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启示精选教育文档_第1页
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启示精选教育文档_第2页
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启示精选教育文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启示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1. 教学工厂培养学生多元化技能南洋理工学院的 “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来源于医学领域的 “教 学医院”教学理念,是“教学医院”在工程领域的拓展和变形, 目的是在教学环境中创造一个企业性质的实践环境, 并且以项目 作为二者联系的桥梁。 其核心是将学生的实践环境由原来的单纯 模仿变为一种模拟的企业环境, 将所学知识融合成实际的经验和 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 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 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 (包括了 理论课和实践课) 的基础上而设立的, 所以这里的工作任务不单 纯是项目制作,来这里也不是纯粹地进行企业实

2、习 1 。2. 经验积累分享惠及莘莘学子南洋理工学院自己创建了一个 AES系统,该系统中目前已经录 入近 5000 个项目,成为学院极为宝贵的财富。设立之初主要是 为了开展自动化项目共享以配合“教学工厂”理念的执行,但随 着该系统对学生开放、 电子化发展以及非项目个案的加入, 这已 成为学生加速了解项目, 快速获得项目经验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 促进了跨学科的合作和各部门间的知识和经验分享。AES系统极大地拓宽学生视野,增进项目合作可能,实现了共赢。无界合作促进各专业共荣 3.现实项目制作是不分界线的, 而教学中的学科专业则有着明显 界线。南洋理工学院为了“无界合作”理念顺利实施 2 ,大量 承

3、接泰国、 中国等诸多海外教师培训项目, 以强化各部门的配合 协作; 提供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 以促进个学科之间无缝对 接;举办不同学科院系间的合作项目及教学活动交流, 以推进教 师之间的无偿协作;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团, 鼓励和支持 各个社团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精 神。4. 双轨系统奠定校企合作基石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普遍采用双轨制模式, 大三时将学生分为 A、B两组,第一学期 A组先上方向性强化课程,B组中一半进行全 日制项目制作, 另一半进入企业实习, 12 周后对调。第二学期 A、 B 两组对调,从而保证全年有学生进行项目制作。企业项目由具 有企业实

4、践经验的教师主导完成, 所需学生由双轨制保证, 所以 与南洋理工学院合作的企业既不需要担心项目质量, 更不需要担 心项目进度。 在南洋理工学院, 企业利益和学校培养目标均能实 现,从而为校企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5. 精细管理成就特色管理文化 南洋理工学院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非常精细, 辅导课和研讨课一 个班 24人,实验课根据情况设置为 24至 48人。同时每个班级 设置一名导师,班级最多人数为 24 人,管理时间为三年。其课 程成绩从期末考试、测验、作业和课堂表现四个方面考核,最后将所有课程转化为积点, 这是学生学业优差的凭证。 南洋理工 学院无论从授课、 考核都设置得极为细致, 形成极具特

5、色的管理 文化,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南洋理工学院学生。6. 宽松政策形成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与企业合作, 不是学校企业简单联合, 最重要的是有能完成企 业科研性项目能力的教师。 南洋理工学院在聘请教师时, 非常注 重教师的企业经历, 而且教师在从企业进入教师行业没有什么政 策性障碍。 他们认为学校接收一个企业人作为教师, 实质是给学 校添加了一座和企业合作的桥梁。 同样,教师从学校跳槽到企业, 也会给学校和企业合作开辟一条新道路。 很多校企愿意把项目交 给南洋理工学院的原因是他们非常了解曾经的同事或者合作者 的能力和实力, 学校中拥有这样高水平的项目制作团队是校企长 期合作成为可能。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

6、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 以来,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关注下, 在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 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进 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至 2010 年,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已达 3198 万人。虽然上至教育部,下至各职业学校都在革新、创建适合职 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然而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和目前教 育模式下,从本科教育模式中脱胎而来的高职教育还存在诸多问 题。1. 教学中注重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学科理论体系构建, 注重学生未来在专 业领域内的高层次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结构已经发生

7、根本性的变化, 需要大量的应用型、 技术型 人才。他们就业岗位更多为蓝领层次,因此需要更专业、更精湛 的实践性专业知识, 大多数人不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框 架。然而,从传统模式中脱胎而来的高职教育,目前还很难完全 摆脱已有的教育模式 3 。2.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有纸上谈兵之嫌 职业教育作为蓝领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者以及课程开发者,却仅仅只是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而鲜有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丰富者。 对于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深 浅程度把握不到位, 专业实践技能掌握不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制 订很大程度上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之嫌。3. 教师知识和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要求

8、 高职学院中的专业教师基本都来源于高等院校, 他们并没有企业任职经历和专业从业经验, 目前虽然可以经过下企业锻炼和参 与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部分解决问题 4 。但对很多专业而言,这 种短期的培训并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教师, 这样与企 业一次性接触, 并不能使教师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跟上新技术的发 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很难满足企业需求。4. 企业有经验的员工进入教育系统存在政策性难题从大环境来看, 从企业进入学校这种事业单位, 属于“逆行”, 缺少流畅的渠道;从个人来看,学校教师对于学历要求较高,企 业人员很难达到。从未来发展来看,即使企业员工能进入学校, 还存在薪级待遇问题。 目前教师的

9、薪级待遇主要取决于职称, 但 是高职系列职称的评定依然沿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方式, 有能力完 成研究型项目者优先,这对于企业人员而言有些难。5. 就业与招聘存在时间差,造成教学时间严重缩水 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一学期给学生安排的 都是顶岗实习, 所以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半。 但是企业 的“用工荒”却在过年前后,企业为了能够保障招聘顺利,往往 会提前进学校招聘 5 。学生鉴于目前的就业压力,也愿意提早 找份工作。 而高职院校基本都以就业为导向, 不拒绝学生提前离 校。所以第五学期课程很难在学生安心、 学校用心的状态下进行, 并已形成恶性循环。6. 学生基础层次差距大,教学进度

10、难控制 高职教育学生基础差异非常大, 最好的学生高考得分可能接近 二本线, 最差的学生高考得分可能刚刚上分数线。 所以在很多课 程教学中都出现了优等生因为进度太慢不想学, 学困生因为进度 太快跟不上学不懂的现象,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思考与借鉴 其实,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我们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环只是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教育理念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境、 制和执行保障措施不力的原因,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因此要改变现状,我国职业教育亟需改革目前的一些政策规定, 变革现有的教育模式。1. 开通学校企业人才交流的桥梁职业教育要求毕业生和企业尽可能缩小距离, 其实也就是要求 教师具有一线经验

11、和最新技术知识。 政府首先可以从政策层面降 低企业员工进入学校的门槛,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 二是 促进企业项目进学校。 其次是建立学校教师到企业长时间学习的 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让教师既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又能 了解更多的新技术,同时到期也能回流到学校。2. 双赢是加强校企合作的关键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开发过程中, 让企业处于主导地 位,从自身需求方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框架, 并为学 校提供相应的教师培训岗位。 同时学校利用教师的优势资源, 为 企业提供包括产品开发在内的科研性工作, 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的局面。3. 经费保障是职业教育精细化的基石 目前,职业院

12、校已经认识到, 职业教育应重技能、 重实践操作。 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很大程度上由学生数量决定, 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保障教师生活, 各高职院校尽量扩大 招生人数,导致各学校以大班授课为主。 但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 它更需要精细化管理、示范性操作。合理的教学规模是20 人左右的小班上课,前提是有政策层面办学经费的支持。4. 革新职业院校教师薪级评定制度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要求更多的是技能和经验, 其实也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能给学生传授技能和经验。 那么在现 有的本科教师评级制度下, 显然无法刺激教师在技能和经验获取 中的积极性。而全国性技能大赛,仅仅是少数教师的展台。如果 能将技能和经验的获取作为教师薪级评定的另一条途径, 这将大 大刺激教师在这方面的积极性,而且涉及范围更广。5.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国家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呈现金字塔状, 不仅仅需要高精尖 技术人才。 中低端技术人才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 不但是 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工业发展一个决定性因素 6 。新加 坡、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之所以投入力度这多大, 其原 因就是在这些国家中低端技术人才的作用已经或多或少地表现 出来了。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 政府需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度, 为国家未来快速发展, 迈入发达 国家奠定基础。虽然, 我国和新加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