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城乡居民收入问题与生活质量改善的综合分析以广东为例贾海薇,巩玉涛(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以广东省为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居民内部间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加之居民收入增长与GDP 增长的不协调,已经成为影响构建和谐广东的重要因素,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基于广东地区的调查研究,认识到收入指标只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对不同阶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力不同,应尽快推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协同改善计划,各扬其长,各避其短,通过“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自然领域”的改善措施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关键词:城
2、乡居民;收入差距;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F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0)01-0091-05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以广东省为具体对象,细致地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与生活质量,发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GDP 增长,社会和谐度降低,不稳定因素增多,必须尽快推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协同改善工程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表1:广东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比较一览表一、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特征分析(一)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广东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改革开放以来,是经历了即
3、经历了一个由迅速缩小一个起起落落的曲折路径到逐渐扩大,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加速扩大的发展过程。1978年农村推行承包制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收入迅速提高,19781984年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迅速缩小,但1984年后改革重心转移到城市,城镇经济崛起,而家庭生产责任制的激励效应不断递减,国家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对稳定,1985年后城乡居民收入比又呈扩大的趋势,到1995年之后小幅回落,1999年后差距值又再次上扬,到2006年达到3.153倍,之后小幅回落,2007年为图1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的逐年变化3.147倍,2008年为3.083倍,
4、如表1与图1、图2所示。图1中的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的两条曲线构成一个开口逐渐扩展的喇叭,这只“大喇叭”吹响了呼吁全社会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强音,其主要成因是建国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社会与当前的市场型二元社会的结构叠加。图2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的逐年变化数据摘自19802007各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并进行了差额与比值计算。 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二)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占GDP 比重逐年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后,经过所得税、社会保险、补助等转移进行再分配,从而形成最终的可支配收入。30年改革开放,广东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长期低于人均GDP 增长,居民最终所
5、得份额处于逐年下降趋势,如图而造成这个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1. 初次分配过多地向企业倾斜,居民所得占GDP 比重下降过快3所示。在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使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企业利润所占比重图3广东人均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走势以城镇及农村人口的比重推算出综合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如图4所示,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GDP 增长变动趋势基本同步;在改革初期高于GDP 增长,GDP 分配向居民倾斜,但中后期在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多数年份低于GDP 的增长,居民对GDP 的分享逐年减少。过大容易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拥有资本的所有者不
6、仅在初次分配中得到劳动报酬,而且得到企业利润的分配,加剧了贫富分化。而初次分配中出现的巨大不公平通过再分配来完全解决的难度很大,所以应该在初次分配中就要解决报酬不公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但1985年以后该比重呈逐级下滑趋势,至2006年为38.7%,且增速明显低于GDP 增长。1978-2006年,劳动者报酬所占份额下降21.9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8个百分点。2006年广东劳动者报酬占GDP 比重仅高于上海市(36.2 与山东省(34.4 等省市,在全国31个省(市、区 中按比例高低排列为第24位。2007年广东全省在
7、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944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且已连续第7年低于图4广东GDP 增长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示意图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居倒数第三位,慢于全省人均GDP 增幅(12.9%)4.5个百分点。表2:广东省劳动报酬占GDP 比重(几个主要年份)注:居民收入=农村人口农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图5就更加清晰地显示了广东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得份额占GDP 比重的变化情况,1978-1984年间呈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20042006年降势加快,为5.7%,年均下降2.9%。2007-2008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66
8、和65,增速仅列全国各省份的第29位和第26位,低于广东省2. 再分配中政府所得增长过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过慢如图6所示,比较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可以看到从GDP 增长速度达8个百分点,占GDP 比重持续下降,全省最终消费率也持续下降,由2005年的516降至2007年的488,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1月,广东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与生产总值增长同步”列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1992年起广东财政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明显高于江苏、浙江,广东城乡居民为中央及地方政府做出了重大的价值贡献。图6图5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占GDP 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广东
9、、江苏、浙江三省财政总收入占GDP 比重的逐年变化注:国税数据取自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三)广东城乡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过大入53756.36元,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345.57元,比值再次拉大,为10.06:1,绝对差值为48410.79元。52006年,东莞(25320元 与深圳(22567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排行榜前2名,在广东省内排名前5位的城市,如广州(19851元)等,均位于珠三角地区,在省内排最后3位均属于山区市。2007年东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5元,深圳为24870.21元,广州为22469.22元,而梅州市城
10、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0802.43元。2008年东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0274.64元,深圳为1997年时,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收入组(20%)与最低收入组(20%)之比为3.4倍,到2000年为4.17倍,绝对差额则由1980年的332元增加到5558元,扩大了26729.31元,广州为25316.72元,梅州只有12109.30元,最差的三个市县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普宁为8976.34元,兴宁为8894.24元,廉江为8728.40元。城镇居民收入整体按照“粤北粤西粤东珠三角”的由低到高次序排列,多年保持不变。12007年广东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4.0元,最高20%收入
11、组人均纯收入12282.9元,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208.3元,绝对差值为10074.6元,比值为5.56:1。6200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99.77元,最高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3805.98元,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659.34元,绝对差值为11146.64元,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相对比值为5.19:1,较2007年的差距小幅收缩。7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地区性差距,深圳市是最低的梅州2006年广东人均GDP 最高的市市8.2倍,深圳的GDP 总值(5684.39亿元)是梅州(347.30亿元)16.37倍;而全省GDP 总量最高的广州市6073.83亿
12、元,最低的云浮市245.40亿元,比值为25.4:1,2经济发展差异的73.0%(泰尔指数)来自于地区之间。2007年深圳市而形成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内部分化的主要原因有:(1收入来源多元化。在劳动所得的基础上,财产性收入的不同使得城乡居民财产收入差距拉大,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最高的10%组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财产比重超过50%,收入最低的10%组家庭财产总额所占比重约为2%。(2政府协调不完善。政府未能及时建立有效的收入监督及调控体系,对超高、高收入组的收入监管不足,偷漏税问题导致大量灰色收入;个人所得税制不合理,起税点过低影响了小康、工薪阶层的创收积极性,同时政府对低收入阶层保障措施不健全,以
13、2006年为例,在省财政一般支出中,用于抚恤、社会福利救济费用占支出比例只有2.1%。上述几个主要问题再与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1980年广东分行业最高职工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的1.8倍,GDP 为6765.41亿元,梅州GDP 为410.69亿元,比值为16.47:1,总量最高仍为广州市7050.78亿元,最低的云浮市为290.9亿元,之间比值为24.24:1。32008年广州市GDP为8200亿元,深圳为7807亿元,云浮仅为328亿元。(四)广东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5.58元,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2%,按家庭收入7分组(即最低、低、中低
14、、中、中高、高和最高收入组,最低、低、高和最高占的人口比例为10%,其他各组的比例均为20%)具体分析,则最高10%收入组与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85年的4.6:1上升到2006年的9.6:1,绝对差额达39453元。虽低于江苏的10.1,却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为4.7倍,绝对差距1980年时为467元,2006年为41936元,增长了88.8倍)等收入问题综合形成了广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广东的社会和谐。二、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调查由于建国后,长时期的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匮乏,对于城乡居民的生活考察,至今停滞在收入层面。其实收入
15、只是居民生活质量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且由于居民个体对收入的主观评价不同,因而收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有很大不同。所以仅仅从经济层面、从年度收入方面研究广东居民2007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9.3元,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3%,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123.9元,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04.1元,比值略降,为9.42:1,绝对差值为42119.8元。4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86元,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8%。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 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的生活状况是不够的,吉登斯的“物质剥夺的条件会导致低层次教育和职
16、业成就的行动”理论显示:城乡低收入阶层的物质生活贫困会导致受教育程度降低,从而导致文化、观念的落后,进而进一步加剧经济方面的贫困,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贫困农民,因乡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本就与城镇有很大差距,而更加受损,不得不遭受物质与精神领域双重贫困,生活质量低下。现今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已经过时,GDP 、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不能说明一个社会中产出增长被分配的方式,不能说明家庭劳动的贡献,不能说明消费选择,不能说明与个人福利更为直接的教育、健康、平等、政治权利、休闲等状况。所以收入指标对人民生活状况的说明程度不高,只有全面评价居民生活现状的“生活质量”才能正确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居民
17、对社会对其的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的全面评价,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包含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健康保健、政治参与、社会流动、工作条件、社会关系、交通与信息等多项因素。生活质量作为一个主观与客观因素综合、主观与客观评价综合的概括性指标,它的测评值是其概念范围内一系列具体指标值的综合。Noll 认为探讨“生活质量”问题实际上要从四大内容着手,如表3所示。其中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指环境提供给人民以满足人民需要的各种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个体的生存能力是指为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必须具备的自我内在条件: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生活艺术;生命的效用是指个体对外在环境的意义:在物质、精神
18、领域的贡献;个体对生活的评价是指人对自身现在的、未来的生活的情感评价与认知评价。可以发现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并不能将四个方面的调查数据简单相加。Zapf 则从另一个角度对生活质量进行了定位,把不同领域的客观生活条件与主观感受进行交叉研究,两个方面形成22的四个域限,如表4所示,最后生活质量的定位在对客观生活条件的一系列指标及主观感受的一系列指标进行评价后综合得到,其值必在四域限之一的范围内。表3:生活质量的内容8济领域”、“社会领域”、“自然领域”三个二级指标:(1)经济领域指标下设“收入状况”与“支出状况”两个三级指标,收入状况包含“纯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收入增长潜力”细分四级指
19、标;支出状况包含“家庭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衣食等消耗型消费比例、经营投资比例、教育投资比例、文娱休闲投资比例”指标。(2)社会领域指标下设“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三个三级指标,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包含“受教育水平、医疗保健、养老与最低生活保障、预期寿命、文化娱乐”四级指标;劳动参与包含“就业选择机会、劳动安全保障、自由流动的可能、休息与闲暇”;社区生活包含“社区规划、社区管理、社区安全、生活便利程度、交通与信息获取的便捷”指标。(3)自然领域指标下设“生活环境保护”与“生产环境保护”两个三级指标,生活环境保护包括“空气与水的质量、噪音污染程度”,生产环境保护包含“耕地与森林资
20、源保护、水利设施保护、交通设施保护”细分指标。每个指标都进行客观条件测评与主观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值按照一定的量化工具与权重进行综合,最后得出“生活质量”的总评值。运用这个“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可以测评城乡居民生活状况,进行量化比较与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生活质量确如Zapf 的预期,物质条件匮乏并不一定导致山区农民对自身生活的不满意感,两者的相关系数较低;虽然农村的医疗条件简陋,但是因为较少工业企业置入,基本没有环境污染,加上田间辛勤劳作,农民生病的几率比城市居民较低,生活节奏缓慢,心理焦虑程度很低,寿命更长。所以收入水平对生活质量评价的影响并没有通常预期的那么高。调查还发现
21、,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纯收入水平、收支结构、收入增长潜力三个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及社会领域的受教育水平、医疗保健、养老与最低生活保障、就业选择机会、劳动安全保障、社区规划、社区管理、生活便利程度、交通与信息获取的便捷等指标上,自然领域的一些指标如空气与水的质量、噪音污染等农村测评值均高于城市测评值,社会领域的预期寿命、社区安全等指标也是农村高于城市,其他指标则是城乡评价不分伯仲。这就表明城乡居民生活各有优缺点,城乡差距的消减就是要弥补与改善各自现存的不足,保护与发展各自现有的优势。但是,必须肯定的是,收入是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收入会从多个角度影响生活质量:(1)高低收入阶层差
22、距过大导致整体消费不足,低收入者对经济领域的评价偏低。居民收入的一部分要用于自身劳动力再生产与再发展的消费,其余用于储蓄,消费水平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及其消费倾向,研究表明广东高收入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中等收入户,而中等收入户又低于低收入户,且高收入户边际消费倾向逐年走低,说明高收入者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不大,而低收入者虽有消费需求,但无力增加消费支出,造成“富人不想消费,穷人没钱消费”。(2)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居民价值观多元,对社会领域的评价降低。贫富差距过分拉大,导致传统价值观崩溃,思想观念冲突日益激烈,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仇富心理引发治安状况下降以及底层民众对社会不满,导
23、致影响社会稳定的外在的生活质量生活的机会生活的结果环境的承载能力生命的效用内在的生活质量个体的生存能力个体对生活的评价表4:生活质量的定位9客观生活条件好好不好幸福顺应主观生活条件不好不协调被剥夺通过对广州、深圳、湛江、河源、梅州等地的城乡农民生活现状的调研,并基于居民的生活需求与保障系统,我们初步构建了广东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设“经 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10年第1期不和谐因素增加。(3)收入差距过大导致部分人经济行为非理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自然领域的评价降低。广东部分地区矿产资源被大肆开采,一些企业野蛮排污,水土污染严重,居民健康受到威胁。品价格来控制家庭恩格尔系数
24、;进一步推进“文化教育大省”建设,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供给与文化娱乐产品,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激励文化供给与消费;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类发展高端、中层与市民旅游与休闲业,鼓励城乡居民休憩保健消费,促进分层消费的繁荣。(二)社会领域与自然领域的对策居民收入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很高,但是仍然需要社会领域与自然领域的改善的补充与支撑。社会领域的改善,重点在于人力资源状况、劳动参与程度与社区生活质量三个领域的改善,在居民个人收入提高与政府福利支出增加的基础上,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改善劳动力素质,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将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而居民通过享受政府提供的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
25、养老保障及高质量的社区安居生活,可以更好保护个体劳动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也可以更好地贡献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获得个人生活质量增加的直接收益与社会总福利增长的公共收益。自然领域的改善,重点在于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城乡生活与生产环境的保护,政府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通过立法与执法、监督与检查、奖励与处罚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将享受良好生活质量的权利界定给城乡居民,采取社会总产出最大化的治污排污方案,为居民未来收入的持续增长、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最基本的环境条件,使得大气、水资源、耕地、森林的保护成为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最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三、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与生活质量全面改善的建议
26、广东省政府应积极作为,以居民收入提升为突破口之一,实施全面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协同改善计划,各扬所长,各避所短,提高城乡居民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一)经济领域的对策首先,是提高收入,在收入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改善消费与支出的结构。第一,要全面提高广东城乡居民可支配(纯)收入。广东多年的财政积累使得全面提高居民劳动报酬和加大福利支付成为可能。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广东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入执行劳动法,设置最低工资与起税点的新标准,并根据经济增长和CPI 水平的实际情况,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重点通过消除初次分配中不公平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格局。第二,要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全省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2008年广东省发改委关于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与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均指出,根据比较优势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合理的产业地区分工格局,实现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脂瘦身课程设计
- 风险评估与预警
- 溃疡病临床治疗方案
- 2024年中国车载终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快速热水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学校体育器材故障应急预案
- 基于粒子群的供应链优化
- 体育场馆照明灯具安装施工方案
- 企业年会广告展示方案
- 2024年维修业务协议格式
- 互联网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 基层工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五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
- 苏教版译林初中英语词汇表(七年级至九年级)
- 学而思小学奥数知识体系
- 2016年软考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电火花试验报告
- 儿童文学教程第2版(学前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学做小小理财师
- 宝宝白细胞高怎么回事:新生儿含有白细胞
- 《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