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法原则分析_第1页
《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法原则分析_第2页
《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法原则分析_第3页
《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法原则分析_第4页
《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法原则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法原则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法原则分析摘要:案例教学法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管理类学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非只要使用案例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代写管理论文本文从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出发,比较分析了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实行案例教学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而提出要辩证看待案例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 辩证方法 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

2、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创造的“问答式”教学法被认为是案例教学方法的雏形。这种教学法就是教师不直接讲授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启发或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求得知识。其弟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将“问答”积累的内容编辑成书,并将一个原理对应于一个例子,这些例子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案例成果。在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在20世纪初由哈佛商学院首创。哈佛商学院成立于1908年10月,1911年设立企业研究室,同年,阿齐·肖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引入“问题法”,即邀请企业经理人员为学生陈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3、。1920年,哈佛成立案例开发中心;1924年,案例教学法被确立为哈佛商学院的主要教学方法,并从40年代起向外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开始运用案例方法的研究思路来研究中国的企业管理问题。1979年,我国与美国签署了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引入哈佛案例教学法的中美合作议定书,并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培训中心,作为国家指定的引进美国管理教育的窗口和我国第一个MBA项目执行基地。接着,许多高校都开始把案例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兴起了推广案例教学法的热潮。1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推广,在大学本科教育和MBA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特征。

4、(一)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传统的纯粹“灌输”式教学法,致使学生陷入了“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误区,学生理解知识尤其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而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积极地思考中探寻真理,求得知识。(二)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实践少、经验少是最大的不足。面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更不用说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通过企业真实案例的引入,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并以一种管理者的身份试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逐步提高知识应用技能。

5、二、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行(一)组织行为学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来源于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特点。组织行为学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管理类专业和MBA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它从个体、群体及组织本身三个层面来探讨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目的在于帮助管理者正确地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实现组织目标。一方面,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由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理论体系,具有高度概括、抽象的特点。另一方面,组织的行为来源于企业丰富的实践,管理者面临的日常管理活动丰富多彩、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能够通过深入浅出

6、的阐释把枯燥乏味的概念、原理引入到学生的头脑和思维当中;其次,教师能够把生动、真实的企业运营与管理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从情感和理智上将自己置身于管理人员的地位,感受企业管理过程,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进而提高自身的应用技能。因此,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二)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案例讨论一般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课前将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并围绕案例思考老师准备的问题。第二步,课堂上先分小组讨论,一般68人一组,小组讨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充分讨论后

7、,提炼出本组基本观点。第三步,在分组讨论基础上,全班讨论。每个小组先派代表发言,所有小组发完言后,把全班的意见进行汇总。这个过程使学生有机会当众谈出自己的见解,并吸取大家对这些见解所做的建设性批评,最后形成全班共同认识的一部分。第四步,老师归纳总结。实际上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结论是否达到全班共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方法、逻辑推理进行点评与指导,进而通过多次的案例分析练习,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正式的案例讨论下来,还要尽可能充分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至少需要一个课时的时间,甚至更长。三、辩证看待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通过检索并查阅中

8、国期刊网上关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文章,我们发现,实际上,大部分高校的管理类课程包括组织行为学在内,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已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基于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这种普遍采用是值得肯定的做法。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一种“一边倒”现象,那就是大多数文章都在为案例教学法“歌功颂德”,大加赞赏,甚至有观点提出“应形成以案例教学为主的综合教学方式”。2综合教学方式固然没错,而“以案例教学为主”却值得商榷。我们通过对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实行案例教学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并不是只要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就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案例教学法,并适时、恰当运用,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

9、果。(一)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将企业经营和组织管理的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管理情景,同时将学生置于管理者的地位,产生丰富的设想和创意,极大地激发了兴趣和热情。2.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框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参与积极,见解各异,思想彼此碰撞,迸发出很多好想法、新思路。3.在案例讨论中,学生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人际交往技能,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一定基础。(二)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1.正式的案例讨论课比较占用时间,不适合经常使用。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内容涉及到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

10、规律、群体行为特征与发展规律,此外还包括激励理论对人的行为的作用,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协调,领导与领导者的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等问题。它        是一门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体系完备的管理类课程。一般而言,必须有足够的学时才能把内容如此丰富的课程讲完。根据我们的经验,我校对本门课程安排了64个学时,我每堂课都充分利用,并且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对内容的熟悉程度而有所侧重和删减,即便如此,64个课时仍显“捉襟见肘”。我在讲授中也穿插了几次案例讨论,效果虽好,却不敢大量采用。而有些学校本

11、门课程的总课时量才30个学时,如果再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如果只挑重要章节进行讲述,则又无法兼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入性,易流于支离破碎和肤浅。当本门课程结束时,学生获得的可能也只是几个案例现象,而对组织行为学的丰富内容和整个学科体系的内在联系却无法把握,这对于有别于MPA类职业培训教育的大学本科教育而言,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得不偿失。2.案例分析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较多,久之则加重学生负担,导致厌烦情绪。目前,大学本科教育除了要加强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求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开设的课程比较多,学生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再加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证

12、这些必要的毕业条件,学生负担确实很重。以我院为例,除了大四年级课程减少外,大一、大二、大三基本上每天平均67节课,上午4节,下午23节;周末或晚上还要选修12门校际课,也就是选修附近兄弟院校的课程,以完成要求的学分,其学习压力可见一斑。我院也曾开了一门专业案例讨论课,完全由学生自主寻找案例,分析案例,课堂讨论,老师只负责组织和总结点评。但是两轮下来,几乎所有学生都要求一致取消这门课,原因就是学生虽然承认有所收获,但实因时间有限、学习压力大而无能为力。最终本门课暂时取消。有鉴于此,我认为,在学生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由于不堪重负而产生对本门

13、课的厌烦甚至抵触情绪,结果适得其反。3.案例讨论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在寻找相关案例方面,老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原理、理论寻找恰当的案例,而且要对案例进行整理、汇编,提炼问题;其次,在课堂组织讨论时,还要因势利导,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地以探索性的问题和启发性的暗示,去引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因此,凡是组织过案例讨论的老师都有同感:组织一次案例讨论甚至比课堂讲授更累、更费时间和心力,这也无疑加大了本来就“教学”、“科研”双重重担压身的老师的负担,长期下去,老师也不堪重负。(三)恰当实施案例教学。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必要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重要的是一定要

14、把握好此法使用的度,并因时而异,弹性灵活,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提出如下建议。1.组织行为学教学仍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兼顾案例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式”教学是教师们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理论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阐释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巧。之所以仍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能对每次讲授的内容进行恰当控制。教师在每次讲课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本章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方法也都事先了然于胸,再通过课堂上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的阐释,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递大量的经过教师科学而有效加工过的重

15、要信息,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消化课程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种讲授方法省时间,进度快,效率高。其次,课堂讲授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在几乎所有常用的授课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各有其特点,也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但没有哪一种方法像讲授法那样,能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的教学。直到今天,它仍然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几乎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科、专业。可见,讲授法的合理性与普适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教师仍要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在恰当的知识点处辅以案例讨论。由于多数案例都是涉及到整个组织及其内部不同群体的行为,因此,案例的使用重点应该集中在群体及组织层面的学习阶段(个体心理与行

16、为层面涉及相对较少),在讲授到诸如激励机制、群际冲突、企业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等相关主题时,才配合使用,而不必任何章节都非要来个案例分析,以致陷入“为了开展案例教学而开展案例教学”。甚至一味地将其推上首选教学方法之位的误区。此外,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还有其他方法可配套使用,如个体心理行为测试、影音资料观赏、游戏、辩论、演讲、情景模拟训练、参加社会实践等。这些方法的使用大大丰富了教学过程,以不同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样的,这些方法仍然只是辅助教学方法,都不能替代“课堂讲授”的“主打”地位。2.案例选择有大有小,应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17、正如前面提到的,在讲授到诸如激励机制、群际冲突、企业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涉及到整个组织及其内部不同群体的行为的相关主题时,才使用正式的案例讨论,而此时应该选择一个较大案例进行,也就是综合性较强、情境较为复杂的案例。当然,案例的选择还应该遵循贴近讲授内容、贴近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真实、有一定分析价值、最好是本土的优秀典型案例3等原则。而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开展,学生课下阅读、准备,课上分组积极参与讨论,阐述各自观点,最后综合意见。讨论过程重在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老师起组织、引导、作最后总结、进行评判的作用。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交一份正规的书面报告阐述自己的分析过程及结论,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评,以对学生形成激励机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必要开展正式的案例分析课。更多的时候,教师可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灵活穿插使用小的案例,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种小型案例内容简单,寥寥数语即可表述完全,因此可以由教师口头描述或由PPT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两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