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初探_第1页
上海地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初探_第2页
上海地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初探_第3页
上海地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初探_第4页
上海地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地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初探摘要目的:了解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便于调整防制对策。方法:定期按房屋类型各类生境收集鼠体、分类鉴定。结果:无论居民区还是特殊行业,鼠类群落结构10年来逐渐演变为褐家鼠占优势,尤其是内环线以内的8个中心区域,褐家鼠占57.47,但在有中央空调设施的智能化大楼中以黄胸鼠为主。分析本市鼠类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干预措施和鼠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变迁,不同时期两者分别起主导作用。另外,建筑物防鼠设施不完善,也是褐家鼠进入室内比例上升的原因之一。结论:控制褐家鼠密度,强化防鼠设施,针对不同生境采取不同的防制对策。关键词鼠类群落结构优势种变化防制对策 Rod

2、ent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ation and the Reason in ShanghaiXu Renquan(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tion 200031)AbstractThis paper was showed that the rodent community structure has been vary at special unit or resident area in Shanghai city during 10 years. The R.norvegicu

3、s has been increased, it was a dominant species. The M.musculus has been reduced. The reason of rodent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ation was interfere measure by humanity and rodents habitat destoried and poor rodent prevetion measure.Key wordsCommunity strusture of rodentsDominant species variationCont

4、rol counter measure在鼠类防制中,任何一项技术措施的推广与实施,必须针对不同的鼠种。因此,定期研究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防制对策,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分析了上海市10年来鼠类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防制措施的看法。1调查方法结合历年春秋突击灭鼠和专项调查,由专业人员按各类生境、不同地域、不同房屋结构收集鼠体,逐一分类登记。2结果通过定期调查,上海市鼠类群落结构在10年内发生了部分改变,呈现以下特点:褐家鼠逐步增加,小家鼠比例减少19861987年,作者对全市31 637只鼠体分析鉴定,发现鼠类群落结构中3种家栖鼠数量相接近,小家鼠稍占优势,为36

5、.27。10年后分析10 385只鼠体,发现褐家鼠占40.80,小家鼠比例降至30.19。如果将这种变化按居民区和行业分析,同样也看到无论居民室内,还是行业内部,褐家鼠比例较10年前增加7左右,小家鼠比例下降5左右(表1)。不同区域鼠类的群落结构有异按市区( 10个区)、近郊区(嘉定、新区、宝山、闵行)、郊县(6个县)分析,观察到10年后市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43.61;近郊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64.71;郊县则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49.40和36.84(表2)。在现有的14个市区中,将内环线以内的卢湾、南市、徐汇、静安、长宁、黄埔和内环线外的8个区分别统计,前者的鼠种构成以褐

6、家鼠为绝对优势,占57.47;其次是黄胸鼠,占24.68。而后者则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8.85;其次是褐家鼠,占27.39(表3)。表1上海市10年间鼠类种群构成(%)变化生境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居民区48.7943.2626.8126.9722.4529.512.130.26行业28.2723.5125.9429.6639.1646.576.640.25合计36.2730.1926.2927.5632.5640.804.880.25表2不同行政区的鼠种构成行政区分析鼠数 (只)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只%只%只%只%市区(10个区)11689333828.56318

7、027.21509743.61720.63近郊(4个区)2111136664.711155.4559228.04381.80郊县(6个县)3249119736.8435210.83160549.40952.92表3环线内外区域鼠类种群结构构成环线区域分析鼠数 (只)小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只%只%只%只%内(6个区)6346106316.75156624.68364757.47701.10外(8个区)7454364148.85172923.19204227.39420.56不同生境的鼠类群落结构按现有的不同生境分析,发现在农贸、中小饭店、饮食店、酱油、酿造业、豆制品厂、学校、下水道、建筑工地、

8、外环境等生境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在智能化大楼,有中央空调的宾馆、办公场所则以黄胸鼠为主(表4)。3讨论3.1从总体来说,发生鼠类群落结构变化的条件有二类:一类是人类干预措施,如大规模连续针对某一鼠种采取有效杀灭,会导致某一优势种的更替1-3;另一类是鼠类赖以生存栖息环境的恶化和改变,导致鼠类群落结构的演变。在一个城市、一个大环境,这二类条件有时单独作用,有时综合影响。本市60年代前,由于居民房屋结构为木质结构,十分适应黄胸鼠生存,鼠种结构以黄胸鼠为绝对优势种4;随着此后大量木结构居住屋被钢筋水泥结构所替代,因环境的恶化,黄胸鼠在鼠类群落结构中所占比例急剧下降5。80年代末,小家鼠逐步上升为优

9、势种,尤其是90年代初,居民区小家鼠占80以上。此后,在每年两次的突击灭鼠中,在灭鼠技术上运用香甜小颗粒剂,少量多堆,结合夹、捕、粘等综合措施,极大地控制了小家鼠密度,其构成比逐年下降,遂被居民区、餐饮业中下水道优势种褐家鼠所逐步替代;而在大量中央空调的城市“孤岛”智能化大楼中,由黄胸鼠所替代,并有蔓延趋势6。城市褐家鼠源于下水道、河道和外环境,由于下水道内、河道边食源丰富,厨余物质、生活垃圾众多而数量剧增,且外环境灭鼠相对薄弱。而目前城市建设中所有建筑物无良好的防鼠设施,导致褐家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居民、单位室内,这也是近年来褐家鼠上升的主要原因。3.2从局部来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生境之间的

10、鼠类群落结构变化,是因该区域、生境内房屋结构的变化而深受影响的;其次是灭鼠质量。内环线以外的虹口、普陀、杨浦、闸北等区调查期间,仍大量存在着简屋群,是市政改建重点区,这一房屋结构为砖墙结构,一直是小家鼠发生地,环境零乱、杂物多,灭鼠难度亦大,因此,小家鼠仍为优势种。3.3通过分析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如在中心区,将通过控制下水道、河道、外环境褐家鼠密度和单位强化防鼠设施相结合;在智能化大楼、城市“孤岛”,则以针对黄胸鼠为主;而内环线外城区、郊区,则仍需针对小家鼠的生态习性,用小颗粒毒饵,辅以夹、捕、粘方法杀灭。 表4上海地区不同生境鼠种构成生境分析鼠数 (只)小家鼠黄

11、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只%只%只%只%农贸市场105721920.72239 22.6158755.53121.14宾馆2863913.639834.2714952.1000中小饭店127736028.1935027.4156644.3210.08饮食84620424.1116319.2747556.1640.47果品30114247.185618.6010233.8910.33油酱3946416.2410125.6422958.1200食品产销75332342.9014719.5228237.4510.13食品商店52519737.5218635.4314227.0500超市31813542.4

12、55015.7213241.5110.32酿造厂1242015.132721.777762.10豆制品厂1433323.081510.499062.9453.49肉类加工1411913.481913.4710373.0500粮食加工1555334.193120.007145.81医院35913236.778623.9514138.28学校43413932.037918.2021349.0830.69机关31610031.656219.6214646.2082.53一般行业92324326.3329431.8537440.52121.30下水道49600387.6645892.3400拆迁地区5

13、7413022.6521236.9322939.9030.52建筑工地62510817.2812119.3638962.2471.12智能大楼1723218.619454.654626.7400合计10219269226.34246824.15500148.94580.57作者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编 200031) 参考文献1郑智民.厦门市家鼠的演替.兽类学报,1982,2(2)113-118.2赵承善,曲宝泉,张世水.灭鼠村庄家鼠群落变化的10年观察.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3(4)211-214.3沈达惠,吴志玲,杨少熙,等.厦门港鼠群结构、数量季节变动及鼠种演替研究.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6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