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技术文献综述_第1页
现场总线技术文献综述_第2页
现场总线技术文献综述_第3页
现场总线技术文献综述_第4页
现场总线技术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场总线技术论文论文题目: 现场总线技术文献综述 论文类型: 文献综述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2016 年 6 月 6 日 摘要现场总线(Fieldbus)是指开放式、国际标准化、数字化、相互交换操作的双向传送、连接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这是一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适用技术是能应用于各种计算机控制领域的工业总线因现场总线潜在着巨大的商机世界范围内的各

2、大公司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开发研究1。当今现场总线技术一直是国际上各大公司激烈竞争的领域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创新过程控制系统由第四代的 DCS发展至今的 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系统已被称为第五代过程控制系统2。而 FCS 和 DCS 的真别在于其现场总线技术。现总线技术以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 3C(Computer 计算机、Control 控、Commcenication 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大量现场检测与控制信息就地采集、就地处理、就地使用许多控制功能从控制室移至现场设备。由于国际上各大公司在现场总线技术这一领域的竞争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

3、前现场总线网络互联都是遵守 OSI 参考模型3。由于现场总线以计算机、微电子、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这一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控制系统的理念和方法将极大地推动整个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影响将是积极和深远的。 关键字CAN总线、LonWorks总线、FF总线AbstractFieldbus (Fieldbus) refers to ope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digital and mutual exchange operations two-way transmission, connecting intelligent instrumen

4、t and contro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It as plant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basi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field and the control equipment with higher control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contact between. It s not only a grass-roots network, but also a kind of op

5、en, new whole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This is an intelligent sensing, control, computer,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s becoming an information based society impetu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push the applicable techno

6、logy, information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computer control areas of industrial bus, because of fieldbus potential great opportunities, the worldwide each big companies invest considerable human, material 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develop research 1. Today's Fieldbus technology has been interna

7、tional companies competitive field, because of Fieldbus technology unceasing innovation, process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since the DCS development of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FCS) System, has been called the fifth generation process Control System 2. But the real difference

8、of DCS and FCS in the fieldbus technology. Now bus technology replaced with digital signal analog signals in 3C (Computer Control Control, Computer, Commce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on the basis of field test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of in situ Set, in situ treatment and on-the-spot use,

9、 many control functions from the control room moved to site equipment. The big company because international in the fieldbus technology this field of competition, still not form an unified standards, currently fieldbus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bide by the OSI reference model 3. Because of fieldbus t

10、o computers, microelectronics,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this technology are fundamentally change control system concepts and methods,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whole industry to progress of technology,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the effect will be positive and far-reachi

11、ng. Key word: thecan bus, LonWorks fieldbus, FF bus 现场总线是安装在生产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仪表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系统之间的一种串行数字式多点双向通信的数据总线。 现场总线技术自70年代诞生至今由于它在减少系统线缆简化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 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强系统性能等方面的优越性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得到大 范围的推广导致了自动控制领域的一场革命。 现场总线技术近年迅速发展目前有FF(现场总线基金会)、Profibus过程现场总线、LonWorks局部操作网络、CAN控制局域网络、HART可寻址远程传感器数据通路等LonWork

12、s 已经广泛的应用 得到包括IBM 、Honeywell 、ABB等大公司在内的2500家生产厂家的支持占领了约1/3的楼宇自动化市场已成为美国空调暖通工程师协会ASHRAE的楼宇自动化的标准。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不断向数字化、微型化、分散化、个性化、专用化发展工业控制机系统向网络化、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市场不断扩大前景宽广。国内外发展状况。 1984年美国Inter公司提出一种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位总线BITBUS它主要是将低速的面向过程的输入输出通道与高速的计算机

13、总线多MULTIBUS分离形成了现场总线的最初概念。80年代中期美国Rosemount 公司开发了一种可寻址的远程传感器HAR通信协议。采用在420mA模拟量叠加了一种频率信号用双绞线实现数字信号传输。HART协议已是现场总线的雏形。1985年由Honeywell和Bailey等大公司发起成立了World FIP制定了FIP协议。1987年以SiemensRosemount横河等几家著名公司为首也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互操作系统协议ISP并制定了PROFIBUS协议。后来美国仪器仪表学会。 也制定了现场总线标准IEC/ISA SP50。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逐渐形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互竞争的现场总线集

14、团一个是以Siemens、Rosemount,横河为首的ISP集团另一个是由Honeywell、Bailey等公司牵头的WorldFIP集团。1994年两大集团宣布合并融合成现场总线基金会Fieldbus Foundation简称FF。对于现场总线的技术发展和制定标准基金委员会取得以下共识共同制定遵循IEC/ISA SP50协议标准商定现场总线技术发展阶段时间表。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的简称是由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了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118?8。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在北美和西欧C

15、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专为大型货车和重工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近年来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

16、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 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 通信协议。此后CAN 通过ISO11898 及ISO11519 进行了标准化现在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 现在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CAN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较之目前许多RS-485基于R线构建的分

17、布式控制系统而言,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 首先,CAN控制器工作于多主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取决于报文标识符)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些特点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CAN总线通过CAN收发器接口芯片

18、82C250的两个输出端CANH和CANL与物理总线相连,而CANH端的状态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CANL端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这就保证不会在出现在RS-485网络中的现象,即当系统有错误,出现多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时,导致总线呈现短路,从而损坏某些节点的现象。而且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不会出现象在网络中,因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使得总线处于“死锁”状态。而且,CAN具有的完善的通信协议可由CAN控制器芯片及其接口芯片来实现,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这些是仅有电气协议RS-485所无法比拟的。 已形成国

19、际标准的现场总线 另外,与其它现场总线比较而言,CAN总线是具有通信速率高、容易实现、且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这些也是目前 CAN总线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 即控制器局域网络,属于工业现场总线的范畴。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及独特的设计,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汽车领上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如BENZ(奔驰)、BMW(宝马)、PORSCHE(保时捷)、ROLLS-ROYCE(劳斯莱斯)和JAGUAR(美洲

20、豹)等都采用了CAN总线来实现汽车内部控制系统与各检测和执行机构间的数据通信。同时,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特点,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向自动控制、航空航天、航海、过程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领域发展。CAN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其典型的应用议有 SAE J1939/ISO11783CANOpen、CANaerospace、DeviceNet、NMEA2000等。 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BOSCH公司为现代汽车应用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高性能、高可

21、靠性、实时性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多种控制设备、交通工具、医疗仪器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控制器局部网将在我国迅速普及推广。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由于对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高要求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控制面向多元化系统面向分散化即负载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和地域分散。 分散式工业控制系统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这类系统是以微型机为核心将 5C技术-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显示技术和 CHA

22、NG转换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在适应范围、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抗故障能力等方面较之分散型仪表系统和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典型的分散式控制系统由现场设备、接口与计算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组成。现场总线FIELDBUS能同时满足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的需要因而现场总线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现场总线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的热点。尽管目前对现场总线的研究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善的标但现场总线的高性能价格必将吸引众多工业控制系统采用。同时正由于现场总线的标准尚未统一也使得现场总线的应用得以不拘一格地发挥并将为现场总线的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依据。控制器局部网 CAN

23、CONTROLLER AERANETWORK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CAN为愈来愈多不同领域采用和推广导致要求各种应用域通信报文的标准化。1991年 9月 PHILIPS SEMICONDUCTORS制并发布了 CAN技术规范VERSION 2.0。该技术规范包括A和B两部分。2.0A给出了曾在CAN技术规范版本1.2中定义的CAN报文格式能提供11位地址而2.0B给出了标准的和扩展的两种报文格式提供29位地址。此后1993年11月ISO正式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载工具-数字信息交换-高速通信控制器局部网CAN国际标准ISO11898为控制器局部网标准化、规范化推广铺平了道路。 CAN总线

24、是德国BOSCH公司从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它是一种多主总线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通信速率可达1MBPS。 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 简单介绍总体框图 基于FF 现场总线协议的无线PC 接口卡的基本功能是能够自主地与符合FF 协议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无线PC 接口卡的总体结构框图如图一所示。其硬件电路包括CPU 与PC 主机CPU 的通信接口、CPU 与通信控制器的硬件接口、通信控制器数据缓冲存储器的接口、通信控制器与无线收发单元的接口等4个部分。其中双口RAM 采用CY7C09449PV-AV 芯片CP

25、U 选用嵌入式控制中最常用的Intel80188CPU;通信控制器选用SMAR 公司的FB3050 无线收发单元由单片无线收发芯片nRF401及其外围电路构成。 接口卡CPU与PC的接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C总线日新月异。PCISIG(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2est Group) 因其具有32/64 位宽度、最高传输率在64位时达264 MB/ s、独立总线时钟、总线操作与CPU的无关性、极小的存取延误、强兼容性、自动配置、低成本等特点,使其在高性能PC领域有替代ISA (工业标准结构) 总线的趋势,考虑到当前需求及

26、今后发展,在宿主总线的选择上采用PCI 总线。硬件接口芯片为Cypress Semiconductor 公司的PCI 总线双口RAM。CY7C09449PV-AC 是一款适于PCI2.2 总线规范的功能完善、价格低廉的双端口RAM 接口芯片,其中一个端口是PCI接口,适合与PC 机通信,另一个端口是本地接口,适合与各类本地CPU 通信,其总线通信时钟速率可达50 MHz ,两个端口均可以独立读/ 写静态存储器SRAM。其主要特点如下: 完全兼容PCI规范2.2 版本128k双向静态SRAM;可作为主/ 从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支持PCI突发方式工作及DMA 操作具有I2O( Intelligen

27、t Input/Output)功能,当I2O单元工作时包含4 组32 位FIFO(First In First Out) 、中断寄存器及部分SRAM其余SRAM用于一般储目的支持3 V、5 V 电压工作可通过I2O 总线对芯片进行初始化设置,并把设置参数存于非易失性NVRAM中160 脚扁平方形塑封 。 Y7C09449PV-AC 可以采用总线仲裁加等待的方式,允许两边CPU 在指令级共享SRAM,允许两边的CPU 相互通过中断交换信息,还允许通过状态信号相互同步。在此采用状态寄存器及中断的方式进行通信握手并快速传递数据。 接口卡CPU与通信控制器FB3050的接口 FB3050是SMAR公司

28、推出的第三代基金会现场总线通信控制器芯片,该芯片符合ISASP50 - 2 -1992 ,PART2中所规定的现场物理层标准。FB3050芯片功能框图如图二所示。从图二中可以看出FB3050 通过3总线与CPU 相连接,右边部分FB3050 输出的存储器总线,CPU 和FB3050二者都能够通过存储器总线访问挂接在该总线上的存储器。下边部分是FB3050通过介质存取单元和现场总线网络相连接,中间部分是FB3050 的内部功能块。FB3050 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总线上的信号驱动与接收、传输数据的串并行转换、串行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信息帧的打包和解包、帧校验序列的产生和验证等 。 由于FB3050 的

29、接口设计上已经充分考虑了和Intel系列CPU接口的问题, 因此FB3050 和Intel80188 的接口是非常简单的。Intel80188 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可以直接和FB3050 的地址数据总线相连接,4条片选线MCS0MCS3中的任一条都可以作FB3050的存储器片选线。7条I/O片选线PCS0PCS6 中的任一条都可以作为FB3050 的内部存储器片选线;FB3050 内部共需要38个I/O址,Intel80188每条I/O片选线可以提供128个I/O口地址,因此完全可以满足要求。FB3050的中断输出为低电平有效,而Intel80188CPU 的中断输入线需要高电平或上升沿信号,因

30、此需要加一反向器。FB3050的READY 输出线可以直接接到Intel80188 的AREADY引脚上,使得FB3050 的DMA 和CPU 能够共享FB3050 的局部存储器总线。Intel 80188的时钟输出信号可以直接作为FB3050 的系统时钟输入。 FB3050 与无线收发单元的接口 nRF401。nRF401是NORDIC 公司最新推出的工作于ISM频段(433 MHz)的单片无线收发一体芯片。它是目前集成度最高的无线数传产品,20脚双列直插封装。nRF401 内部包含高频接收/发射、PLL合成FSK调制/解调和双频切换等单元。该芯片有如下特点:FSK调制方式,直接数据输入输出

31、,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场合采用DSS + PLL频率合成技术,频率稳定性极好;灵敏度高,达到-105dBm无需曼彻斯特编码工作速率最高可达20 kb/s最大发射功率达+ 10dBm开阔地的使用距离最远可达1000m工作在ISM 频段433MHz和双信道频率433192 MHz/433134 MHz ,使用不需要申请许可证。 利用nRF401实现的无线收发单元与FB3050接口电路原理图如图三所示。其中,无线收发单元的天线设计采用环形差分天线。nRF401的时钟输入要与CPU和B3050同步因此nRF401必须与CPU和FB3050共用一个时钟源。nRF401 芯片的数据输出(DOUT)/输入(DIN)与FB3050的接收输入(PIPHPDU)、发送输出(PO- PHPDU)信号线相连接接FB3050 的数据发送允许信号引脚PO- TACT,当PO- TACT 输出为高电平时为发送模式,反之为接收模式CS 为频率选择引脚,接PCB跳线,由高低电平选择所使用的频率PWR- UP为节电模式选择信号引脚,也接PCB跳线,高电平时为工作模式,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