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研究外文翻译_第1页
项目可行性研究外文翻译_第2页
项目可行性研究外文翻译_第3页
项目可行性研究外文翻译_第4页
项目可行性研究外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可行性研究: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建设管理实践的关键作者:申立银 , 维维安 W.Y. 塔姆, 利昂娜. 塔姆, Ying-bo Ji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我们知道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中国,大量的建设工程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以前的研究已经解决了一些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可持续发展绩效的相关性问题。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没有被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有效地理解。本文针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且借鉴中国建筑业

2、可持续建筑实践的主要挑战。案例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小组收集了87个不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包含18个经济属性,9个社会属性,8个环境属性,用于衡量项目绩效。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最关注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社会和环境绩效。该研究揭示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实施建设项目绩效的不足,研究结果还表明,需要转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传统做法,即包含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种新的方法。关键词:可行性研究 可持续发展绩效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project 可持续建设项China目 中国正文:1.简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社会和经济制度1,2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和相

3、互作用。参照现有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会导致一个双赢的结果,促进环境的改善和进步的社会,并同时获得了建筑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其他的研究强调了企业社会责任在追求可持续建筑3-5中的重要性。由定义可知,企业社会责任涉及有关环境,社会道德行为,经济1。当建筑公司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的目标,他们往往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实施的必要程序。众所周知,企业社会责任是承担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而社会层面的认识是经常被忽视的1。推广可持续发展是在工程建设中追求一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实践。可持续建设实践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实现建设项目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即预防浪费生产)6,增加生产建筑材料的重复

4、使用(如废物管理)(7、8),对社会及公司有益(9 - 12)。可持续发展通常被解释为以环境为导向的建筑行业,争创可持续性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环境好处和短期经济运行的目标13,14之间的冲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典型的解释为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扩大就业机会,满足他们的渴望美好生活又不损害后代的能力 15。它促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平衡。然而,一些研究表明,拥抱可持续原则的过程中实现建设项目更有助于提高效益9。在进行项目设计和施工之前,可行性研究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有效性的可行性研究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项目客户或顾问将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传统的方式是通过考虑财务问题,如投

5、资回报,市场供给和需求、风险分析市场状况19。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发展一个项目时最容易被误解的一个方面20。这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错误可以永久影响项目的表现,甚至会导致最终失败。因此一个适当的和有效的可行性研究不仅仅是一组财务预测,它可以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计划,为所有后续决策提供一个路线图。企业运作中,促进可持续性在任何业务部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符合这一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社会和经济问题已经超过环境问题在当前的实践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21。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通常需要环境影响评估(22 - 25),建设单位组织环境污染评估,这已广泛应用于先前的研究11、14 26-39。虽然这

6、些发现证明了建筑企业对环境的重大影响,他们也反映传统实施建设项目只专注于控制成本、时间和质量,但不关注环境和社会绩效。为了实现这些方面,从而导致在项目生命周期实践可持续建筑解决方案不断优化(34,36,40-42)。然而,可持续的施工方法的有效性是有限的。这个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建筑业为了确保最大利益,驱动了成本、质量和进度的因素,而且在项目可行性阶段出具详细的可持续发展施工方案是很困难的。 建筑活动在那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造成了特殊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问题,影响到公共利益(29、42)。据报道, 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些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障碍, (43

7、-45)。事实上,这些问题和当前实践开展的无效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当前的实践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利用来自中国建筑业的数据46,挑战现有的实施可持续建筑的突出问题。为项目实施者提供合理化建议。2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和理解调查内容,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该研究小组收集了87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了2008年和2009年各种类型的项目,分为四大类:29个住宅项目(PI),27公共部门项目(PII),20个工业项目(PIII),以及11商业项目(PIV)。这些样品都是通过参观在北京,深圳和重庆的建设项目时收集的。研究小组调查了选定的调查项目的项目经理、施工经理、领班,

8、站点工程师、站点测量员和前线人员的。住宅项目的规模是20000至2600000平方米。收集这些实际情况下的数据使研究小组获得第一手信息,进行可行性研究来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因此,详细的分析可以给出这些研究属性是否正确或足够实现可持续的建设目标。研究揭示了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建筑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改善这些薄弱环节。3. 结果和分析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上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通过检查发现有哪些因素或属性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存在差异。这些属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别,即经济性能属性、社会性能和环保性能属性。用于衡量三种项目性能的属性参照了中国的国情。3.1.经济表现属性经济表

9、现属性(EPA)用于评估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这些属性是用来反映市场可用性,项目融资,并从而实现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调查可行性研究报告,EPA的列表如表1所示。表格 1 属性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表现属性EPA1:政府战略 发展政策EPA10:融资渠道EPA2:税收政策EPA11:投资计划EPA3:需求和供给分析EPA12:生命周期成本EPA4:市场预测EPA13:生命周期利润EPA5:项目功能和尺寸EPA14:金融风险评估EPA6:市场竞争EPA15:投资回报(ROI)EPA7:区位优势EPA16:净现值(NPV)EPA8:技术优势EPA17: 回报期EPA9:预算估计EPA18:内部收益

10、率(IRR)社会绩效属性SPA1:影响到本地社会发展SPA6:安全标准SPA2:提供就业能力SPA7:改善公共健康SPA3:提供公共服务SPA8:文化和遗产的保护SPA4:提供公共基础设施SPA9:发展新的社区SPA5:提供基础设施用于其他经济活动环保性能属性EnPA1:该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敏感性EnPA5:浪费评估EnPA2:空气影响EnPA6:环保设计EnPA3:水影响EnPA7:能源消耗性能EnPA4:噪音评估EnPA8:土地消费表格 2属性在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 P1 - 住宅; P2 - 公共部门; P3 - 工业; P4 - 商业; R - 应用率。属性P1(MAX:29)R1(%)

11、P2(MAX:27)R2(%)P3(MAX:20)R3(%)P4(max:11)R4(%)EPA1:政府战略 发展政策20699331470545EPA2:税收政策237911411050873EPA3:需求和供给分析248326961785655EPA4:市场预测26904151680982EPA5:项目功能和尺寸2586197114701091EPA6:市场竞争2069131050218EPA7:区位优势237920741680873EPA8:技术优势196619701785764EPA9:预算估计196624891890873EPA10:融资渠道165518671575436EPA11:

12、投资计划206912441260764EPA12:生命周期成本24838301680655EPA13:生命周期利润23793111680545EPA14:金融风险评估15523111050436EPA15:投资回报(ROI)15523111470545EPA16:净现值(NPV)15529331680545EPA17: 回报期16559331785545EPA18:内部收益率(IRR)16559331785545SPA1:影响到本地社会发展271970315655SPA2:提供就业能力310311315545SPA3:提供公共服务310155615327SPA4:提供公共基础设施2714521

13、5327SPA5:提供基础设施用于其他经济活动2741515218SPA6:安全标准0031100436SPA7:改善公共健康2731100218SPA8:文化和遗产的保护0000210436SPA9:发展新的社区271763735218EnPA1:该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敏感nPA2:空气影响41415561470218EnPA3:水影响41417631260436EnPA4:噪音评估51719701260327EnPA5:浪费评估0017631260545EnPA6:环保设计001659147000EnPA7:能源消耗性能3104151155436EnPA8:土地消费

14、00726735218这些属性的研究调查项目明显不同。表2提供了能反映各种属性的统计摘要:经济性能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EPA的四种类型的调查项目。从表2可以看出,约90%的受访住宅项目考虑EPA4“市场预测”;但是,只有约一半的项目考虑EPA14“金融风险估”,EPA15“投资回报”和EPA16“净现值”。可以发现人们对将要进行的住宅项目十分关注,进行可行性研究,然而,缺乏风险评估。在谈到公共部门项目,大约96%的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实现EPA3“供需分析”,然而,只有3%的被调查项目实施EPA6“市场竞争”。理解市场需求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限的是考虑市场竞争。这反映了公共部门项目的性质,特

15、别是在中国,公共项目是由政府开展的,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在私营部门。对于工业类型项目,约90%的受访工业项目实现EPA9“概算”项目可行性研究;然而,只有50%的被调查项目实施EPA6“市场竞争”和EPA14“金融风险评估”。看来,决定发展工业项目通常考虑情况是估算项目的成本预算。然而,对于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和风险评估很少关注。这也可以解释类似的服务和小型工业项目提供的价格范围。此外,对于商业项目,约91%的受访商业项目实现EPA5“项目功能和规模”,然而,只有18%的被调查项目实施EPA6“市场竞争”可行性研究报告。决策开发商业项目的功能和规模时必须正确评估项目。然而,有趣的是, 在发展商业

16、项目竞争的因素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3.2社会绩效属性社会绩效属性用于评估建设项目的社会绩效。通过分析调查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社会绩效属性表如表1所示。这些属性的应用指标的调查项目明显不同。表2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各种属性的统计摘要社会绩效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任何社会性能属性被分类为住宅、工业和商业项目。看来,社会责任没有考虑在中国发展非公有制项目。这被认为是一个导致了贫富间的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即使对于公共部门项目,许多社会绩效元素并不被考虑。事实上,一个主要的公共部门的发展项目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这应该应用在所有的公共项目上。然而,调查项目中,只有约70%的公共部门项目关注SP

17、A1“影响当地社会发展”。它进一步指出,一些重要因素,如“安全标准”没有恰当地考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实施。缺乏对安全标准的考虑被认为是导致中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3.3环保性能属性环境绩效属性(EnPAs)用于评估建设项目的环保性能。事实上,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领域进行的11、28、29、32、36、38、43-45、47-53。通过分析调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系列的EnPAs如表1所示。在调查项目中,这些属性的应用有着明显不同。表2就是根据EnPAs在四种类型项目中的应用项目的统计数据。表2中的数据提供了关于应用项目信息的各种属性来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绩效。发现大部分项目没有考

18、虑到环境绩效属性,其中只有公共部门和工业项目关注EnPA2“空气影响”,EnPA3“水影响”,EnPA4“噪音评估”,EnPA5“浪费评估”和EnPA6“环保设计”。此外,环境影响评估项目需要关注的四个主要的环境污染,分别包括空气、噪音、水和浪费。事实上,在先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大量的建设项目,导致中国的环境遭受了很大的影响。在之前的二十年里,实施建设项目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中国建筑业对环境退化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考虑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上述分析,发现了在进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与社会和环境绩效属性相比,更多的关注建设项目的经济建设可行性。有趣的证据包括,评估经

19、济性能属性的有限关注,在安全标准下评估社会绩效属性市场竞争的有限关注, 以及评估环境绩效属性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项目的位置和消费给出的有限关注。4建议改善现有的建设,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所有的三个维度,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需要充分关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应该允许更多集中在改进工程质量,安全性能和环保行业的实践上。这凸显了迫切需要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传统方法接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下突出了不同级别的项目参与者所需的必要行动以确保可持续的建筑施工的实现:4.1政府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政府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政府应该用政策、法律法规引导, 通

20、过奖励和惩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这个角色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行政审批、税收罚款和其他手段实现这个目标。4.2客户影响可持续性建设项目的性能,项目业主是一个关键的角色,也是导致可持续性项目生命周期的重要问题。如果业主认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建设的项目工作,真正的驱动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实践中,在本文前面部分提出了,项目客户重点分析项目的经济表现在项目初始和设计阶段。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客户应与各方密切合作,包括政府机构、规划专业人士、建筑师和工程师。他们的建议应该纳入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4.3架构师和工程咨询公司设计文件对建设项目

21、的可持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设计师和工程顾问应该提供专业建议,在可行性阶段考虑各种替代方案和项目的可持续性的影响。设计师和工程顾问应具备可持续建设原则的知识, 并且他们应该在职业活动中实践这些知识,如可持续设计方案的选择,环保材料的选择,节能设计服务和可持续的结构设计,使拥有更安全、更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4.4承包商和供应商在传统的实践中,承包商和供应商没有或很少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然而,向承包商和供应商咨询后的建议对于改善项目建筑效益并获得更好的理解,尤其是在选择施工方法、材料和园林树木对项目的可持续性的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承包商和供应商在了解施工过程和各种建筑材料和植物的特点,并更好的促进

22、可持续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关于环境影响建筑活动和各种材料和植物, 他们可以提供信息和建议,如废弃物产生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材料安全的不确定性,能耗、水污染等。这些信息在公司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将有助于改善项目的评估效果的可持续性。5结论参照中国大陆建筑行业,本文论述了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挑战和可持续建设实践。在四组项目的报告计划下的八十七个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包括住宅、公共部门、工业和商业项目。研究已经完工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有助于理解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因素。八十七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十八项经济指标、九项社会指标和八项环境与社会指标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这些报告的结果包括一些比较常用的属

23、性,表明个体因素给出不同级别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还表明,相比较更多的社会和环境属性而言,经济因素会被更多的考虑到。事实上,在一些项目调查中,社会和环境因素有限的或根本没有考虑到调查项目中,例如,文化遗产保护,安全标准和环境友好的设计。这项研究表明, 为了接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必要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传统方法升级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而使用新方法的结构包括十八个经济指标、九个社会指标和八个环境指标。在对这些属性的性能进行项目可行性与接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评估时,推广这个新方法,要求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共同行动,其中包括政府、客户、建筑师、工程顾问、承包商和供应商。确认这项研究是由香港

24、理工大学提供的科研补助金。引用 1 Hutchins MJ, Sutherland JW. An exploration of measures of social sustainability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supply chain decision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16:168898.2 Tam WYV. Economic comparison of concrete recycl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

25、cling 2008;52:8218.3 Hueting R. Why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can most probably not be attained with growing produc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press (2009).4 Vachon S, Mao Z. Linking supply chain strength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ountry-level analysi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

26、on 2008;16:155260.5 Tam WYV, Shen LY, Yau RMY. On using a communication-mapping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MEM)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 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42:3093107.6 Ruggieri L, Cadena E, Martinez-Blanco J, Gasol CM, Rieradevall J,

27、 Gabarrell X, et al. Recovery of organic wastes in the Spanish wine industry. Techn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es of the composting proces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17:8308.7 Asokan P, Osmani M, Price ADF. Assessing the recycling potential of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 wast

28、e in concrete and cement composit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17:8219.8 Tam WYV. Compa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crete recycling in the Australian and Japa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17:688702.9 Tseng ML, Yuan-Hsu L, Chiu ASF. Fuzzy AHP based study o

29、f cleaner production implementation in Taiwan PWB manufacturer.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17:124956.10 Turk AM. The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ISO 14001 cert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firms: Turkish cas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17:55969.11 Tam WYV, Tam CM. Evaluations of existing

30、waste recycling methods: a Hong Kong stud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6;41:164960.12 Tam WYV, Tam CM, Zeng SX. Towards adoption of prefabrication in constructio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42:364254.13 Lilja R. Negotiated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in promoting material efficiency in industry fi

31、rst steps in Finland.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17:86372.14 Tam WYV.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a waste-management-plan method in construction. Waste Management 2008;28:107280.15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s. 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16

32、Maxwell D, Sheate W, Vorst RVD. Functional and systems aspects of the sustainable product and service development approach for industr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14:146679.17 Fratila D. Evaluation of near-dry machining effects on gear milling process efficienc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

33、on 2009;17:83945.18 OConnor M, Spangenberg JH. A methodology for CSR reporting: assuring a representative diversity of indicators across stakeholders, scales, sites and performance issu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16:1399415.19 Graham D. Managing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strategi

34、es and solutions.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6.20 Hutchinson White. Feasibility study. From White Hutchinson. USA. Available from: ; 2009. Accessed on May.21 Jorgensen TH.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ystems: through life cycle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

35、16:107180.22 Haapio A, Viitaniemi P. A critical review of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8;28:46982.23 Hischier R, Wager P, Gauglhofer J. Does WEEE recycling make sense from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Swiss take

36、back and recycling systems for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5;25:52539.24 Wood 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 comparative revie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3.25 Zhang Z, Wu X, Gong Z. Study of theories and applicable criteria on envir

37、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5;5:3942.26 Baba K. Necessity of common under standing of sustainability in construction in Asia. Proceedings of CIBWorld Building Congress 1998. Gavle, Sweden; June 1998. p. 712.27 CIB.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of co

38、nstruction. CIB report publication 225,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8.28 Griffith A.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Longman; 2000.29 Griffith A, Stephenson P, Bhutto K. An integrat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safety and environment: a framework for I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39、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2005;5:5160.30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A guid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1999.31 Poon CS, Yu TW, Ng LH. A guide for managing and minimizing building and demolition wast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1.32 Poon C

40、S, Yu TW, Ng LH. On-site sorting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in Hong Kong.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1;32:15772.33 Sjostrom C, Bakens W.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why, how and what.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1999;27:34753.34 Tam CM, Tam WYV, Zeng SX. Environmental per

41、formance evaluation for construction.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2002;30:34961.35 Tam WYV, Le K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by power spectrum. Dubai. 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Culture,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2006:395403.36 Tam WYV, Tam CM, Zeng SX, Chan KK.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d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