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_第1页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_第2页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_第3页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_第4页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基础工业工程 课程设计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专 业: 工业工程班 级:114120301学 号:姓 名:指导老师: 提交时间: 2016.11.28一、装配线概况本课程设计争辩的是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过程。在这条装配线上,方案月产量为4800件,每月工作28天,每天工作8小时。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结构图如图1所示,BOM(Bill of Materials)表如表1所示。图1减速器装配结构图表1减速器BOM表产品名称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设计日期20108层次零件编号零件名称数量/产品自制或外购001000蜗轮蜗杆减速器1自制100110箱盖1外购100120箱座1外购100130轴

2、1外购100140端盖(右、后)2外购100150端盖(左)1外购200210垫圈3外购200220注油塞1外购200230大螺栓4外购200240小螺栓12外购据了解,该生产线始终以手工劳动为主。因此,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要素使得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尽量均衡,削减工人忙闲不均现象,使之按生产节拍运转和高效率生产,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主要包括右端盖的安装、左端盖的安装、轴的安装、箱盖的安装、后箱盖的安装、注油塞安装等工序组成。在该装配线上共有6个工位,实际生产流程及各工位操作内容如图2所示.图2 减速器装配流程二、生产线现状及问题1、生产线的作业测定作业时间是核算生产线平

3、衡率的基础数据,也是找出瓶颈工位的依据。本争辩接受秒表测时方法对生产线6个在线工位进行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图3 各工位的标准时间从以上搜集到的时间数据可以看出,除工位1、工位2和工位3基本符合生产节拍以外,其余各工位均远小于生产节拍,其中,工位4、工位5和工位6的标准时间分别为53s、56s、30s远小于其他各个工位,力量过剩,造成资源铺张,操作工人始终格外空闲,多数时间处于等待状态。假如能将过剩的生产力量有效利用起来,生产效率必定会有大幅度提高。2、生产线平衡分析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生产不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1-61.52%=38.48%由以上计算可知,在生产过程中,有38.48%

4、的时间由于产线配置不平衡而损失了。生产线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为106s,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格外大,该生产线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1.3生产线的第一次优化分析1、作业分解与重排由于该生产线各工位时间差相当大,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不均,我们期望对各工位的生产作业进行重新安排,以优化生产线平衡现状。首先,我们对各工位进行作业分解,如表2所示: 表2 各工位作业分解工位基本作业作业说明完成时间(s)1A安装垫圈和右端盖10106B拧紧相应的三颗小螺栓962C安装垫圈和左端盖21136D扭紧左端盖对应的三颗小螺栓1153E安装轴15121F扭紧前端盖对应的两颗小螺栓1064G安装箱盖453H扭紧箱盖对应

5、的四颗大螺栓495I安装垫圈和后端盖356J扭紧后端盖对应的三颗小螺栓536K扭紧前端盖所剩的一颗小螺栓2230L扭紧注油塞8合计502结合产品特征及各基本作业的实际装配挨次,作出工作网络图,如图4所示。图4 工作网络图2、工位分析通过对各工位进行作业分解,结合工作网络图,我们对部分工位进行了重点分析:工位4、5、6操作分析工位4、5、6所用时间相对很短,力量过剩。工人的任务量相对其他工序小很多。工序总用时中等待时间过长,即这3个工位的操作工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通过以上分析,结合生产的实际状况,运用动作经济原则和整个生产线工作量平衡理论,利用ECRS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生产力量,将工位

6、4、工位5、工位6的作业合并为新的工位4的基本作业,从而形成新的工位作业安排表,如表3所示。表3改善后的作业安排工位基本作业作业说明完成时间(s)1A安装垫圈和右端盖10106B拧紧相应的三颗小螺栓962C安装垫圈和左端盖21136D扭紧左端盖对应的三颗小螺栓1153E安装轴15121F扭紧前端盖对应的两颗小螺栓1064G安装箱盖4139H扭紧箱盖对应的四颗大螺栓49I安装垫圈和后端盖3J扭紧后端盖对应的三颗小螺栓53K扭紧前端盖所剩的一颗小螺栓22L扭紧注油塞8合计5023、第一次优化效果经过对各工位作业进行合理的调整,整个生产线的生产率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生产成本方面将生产力

7、量明显过剩的原工位4、5、6合并在一起,从而,取消了原工位5和原工位6,削减两个工位,从而削减两名工人,节省了人工成本。 时间争辩方面对改善后的各工位再次进行秒表时间争辩,测得各工位的标准时间如图5所示。图5 改善后的工位负载由上图我们发觉,经过改善后各工位操作时间渐趋平衡,大部分工位操作时间相差不大。工位4的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有待进行进一步优化。生产线平衡方面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TMax-TM1in=139-106=33(s)生产不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1-90.29%=9.71%由以上计算可知,经过第一次优化,生产线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由106s降低到33s,生产线平衡率由61.52%

8、提高到90.29%,生产节拍由136s略增到139s,但削减了两个工位,节省了人工成本。可见第一次优化效果相当明显,但是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仍旧较大,照旧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四、其次次优化经过第一次优化,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部分工位工位4的操作时间较其他工位明显较长,制约了该生产线生产率的提高,成为了新的瓶颈环节。因此,我们接受MOD排时法对工位4进行动作时间分析。1、操作分析我们利用工位4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发觉在扭紧后端盖对应的3颗小螺栓的操作时,操作者始终保持一只手操作,另一只手持住箱底的操作状态(如图6所示),明显不符合动作经济原则的双手动作原则,在操作时间上存

9、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因而我们运用MOD排时法对扭紧小螺母的操作进行动作因素分析,如表4所示。图6 扭紧小螺母操作表4 工位4的动作因素分析作业内容:拧紧3个小螺栓工作地布置图工位序号:4定员:1操作者:MOD数:213 时间:27.477s日期:左手动作时间右手动作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值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伸手到箱座M3G13123M3G1伸手取小螺栓持住H393M3P0拿到身前持住H3213M2P5插到端盖留孔位持住H363M1P0M1G0旋转螺栓持住H3483(M1P0M1G0)*8连续旋转8次螺栓持住H3123M3G1伸手取扳手持住H393M3P0拿到身前持住H3213M2P5契合螺栓尾

10、部持住H3153M2G1M2P0旋转螺栓持住H3603(M2G1M2P0)*4旋转4次,拧紧螺栓合计213由表4不难看出,在整个螺栓的操作中,时间铺张相当严峻。左手始终保持持住箱座等待的状态,右手始终在重复取物和安装动作。解决双手分工极不均衡,节奏性差的问题是降低整个工位操作时间的关键。2、其次次优化方案我们接受“5W1H”提问方法发觉,之所以左手要始终保持持住箱座的状态,是由于箱座没有固定,必需要左手进行人工固定,便于右手在箱座上进行安装操作。所以我们选用一个支架,来代替左手固定箱座,从而使左手解脱出来挂念右手进行组装操作,改善后的动作因素分析见表5。表5改善后的动作因素分析作业内容:拧紧3

11、个小螺栓工作地布置图工位序号:4定员:1操作者:MOD数:174 时间:24.768s日期:左手动作时间右手动作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值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伸手去取箱座M3G11123M3G1伸手取小螺栓放到支架上M3P0193M3P0拿到身前伸手去取扳手M3G11213M2P5插到端盖留孔位把扳手放在身前M2P0163M1P0M1G0旋转螺栓用扳手契合螺栓尾部M2P53213BD等待旋转螺栓M2G1M2P03153BD等待旋转6次,扭紧螺栓(M2G1M2P0)*63903BD等待合计174改善后,MOD值由213削减为174,操作时间由27.477s降低到22.446s,削减了5.031 s

12、。双手同时进行相同的操作,协调性强,操作效率高。工位4的整体操作时间也从139s削减为133.969s,不再是瓶颈环节,任务时间总和由502s变为496.969s。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T=TMax-TMin=136-106=30生产不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1-91.35%=8.65%经过其次次优化,生产线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由33s降低到30s,生产线平衡率由90.29%提高到91.35%,生产节拍由139s降低到136s。与第一次优化相比,生产效率再次得到提高,生产不平衡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日产量也相对提高。五、优化效果对比运用秒表时间争辩法以及MOD排时法,先后对原生产线进行了两次优化,两次优化效果对比如表6所示。表6 改善前后工艺评价比教为了更清楚得呈现改善效果,我们做出了各工艺评价指标的柱状图,如图8所示。图8 改善效果柱状图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进过两次改善之后,原生产线的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由106s削减到30s,生产平衡率由61.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