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利率市场化论文_第1页
货币银行学 利率市场化论文_第2页
货币银行学 利率市场化论文_第3页
货币银行学 利率市场化论文_第4页
货币银行学 利率市场化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银行学论文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 题: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当今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尤其是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金融风险之一,甚至已经威胁到某些银行的生存。国外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已趋成熟。而转型期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论文分三部分对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析,挖掘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分析并指出了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2、难点及其原因,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及其改革方向。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中央银行 金融体制改革1、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1)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所谓市场利率化,实质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金融资产的交易利率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形成多样化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竞争利率机制。利率市场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 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交易各方可依市场情况自行制定租应的利率。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等具体条款进行商洽,商洽的方式可能是面谈、招标,也可能是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客户或服务商之间反复权衡或选择。2) 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

3、自发选择,根据市场供求自行调整。金融交易双方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或规模)、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所达成的协议,可以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这个由市场选择的利率结构比起利率管理当局测算并制定的利率结构要合理得多。3) 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一般来说,市场利率水平只能根据种或几种交易量大、为金融交易主体所普遍接受的利率水平来确定。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最有代表性的利率,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4) 政府(或中

4、央银行)对市场化的利率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享有依靠间接手段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利。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的金融调控,正如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只是将干预方式由直接逐步转向间接而已。在西方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已经实现了利率完全自由化的状态下,中央银行对利率的间接调控仍然存在,并且,在自由化过程中或之后,政府对各种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的金融行为的监督加强了。同时还应注意,利率市场化也不是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而需要一定的国家控制和干预。市场化利率机制的实质是:在整个社会资金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题,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又有市场自我调节的利率管理系统。(2)

5、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对许多国家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金融约束理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总结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市场运行基础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约束理论并不矛盾。金融发展理论指出了金融自由化的原因和终极目标,而金融约束理论则分析了实现金融自由化终极目标的途径,因此两种理论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两种理论的相互结合运用,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 当前国内外利率市场化的现状(1) 国外利率

6、市场改革的改革现状1) 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美国、日本为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前,实行的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19291933年的大萧条导致了原有金融制度的崩溃。为了挽救美国的银行业,美国政府颁布了法规,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行了限制,从而美国进入了利率管制时代。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放松对存款机构的管理和货币控制法。该法一次性取消对贷款利率的限制,并提出分阶段取消对存款利率的限制。由于银行创新型存款的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而创新型存款的比重又不断提高,因此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非常平稳。经过6年的渐进改革,美国于1986年完全废除了条例,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日本的利

7、率市场化改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实行的基本上是市场化利率。二战爆发后,日本的金融逐步走向国家统制。二战结束后,尽管解除了金融统制,但政府仍然保留了对利率的管制。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7年开始,到1994年完成,大约用了17年的时间。日本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大体如下:第一步,放开国债的发行利率;第二步,从国外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并放开其发行利率;第三步,加强货币市场的建设,并放开货币市场的利率;第四步,取消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2) 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韩国、阿根廷为例在发达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与发达国家

8、不同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如中国的台湾省、韩国等,而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却完全失败了,如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国。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前,韩国的利率由“金融通货管理委员会”依据韩国银行法制定。受到管制的利率包括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金融市场的利率等。韩国在1965年到1995年先后进行了第三次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于1995年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但很难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由于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结果是公司部门越来越依靠商业票据进行融资。这使得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公司部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9、许多大型公司倒闭。我们之所以说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成功了,是因为韩国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再次对利率进行管制。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改革失败的例子。阿根廷早在1971年就开始了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但由于决策失误,改革很快夭折。1975年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再度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除了储蓄存款利率上限维持在外,取消了其他所有的利率管制措施。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仅用了2年的时间。由于改革的准备不充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利率市场化后,阿根廷实际贷款利率上升到难以想象的高度,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企业的倒闭反过来又冲击了银行,大批银行相继破产

10、。许多银行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大量借用外债,导致外债膨胀。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政府只好在20世纪90年代初放弃了利率市场化的政策.(2) 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改革始于1996年。1996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开放,拉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1997年6月人民银行规定,各商业银行可用其持有的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在银行间进行回购和现券买卖。这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立。1998年后逐渐实现了金融债、国债的市场化发行。2000年9月21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同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2005年3月16日,人民银行大幅度降

11、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并完全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向利率市场化之路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到2008年4月,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再贴现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及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币)以上外币定期存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最关键的一步是完全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把货币资金的定价权交给市场交易主体,这也是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任务。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1)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遇到的阻力大、动力

12、不足。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在改革初期,改革的结果使大部分人都受益,所以改革的动力和决心很大。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市场化改革必定会使大部分人收益,而部分人利益受损。因此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各种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会抵制改革,使改革进程受阻。2)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多个金融领域的改革,因此需要这些改革方案和进程相协调。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改革,而是伴随着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的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这些领域的改革相互

13、交叉、相互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到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3) 中国对银行业实行的是隐性的保险制度,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目前中国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政府不允许商业银行倒闭。为了冲销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政府也多次对银行注资。政府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有义务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但是政府充当银行的最后担保人,会使银行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可能激励银行高风险经营,当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又会成为银行高风险经营行为的最后埋单者。这样的隐性保险制度,不仅会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而且当银行经营不善、流动性不足

14、等问题出现时,政府和银行都会去掩饰这些问题。4) 尽管中国货币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国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仍然发展不充分,制约着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有效地调节利率,执行货币政策。首先,货币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发展不够均衡。交易规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其次,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较为单一。我国货币市场交易客体品种较少,且除了同业资金拆借之外,其他货币市场工具都规模较小,债券市场中,短期国债的发行量太小。票据市场的主要工具为银行承兑汇票。3、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分析以及未来改革的建议我国历时十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范围涵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改革、债券市场利率改革、存贷款

15、利率改革、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培育以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转型等多个方面,可谓成就斐然。然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主要的浅层问题还有:存贷款利率尚未彻底放开、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将由于高昂的风险溢价导致资金不可得等。主要的深层问题还有:垄断的打破和所有制的多元化、产权的清晰界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约束和道德风险的防范等。由此,不难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还偏慢;二是进一步的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有以下几点建议:1) 要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增强市场利率的联动性。在开放的经济格局中,资金流动规模大、速

16、度快,没有一个统一开放的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有可能产生短期内利率的大起大落,给经济带来危害。2)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银行业赢利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国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竞争压力。这对国内银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国内银行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加快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银行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群体金融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争夺客户资源,拓展赢利渠道,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4)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宗旨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尤其是小额存款人的利益,从而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