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_第1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_第2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_第3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_第4页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1 -西双版纳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县(市)、(州属)学校:年 月日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计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1学校教学常B1管理理念50分C1.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促进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考核奖励制度,学校领导任课、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和辅导制度,考试与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等。8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扣 3分;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检查与 通报流于形式的扣3分;教学常规检查结果

2、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没有 挂钩的扣2分。C2.学校须制定系统、完整的工作计划。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学校制定本校学年度、学期、周工作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 研和科研计划(含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教师培养计划;教研组制 定教研工作计划;毕业年级制定备考计划(方案);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等。除教师制定的学科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外,其它各种计划均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完成。17查相关档案、材料,学校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的记4分;有分项教学计划(包含学期(周)的教学、教研、科研

3、、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研究计划、教师培养计划等)记5分;有教研组计划、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记4分;各项计划按时完成的记 4分,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酌情扣分。C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科学设置、合理安排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编排课程表,各学校不得随意增减、 变更课程、课时,做到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以及信息化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10此项满分为10分:按照标准少开一门课程的扣3分,少一表的扣2分。课时不按要求开设的,违规一门扣3分,直至扣完为止。规管理100分C4.落实学校领导上课、听课、指导校本教研制度

4、。要求校长上课,校长的 课时量为每周2-4节,副校长的课时量为每周 4-6节;校长、分管教学、德育的 副校长要不定期上校本培训专题课,每人每学期不少于1次;每学期校长、副校 长听课不少于15节,校长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教学副校长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中层干部分工负责学科校本教研活动,各学校必须建立学校领导挂靠校点或年级组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项工作管理到位、责任到人。15校级领导上课,满分5分:通过向师生了解情况、查记录,校长 不上课的扣5分,副校长不上课的每人扣 3分直至扣完为止;校本 培训,满分5分:以校级领导人数为专题培训的上课次数, 少一次扣 1分,直至扣完;校级领导听课,

5、满分 5分:校级领导不按照听课要 求完成听课的,每少1节扣0.5分,直至扣完为止。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计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1 学 校 教 学 常 规 管 理100 分B2 教学 管理 向 50分C5.落实集体备课管理制度。要认真组织和落实集体备课,做到时间“制度 化”,研究“程序化”,任务“责任化”。集体备课每周组织一次,做到集体备课与个 人备课相结合。要加强集体备课的领导与管理,利用网上资源备课,实现教案资 源共享,形成学科教学团队。15各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主题确定,过程记载详细。抽查23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数, 每学期以15周计,达不到15次的每缺1 次扣1分,最后求平均分,

6、即为所得分数。C6.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无违规接受 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教学用书和音像制品现象。10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情况,若有违反国家七部委和省、州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组织征订教辅资料有关规定的现象,该项扣10分。C7.落实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各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出本校各学科课堂教 学评价标准,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记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学年末对教师教育教学有总体评价。10有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的计2分。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 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并有工作记录及学校考评的计 5分。各种教学业 务档案完备的计3分。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酌情扣分。C8.落实教学

7、常规检查制度。建立“教务(教科)处一教研组一学科教师”三级一线的教学常规检查系统, 对教学常规实行自查、 互查、教研组长查、教务(教 科)处查和学校不定期抽查等五道检查关口。 学校每学期定期抽查 2次,做好检 查记录。五道关口检查情况及时反馈,抓严、抓实过程中的每个细节。5通过查阅学校的教案检查记录(教学巡查记录),按照优(有规范的纸质文本记录和电子文稿)5分、良(有规范的纸质文本记录)3分、中(有纸质文本记录)2分的标准记分。C9.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行随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随堂检测由教师组织, 单元检测由教研组或年级组织,期中和期末检测由学校组织。同时认真做好期中和期

8、末质量分析。5通过抽查23个学科的质量分析以及教务处(教科处)的电子、纸质文档,按照优(有毕业年级的月考、各班级的单元检测、期中、 期末的质量分析报告及备考会议记录的)、良(质量分析报告不完整)、 中(基本没有质量分析报告)的等次分别记5分、3分、2分。C10.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 科教学计划、学困生转化、特长生和优等生培养目标、计划与措施。学科教学计 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对学生、教科书情况的分析;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校统 一教学进度,安排个人教学计划;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5通过抽查教师的工作手册、教案、教务处的检查记录,按照 优、良

9、、中的等次分别记 5分、3分、2分(可参照学校的教案评选 标准评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计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2 教 师 教 学 常 规 100 分B3 教师 专业 素养 70分C11.备课。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备好每一节课,杜绝不备课就 上课的现象。各种课型都要备课。除讲评课为即时备课外,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 验课都要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做到提前一周备课,并做到上课前再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案细节进行相应补充和调整。各个环节都要备课。单元备课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课时划分等。课时备课,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10、;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 习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在备课的基础上编写出教案。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六个突出”: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突出学习活动的 设计;突出学习活动的有效;突出学习过程的预设;突出练习的设计; 突出教学行为的反思。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按照“个人一集体一个人”的程序,做 到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把同伴的智慧内化,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案。151 .课堂检查,满分5分:通过随堂听课,检查教案,出现没有教 案上课的1次扣3分,有教案但不按教案上课的 1次扣2分,扣完 为止。2 .备课检查,满分10分:随机抽查不同学科5位教师的教案本, 任意抽取其中1课教案(共计5课),按单元

11、备课、课时备课的要求 进行评分,8项要求每缺1项扣1分。以5课的总分乘以25% ,即 为所得分数。C1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 节,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有效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目标明确。领会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学生认知目标、过程目标、情 感态度目标的确立应体现新课程理念及要求,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既定的“三维”目标组织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教学过程和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导、学、练,教学思路清 晰,教学重点突出,有效突破难点,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统一,突显课 堂的有效性。课堂无效环节少,疏密适度,过渡自然。教学方法

12、得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符合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真诚、深刻、精致”的课堂教学特色。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课时教学目标当堂完成, 每位学生的每个方 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学功底扎实。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板书规范、条理;演示正确、清楚;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关爱学生,教态亲 切、自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学生多元化。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乐于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其

13、自信心。15通过随堂听课,分别选取三个学科,进行现场课堂教学评价, 以 学科课堂评价标准,每项按优、良、中三个档次,分别记3分、2分、 1分记,最后求总平均分,即为所得分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计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2 教 师 教 学 常 规 100 分B3 教师 专业 素养 70分C13.作业。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超越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O设置合理。精选作业,内容典型,设计科学,数量适中,难易适度。关注学 生的差异,体现层次性、趣味性与针对性;杜绝滥用练习册和复习资料,减轻学 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任务,设计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 践作业

14、。课内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以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为主。批改及时、规范、细致。严格落实“不布置批改不了的作业”,批语具有针对 性、启发性和激励性,及时分析错因和订正错误集中的作业,对学生改后的作业 及时复批,做好批改记录。普通作业批改不超过 2天,试卷和实验报告批改不超 过3天。作文批改按各学校具体要求执行。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 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101 .依据作业布置的相关制度,查阅学校对作业布置的要求,有具 体规定的记4分,没有的记0分。2 .随机抽查作业批改情况:通过抽查2 3个学科的作业,达到甘 改及时、规范、细致”标准的记3分,一般性批改的记 2分,作业批 改

15、不认真的记1分。3 .问卷调查学生,了解作业布置情况:符合学校规定要求的记3分,作业偏多的记2分,作业严重偏多的记 1分。C14.辅导。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课内外辅导除着重解决共性问题外,重在抓好“两头”,促进学困生“过 关”,鼓励优等生“冒尖”,真正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学理 念。注重学习方法培养。通过课内自学辅导、自习辅导与研究性学习辅导,帮助 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疑难问题。讲求实效。辅导应针对课堂教学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充分的学情分析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辅导的科学性和

16、实效性。101 .有课内、课外辅导计划,培优、辅差计划,并有记录的记6分, 缺一项扣1分,没有的记0分。2 .发放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按优、良、中三个档 次,分别记4分、3分、2分。C15.测试与质量分析。认真做好随堂检测和单元检测。随堂检测贯穿于课堂 教学之中,单元检测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之后。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考场规 则,公开阅卷,确保成绩的真实性。做好质量分析。科学、全面地分析每次检测成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确 教学得与失,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改措施,改进教学。建立检测档案。单元、期中、期末检测要建立档案,包括检测试卷、成绩记 录、质量分析、改进措施等。101 .考试质量分

17、析报告客观、全面、有针对性。质量分析报告、档 案完整、规范的记5分,完整但不规范的记 3分、即不完整又不规范 的记2分,没有的记0分。2 .发放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按优、良、中三个档 次,分别记5分、3分、2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计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2 教 师 教 学 常 规 100 分B3 教师 专业 素养 70分C16.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教育和劳动实

18、践活动,定期举办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的各种兴趣小组和研究性学习活动。101 .学校按规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活动计划和活动开展记录情况,按优、良、中三个档次,分别记 6分、4分、2分。2 .发放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按优、良、中三个档 次,分别记4分、3分、2分。B4制度保障30分30C17.学校能按照州、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配套的教学常规管理制 度及考核办法,并有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C18.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实验要求的学科,实验开出率达90% 以上。C19.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学

19、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教学展示课”、校级论文交流评比等教学竞赛活动。1 .学校对教学常规考核办法制定较为科学、完整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根据检查情况按优、良、中三个档次,分别记 5分、3分、2分。2 .抽查理、化、生、科学等学科试验的开出率, 单科开出率为95% 以上、80%94%、60%79%三个档次分别记 10分、8分、5分, 最后求总平均分。3 .学校每学年举办:1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记5分,1 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展示课”的记5分,1次校级论文交流 评比或教学论坛交流的记 5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计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3教育科研常规100分B5 教研 学习 30分C

20、20.教育科研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 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探讨提高教学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等。10查看记录,每学期有 4次以上教育科研专题学习的记 10分,有 23次的记8分,1次的记4分,未开展的记0分。C21.抓好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加强教师业务理论学习, 学习形式可灵活多样, 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 1小时。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 一篇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学校举行一次业务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101 .查看记录,每学期有10次以

21、上集中学习的记 6分,69次的 记4分,5次以下的记2分。2 .检查教师学期末撰写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满分4分:按学校教师总人数记,缺1篇扣0.5分直至扣完为止。C22.开展研究课活动。坚持以课例为载体的集体备课制度,深化研究。集体备课每学科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有一位主讲人,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学校要 有研究课活动的计划,有检查、督促、指导、调控措施。10查看备课组的研究课活动记录,每学期有5次以上专题研究活动 的记10分,34次的记8分,2次及以下的记4分。B6 教学 研讨 及反 思 40分C23.开展公开课和专题教研活动。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 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备课组和

22、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定期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教龄5年以内 教师每学年应上两节校级公开课,其他教师每学年应上一节公开课。所有教师要完成一定要求的听课任务(初级职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中级职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节,高级职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要做好听课笔记,学期结束时由教研组长登记并送教科(教务)处备案。结合课堂教学管 理与评价,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优质课”活动。251 .校级公开课或专题教研活动,满分7分:查看记录,每学期有10次以上校级公开课或专题教学研究活动的记7分,69次的记5分,5次以下的记3分,未开展

23、的记0分。2 .听课,满分18分:分别抽取2名高、中、初级职称(单项满 分为3分)的教师听课本检查,对照相应职称的听课规定,每缺1节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最后记总平均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计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3 教 育 科 研 常 规 100 分B6 教研 能力 及反 思 40分C24.不断总结反思教学工作。每节课后及时反思,写出简洁的教后反思;每 学期认真反思,总结教学工作的成与败,提出整改措施,学期末形成反思论文或 教学叙事。10检查学校教务处的教案检查表,查看“教学反思”的情况记录,每 学期以8 A作为教学反思的总篇数, 达到8A的记10分,5A7A的 记8分,低于4A的记4分

24、。说明:A(教师总人数)X80% X10(篇)=8AC25.加强校本研究引领力量的培养。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 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先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参与各种 研讨活动。省、州、县(市)级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每学期必须上示范课,同时 承担相应的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工作以及学科专题知识讲座。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在州级及以上范围上示范课或进行教育 教学交流不少于2次;每学年至少指导和培养 3名县(市)级及以上的骨干

25、教师。 主持县(市)级研究课题或校本课程开发。每学年在州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 育教学论文2篇或出版教育教学专著。省级骨干教师、州级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在县(市)级及以上范围,上示范 课或进行教育教学交流不少于1次;每学年至少指导和培养 2名青年教学能手。主持校级、参与县(市)级及以上研究课题或校本课程开发。每学年在县(市) 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1篇或编制可供同行借鉴的教学案例 2个以 上。51 .省、州、县(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每学期 必须上示范课,同时承担相应的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工作以及学科专 题知识讲座,满分10分:通过检查记录,依据规定,以学校各级学 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的人数,分别计算各项指标数(应 开展交流课或示范课的节数;应发表或交流的论文篇数;应开展 的专题讲座次数;应培养的青年教师人数)。对照指标每缺1项扣 0.5分,直至扣完为止。2 .没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的学校,以教师发表论 文的情况进行折算,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