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晉文公重耳流亡為例,試論左傳、國語中人物性格與事件的不同呈現兼論左傳之戰役香山高中沈妙瑾緒論先秦歷史散文對後世歷史家和古文家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在敘事文這一方面尤甚,歷史散文主要的發展就是由簡到繁,其中轉變最為明顯的可以從左傳和國語中得窺究竟,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左傳和國語的敘事年代有重疊的部分,國語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於戰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國語偏重記言、文字簡練、邏輯嚴密、文情並茂,往往通過歷史人物的對話、議論,清晰地刻劃出人物的性格。而與國語平行而稍後的
2、左傳,是仿照春秋的記事次序,博採當時官方史料和許多流傳在民間的材料所寫成的一部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左傳在歷史散文的地位上是上繼尚書、春秋,後開戰國策、史記的重要關鍵,並影響了後世的史學、散文及小說。左傳規模宏大,近二十萬字,內容又比國語更廣闊豐富,敘事狀物、鏤刻人物、語言表達和結構佈局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成為篇幅完整、敘事詳實而又有條理,人物形象鮮明而又富有個性的文章,並標誌著中國的歷史散文已趨於成熟。此外,左傳的作者常常透過君子或他人的言論來表示自己的觀點與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批評,這對過去的主政者而言,也還是有一定的警惕作用存在。本文的主要目的並非在於評論左傳與國語孰優孰劣,而是想探討左傳與國
3、語的敘事方式對於相同的歷史事件造成了哪些不同的評論,而影響了後人對同一事件的看法;此外,本文會就左傳和國語對於人物性格描寫的不同之處來加以闡釋,在此利用晉文公重耳流亡一事,來加以探討左傳、國語中人物性格與事件之不同呈現。並兼論左傳中重要的戰爭描述,來清楚了解左傳如何栩栩如生地保留了我國軍事史上的重要戰役資料。一、正文古史有記言、記事之分,前者以記言語為主,後者以記動作為主。國語載錄周與魯、晉等諸侯君臣的嘉言善語,是以記言為主。如孔穎達所陳,這是因言而稱動,主要是交代言語的背景或場合。左傳乃結合記言和記事兩種內容的史料融貫成篇,發展為敘事。屬於以年為經,為編年體,適合於敘事之史學體例。劉知幾曰:
4、逮左氏為書,不遵古法,言之與事,同在傳中,然而言、事相兼,煩省合理,故使讀者尋繹不倦,覽諷忘疲。(史通載言)國語屬國別史,其義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語言幽默,散文性很濃。左傳擅長敘事,是為本末詳明的敘事。也因此在描述人物方面與國語有所不同。(一)以晉文公重耳流亡的敘事為例:1就篇幅上來說國語使用了卷十晉語四相當大的篇幅去描寫這樣的一件史實,左傳卻只有僖公二十三年這樣的一篇文章就概括了重耳流亡的經過。由此可以得知,國語的內容不單只有敘事,對於歷史事件,它的記敘已達鉅細靡遺的地步。此外,它還利用了對話體裁來呈現重耳流亡時的遭遇,來增強文章中連貫性與邏輯性。然而,左傳的語言簡潔準確,有很強的表
5、現能力。它詳細敘述事件的始末,以及有關的佚文瑣事。所以,左傳雖然是部歷史著作,卻擁有很強的文學性,也為史傳散文開啟新的境界。2就內容上來看國語不僅讓整篇文章的戲劇張力增強之外,文章的語言也較富有個性。在晉語四.齊姜勸重耳勿懷安一文中,齊姜的許多話語多引經據典,深明大義。表達了對重耳安於現狀、貪圖安樂的不滿。誠如其中一段:公子曰:吾不動矣,必死于此。姜曰:不然。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夙夜征行。不遑啟處,猶懼無及。況其順身縱欲懷安,將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日月不處,人誰獲安?西方之書有之曰:懷與安,實疚大事。鄭詩云: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昔管敬仲有言,小妾聞之,曰:畏威如疾,民
6、之上也。從懷如流,民之下也。見懷思威,民之中也。畏威如疾,乃能威民。威在民上,弗畏有刑。從懷如流,去威遠矣,故謂之下。其在辟也,吾從中也。鄭詩之言,吾其從之。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紀綱齊國,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子而棄之,不亦難乎?齊國之政敗矣,晉之無道久矣,從者之謀忠矣,時日及矣,公子幾矣。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敗不可處,時不可失,忠不可棄,懷不可從,子必速行。吾聞晉之始封也,歲在大火,閼伯之星也,實紀商人。商之饗國三十一王。瞽史之紀曰:唐叔之世,將如商數。今未半也。亂不長世,公子唯子,子必有晉。若何懷安?公子弗聽。在這一段的敘述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重耳當時樂不思蜀的心情,更可以清楚地了
7、解到齊姜的品德與個性。但在左傳中,卻只有提到: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寥寥數語,並不像國語之中,對於齊姜的卓識遠見作許多說明。另外,在晉語四.齊姜與子犯謀遣重耳之中,曰:若無所濟,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饜乎!舅犯走,且對曰:若無所濟,餘未知死所,誰能與豺狼爭食?若克有成,公子無亦晉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將焉用之?遂行。其中,子犯與重耳的對話不但披露了子犯的人物性格,也讓重耳那種安於現狀不願離去的心情與不成熟的性格完全展現出來,內容還頗富戲劇性,妙趣橫生。但左傳相對於如此戲劇性的國語,卻只有短短兩句:姜與子犯
8、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由此可見左傳著重在史實方面,多以敘事為主,而少釋義例。此外,在晉語四.衛文公不禮重耳 之中,國語對於衛卿宁庄子如何極力去勸諫衛文公必須禮遇重耳一事,描述的十分詳細。過衛,衛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禮焉。甯莊子言於公曰: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也;善,德之建也。國無紀不可以終,民無結不可以固,德無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棄之,無乃不可乎!晉公子善人也,而衛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圖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將在武族。苟姬未絕周室,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 晉實昌,晉胤公子實德。晉仍無道,天祚有德,晉之守祀,必
9、公子也。若復而修其德,鎮撫其民,必獲諸侯,以討無禮。君弗蚤圖,衛而在討。小人是懼,敢不盡心。公弗聽。但在左傳中,卻只有一句: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在晉語四中有許多篇章,例如.曹共公不禮重耳而觀其駢脅.宋襄公贈重耳以馬二十乘 等等,也是類似這種情形,便不一一贅述。由此可知,誠如韋昭所言,國語其文不主于經,故號曰外傳。所以包羅天地,探測禍福,發起幽微,章表善惡者,昭然甚明,實與經藝并陳,非特諸子之倫也。而左傳是闡釋春秋經的傳,它詳細敘述事件的始末,以及有關的佚文瑣事,其中也全面的紀敘了春秋時代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以及各國之間頻繁的兼併戰爭,故稱之為內傳。也因此,在左傳及國語中,文章內容大意或體裁
10、相同者,其表現手法卻又有所不同,值得我們玩味思考。除此之外,范寧集解序曾提到: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但是在所謂的巫上,國語其中巫的成分卻又更濃厚了點。例如在晉語四.重耳自狄適齊之中,子犯曰:天賜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獲此土。二三子志之。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復于壽星,必獲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但在左傳之中,子犯只說了:”天賜也。”由此可見,國語對於所謂的探測禍福,發起幽微等巫卜迷信的記載,其中敘述卻又比左傳來得多了些了。3就歷史順序而言國語將晉語四.衛文公不禮重耳 放在.重耳自狄適齊.齊姜勸重耳勿懷安與.齊姜與子犯謀遣重
11、耳之前可是在左傳中,衛文公不理重耳這一段是擺在重耳自狄適齊乞食于野人之前。由此也可以得知,國語分記春秋八國之事,所記之事略合於左傳之時,而不合於春秋。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為國別史之祖。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的多,也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左傳是仿照春秋的記事次序,博採當時官方史料和許多流傳在民間的材料所寫成的一部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內容則以記春秋的史事為主,依經編年,屬編年體。在人物性格的描述上,國語與左傳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國語擅長利用對話手法去塑造一個人物性格,使用層次清晰的說理方式去營造具有邏輯性與戲劇性的人格而左傳在紀敘事件時,很富故事性
12、,在刻畫人物上,也都有鮮明的個性。(二)例如對於晉公子重耳的描寫:在國語之中,採用不直接描述的間接對話手法去描繪重耳的人格圖像。在晉語二.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一文中,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柏穀,卜適齊、楚。狐偃曰:無卜焉。夫齊、楚道遠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遠難通,望大難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慮,其狄乎!夫狄近晉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達。不通可以竄惡,多怨可與共憂。今若休憂于狄,以觀晉國,且以監諸侯之為,其無不成。乃遂之狄。這段對話中,表現出了晉公子重耳在當時的智寡慮淺,也突顯出了狐偃的老謀深算。還有在晉語四.齊姜勸重耳勿懷安一文中,由重耳回答齊姜的話語民生安樂,誰知
13、其他?與吾不動矣,必死于此。中也可以得知重耳那種貪圖安逸與樂不思蜀的空虛靈魂。而重耳志滿意足與懶惰散漫的情態,也在對話中淋漓盡致地表露無遺。此外,左傳在記述重耳剛開始流亡時,是一個沒什麼雄圖遠略的貴公子,雖然沒落了,但是公子哥兒的脾氣還在。這個由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這段敘述中可以得之。但是經過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周遊了七、八個國家,重耳漸漸成熟了,成為一個有膽識、有度量的人,這個在之後的對曰:”若以君之靈,得返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中,可以見到重耳的回答是不卑不亢,既有理,又有力。而最後,終於回到晉國當
14、了國君。左傳中關於重耳的記載雖散見於各章節,但絡繹寫來,卻是一個活生生的完整人物形象。除了敘述重耳的流亡經歷外,作者還刻畫了追隨他流亡的那些臣子:子犯、曹伯、楚子、寺人披等,描寫了醉遣、窺浴等富戲劇意味的事件,成為一篇首尾完整,脈絡貫通,引人入勝的人物傳記。(三)左傳的戰役左傳上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因此,一國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戰爭。祭祀是天子、諸侯每年必親自參與的工作,而祭祀典禮的隆重與繁縟,只要翻開周禮和儀禮兩部經書,便可以想像當時祭典的複雜情況。戰爭呢,攸關國家的安全,百姓的生命財產,更輕忽不得。 而左傳擅長敘事,特別擅長於描寫戰爭。雖然在當時戰爭繁多,而戰爭的場面又是極其
15、混亂,但作者寫起來依舊有條不紊,交代歷史情景清楚明確,在人物性格刻畫上也是十分完整。尤其可貴的是,作者沒有把戰爭當作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注意戰爭的性質,以及傾向政治因素在戰爭中的作用。左傳與荷馬史詩描述戰爭、刻畫人物中最大不同之處是在於道德情操與歷史判斷的關係。此於荷馬史詩相異的地方是,荷馬史詩不在於記錄過去,而在於啟示未來。荷馬對事實經過的描述,一向堅守人道主義,它提出了許多關於人類命運的永恆命題。例如在特洛伊戰爭中,他不太注重描寫戰爭經過,而是著重於因戰爭所產生有關人性的問題。這就是希臘文明永恆之所在: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決定不了的位置。這個位置的分布不是合理、平等的,個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但
16、歷史判斷的基準不是地位的高下本身,而是這個人在注定命運下的人格表現。這可說是荷馬史詩中最為人所稱許的特色,直到今日,荷馬史詩中所描寫的人物,仍不斷出現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就可窺見知其影響深遠之一斑。(四)在左傳中,描述戰爭的場面有以下幾個特色:1剪裁得宜、敘述完整:左傳記載了大量戰爭場面,如殽之戰、鞍之戰等,而且它敘述戰爭,常能抓住事件的重要情節下筆,但不著重於軍旅形勢,反而從雙方的戰前部署、交戰情況、戰後措施與行軍戰略和成敗關鍵等等入手。也因此,左傳寫戰爭,不僅寫軍事行動,還常常配合政治、外交的活動,把史事的整體井然有序地記述下來,使讀者能夠明白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左傳長於敘事,敘事中尤工於敘
17、戰,也因此有人稱左傳為相斫書,蓋有見於戰爭、兵法、謀略在左傳的精采記載而言。此外,左傳也多兵法謀略,尤其兵法謀略貴在有實例相驗證,並不空言說理。2善於拱托、言簡意賅:在兩國爭戰時,戰爭場面不但混亂,可以寫的題材更是繁不勝數,而左傳作者便以高度的文字駕馭技巧,充分了展現當時軍事外交令人拍案叫絕的場景。例如殽之戰,就是描述秦晉爭霸的一場戰爭。當時秦國武力強大,年輕的將領們野心勃勃,揮軍遠征,一心想併吞鄢國。但是作者卻看到失敗的命運從一開始就籠罩著這支不義之軍,隨著事件的發展,先是由蹇叔哭師開始說起: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
18、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禦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再來則是弦高犒師: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
19、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于鄭。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最後就是晉敗秦軍於殽: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
20、;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薑戎。子墨衰絰,梁弘禦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從短短三段裡,作者一步步揭示出秦軍大敗的結局。也因此左傳就在紀敘戰爭的同時,也總結了秦軍失敗的經驗,形象鮮明,很有說服力。3重視褒貶、人物形象鮮明:左傳的語言不僅以簡潔生動見長,還兼具委婉多諷的特點,梁啟超就曾經說到:史評有二:一批評史跡者,二批評史書者。批評史跡者,對於歷史上
21、所發生之事項而加以評論。蓋左傳、史記已發其端。而且左傳常引君子曰對史事作評論。 例如在成公二年的鞍之戰中: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甯、衛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卿不書,匱盟也。於是乎畏晉而竊與楚盟,故曰匱盟。蔡侯、許男不書,乘楚車也,謂之失位。君子曰:"位其不可不慎也乎!蔡、許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諸侯,況其下乎?詩曰:'不解於位,民之攸塈。'其是之謂矣。"與下一段:楚師及宋,公衡逃歸。臧宣叔曰:"衡父不忍數年之不宴,以棄魯國,國將若之何?誰居?後之人必有任是夫!國棄矣。是行也,晉辟楚,畏其眾也
22、。君子曰:"眾之不可以已也。大夫為政,猶以眾克,況明君而善用其眾乎?大誓所謂商兆民離,周十人同者眾也。"都可以充分的看出作者對於春秋筆法的詮釋與主張。此外,左傳在敘述戰爭時並不以兵交鋒的衝突為主,而是秉持著春秋褒忠貶奸的苦心,更以此審視君德,來表彰君子勤禮的表現。不但關心人民的需要,更顯示出重德尚禮,寢兵息民的旨趣。左傳寫人,要言不繁,卻性格鮮明。這種以為中心而展開相關人物的行為流程,呈現具體行事的脈絡,使我們可以綜稽言、行來索察其內在心志,俾能審斷是非,通曉春秋褒貶之義。另外在先前提到的殽之戰中,提到穆公不納蹇叔,並且又加以辱之,那種驕傲的神氣、霸道的動作,彷彿栩栩如生、
23、歷歷在目。哭師的最後一段說道:秦師遂東。的那個遂字尤絕,秦穆公的驕態盡現於此。左傳在寫秦穆公、蹇叔、皇武子、弦高、先軫、文嬴、孟明,或正寫,或側寫,無不神態鮮明,活靈活現,塑造了許多不同個性卻又各有各的特色的人物形象。但是在荷馬的史詩中,對於戰爭的描述場面卻是經由不斷的渲染與修飾某些物或某些特點所構成的。例如在伊利亞特中描述了好幾次這樣的壯舉:他們先是全副武裝,接著沖上戰場,跳下戰車,和對手互罵一通,撂倒數名戰將,把敵人趕得遑遑奔逃,然后自己受挫負傷,舉手求告神佑,重新獲得勇氣和力量,繼續戰斗,陣殺敵方的猶首。接著,兩軍圍著尸體展開惡戰,傷亡慘重,憑借神的助佑,從槍林箭雨下救出陣亡的將領和伴友
24、。或許在某些地方描述會有所出入,但大體上荷馬都使用了類似的模式去描述戰爭的經過。這樣大段的複述,與左傳使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有很大的差異性。另外,對於修辭方面,在荷馬史詩中使用了豐富的形容詞去修飾一個人的性格與外在,這又與左傳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相差甚遠。尤其荷馬在對兵器的描述似有獨特的偏好,常常以大篇幅的形容詞去綴飾脛甲、盾牌,甚或是一件頭盔。而這在左傳的戰爭描述中也是鮮少見到的情形。中西方最大的差異也在於左傳的書寫表達是屬於間接委婉的,但在荷馬的史詩中並沒有這種顧慮。因為在左傳書寫的當時,節制、含蓄被認為是一套語言社群的成規,是語言使用者所共同享用的。也因此在左傳中常出現的謙詞和敬辭,在荷馬史詩中並不是那樣的常見。二、結論雖然關於左傳真偽問題以及作者何人,皆沒有一定正確的說法,但我們卻可以從左傳中清楚看到一位戰國初期偉大的散文家。左傳這本書並非全為了解經而作,而是站在一個歷史家的立場寫作,即便左傳中有合於經者、也有不合經者,卻不能抹滅這一本優秀的史集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左傳也同時反映了社會的鬥爭與矛盾,也望見了人本思想的抬頭;即使其失也巫,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考核试题
- 广东省英德市市区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样板范文
- 2025年学生团员培训
- 2025酒店水电安装合同样本
- 2025年抵债抵押合同模板
- 计算机一级操作题题库100道及答案
- 培训机构如何让家长续费
- 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健康宣教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
- 2024年湖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新人教版
- 经营分析培训课件(课件)
- 2024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创新思维拓展-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测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给小学生科普地质学知识
- 课程与教学评价课件
- 提高手卫生正确率品管圈课件
- 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