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工程报建与相关法规_第1页
第2章工程报建与相关法规_第2页
第2章工程报建与相关法规_第3页
第2章工程报建与相关法规_第4页
第2章工程报建与相关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 工程报建与相关法规v2 .1 工程报建概述v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2.2.1 概述2.2.2 城市规划的制定2.2.3 城市规划的审批2.2.4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2.2.5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2.2.6 城市规划的实施v2.3 建设用地法规v2.4 城市房屋拆迁22.1 工程报建概述v2.1.1 工程报建的概念v1、作用v 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培育和完善规范的建设市场,摸清本地区、本部门建设工程项目的底数,加强对建设规模的有效控制,严格资金管理1994年国家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v2、概念v 建设单位或其代理机构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其他立项文件被批准后,必须持

2、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城市规划行政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权证”、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等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报建登记。v2.1.2 工程项目报建管理规定v1、工程报建的范围v 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1994)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投资兴建的建设项目,都必须实行报建制度,接受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监督管理。32.1 工程报建概述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规模有变化时,建设单位应及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进行补充登记;筹建负责人变更时,应重新登记;未报建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办理

3、招投标手续和发放施工许可证,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承接该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任务。v2、工程项目报建程序v 由建设单位(业主)或其代理机构申请办理v建设单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领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v按报建表的内容及要求认真填写v 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当年投资额工程规v 模开工、竣工日期发包方式工程筹建情况v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报送“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及相关资料,并按要求进行招标准备。42.1 工程报建概述v提交的材料包括:v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v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其他组织证明v建设工程立项的批准文件原件和复印件v建设单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核定申报表v专业

4、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v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委托经办人办理报建)v 注 :在立项批复中已明确招标组织形式的,第(4)、(5)项材料可不提交。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发包的,第(4)、(5)项材料可不提交,但须提交代理合同5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2.1 概述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2、城市规划的作用3、城市规划法概述v2.2.2 城市规划的制定1、城市规划的编制方针与原则2、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求与内容v2.2.3 城市规划的审批1、城市规划的审批权限2、城市规划的调整v2.2.4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v2.2.5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1、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的原则2、城市新区开发

5、3、城市旧区改建v2.2.6 城市规划的实施1、 “一书两证”制度2、法律责任v 6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2.1 概述v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v 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v 城市规划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的生产要素、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v 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类。v 总体规划的内容: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布局、原则确定综合交通及河流、绿地,确定分步实施的目标、途径和发展进

6、程。v 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的期限一般为20年。重点提出近期发展规划(一般为5年),并与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相协调。v 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v 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内各项建设做出的具体规划。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7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城市规划的作用v 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v 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基本依据。v 促进和保障城市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v 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满足居民对物质、文化

7、和环境的需求。v 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v 保障公共利益,维护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等各方面的合法权益。v3、城市规划法概述v 城市规划法,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v 广义的城市规划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规划管理办法v 城市规划法适用于城市市区、近郊区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内的陆地、水面和空间;适用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负责审批的有关政府部门,同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的设计、生产、科研

8、及教学单位,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8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2.2 城市规划的制定v1、城市规划的编制方针与原则v城市规划的编制方针:v 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v 必须符合国情,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v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v 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需要,同国家和地方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原则。v 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原则。v 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防灾减灾的原则。v 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v 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原则。v 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

9、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v2、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求与内容v编制要求:v 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根据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和性质。v 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又要从全国和区域整体出发,合理确定城市定位和发展规模。9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 要处理好近期和长远的关系。v 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v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v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v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v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v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v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v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v 提出交通发

10、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v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v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v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v 城市规划区范围v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v 城市建设用地10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v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v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v 城市防灾工程v 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综合开发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对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规划管理和指导的重要依据。v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v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

11、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v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v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v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区划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11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限,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v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v修建性

12、详细规划的内容:v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v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v 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v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v 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v 竖向规划设计。v 估算工程量、拆 迁量和总造价 ,分析投资效益 。12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2.3 城市规划的审批v1、城市规划的审批权限v分级审批制。v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v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v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

13、国务院审批。v 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v 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属行政市管辖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属地区管辖的,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v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v 城市分区规划由该市人民政府审批。v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批:v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v 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13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 单独编制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总体规划的城市,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首先经建设部审查,再报国务院审批。v

14、 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v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v 单独编制的其他专业规划,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后,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v2、城市规划的调整v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14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2.4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v 组织前期研究,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

15、,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v 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并按规定提请审查。v 依据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按法定程序报请审查和批准。v 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研究,充分吸取政府有关部门和军事机关的意见。在报送审批前,应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15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2.5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v1、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的原则v 统一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全局出发)v 合理布局v 因地制宜v 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先行,并与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实行立体综合开发

16、)v2、城市新区开发v 城市新区开发指在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区域,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v 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量力而行,方便宜行。v3、城市旧区改建v 城市旧区改建指按照统一规划,对现有城区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使之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需要的建设活动。v 原则:加强维护、逐步改善;优化城市布局和用地结构,提高城市综合功能;保护重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v 16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2.6 城市规划的实施v1、 “一书两证”制度v 选址意见书制度v 工程在立项过程中,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意见书,即为选址意见

17、书。v 内容:v 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用地与建设规模,供水与能源的需求量,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等。v 建设项目选址依据。包括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建设项目的拟建地址与城市规划的布局是否协调;建设项目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是否衔接与协调;建设项目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生活居住及公共设施规划是否衔接与协调;该建设项目对城市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以及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是否协调等。v 选址意见书的核发权限v 审批管理:分级管理v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v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建设项目

18、用地的实际需要,向提出用地申请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核发的确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和界限的法定凭证。17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 用地申请; 现场踏勘; 征求意见; 提供设计条件; 审查总平面图; 核定用地面积; 核发用地许可证。v 临时建设用地许可证: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堆料或其他原因,需要临时使用的土地,建设单位须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申请临时用地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临时用地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许可证,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v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v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用于确认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城市规划

19、要求的法律凭证。v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 建设申请; 初步审查; 核发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 核发设计方案通知书;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v 建设工程审批后的管理: 验线; 现场检查; 竣工验收。182.2 城市建设规划法规v2、法律责任v 建设单位及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v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从而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v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如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

20、物或其他设施;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v 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有关责任人员,可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v 规划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v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92.3 建设用地法规v土地管理法律制度v1、概述v基本概念v土地:根据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v土地管理法: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 v 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v两个重要概念

21、v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其所有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v 处分的权利v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人根据法律、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 v 内,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一定 v 收益和在限定范围内进行处分的权利v土地所有权v我国的土地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共有制,即国家(全民)和劳动群众集v体所有。202.3 建设用地法规v 国家可以通过出让、划拨等方式将使用权转让给单位或者是个人。v 农村集体可以对其所有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v利,也可依法转让、抵押和租赁,但不能自行将土地非法转让为乡村建v设以外的建设用地。v国家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v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22、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v地所有权证书,确认其所有权。v请同学们记住下面这句话:v 当土地所有权发生争议的时候,不能证明争议的土地是属于农民集v体所有的,则属于国家。212.3 建设用地法规v土地使用权v 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使用者可以通过国家依法出让、划拨、或v通过其他土地使用权人依法转让,继承、获取地上建筑物所有权等方式v取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v 对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通过承包、转让、继承等方式取得v土地使用权。v 请大家记住下面一句话: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要承包给本集体经济v组织之外的单位或个人经营的,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v之二以上村民的同意,并报乡(镇)

23、人民政府批准。v2、土地的利用和保护v概述:v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基本国策v 十分珍视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v相关制度v用途管制制度v调查制度v土地统计制度v土地监察制度v土地利用状况动态监测制度222.3 建设用地法规v土地利用总体规划v概念v编制部门v规划期限:15年vv编制的要求v编制的原则v编制的内容v总体规划的审批v总体规划的修改v耕地保护(重点)v基本农田制度v基本农田定义、范围v占用耕地补偿制度v占多少,垦多少v鼓励开垦荒地、整治工地、严禁损毁、废弃耕地232.3 建设用地法规v3、 建设用地(重点)v 一 建设用地概念(一)规划内建设用地(二)规划外建设用地v二 国家征

24、用土地(一)审批(二) 征地实施(三 )征地补偿(四)劳动力安置v三 国有建设用地(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v四 临时用地(一)批准(二)相关规定(三)期限v 242.3 建设用地法规v3、 建设用地(重点)v 一 建设用地概念v 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确定的建设用地和因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由规划中的非建设用地转成的建设用地。v 规划内建设用地、规划外建设用地v(一)规划内建设用地v 1、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村民住宅、乡镇企业、公用设施和与农业有关的建设,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为非农业建设用地。若非农建设

25、需用集体土地,则需先由国家征为国有再通过程序交给使用者。v 2、规划为建设、现为农用地:机关审批、农用地分批转为建设用地v 实施规划:拟农用地转用方案、报批(土地部门先行审查)v 3、具体项目:可行性报告、选址意见书(规划部门)、批准用地申请(土地部门)、政府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v(二)规划外建设用地v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须经国务院批准v 2、其他建设项目的用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252.3 建设用地法规v二 国家征用土地v(一)审批v 1、权限:征

26、用基本农田、或征用非基本农田的耕地超过35公顷、或征v 用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v 2、程序: 可行性论证阶段: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提出预审报告v 建设用地申请阶段:v 建设方持建设项目有关批准文件申请土地v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v 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报有关政府批准 v 用地登记:建设项目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 v 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涉及农民集体所有的v 未利用地的,只报批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v(二) 征地实施262.3 建设用地法规v1、公告:被征用土地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将批准征地机 v 关、批准

27、文号、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及征地补偿、农 v 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v 的乡(镇)、村予以公告。v2、办理征地补偿登记: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 v 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 v 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v3、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 v 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v 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的乡(镇)、村予以 v 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v 民的意见。v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v(三 )

28、征地补偿v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土地的用地单位应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272.3 建设用地法规v1、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v2、安置补助费:v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等于被征用耕地的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 v 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数。v 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 v 3年每亩年产值的4-6倍。v 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3年平均 v 产值的15倍。v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v4、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v 征用的耕地为城市郊区的菜地时,用地单位还应按 国家的有关规定缴纳新 v

29、 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v 注 :v 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 v 30倍。 v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除属于个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付给本人 v 外,其余均由被征用单位统一管理、使用。(只能用于发展生产和安排多v 余劳动力的 就业及作为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移作他用。)282.3 建设用地法规v(四)劳动力安置v1、安置方式:v通过扩大农副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等途径安置多余劳动力。(由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被征地单位、用地单位和有关单位)v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用地单位或其他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v2、安置补助费的发放:v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

30、体经济组织安排的,安置补助费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v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v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给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v三 国有建设用地v 国有建设用地包括:属国家所有的建设用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 v 有的土地。v 建设单位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关文件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v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本级人民政府v批准国有建设用地通过有偿使用和划拨两种方式交由建设单位使用。v(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v国家建设项目:v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v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

31、用地v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v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292.3 建设用地法规v(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v 方式:1 、出让 2、 租赁 3、 作价出资或入股v 相关规定:建设方须按合同或协议使用土地v 改变用途(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v 1、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区)同意,报土地部门v 2、土地部门同意,报相应政府v(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v1、概念:建设单位或个人通过国家划拨方式或出让方获取土地使用权 后,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v2、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规定:v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

32、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v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v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转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302.3 建设用地法规v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当报请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按规定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v划拨土地的转让有两种规定:一是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予以转让的,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使用权出让金;二是可不办理出让手续,但转让方应将所获得的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v(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v 1 、公共利

33、益需要v 2 、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v 3、 有偿使用合同期满,未续期或申请未被批准v 4、 单位撤销、迁移停止使用原划拨国有土地v 5 、铁路、机场等核准报废v 因1、2两项而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家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312.3 建设用地法规v四 临时用地v(一)批准v1 城市规划区内:规划部门同意,土地部门批准v2 其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v(二)相关规定v合同约定用途使用,不得修建临时性建筑;若为耕地,一年内恢复种植v条件。v(三)期限:两年322.3 建设用地法规v4、违反土地管理的责任和处理v一 违反土地管理的责任v 请同

34、学们阅读教材,结合法律法规条款理解和掌握.v二 违法案件的处理v1.土地违法的处理机关: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处理v 区分县级和地、市、州,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处理案件的内容v2.土地违法的立案条件v 明确的行为人(主体、)v 有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事实(客体、内容)v 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v 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有权处理的v3.土地违法的处理方式v 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予以处理v证据不足撤销 证据确凿行政处罚v妨碍公务公安介入 构成犯罪刑事处理332.4 城市房屋拆迁v城市房屋拆迁概述1、城市房屋拆迁的概述2、房屋拆迁形式3、房屋拆迁协议v2.4.2

35、 拆迁补偿1、拆迁概述2、拆迁补偿形式3、拆迁补偿的具体规定v房屋拆迁安置与补助1、房屋拆迁安置2、房屋拆迁补助3、停产、停业补偿费342.4 城市房屋拆迁v城市房屋拆迁概述v1、城市房屋拆迁的概述v 房屋拆迁,是指根据城市规划和国家专项工程的拆建计划及当地政府用地文件,拆除和迁移建设用地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并由拆迁人对原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进行补偿和安置的行为。拆迁房屋包括:公有房屋、私有房屋、住宅房屋和非住宅房屋附属物:主要指房屋的附属建筑物和构筑物v2、房屋拆迁形式v自行拆迁:指拆迁人自己对被拆迁人进行拆迁安置和补偿。房屋开发公司都有自己的拆迁机构和专业拆迁队伍有些建设单位也实行

36、自行拆迁的形式v委托拆迁:拆迁人在取得拆迁许可证后,与取得拆迁资格证书的被委托人订立委托拆迁合同,由被委托人组织拆除房屋及附属物,并负责对被拆迁人进行安置和补偿。被委托人不得转让拆迁业务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作为拆迁人,也不得接受拆迁委托352.4 城市房屋拆迁v3、房屋拆迁协议v房屋拆迁协议含义v 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因房屋拆迁而达成的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拆迁的房屋为非租赁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订立补偿安置协议拆迁的房屋为租赁房屋: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及房屋承租人共同签订补偿安置协议v房屋拆迁协议的主要条款被拆除房屋的坐落点、面积和用途补偿形式,是作价补偿还是产权调换,是一次安置还是

37、先行临时过渡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搬迁过渡方式,是自行过渡还是提供周转过渡过渡期限即回迁期限违约责任362.4 城市房屋拆迁v拆迁协议还必须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协议生效的日期;v协议的份数;补助费;搬家费的金额;协议是否需要公证等。v注:v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后,是否进行公证,一般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但v是,若拆除代管房屋,代管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即指拆除房地产v管理局直管公房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证机关进v行公证,并办理拆迁补偿、安置的证据保全,拆迁协议才能生效。v2.4.2 拆迁补偿v1、拆迁概述v 是指拆迁人因拆除、迁建被拆迁人的房屋及其附属物,使被拆迁人v受

38、到一定的经济损失,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被拆迁人v的一定补偿。拆迁补偿的范围是:被拆除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按临时建筑在使用期限内的残存价值参考剩余期限,给予适当补偿。372.4 城市房屋拆迁v2、拆迁补偿形式v货币补偿v 概念:拆迁人对拆除的房屋,按其价值,以付给货币的方式对被拆迁 v 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v 货币补偿的金额:按等价有偿的基本原则,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还应考虑被拆迁房屋的成新程度、权益状况、建筑结构形式、使用率、楼层、朝向等因素。v 被拆迁房屋的区位:

39、房屋的地理位置,主要包括在城市或区域中的地位,与市中心、机场、港口、车站、政府机关、商业等重要场所的距离、往来交通的便捷性及其房屋周围环境、景观等v 被拆迁房屋的用途:指其所有权证书上所标明的用途,所有权证书上未标明用途的,以产权档案中记录的用途为准。产权档案中未记录的,以实际用途为准,但其实际用途必须是已依法正的规划部门同意,并取得合法手续的方为有效。v产权调换382.4 城市房屋拆迁v概念:是指拆迁人以其他的或再建的房屋与被拆迁人的被拆迁房屋相交 v 换,使被拆迁人对拆迁人提供的房屋拥有所有权。产权调换时,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按规定计算出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然后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所调换房屋的价格,如是通过购买方式取得的,原则上不得高于购买价格,但购买时间较早、现已升值的除外;如是原地回迁,其价格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根据市场情况协商议定,协商不成的,则另行选择调换房屋。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室外厕所、门斗、烟囱、化粪池等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只给予货币补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