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对策_第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对策_第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对策_第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对策_第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对策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orts Test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to Enter Higher School in Pudong, Shanghai 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 卫 红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李 鹰(源于卫红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作者简介1:卫红,女,生于1976年5月,浦东新区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体育教师,2000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同年8月任教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至今。2009年获得体育硕士学位。作者

2、简介1:摘 要:本课题紧密结合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新政策的贯彻与实施,以具有代表性的浦东新区为范围,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政策实施的结果与各方面的反应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这项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并寻求更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上海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政策还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真正体现对学生意志品质和体育技能的培养作用,体现对学生锻炼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作用,体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推动作用。为此,作者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改进这项新的考试政策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 上海市 浦东新区 初中 体育升学考试 现状 对策1 前言学校体育工作得

3、到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使其遇到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作为一项制度,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应引起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其实质意义远远超过体育考试制度本身。从一定程度上说,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对提升学校领导的重视、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等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目前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存在的必要性、对各个省市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对

4、不同人群关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认识、态度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基础,为本文全面、客观地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提供了许多理论支撑和可以借鉴的方法。2008年上海市大幅度调整了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值占中考总分值的权重比例,由先前的4分增加至30分,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的大都市,一直立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市也是我国唯一的教育试验区,具有相对自由的教育改革氛围。浦东新区是我国的特区之一,是近年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也是上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实施状况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上海市这方面的基本

5、情况。鉴于上海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新政策刚刚实施,以前的研究基础也相当薄弱。为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这项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并寻求更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深入开展提供相应策略,为上海市教育和体育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并为全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现状与对策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上海市图书馆和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

6、心理学、体育行为学、学生余暇体育等相关书籍 10余部;通过上海体育学院资料室、期刊室收集相关文献70余篇。利用中文期刊网,分别输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中考”等关键词获得相关文献316篇。其中通过输入关键词“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获得相关文献105篇;输入关键词“体育中考”获得相关文献211篇。查阅以上有关文献,了解关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的研究现状。通过GOOGLE、百度搜索引擎、教育部、上海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了解当前关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开展的最新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2.2 访谈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研究方向的专家及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中的骨干进行

7、访谈咨询,了解目前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的政策背景和进展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2.2.3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设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有关专家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根据课题需要和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了问卷。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2)效度检验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性,请了10位专家(见表1)就问卷内容的完善性、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专家普遍认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调查问卷的内容、结构有效性较高(见表2)。表1 专家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教龄职称学历序号教龄职称学历130教授本科623副教授博士228教授本科722副教授硕士326教授硕士823副教授本科424

8、教授博士926高级教师本科524教授博士109一级教师硕士表2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结果统计表非常有效有效一般不太有效无效N %N %N %N %N %学生问卷内容效度3 30.05 50.02 20.00 0.00 0.0结构效度5 50.04 40.01 10.00 0.00 0.0家长问卷内容效度3 30.06 60.01 10.00 0.00 0.0结构效度2 20.06 60.02 20.00 0.00 0.0教师问卷内容效度4 40.05 50.01 10.00 0.00 0.0结构效度3 30.06 60.01 10.00 0.00 0.0(3)信度检验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正式

9、调查前进行预调查,采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于2008年9月,间隔15天对相同的对象(30名学生、10家长和10名教师)用同样的问卷进行了重复测试,信度系数分别为R学生=0.86、R家长=0.88和R教师=0.89,表明问卷的稳定性较高。 学校类型的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按区域划分为四个教育署,共有高级中学55所。据课题研究的设计安排,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教育署中随机抽出4所学校,共计16所学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抽取学校总数大于学校总数的1/4)。 调查样本的选取:学生调查对象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调查对象是被调查学生的家长,教师调查对象是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10、的部分体育教师。调查对象的选取情况见表3。表3 调查对象选取情况一览表序号学校名称教育署别学生和学生家长教师人数班级学生人数家长人数1建平中学第一教育署高一(4)251022高桥中学第一教育署高一(2)251033龚路中学第一教育署高一(3)251034金苹果学校第一教育署高一(1)251025进才中学第二教育署高一(3)251026东昌中学第二教育署高一(2)251037陆行中学第二教育署高一(1)251038泾南中学第二教育署高一(3)251029华师大二附中第三教育署高一(3)2510310洋泾中学第三教育署高一(3)2510211川沙中学第三教育署高一(2)2510312建平世纪中学第

11、三教育署高一(5)2510213杨思高级中学第四教育署高一(2)2510214上南中学第四教育署高一(2)2510315文建中学第四教育署高一(1)2510316北蔡中学第四教育署高一(2)25102总计1641640016040(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本次调查从2008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379份,回收率为94.8%,有效问卷368份,有效率为97.1%;发放家长问卷160份,回收153份,回收率为95.6%,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8.0%;发放教师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0%,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100.0

12、%。符合统计学的相关要求。(见表4)表4 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发放问卷数回收问卷数回收率(%)有效问卷数有效率(%)学生40037994.836897.1家长16015395.615098.0教师4040100.040100.0合计60057295.355897.62.2.4 数理统计法对所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获取研究所需要的各种量化指标和可靠的数据资料,作为分析与立论的主要依据。2.2.5 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原理,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与归纳,引出结论和建议。3 结果与分析3.1体育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2008年1月31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各区县教育局下发沪

13、教委体2008年4号文件,出台了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2月初,浦东新区首先开展宣传、组织与专业培训工作。宣传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意义;组织学习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文件精神;组织初中体育教研组长及毕业班任课教师专业培训,如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标准等。成立了由社发局、教育处、局纪委及学署有关领导组成的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体育考试工作。下设办公室及仲裁工作组,具体负责对今年浦东新区参加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学校87所,其中包括转制学校、民办学校以及历届生共14000多名初三学生进行考试。3.1.1

14、总成绩统计与分析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总分值为30分,由日常锻炼分值和统一考试分值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日常锻炼为20分,统一考试为10分。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男生总成绩平均分为27.85分,女生总成绩平均分为27.97分,总成绩总体平均成绩为27.91分。学生取得的总成绩是令家人满意的,总成绩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学校的总成绩平均分值不同:最高平均成绩是29.29分,最低平均成绩是27.14分,二者相差2.15分,换算成百分值,二者差值超过7分,表明总成绩在不同学校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各个学校的领导重视程度、体育师资水平、体育教学质量和场地

15、器材环境等方面的不均衡相关。浦东新区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督导,改善弱势学校,从整体上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表5 总成绩分布情况统计表(N=14036)男 生女 生合 计最高学校最低学校考试人数7078695814036142183平均成绩27.8527.9727.9129.2927.14注:最高学校平均成绩,最低学校平均成绩,不包括个别报名、特殊学校及个别民办学校。3.1.2 日常锻炼成绩统计与分析日常锻炼由学校依据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教学、健身锻炼活动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情况予以评分(满分为20分)。凡学生在校期间按照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上海市学生成长手册中

16、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体育健身情况记录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记录表规定项目评价、测试,经学校认定并记录在册,给予记20分。学校对未完成规定项目评价、测试的学生,可在其日常锻炼分值中作相应的扣减,具体办法由学校制定。因伤病原因符合体育免修条件的学生,经学校认定,给予记20分。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男生日常锻炼平均分为19.95分,女生日常锻炼平均分为19.97分,总体平均成绩为19.96分。学生取得的日常锻炼成绩是相当高的,总成绩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的日常锻炼平均分不同:最高平均成绩是20.00分,最低平均成绩是19.72分,二者相差0.28分,换算成百分值,二者差

17、值为1.4分,表明日常锻炼成绩在不同学校间没有显著差异。这种状况反映出学校在评定日常锻炼成绩是给分尺度相近。表6 日常锻炼成绩统计表(N=14036)男 生女 生合 计最高学校最低学校考试人数7078695814036/166平均成绩19.9519.9719.9620.0019.72注:最高学校平均成绩,最低学校平均成绩,不包括个别报名、特殊学校及个别民办学校。3.1.3 统一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统一考试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定要求统一实施,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每位学生应参加4个项目的考试,其中必测项目2个,选测项目2个。每个项目满分为2.5分,合计10分。浦东新区在执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

18、考试工作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力求把体育考试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制定出一套体育考试方案。包括:(1)时间和地点;(2)组织机构;(3)各考点分工等具体工作。考试工作的具体要求有:(1)场地设施要求;(2)学校后勤保障要求;(3)测试人员须知;(4)学生须知;(5)体育考试工作流程;(6)体育考试志愿者工作流程;(7)体育考试日程安排;(8)体育考试考务人员工作安排等。具体工作开展如下:(1)浦东新区成立了社发局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仲裁工作组;(2)搭建了两个考点的测试工作小组;(3)进行了两次培训学习,即一次各测试组长培训和一次全体测试人员培训。请资深体育特级教师、国家级裁判员进行培训主讲。

19、并有教育处领导对测试人员提出了纪律要求。(4)2008年4月12-13日,浦东新区所有初三14000多名学生分别集中在进才中学和华师大第二附属中学两个考点完成了统一体育考试。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男生统一考试平均分为7.90分,女生统一考试平均分为8.00分,总体平均成绩为7.95分。学生取得的统一考试成绩是理想的,统一考试成绩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的统一考试平均分不同:最高平均成绩是9.31分,最低平均成绩是7.27分,二者相差2.04分。换算成百分值,二者差值为20.4分。这表明统一考试成绩在不同学校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各个学校的领导重视程度、体育师资水平、体育教

20、学质量和场地器材环境等方面的不均衡相关。浦东新区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督导,改善弱势学校,从整体上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表7 统一考试成绩统计表(N=14036)男 生女 生合 计最高学校最低学校考试人数7078695814036138176平均成绩7.908.007.959.317.27注:最高学校平均成绩,最低学校平均成绩,不包括个别报名、特殊学校及个别民办学校。3.1.3.1 必测项目成绩统计与分析必测项目(2个项目):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篮球(半场区域内行进间投篮)。调查结果显示(见表8):男生1000米平均得分为1.83分,女生800米平均得分为

21、1.80分。按照上海市初中体育考试文件相关规定:“学生凡参加并完成长跑项目测试但未达到项目及格标准,其成绩以及格成绩(1.5分)计”。所以按学生的长跑实际测试成绩一定会低于1.83分(男)和1.80分(女)。篮球平均得分,男生为1.91分,女生为1.94分。以百分制换算篮球考试平均成绩则都低于80分。因此表明,学生必测项目考试成绩偏低,有待提高。表8 必测项目成绩统计表(N男生=7078;N女生=6958)男 生女 生1000M 篮球800M 篮球参测人数7078 70786958 6958平均成绩1.83 1.911.80 1.94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男生和女生在长跑项目上得分在70X6

22、0档的学生均占了将近一半。该数据对应上述的上海市初中体育考试文件相关规定,则说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心血管机能和心肺机能的令人担忧。图1 1000米(男)/800米(女)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在篮球考试项目上,得分在100X90档的男生明显较女生多;得分在50X0档的男生也明显多于女生。反映出女生篮球临场考试水平发挥相对稳定,而男生临场考试水平发挥较为不稳定,成绩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图2 篮球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3.1.3.2 选测项目成绩统计与分析 选测项目按运动特征分为速度力量和技术能力两类,学生在两类项目中各选择一个考试项目,选测项目一经选定不得更改。 速度力量类(5个项目

23、):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男)和仰卧起坐(女)。技术能力类(6个项目):垫上运动、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排球和武术基本动作组合。3.1.3.2.1 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成绩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见表9):男生的5个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依次为:5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跳绳、引体向上。选测引体向上的男生仅有64人,反映出男生的手臂力量较差。女生的5个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依次为:仰卧起坐、跳绳、实心球、50米、立定跳远。大多数女生选测仰卧起坐和跳绳两个项目,说明女生的腰腹力量及协调性较好。5个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中,男生有二个项目(实心球、引体向上)低于2分,女生有一个项目(排球)

24、低于2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人数分布不均等。反映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均衡,教材未能处理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应当引起相关职能部门、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重视,严格执行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通过多种教材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表9 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成绩统计表(N男生=7078;N女生=6958)男 生女 生50M 立定 实心 跳绳 引体50M 立定 实心 跳绳 仰卧跳远 球 向上跳远 球 起坐参测人数2855 1433 1595 1131 64 762 719 844 2135 2498平均成绩2.13 2.14 1.96 2.17 1.841.96 2.20

25、 2.10 2.24 2.18图3 50M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4 立定跳远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5 实心球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6 跳绳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7 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从图3、图4、图5、图6和图7可见,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学生优势明显。按照常理,学生参加体育考试的选测项目通常是自己认为最强、最好和最稳定的项目,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特长,考核的选测项目应该是每位学生都能够拿到高分的。事实确也如此。3.1.3.2.2 技术能力类选测项目成绩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0):男生的6个技术能力类选测项目依次排列为:支撑跳跃、武术、双杠、排球、垫上运动、单杠。绝大多

26、数男生选测支撑跳跃、武术和双杠三个项目,较少的学生选测排球、垫上运动和单杠三个项目。女生的6个技术能力类选测项目依次排列为:武术、支撑跳跃、双杠、垫上运动、排球、单杠。大多数女生主要选测武术和支撑跳跃二个项目。6个技术能力类选测项目中,男生有三个项目(排球、垫上运动、单杠)均低于2分,女生有二个项目(排球、单杠)均低于2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技术能力类的选测项目人数分布不均等。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不完整,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表10 技术能力类选测项目成绩统计表(N男生=7078;N女生=6958)男 生

27、女 生排球 垫上 单杠 双杠 支撑 武术排球 垫上 单杠 双杠 支撑 武术运动 跳跃运动 跳跃参测人数111 91 62 1879 2792 2143 198 808 49 993 1720 3190平均成绩1.73 1.71 1.93 2.10 2.15 2.081.95 2.06 1.96 2.26 2.10 2.15图8 排球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9 垫上运动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10 单杠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11 双杠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12 支撑跳跃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图13 武术成绩统计结果示意图从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可见,技术能力类选测的许多项目学生优势明显。但也

28、有些项目没有显出优势。如排球项目,两级分化非常明显,表明还有部分学生在技能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符的。所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关注,使每一位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发展。武术项目成绩是令人满意的,但有学生和学生家长反映这一项目的评分尺度把控度不严,没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考试水平。有学生家长反映:选测项目虽然分为速度力量类和技术能力类两类,共有11项,但是学生选择的余地相对较窄,希望能够再增加选测项目,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更多的选择需求。有些教师认为现有测试内容不是很全面,如没有游泳、乒乓球项目等,建议体育考试内容应该再多一些,进一步增强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

29、性。因此,在今后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完善过程中应当首要考虑拓展一些既易于普及推广、又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项目。3.2体育考试认知度统计与分析 认识是行动的向导,正确的认识是产生良好行动的前提。学生家长和体育教师等人群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认知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学生自身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全面准确的认识是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的内因和关键。3.2.1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4):48.6%的学生、48.0%的学生家长和80.0%的体育教师选择了“必要”。表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政策还是得到广泛的认同。34.0%的学生和34.7%的学生家长选

30、择“无所谓”,可见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没有真正理解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真正目的所在。有17.4%的学生和17.3%的学生家长选择“不必要”。看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和学生家长真正理解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目的所在。图14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必要性调查结果示意图3.2.2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的支持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5):42.6%的学生和45.3%的学生家长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持“支持”态度,但均未超过半数。表明这次改革并不是广受学生及其家长欢迎的。90%的体育教师持“支持”态度,远高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支持率。表明教师群体非常认同这一改革措施。图15

31、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支持程度调查结果示意图3.2.3 统一考试的支持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6):48.7%的学生、51.3%的学生家长和90%的体育教师表示“支持”统一考试,表明统一考试政策有相当基础的支持群体。图16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统一考试支持程度调查结果示意图访谈时有学生认为通过统一考试,引起他们对长跑的重视,从而促使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有体育教师认为统一考试是解决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无奈之举”,具有现实意义。有受访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统一考试是比较公平公正的。10分相对太少,促进学生自觉锻炼力度不大,建议逐步增加统一考试分值比重。3.3实施后社会反响统计与分析实施初中毕业

32、升学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海市首次将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30分纳入中考总分,引起了各基层学校领导、家长、学生、教师的极大关注。3.3.1 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7):66.6%的学生60.0%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满意”,表明多数学生和体育教师对这次体育考试改革是认可的。35.3%的学生家长选择“一般”,25.4%的学生家长选择“不满意”,则表明多数学生家长对这次体育

33、考试改革还有待于一个熟悉、接纳和认可的过程。图17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意图在访谈的过程中,好多同学认为这次初中毕业升学体育日常锻炼的考核,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平时的体育锻炼。有学生家长反映在整个考试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尽职尽责,考试相对公平。有学生家长认为这次体育考试孩子的压力不大。3.3.2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评分规则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8):65.5%的学生和60.0%的学生家长对这次体育考试评分规则表示“满意”,表明大多数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体育考试评分规则总体来说还是认可的。37.5%的体育教师选择“满意”,35.0%的体育教师选择了“一般”,27.5%的体育教

34、师选择了“不满意”,则表明多数教师对于改革的大方向持肯定态度,但对于具体的评分规则有些不同的观点。图18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评分规则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意图在访谈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学生家长和体育教师反映说:“统一考试可以通过现场测试真实体现,但是日常锻炼成绩的评定缺乏总体细则。日常锻炼评分细则的制定由各学校自己掌控的规定,结果出现皆大欢喜的局面:相当多的学生都拿到了满分20分。这样体现不出日常锻炼的真实性,没有体现出中考考试的激励性。而且,对于那些积极参与日常锻炼的学生群体是不公平的。”3.3.3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总成绩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9):75.0%的学生和76.7%的学生

35、家长选择了“满意”,表明大多数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于取得的总成绩称心如意。40%的体育教师选择“满意”,则表明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考试总成绩的评分情况不如意。图19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总成绩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意图结合访谈结果可知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和学生家长比较务实、功利的心态,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目前这种淡化竞争,普遍给高分的做法不认同。调查结果还表明,上级领导和媒体在考试前对考试成绩结果定论太早,影响到考试的实际实施。笔者在考试前多次看到听到媒体发表的“一般考生均能取得26分以上的成绩”的报道。这种舆论一方面给家长和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舆论给相关工作人员、测试人员增加了压

36、力和干扰。3.3.4 日常锻炼分值权重的合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0):49.7%的学生、74.0%的学生家长和57.5%的体育教师选择了“合理”,表明多数人认可现存的日常锻炼分值权重。17.5%的体育教师认为“不太合理”,12.5%的体育教师认为“非常不合理”。则表明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是有一些不同的思考与观点。图20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日常锻炼占20分合理程度调查结果示意图3.3.5 日常锻炼成绩的真实性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1):有57.9%的学生和67.3%的学生家长选择“真实”,有22.5%的体育老师选择“不太真实”,且有50.0%的体育教师选择了“非常不真实”。可见对

37、于日常锻炼的评分状况有明显的分歧。图21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日常锻炼成绩真实性情况调查结果示意图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学校对未完成规定项目评价、测试的学生,可在其日常锻炼分值中作相应的扣减,具体办法由学校制定”。有体育教师认为这一规定为学校创造满分提供了依据。同时相当多的体育老师认为这一评分制度很荒谬:具体办法由学校制定,哪所学校不尽量给学生满分?日常锻炼成绩的不真实,将使这一富有长远意义的体制改革流于形式,成为单纯为升学而制作的“搭配产品”。可见应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日常体育锻炼的评分制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加强操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访谈的过程中,有

38、较多人次反映学校人为创造“满分”,只有较少的学校在日常锻炼分值中作相应的扣分。日常锻炼评分没有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严重的打击了四年初中阶段积极参与、锻炼认真、成绩优良的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的得分与体育锻炼消极、经常缺勤、体育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评分相同。3.3.6 统一考试内容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2):66.6%的学生、75.3%的学生家长和45.0%体育教师选择了“满意”。有学生认为考核长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她)们更加重视耐力素质锻炼,从而有效的增强了体质健康。有家长认为长跑项目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可以指导监督孩子进行锻炼。有体育教师表示考核长跑项目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耐力素质

39、,而篮球项目本身就有比较广泛的运动基础,便于教学与考试。8.4%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有学生认为长跑太累;有同学认为长跑成绩的提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而考试通知的时间较晚,准备时间不足。有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有较好的项目,但长跑不好,长跑项目必测对他(她)们是不公平的。7.5%的教师选择了“不太满意”,表明他们对统一考试项目的选择存在疑惑。图22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统一考试内容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意图调查结果还表明:本次统一考试内容是经过试验与论证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选择性。长跑和篮球,均是初中教材的基本内容,体育教师、家长、学生都了解它们。因此,统一考试必测项目不应多变,应该有个连续过

40、程。3.3.7 统一考试环境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3):79.3%的学生、25.4%的学生家长和60.0%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满意”,表明这次统一考试所选场地较好的满足受众的心理要求。 但是我们注意到有19.3%的学生家长对考试环境“不满意”。据调查,由于考场临近马路,声音嘈杂,导致有些学生紧张,甚至烦躁,不利于临场发挥。良好的环境更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应该选取干扰小、场地大的考点。图23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统一考试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意图3.4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4.1 存在问题分析这次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无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为了

41、下一步更好的贯彻执行既定政策。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4):学生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 “考试项目选择范围不广”、“日常锻炼给分缺乏公正性”和“体育教师缺乏激励”;学生家长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应试体育趋向”、“考试项目选择范围不广”和“日常锻炼给分缺乏公正性”。体育教师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 “日常锻炼给分缺乏公正性” 、“考试项目选择范围不广”、和“耐力项目评分要求过低”。 其中“考试项目选择范围不广”和“日常锻炼给分缺乏公正性”两个问题均位居前列。图24 存在问题调查结果示意图综上,当前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具体情况的进一步分析,从多方面来寻找问题存在的主要

42、影响因素。3.4.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为了解影响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因素,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根据学生自身因素、体育考试实际情况和通过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出9条主要影响因素,然后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5):影响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有多样性。学生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 “教师不够敬业”、“领导重视不够”和“学生自身素质欠缺”;学生家长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领导重视不够”、“教师不够敬业”和“学生自身素质欠缺”。体育教师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 “领导重视不够” 、“学生自身素质欠缺”和“政策不完善”。 其中“领导重视不够”和“学生自身素质欠缺

43、”两个影响因素均位居前列。图25 影响因素调查结果示意图3.5 发展对策探讨通过访谈和调查结果了解到,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颁布以后,浦东新区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其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本研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3.5.1强化体育考试政策,并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作为一种政策导向,其项目的设置和考核标准的确定,对各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对促进学生体质

44、健康起着强有力的调控作用。体育考试记入中考总分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有利于体育学科基础地位的巩固,有利于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改善,有利于激励和调动体育教师发奋工作的潜能,有利于学校体育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因此,必须强化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并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3.5.2 对日常锻炼的评分规则应作适当调整2008年体育考试总分为30分,日常锻炼为20分,统一考试为10分。日常锻炼由学校依据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教育,健身体育锻炼活动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情况给予评分。本次体育考试较少有学校在日常锻炼分值中作相应的扣分。等于形同虚设的20分,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日常锻炼成绩评价内

45、容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情况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三个方面,每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积极参与认真锻炼,体育成绩优良;有的消极锻炼,经常缺勤,体育学习成绩一般或不及格。漠视现实状况,弄虚作假,均给学生日常锻炼20分,好像在帮助学生,事实上却在不讲诚信,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日常锻炼考核分值的最终给定还需要有更科学和公正的方法,体现日常锻炼的客观实际状况。3.5.3 逐步增加体育统一考试的分值体育统一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比较公平、公正的。统一考试10分,比重相对太低,对促进学生的自觉锻炼效果不太明显。因此

46、,建议逐步增加统一考试分的比重,如将日常锻炼分与统一考试分各占50%,以后逐步增加为20分为统一考试分,10分为日常锻炼分。3.5.4 必测项目不宜多变,选测项目可进一步拓展本次统一考试项目是经过试验与论证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选择性。必测项目包括耐力跑和篮球两项,它们均是初中教材的基本内容,体育教师、家长、学生都了解它们。因此,统一考试必测项目不应多变,应该有个连续过程。选测项目包括速度力量类和技术能力类两类,共有11项,学生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如果能够再拓展一些项目来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更多选择需求就更好了。3.5.5 体育考试的考点要尽量集中体育考试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该体现公

47、平、公正、公开。因此对于考试的地点,应根据各区的实际要相对集中。考试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一二天内完成考试任务。体育考试在操场上进行,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考试,可比性才强。相反,就不能体现公平与公正。3.5.6 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就会对学生有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学生提供选择体育考试最强、最好、最稳的项目,使学生考出成绩,考出水平,否则,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会达到理想的状况。3.5.7 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师是机遇和挑战,

48、机遇学校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也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教学水平,挑战体育已成为中考科目,学生的体育成绩好坏,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要克服为体育考试而考试的应试教育,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严格执行好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3.5.8 加强对体育课外活动的指导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要达到理想的体育成绩,第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挥学校的体育资源,坚持经常性、自觉性、习惯性地进行锻炼。第二体育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肯放弃业余时间为学生体育锻炼进行指导。特别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过

49、程中,加强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5.9 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设施近几年来各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均有了较大的改善,都建有塑胶田径场地。但是,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体育设施的更新还未跟上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器材。如有的学校垫上运动还用软垫子,不适合做技巧动作;有的学校跳山羊,杠上运动等保护垫基本都是软垫子,不适合做体操运动;有的学校没有教学必备的山羊,单、双杠数量不足,高度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客观上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建议增加体育经费,添置必备的器材,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4.1.1 日常锻炼评分制度人为满分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客观反映出学生初中阶段体育学习的实际情况。必测项目成绩偏低,有待提高;选测项目人数分布不均。4.1.2 统一考试成绩在性别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学校间存在明显差距。客观反映出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质量与其他学校存在较大差距,应引起领导的重视。4.1.3 考生的速度力量类选测项目优势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