大小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应多观测几次。建议观测三组,每组之间要重新安装仪器。每组观测应至少完成三次读数,记录其中三次读数值(最大互差9 个字即 0.09mm) ,最后取这三组读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拱顶下沉量测时,工作基点为已知高程,利用测得的各监测点与基准点的高差,可得H到各监测点的高程,与上次测得的高程的差值即为该监测点的沉降值,亦即:Hh=h1nnHH4.84.8 监测点保护与恢复措施监测点保护与恢复措施(一)监测点保护措施(一)监测点保护措施1 1、净空收敛及供顶沉降监测点位保护措施、净空收敛及供
36、顶沉降监测点位保护措施(1)测点直接用电钻打孔埋设收敛测钩。(2)测钩埋入混凝土内 15cm 以上,并做好醒目标识。 (3)定期进行检查,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2 2、地表沉降点位保护措施、地表沉降点位保护措施(1)在测点上用水钻,钻直径 120mm,取芯孔接触土体,见下图。(2)将沉降标杆深入土中 0.5m 以上,低于地面 2cm,并用保护盖盖好。(3)在地面做好醒目标识。(4)定期进行检查,并清理堵盖下面、上面的泥土、石头。 4.8-1 沉降点保护措施示意图 4.8-2 监测点警示牌示意图(二)监测点恢复措施(二)监测点恢复措施1 1、地表沉降点位恢复措施、地表沉降点位恢复措施(1)
37、在原点位处清理出沉降标钉,并重新取标高。如不能恢复在原点位或旁边重新钻孔,并将沉降杆用直套筒法进行安装。 (2)将沉降标杆深入土中 0.5m 以上,低于地面 2cm,并用保护盖盖好。(3)在冠梁护栏旁挂上醒目标识牌。2 2、净空收敛及供顶沉降监测点位恢复措施、净空收敛及供顶沉降监测点位恢复措施(1)在原点位旁用电钻,进行钻孔增设测点,测点埋深不小于 15cm。(2)在测点旁设置醒目标识。第第 5 5 章章 监测实施的组织方式监测实施的组织方式5.15.1 单位资质单位资质单位资质证书见附件 1。5.25.2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专家组留村站;留火区间;火炬广场站石家庄
38、东站;火石区间;南村站;洨河大道站;石南区间;南洨区间;洨河大道站-西兆通综合维修基地区间办公室综合部第一监测小组第二监测小组第三监测小组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石家庄地铁 1 1 号线施工监测号线施工监测 4 4 标项目部标项目部 项目部拟投入的主要人员汇总表 表 5.2-1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技术职称拟在本项目中担任职务资质证书学历专业联系方式1楚华栋男75研究员专家组注册岩土工程师本科铁道建筑2侯殿英男52教授级高工专家组注册岩土工程师本科地质物探3甄作林男48高工专家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本科建筑工程4韩成海男39高工总协调建设部检测员交通部检测工程师
39、本科铁道工程5员宝珊男32工程师项目经理兼总工程师建设部检测员交通部检测工程师本科土木工程6尚世强男26工程师项目副经理兼第一监测组长建设部检测员交通部检测员本科地理信息系统7姚立辉男26工程师项目副总工兼第三监测组长高级测量工大专测量工程8员海军男26助工综合部部长交通部检测员建设部检测员本科土木工程9王勇辉男24工程师第二监测组长高级测量工大专测量工程备注:(1) 除上述人员外,如果项目需要,我方承诺根据业主需要无条件的增加人员投入。(2)各小组范围内,技术员配置如下,3 人/每车站、2 人/区间。本区间拟投入的主要人员汇总表 表 5.2-2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技术职称拟在本项目中担任职务资质
40、证书学历专业联系方式1王勇辉男27工程师第二监测组长高级测量工大专测量工程2王旭涛男24技术员监测员中级测量工大专工程建筑3刘永福男24技术员监测员高级测量工大专道路桥梁4辛永坤男23技术员检测员大专道路桥梁 工程技术除上述人员外,如果项目需要,我方承诺根据业主需要无条件的增加人员投入。备注:人员履历及证件见附件 2。5.35.3 仪器配置仪器配置拟投入本工程的设备仪器一览表 表 5.3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精度1全站仪徕卡 TS11 1R1000套112精密水准仪DINI03套11.0mm3收敛仪JSS30A台10.06mm4数码相机尼康台15便携电脑IBM-T430台26打印机EPS
41、ON-C7000台17汽车长城哈弗辆1备注:仪器检定证书见附件 3。第第 6 6 章章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实施、质量实施在本项目的实施工程中,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技术力量,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好监控工作。(1)严格按照我院质量保证体系规定实施过程控制;测试工作中必须遵守国家、交通部的技术规范和规程,同时执行我院的质量手册 、 程序手册等相关计量认证文件。(2)制定切实的监测实施方案,并纳入到施工进度计划中;(3)仪器、元件需进行标定、合格方可使用;保证测试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调试,保证进场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
42、仪器在测试期间有足够的电能。(4)人员相对固定;本项目配备具有检测资质的身体好、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要求技术人员对测试规范、测试方法比较熟悉,能够处理现场测试出现的技术问题,使测试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坚持“严肃认真、公正科学、热情诚信、求实创新”的质量方针,坚决抵制影响工作质量和公正性的干扰和压力,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5)在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具体如下: 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协调仪器设备及材料管理、进行报告审查;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及报告的复核; 测试人员负责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熟悉与工程相关的验收规范、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相关
43、的技术规程,负责现场的工作准备及测试工作; 记录人员负责记录现场环境情况、使用仪器、参加测试人员、测试的工程及其所在位置、记录测试数据或电子数据存储的位置等; 复核人员对原始数据及测试数据逐一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由测试人员编写。项目部: 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监控量测规程的制作;规范操作规程;把关整个项 目 的 实 施 过程。 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小组监测内容,制定严密的监测计划和监测实施的保障;汇总和分析监控资料;对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 项目负责人将监测和分析结果时时反馈给业主、 设计单位和施工, 并在综合考虑施工安全和加快施工进程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项
44、目各量测小组具体负责量测断面测点布置、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仪器保养维修工作;量测结果的整理和绘制图表,进行信息反馈。 安排和管理项目人员、与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协调 图 6.1 项目监控量测管理的流程图2、监测人员的保证制度、监测人员的保证制度(1) 所有参加监测工作人员均需持证上岗,根据监测线路的施工特点合理配置各专业人员;(2) 监测组根据监测的施工特点和监测项目合理优化配置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并根据施工进度要求为满足工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专业人员,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3) 所有上岗监测人员保证文明施工,与建设单位、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测对象的产权单位的相关人员保
45、持友好的协调和沟通,保证监测信息及时反馈;(4) 根据监测工程的进度以及工作中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进行咨询指导,定期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谨性。3、质量记录及质量检查制度、质量记录及质量检查制度在每次野外作业时必须如实记录现场情况、详细记录工作日志,如:监测点的完好情况、施工进度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影响测量质量等不利因素。要求外业手簿记录认真、字迹清晰、整洁。野外作业及室内分析工作阶段必须按有关的规定进行各工序的检查、校对及审核,严格执行项目的三级审核检查制度,确保不出现疏漏等不合格品,建立有效的质量奖惩制度。4、不合格品确认及返工制度、不合格品确认及返工制
46、度在每次野外作业及室内分析工作阶段如发现不合格,如:闭合差超限,前后视距差超限等,经检查、校对确认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返工,并作出记录。5、水准基点、监测点的安装质量保证及其维护制度、水准基点、监测点的安装质量保证及其维护制度本项工作是保证整个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给予极大重视。水准基点、监测点的形状设置要保证牢固、开启方便并便于保护。埋设方法要精心设计与施工,并且确保便于寻找,而且不易被破坏。埋设后,本项目采用定制白色 PVC 保护盖对测点进行保护,并以喷射红色喷漆及放置标志牌对测点进行标识。在整个监测期间设专人进行定期巡视,以确保水准基点和监测点不被破坏或掩盖,导致数据的不连续。基
47、准点、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或专人看管。在附近设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遭施工机械碰撞损坏,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碰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基准点、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工区技术员认真负责,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在附近设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遭施工机械碰撞损坏,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碰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6、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制度、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制度(1) 根据本工程的需要,确保所投入的仪器设备数量,满足工程需要;(2)
48、所有仪器设备在正式开展投入监测之前均经过国家相关检定机构进行计量和标定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使用,保证所有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可靠;(3) 所有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计量要求以及仪器说明书规定对监测仪器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4) 配足易损设备的数量,保证生产的需求;(5) 在每次监测前后,均应对监测仪器设备性能进行检查,严禁因仪器设备问题影响下一道监测工序;(6) 如果所使用仪器在监测过程中发生故障,则优先采用相同型号和规格的仪器替代,其次选用较高精度的仪器,严禁选用低于原来仪器精度的设备代测。7、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1) 观测路线采用闭合环路(包括测观测点和联测基点
49、) ,每环路测站数不多于 50 站。(2) 对测点进行观测的环路,高程起算点(节点)必须为联测基点环路中的点,且不能为支点。(3) 观测过程中,若遇雨、大风及成像差等不利于观测的气象条件时应停止或暂停观测。(4) 应在现场计算闭合差,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及本工程技术要求,若闭合差超限,则需返工重测。(5) 数据有误或怀疑时,必须重测后改正,不得凭记忆、计算等方法进行修改。(6) 每次观测必须填写沉降观测现场工作日志并签字。8、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1) 资料分析前对数据进行检查及初步分析,确保原始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2
50、) 采用已有软件或自编程序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分析,尽量实现程序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3) 分析过程中如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与项目审核人、审定人共同协商解决。(4) 将数据处理结果汇成报告,经过具体承担人员自检,现场测试负责校核,各项测试人员互检后,方可盖章送出。9、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1) 对风险评估结论应及时根据最新的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体现动态评价的要求。(2) 风险评估结论和风险建议处置措施应及时整理,在风险评估咨询例会提交给施工、监理、设计等参建各方单位。(3) 及时将基础数据资料录入至安全风险信息平台。10、安全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安全
51、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1) 根据安全监测数据、安全巡视信息等综合分析,确定风险工程的综合预警状态。(2) 本工程的监测控制标准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最终确定的控制标准进行控制。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如下: 当判定风险工程出现黄色预警状态时,应加强风险工程的安全监控。 当判定风险工程出现橙色预警状态时,除加强监测和信息报送,项目总负责人参与处理方案的论证和风险事务处理。 当判定风险工程出现红色预警状态时,还应将风险信息报送公司及相关部门,公司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与处理方案的论证和风险事务处理。第第 7 7 章章 监测结果分析及监测结果分析及信息反馈信息反馈7.1
52、7.1 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分析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反馈的方法和内容通常包括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反馈及评判决策等方面。(1) 数据采集通过现场监测取得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搜集、记录等。本监测项目采用的仪器如收敛仪需人工读数、记录,然后将实测数据输入计算机;水准仪和全站仪则自动数据采集,并将量测值自动传输到数据库管理系统。(2) 数据整理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并将检验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 数据分析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
53、规律、发展趋势,以便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如图 7.1-1 所示。如果位移的变化随时间而渐趋稳定,说明围岩处于稳定状态,支护系统是有效、可靠的,如图中的正常曲线。在图中的反常曲线中,出现了反弯点,这说明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长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图 7.1-1 时间-位移曲线和距离-位移曲线时间(d)位移(mm)反常曲线正常曲线反常曲线正常曲线距掌子面距离(d)位移(mm)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
54、移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7.27.2 信息处理与反馈信息处理与反馈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1)实时分析:每天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工程结构、周边环境等变形、受力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工程险情预警报告或工程联系单 ;第一时间告知各参建单位相关监测信息,为施工决策和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2)阶段分析:按阶段(本工程按周、月分阶段分析)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对竖井支护结构状态进行评价,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及时进行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对工程结构、周边环境被监测对象的安全状态进行合理、科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
55、议。其安全状态评价流程和监测信息反馈程序如下图。图 7.2-1 本工程施工监测工作程序施工监测单位进场编制施工监测实施方案监理单位审核第三方监测审批监测点布设、数据采集分析不合格第三方监测监督监理监督监测成果提交结构、周边环境安全结构、周边环境不安全正常施工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引起注意开会讨论暂停施工,组织召开讨论会,确定工程措施和该监测点下一次预警指标 原 始 记 录 监 测 日 报 监 测 周 报 监 测 月 报工 程 联 系 单险 情 预 警 报 告险情预警合格合格指挥部审查合格新设计与施工方案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及辅助施工措施提交变更设计与施工的建议报监理、业主、设计单位否现
56、场调查与资料调研环境及安全是否满足要求是特殊要求经验类比理论分析环境及工程安全性评价判定基准设计施工监控量测监测实施细则图 7.2-2 监测反馈程序流程图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及时进行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对工程结构、周边环境被监测对象的安全状态进行合理、科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7.37.3 监测成果内容监测成果内容现场量测数据应实时分析,及时提交监测技术成果报告:主要有工程险情预警报告(含联系单) 、日报、周报、月报。各技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1、险情预警报告(含工程联系单)、险情预警报告(含工程联系单)(1)现场施工概况;(2)异常监测值:监测变量的变化速率、累计值、变化趋势等,按
57、照监测管理等级指标进行工程险情预警;(3)出现异常的监测值的原因分析;(4)主要结论和施工建议等。2、日报、日报(1)本日现场施工概况及现场巡视记录汇总;(2)本日各监测项目的量测数据分析成果:监测变量的增量、变化速率、累计值等,并与监测预警指标比对,确定是否有超过监测预警指标的监测点;(3)对本日各监测项目应有正常、异常的判断性结论及施工建议。3、周报、周报(1)本周现场施工概况、本周现场巡视记录汇总;(2)本周各监测项目的量测数据分析成果:监测变量的增量、变化速率、累计值等,并与监测预警指标比对,确定是否有超过监测预警指标的监测点;(3)对本周各监测项目应有正常、异常的判断性结论及施工建议
58、;(4)根据本周监测成果和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预测分析。4、月报、月报(1)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2)本月现场施工概况;(3)本月现场巡视记录汇总;(4)各监测变量的时态曲线(包含速率时态曲线和累计值时态曲线) ;(5)对本月各监测项目应有正常、异常的判断性结论及施工建议;(6)根据本月监测成果和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预测分析。5、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2)监测目的、监测项目和技术标准;(3)实际测点布置图及监测工程量;(4)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5)监测数据采集、观测和分析方法;(6)监测巡视信息,包括巡视照片、记录等;(7)监
59、测数据汇总,包括监测值、累计变形值、变形速率、变形曲线、时程曲线、必要的断面曲线、等值线图等;(8)监测数据与巡视信息的分析与说明;(9)风险报警情况、监控跟踪情况及其处理;(10)超前预报效果评述;(11)安全风险咨询管理服务效果评述;(12)甲方需要的其它资料。注:报告中各监测项目正负号应遵循以下规定:测斜、水平位移以向坑内变形为正,向坑外为负;支撑轴力等围护体系内力以受压为负;沉降以下沉为负。报告提交后,以各工点为单位,按监测时间顺序及线路走向,将监测原始资料、周报、最终成果报告以电子和书面的格式以各工点为单位进行存档。信息反馈形式有文字报告、短信、电话、信息网络平台。警戒反馈形式为短信
60、和文字报告,周报及月报反馈形式为文字报告。成果报告在正常情况下以文字报告形式反馈,在异常情况下(超过控制值)以短信、电话形式立即反馈,并在 12 小时内以文字报告形式反馈到各方。7.47.4 警情管理警情管理根据现场量测的分析成果,按照监控控制标准制定监测管理等级和对策,按照下表所示三级预警进行管理和响应。 监测预警管理等级 表 7.4-1警情等警情等级级状态描述状态描述报送范围报送范围报送报送时限时限报送报送方式方式处置处置黄色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极限值的70%85%之间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极限值的85%100%之间而另一项指标未达到该值时。1.施工、投资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
- 环保工程师劳动合同聘用协议书
- 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施工合同
- 生物科技二手房交易模板
- 租赁车辆防雾霾装备要求
- 城市交通规划公众参与
- 矿山工程招投标模板
- 广告拍摄墙体壁画施工合同
- 居民区翻新施工合同
- 化妆品租赁田地合同
- 2024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
- 202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 《剪映专业版:短视频创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6章 创作生活Vlog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化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北京联合大学《影视作品欣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
- 8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左邻右舍一家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 疲劳试验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中国石化校园招聘3500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