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长期重点合作领域和措施建议_第1页
第四章中长期重点合作领域和措施建议_第2页
第四章中长期重点合作领域和措施建议_第3页
第四章中长期重点合作领域和措施建议_第4页
第四章中长期重点合作领域和措施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中长期重点合作领域和措施建议一、中日两国商务环境评价与课题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经济界认识到在两国商务环境中存在以下课题。双方将就此加强对话与交流,对形成共识的课题通过两国合作积极解决。(一)日本商务环境相关课题(中方意见)1、贸易领域课题(1)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从创造公平贸易环境的角度出发,希望日本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推动两国自由贸易安排积极探讨深化双边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推进两国自由贸易安排的进程。积极推动中日自由贸易安排的民间可行性研究,两国政府部门应对研究工作予以关注和引导。(3)贸易壁垒相关课题) 部分同类产品存在差别关税率;ii) 关税制度中从价税与从量

2、税并存;iii) 仍存在进口配额产品;iv) 改善日本一般医药品、医疗用药品制度对中药的处理方式;v) 关税分类应进一步明确;vi) 对日方制定单独技术规格、标准表示关注。(4)农产品贸易课题) 农产品贸易中存在高关税产品(如大米等);ii) 通关手续的快速、便捷化;iii) 动植物产品及食品进口检验检疫的便捷化;iv) 改善食品安全标准,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的相关标准。(5)技术贸易及出口管制相关课题) 技术出口管制范围过于宽泛;ii) 希望将中国实体从日本出口管制外国最终用户名单中去除。2、投资便利化相关课题) 法律法规、管制、检查等的公正执行;ii) 避免双重征收养老金

3、;iii) 确保商务签证手续的透明度,简化签证程序;iv) 放宽中资企业人员在日居留资格的标准,简化程序;v) 放宽投资行业限制。3、其他领域课题中方希望两国进一步推动能源、环保、金融、信息通信、高新技术以及研修生派遣等领域的合作。(二)中国商务环境相关课题(日方意见)1、贸易领域课题(1)贸易摩擦相关课题)部分产品存在出口限制和禁止进口措施;ii) 发动反倾销较多。(2)贸易壁垒相关课题) 关税分类应进一步明确;ii) 简化通关手续;iii) 取得内销权仍需审批;iv) 对中方制定单独技术规格、标准表示关注。2、投资便利化相关课题(1)提高法律透明度中央和地方对给予外资企业优惠措施的解释不同

4、。(2)改善法律法规) 希望放宽外资投资比例限制; ii) 希望取消或简化业务范围变更时的审批手续;iii) 完善有关撤资的法律体系,培养相关领域专家;iv) 希望改善投资者全体一致同意,方可解散、增减资、转让股份的规定;v) 希望改善当贷款或设备进口额度增加时,资本金也须相应增加的规定;vi) 对无形资产的补偿的外汇汇款限制;vii) 部分地区存在因城市开发等强制要求企业搬迁问题。3、中国国内商务环境(1)人才相关课题) 需要确保与政府联系密切的人才;ii) 确保人才存在困难;iii)高离职率所带来的企业间人才竞争及商业秘密管理的课题;iv) 工资增长较快。(2)法制建设与运用相关课题) 取

5、消审批或简化手续;ii) 审批时存在因人而异现象;iii)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iv) 增值税征收、退税手续相关课题(退税时间段、退税日期等各地不统一);v)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课题;vi) 法律、税制突然出台或变更;vii) 希望法律执行更为彻底,杜绝司法解释各异现象;viii) 会计制度相关课题;) 希望在环保、税收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给予相同待遇;) 希望放宽销售上对合作方的限定。(3)商业惯例相关课题) 回收欠款存在困难;ii) 希望提高中国本地企业的信用水平。(4)商务基础设施相关课题) 希望进一步完善电力、运输、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ii) 希望放宽外汇管制、提取现金上的限制,进一步提

6、高银行交易的便利性;iii) 加快培育配套产业;iv) 日资企业与中国当地企业、欧美外资企业竞争激烈。二、中日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措施建议为在经济领域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提出以下具体措施和建议。(一)充分运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互补性得到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趋势不仅直接影响到两国国民的生活,而且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当今国际社会也面临资源、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众多世界性课题。因此,中日两国有责任在顺利推进双边经济关系、为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作用的同时,为解决上述世界性课题积极做出贡献。为履行上

7、述责任,中日双方有必要就宏观经济、双边跨领域、地区及国际经济合作等课题,以世界性视野,由两国政府间跨部门机制研究对策。为此,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日时,两国领导人宣布启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今后,两国将充分利用该对话机制,切实推进经济领域的战略互惠关系。(二)创造良好的经济贸易环境1、预防和解决经贸摩擦(1)就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相互通报信息两国贸易救济机构加强对话与沟通,在涉及反倾销调查时,遵照WTO反倾销协议第5.5条的规定,相互通报信息。(2)有效运用双边磋商机制解决争端两国相关部门就贸易摩擦积极进行磋商与协调,谋求解决问题。 (3)适当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化解经济纠纷对于双边协

8、商无法解决的贸易争端,可适当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4)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两国相关部门就贸易救济制度、案例等进行分析研究,就顺利实施的方式交换意见。2、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1)两国应听取产业界对海关商品的分类与实施、电子通关、简化通关手续和原产地证明的意见,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交流。(2)加强两国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就非关税壁垒及进口配额、进口许可等管理制度开展交流,交换信息,反映产业界意见。(3)两国相关部门在技术法规、适应性评价、标准化等各领域交换信息、定期举行会议、开展人员交流,谋求实现贸易便利化,促进两国贸易顺利发展。3、改善商务环境(1)推动尽早缔结中日韩投资协议为扩大中日两国

9、间的相互投资,应尽早达成一个平衡、务实、共赢且能够确保透明度、可预见性、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可有效保护投资财产的高质量投资协议。(2)改善在日中资企业、在华日资企业投资经营环境对在日中资企业、在华日资企业遇到的投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两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改善建议。(3)建立企业与政府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在日中资企业协会及在华日资企业商会等组织与中日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定期对话机制。(4)尽早制定中日韩改善商务环境行动计划并实施后续评议通过制定中日韩改善商务环境行动计划,以及后续评议机制等政府间协商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中日两国企业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5)提供投资招商信息

10、在两国政府或相关民间机构的网站上发布招商引资信息,通过投资说明会等活动发布投资信息。4、提高法规、政策及执行的透明度与可预见性(1)加强两国有关投资贸易法规、政策的信息交流,设定提前通知期限,通过加强事先通报等对策,提高法规、政策及其执行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2)对法规、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及可预见性进行评价,并向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反馈结果。(3)努力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审查的透明度,使民间企业遭遇知识产权侵害或其他问题时,可获得快捷、有效的法律援助。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1)加强两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话、交流与合作。(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促进创新、技术进步和

11、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3)支持在华日资企业或团体与中国地方政府间关于知识产权的交流与合作进入新阶段。(4)两国政府有关部门与在日中资企业协会、在华日本商会等举行定期沟通会议。(5)合作培训知识产权相关人才。6、合作支持中小企业向海外拓展为支持两国中小企业开拓对方国家市场、发展相互投资,探讨通过政府网站提供信息、建设中小企业工业园区、拓展销售渠道、解决纠纷等,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7、经济政策交流与合作(1)开展市场供需方面的统计合作为使企业准确把握市场供需的实际情况,便于企业就投资、生产做出合理判断,两国间应就统计工作继续开展合作。(2)合作加强公平交易政策力度为了使中日两国市场更加健全,政府

12、有关部门间应就公平交易政策、制度、执行等加强信息交换与人员交流。(3)就经济运行、经济政策开展对话与合作鉴于中日两国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彼此经济运行将会给对方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双方在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应就各自面临的政策课题取得共识,共享成功经验,就政策取向开展研究,在对话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合作。(4)加强中日政府间人员交流和中国政府人才培养合作自2002年起,日本政府对华实施了无偿援助项下的人才培养奖学金项目,资助中国政府公务员赴日留学。自2006年起,中国商务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基于经济产业交流行动计划,每年设定不同政策课题,从商务部选派相关人员赴日进修。上述项目对于增进双方公务员间的

13、相互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继续加强和扩大相关领域的政府间合作,特别是政府公务员短期研修考察等交流活动。(三)产业领域合作1、制造业领域合作(1)促进两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双方继续支持制造业企业相互投资。以两国制造业投资为核心课题,加强提供商务环境、政策等信息。(2)扩大产业间的官民对话与交流在各行业内就包括流通在内的行业结构、组织、行业团体的运营、政策措施的执行等加强官民交流。(3)搞活零部件贸易,提高零部件采购效率通过简化通关手续等方法,搞活零部件贸易,以提高两国组装产业的零部件采购体系的效率。(4)共同推进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特别是在技术标准化方面,可以考虑中日韩三国共同开展合作,提

14、高亚洲国家影响力,进而增强在ISO等国际组织中关于技术标准化的发言权。2、非制造业领域合作(1)深化软件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日韩三国近年来在开放源代码软件领域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已建立了“中日韩三国信息产业政策局长OSS会议及东北亚开源软件推进论坛”等交流机制,建议充分利用该平台进一步推进两国合作。(2)扩大数字内容产业注3:数字内容产业也称内容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创意产业,属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媒体印刷品、电子出版物和音像传播等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行业。领域合作) 鼓励两国的数字内容制作机构、播出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扩大两国在新技术应用、商业运作模式、人才

15、培养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活动,在动漫、电影、电视节目、音乐、游戏等领域,推动扩大相互流通和播放。ii) 鼓励两国企业参加日本国际内容产业博览会、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两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在宣传方面相互提供便利。iii)促进两国数字内容产业相关人员的交流。(3)鼓励开展服务外包合作鼓励两国企业在软件与系统集成及其它基于IT技术的服务外包领域开展合作。鼓励企业参加软件外包展会、研讨会及论坛,扩大两国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4)加强物流流通领域合作加强物流流通政策及标准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5)技术贸易合作支持在两国企业利益相一致的领域,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展技术贸易合作。(四)能源环保领域合作1

16、、能源合作(1)两国主管部门举行“部长级能源政策对话”,探讨推进能源领域合作的方式。(2)两国共同推进煤矿安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领域的合作,努力保证两国间煤炭贸易的稳定发展。(3)两国共同推进核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核电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合作。(4)两国合作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和利用。(5)为落实2007年1月东亚峰会发表的能源安全宿务宣言,推动制定节能目标及行动计划,两国将共同推进节能和改善能源效率的合作。(6)根据中国提案,2006年12月中日美韩印5国能源部长会议在中国举行。今后将继续举行该会议,推动能源消费大国间的合作。2、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1)根据2007年4月中日关于

17、进一步加强环保合作的联合声明、6月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的相关讨论以及探讨了安倍首相“美丽星球50”建议的中日两国领导人会谈的精神,两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构建应对2012年以后气候变化有效框架的进程。(2)推动CDM相关政策、法规、具体项目的信息交换。3、节能环保领域合作(1)积极推进中日节能环保示范项目两国在政府框架下推进中日节能环保示范项目。日本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开展企业诊断、可行性调查、引进设备等,建立多个适合普及推广的范例,改善中国企业的节能和环保状况。(2)继续联合主办“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3)积极推进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关系(APP

18、)项目,使中日企业间节能环保合作的具体商业项目进一步增长。(4)为了完善中国的节能制度,加强执行能力,日本政府邀请中国政府及有关机构人员赴日进行政策研修。(5)根据2007年4月11日中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合作的联合声明,推动建设和完善循环型经济试验区示范项目的合作、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合作、煤炭火力发电站的脱硫、脱硝等技术转让合作、有害化学物质监控及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合作。(五)国际合作1、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联合研究根据2007年1月在菲律宾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精神,以政府人员作为观察员参与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日韩FTA的民间联合研究,以取得更为肯定的结果。2、加强合作积极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1)稳步推动创设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合作构建为区域内合作提供政策研究资料的体制。同时,利用上述资源,促进10+3框架下的有效合作及东亚峰会机制下的具体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