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课件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1.gif)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课件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2.gif)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课件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3.gif)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课件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4.gif)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课件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c56f3d02-143d-4a67-b5fd-5014380cf66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饮酒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晚年贫困潦倒,过的是饥寒交迫的生活。然而他把人生看得很透,把生死看得很豁达。在贫困潦倒中,他热恋着酒,热恋着生活,而且能够保持自己的晚节和情操,他对自己隐居田园的选择无怨无悔。晚年,陶渊明离开拐杖不能行走,站的时间长了也吃不消。他不可一日无酒,但家中连饭都吃不上,那里有钱打酒给他喝?饥肠辘辘的家人对陶渊明把钱全存到酒店,当然有怨言,但家人体谅他年事
2、已高,来日不多,而且确实是不可一日无酒,也只好随他的心愿了。公元426年冬天,陶渊明已经75岁了,家中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陶渊明像冬眠的青蛙一样,天天蜷缩在被窝里。一天早晨,翟夫人给他一条空袋,叫他出去借点米,否则中午就揭不开锅了。已经几次向人家借米,都没还人家的,谁还好意思再去借米?分明是去向人家乞讨。陶渊明和孙子阿寅拿着空袋,走在街上,不知道该到谁家去。又来到老李家借米,把空袋子藏在袖里,不好意思张口。李老汉猜透他的来意,很大方地把自家仅有的一点米,分一半给他。还把家中保存的一坛酒,与陶渊明共饮。令陶渊明很感动。回到家里写下一首乞食诗。这个把气节和尊严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隐士,这个当初“不为五
3、斗米折腰”的诗人,现在拿着空袋向别人乞讨,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皆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陶渊明的这首乞食诗,诗中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也没有慷慨激昂的抒情,千百年来,这首诗赢得无数的读者。究其原因,是这首诗写得真实、朴素、自然。诗人写的是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感人至深。读着开篇“饥来驱我去”四句,透过朴实无华的文字,我们依稀看到一个为饥饿所迫的贫士,身不由己,步履艰难地“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苏轼说:“渊明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
4、也”。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中间“主人解余意”六句,转忧为喜。心地善良的主人,敬重陶渊明的为人,理解他开口求人的难处,所以主动遗赠,并把家中仅有的酒拿出来与之共饮,因而使诗人非常感动。 公元427年, 在一个秋风呼啸的早晨,76岁的陶渊明忽然吐出一口血。他知道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死神已经来到他的床前。面对死亡的到来,他没有恐惧,没有遗憾。早在30年前,他就写好了拟挽歌辞三首,20年前,又写出了与子俨等疏的遗嘱。他早做好了死的准备,他甚至觉得死亡来得太迟了。他有一种就要回家的感觉。陶渊明心里想,我死以后,谁给我写祭文呢?还不如让我为自己写一篇祭文,等我死后,他们念着我写的祭文来祭奠我,那
5、将是多么有趣啊!就等于我是自己在祭奠自己!陶渊明叫儿子陶佟拿来笔墨纸砚,他本想自己动手写,可是他虚弱得连笔也拿不住。但他的头脑非常清醒。他对陶佟说:“我念,你往纸上写!”陶佟流着泪写,他知道老人的意志是不能违背的!陶渊明念道:“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陶渊明临终前回顾自己的一生,特别是隐居田园后20多年的生活,他觉得无怨无悔无遗憾。如今平平安安地寿终正寝,还有什么值得抱怨?杂诗十二首杂诗十二首(其二)(其二)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
6、大司马,都督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在学者以庄庄老老为宗而黜为宗而黜六经六经的两晋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
7、夫那样学了老子老子庄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六经和文、史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培养了“猛志逸四海猛志逸四海”和和“性本爱丘山性本爱丘山”的两种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不同的志趣。 1.1.居家读书时期居家读书时期 (2929岁前)岁前)2.2.三仕三隐时期三仕三隐时期(2929岁至岁至4141岁)岁)3.3.彻底归隐时期彻底归隐时期(4141至至6262岁)岁)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
8、,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相关背景相关背景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欲言无予和
9、,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终晓不能静。 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 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问题探讨一:问题探讨一: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 悲凄悲凄问题探讨二:问题探讨二:诗人为什么诗人为什么“悲戚悲戚”? “日月掷人去,有志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不获骋”。 问题探讨三:问题探讨三:诗人是如何表现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戚悲戚”的
10、?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荡荡空中景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替,更以“天寒天寒”衬托出衬托出“心寒心寒”,刻画了自己刻画了自己“不眠不眠”的凄寒心境。接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
11、独。独。 问题探讨四:问题探讨四: 诗歌前六句中有哪些意诗歌前六句中有哪些意象,他们有什么意味?象,他们有什么意味? 时间在交替时间在交替, ,日沦月出。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遥遥万里辉, ,荡荡空中景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比的无穷大的宇宙, ,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美丽而飘渺的虚空。“风来风来”、“夜中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分离, ,限定在一个点上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房户、枕席席;“;“气变气变”与与“不眠不眠”两句中两句中“易易”和和“永永”在无
12、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一“夕夕”之间拉开了距离之间拉开了距离, ,前者迁化不已前者迁化不已, ,此时已非彼时此时已非彼时, ,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焦躁而凝定不动, ,从而凸现了此从而凸现了此“夕夕”对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以“悟悟”和和“知知”引入到下面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用。 问题探讨五:问题探讨五: 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何作用?问题探讨六:问题探讨六: 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诗歌
13、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者何种感情 ? 生命是孤独的生命是孤独的, ,不仅不仅“欲言无余和欲言无余和, ,挥杯挥杯劝孤影劝孤影”, ,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情地抛弃了它, ,自顾自地奔向前方自顾自地奔向前方, ,把人播种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日月掷人去去, ,有志不获骋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场, ,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 ,增加生命密度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 ,焉能不焉能不“念此怀悲念此怀悲凄凄, ,终晓
14、不能静终晓不能静”呢呢! ! 时间交替时间交替, ,生命凝止生命凝止; ;宇宙无垠宇宙无垠, ,生命孤独生命孤独; ;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 ,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问题探讨七:问题探讨七: 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这是为什么? 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惯了战乱、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篡夺、阴谋、危机,决心归隐田园,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得安逸、恬淡,
15、却始终未曾忘记上过得安逸、恬淡,却始终未曾忘记现实,现实, 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问题探讨八:问题探讨八: 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角度比较此诗与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咏怀八十二首首的区别的区别意象意象阮诗:阮诗:陶诗:陶诗: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征内心的孤寂。征内心的孤寂。 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渊明光风霁月的胸怀。“风风来来”照应下文照应下文“气变气变”,引,引入入“不眠不眠”。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 阮诗:阮诗:陶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根的判别式》听评课记录2
- 生物技术数据共享合同(2篇)
- 理发协议书(2篇)
-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最苦与最乐》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6体积和体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 吉林省七年级数学下册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2.1不等式的解集听评课记录新版华东师大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2 维护国家安全 》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听评课记录2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医美注射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2025年广电网络公司工作计划(3篇)
- 货运车辆驾驶员服务标准化培训考核试卷
- 财务BP经营分析报告
- 三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 202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电学实验专项训练含解析
- 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2届“一本、二本临界生”动员大会(2023.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